1391 隱藏彩蛋

看着嘰嘰喳喳、絮絮叨叨、七嘴八舌展開議論的專業樂手們,奧斯汀覺得有些無力。

他現在終於有些明白了,爲什麼那些頂級演員們都需要擁有廂車,將自己與羣衆隔離開來,享受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可以認爲是他們耍大牌,但也可以認爲是必要手段。

因爲羣衆演員和龍套演員們終究還是站在名利場外圍的局外人,窺探其中,難免好奇,也難免激動,好的壞的積極的消極的反應數不勝數;熙熙攘攘之間,負面影響也就在所難免,且不說是否會影響演員的準備工作和表演節奏,但可以肯定的是,演員絕對沒有辦法好好地靜下心來休息。

站在鎂光燈之下,風光無限,但背後卻必須肩負起巨大的壓力。每一個前進的腳步,只會越來越困難,就好像邁克爾-傑克遜一般,真正地感受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孤單和落寞,稍稍一點點不注意就可能粉身碎骨。

以創造歷史的姿態囊括了egot大滿貫之後,藍禮也成爲了這樣的衆矢之的,那些嫉妒的好奇的鄙夷的不屑的激動的期待的視線,無處不在,如同一張天羅地網般籠罩下來,根本就沒有逃脫的機會。

但真正地置身其中到底是怎麼樣一種感受,旁人卻無從得知,就連揣測和猜疑都尋找不到切入口,因爲藍禮就是唯一一個達到了如此高度的歷史創造者。

輕輕吐出一口氣,奧斯汀充滿擔憂地望向了遠處的藍禮,不知道接下來這場戲,藍禮是否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拍攝。儘管他知道,他不過是一個小演員,沒有責任也沒有資格擔心藍禮;但此時還是難免有些唏噓。

隨即,奧斯汀就感受到了一道視線,赫然是內特的。

內特的視線也微微有些無奈,啞然失笑,雖然沒有說話,但表情卻清晰地表達出了意思,彷彿在說:外行人看熱鬧,真是越來越熱鬧。

兩個人雙雙輕笑了起來,而後視線同時朝着藍禮投射了過去。一時間也難以分辨,到底是什麼情緒,畢竟,他們都沒有和藍禮合作過。

不同於邁克爾-道格拉斯、馬特-達蒙這樣廣爲人知的資深演員,藍禮出現在公衆視線之前的時間還是太過短暫,而消息又太過稀少罕見,或多或少都披着一層神秘面紗,經歷過egot之後,這層面紗似乎又變得更加朦朧起來。讓人好奇,又讓人疏離。

“準備好了嗎?五分鐘之後,我們就開始投入拍攝。”

劇務的聲音響了起來,正在息息索索展開議論的身影齊刷刷地停下了動作,紛紛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但視線餘光卻始終聚焦在藍禮身上,好奇着接下來發生的一舉一動,可惜,什麼都沒有發生——

藍禮依舊坐在椅子上,依舊翻閱着劇本,依舊陷入了沉思。

也許,五分鐘之後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面貌了。

接下來這場戲,是整個劇組開拍以來最困難也最重要的一場戲,所有的焦點全部都圍繞在了安德魯和弗萊徹的身上,對於弗萊徹來說,這是建立角色形象的關鍵戲份;而對於安德魯來說,這則是徹底改變了虛無幻想的一個轉折,甚至是改變性格的第一個步驟。

這是安德魯加入樂隊之後的第一天。

安德魯以替補鼓手的身份旁聽,然後就看到了弗萊徹的敏銳與挑剔,他甚至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任何一點點微弱的瑕疵,細微到四分之一拍乃至於八分之一拍,並且在整個樂隊之中準確無誤地尋找到出錯之人;更加可怕的是,出錯之人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也成爲了“完美瓷器之上的裂縫”,隨時都可能成爲弗萊徹羞辱的對象。

在花式粗口的洗禮之中,弗萊徹愣是把樂隊之中的首席長號罵哭了,徹底崩潰,最後那名首席長號直接被掃地出門。

而事實上,真正出錯的卻不是首席長號,而是另有其人。只是,在弗萊徹看來,首席長號的心理素質如此糟糕,那麼也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

作爲旁觀者的安德魯在如此震撼教育之中徹底傻眼,加入樂隊的喜悅和幸福還沒有來得及沉澱下來,他就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了,因爲弗萊徹表示,休息回來之後,他將擔任主力鼓手加入合奏,這是不是意味着……他的實力就要露底了?

安德魯不由就回想起了之前在普通樂隊之中,所有的隊友都認爲他不如主力鼓手,甚至紛紛吐槽他的糟糕透頂。

那股不自信的自卑感牢牢地抓住了心臟。安德魯就連指尖都在顫抖。

休息時間結束之前,弗萊徹拉住了手腳都不自在的安德魯,完成了一段如沐春風的溫暖談話,亦師亦友地給予了鼓勵和加油,甚至用查理-帕克的故事來激勵安德魯,這讓安德魯的信心開始漸漸擡頭。

他只是一個剛剛離開高中的毛頭小子,年僅十九歲,是有史以來樂隊之中最年輕的一名成員,刷新了歷史記錄。

一點點恐嚇,他就可能灰心喪氣;一點點鼓勵,他就可能春/光/明/媚。他以爲弗萊徹對自己刮目相看,他以爲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被捕捉到了,他以爲自己是特殊的,就好像“天選之子”一般,他以爲自己能夠成爲巴迪-瑞奇、查理-帕克。

於是,安德魯信心滿滿地走進了排練室。

隨後發生的一切,就是接下來的這場戲。

這一場安德魯初登場的排練戲份之中,弗萊徹選擇了“鞭打(whiplash)”這首曲目,對於爵士樂有了解的樂迷就可以知道,這是具有多重含義的。

首先,“whiplash”,這就是電影的名字,直譯過來就是鞭打或猛扭的意思,只是按照電影意境翻譯成爲了“爆裂鼓手”。

其次,這是一首真實存在的曲目,由漢克-勒維(hank-levy)創作,具有獨特的摩登風格。

再次,這是形容一項打擊技術的詞彙。在電影之中,弗萊徹和安德魯在苦苦追求的四百擊境界裡,爵士鼓技術之中有一項叫做“默勒技巧(moeller-techique)”,這是無數人追求的高度,專門用來提高手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動作就叫做“鞭打(whiplash)”。

最後,“鞭打”還隱喻着弗萊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換而言之,從電影標題到主角登場,達米恩無形之中埋下了一系列彩蛋,對整部電影的核心思想進行了提煉,這也使得這場戲的重要程度直線上升。

另外則是藍禮自己學習架子鼓之後領悟的一個細節。“鞭打”這首曲目是14/8節拍的,也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爲七拍子。

一般來說,二拍或者四拍是大家所熟知的節奏,比如藍禮的入門學習過程,從六十到一百二十再到一百八十,整個節拍都是建立在兩拍基礎上的延伸,節奏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七拍,卻是一個不規則的節奏,對於鼓手來說,需要建立在更多的理解和技術之上,難度也是成倍增長。

弗萊徹選擇了“鞭打”,第一,側面可以看出樂隊基準之高,和安德魯、特納之前所待的普通樂團練習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第二,側面烘托出安德魯的緊張,經歷了剛剛首席長號的慘遭開除之後,他現在就更加不能出錯了。

在休息期間,安德魯就不斷在自己的譜子上標註“2+3+2”的分拍,換而言之就是第一下是兩拍、第二下是三拍、第三下是兩拍,這對於鼓手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還有更加勻速更加沉穩的控制。

只有真正地明白安德魯的處境和弗萊徹的意圖,才能夠揣摩出這場戲的心境與情緒,也才能真正地融入整部電影之中。

短短五分鐘,對於藍禮來說卻已經足夠。

因爲他的準備從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剛剛午休的時間只是反反覆覆地揣測着情緒的細節,完完全全沉浸在了安德魯的世界之中,從期待到恐懼,從焦躁到雀躍,再到當頭棒喝,那些情緒的變化,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大起大落的,甚至比蹦極還要更加刺激。

“……藍禮?”

達米恩等待得有些不耐煩了,卻又不敢冒然打斷藍禮的準備節奏,站在旁邊抓耳撓腮,終究還是沒有忍住,小心翼翼地出聲呼喚到。

藍禮沒有停頓,直接站立了起來,露出了一個羞澀而緊張的笑容,在萬衆矚目之下,走向了架子鼓的位置。就好像安德魯-內曼一樣。

緊張之中帶着些許的雀躍和期待,在弗萊徹的鼓舞之下,他相信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他擁有着與衆不同的特質,這才加入了樂隊,他所需要的不是害怕和恐懼,而是放鬆,真正地放鬆下來,按照自己的風格來完成演奏就好了。

整支樂隊的所有成員們都在矚目着他,十九歲的菜鳥,剛剛加入樂隊。

但安德魯卻絲毫不害怕,因爲他相信自己能夠一鳴驚人。

1607 緊身效應220 事不過三1208 交淺言深284 小賺一筆757 舒適領域907 星空之下581 試探考察712 粉絲意外645 業內大佬065 一念之差487 風暴漸成1010 驚天動地1764 寸步不讓030 榮歸故里1589 點映熱浪530 互相吐槽293 雷霆之怒743 翻滾學問552 自由模式188 靈魂觸動1687 氣定神閒1001 星光閃耀2493 不容錯過271 得寸進尺205 迎難而上849 另類最佳247 趁火打劫051 嶄露頭角1612 超立方體396 英雄救美1319 圓桌採訪388 敲定新作1382 悲劇情結157 喧賓奪主1017 社會責任626 脫口之王1658 陰謀陽謀937 熱淚盈眶653 私人派對867 好友決裂134 街頭表演1666 商品社會270 息事寧人869 女巫審判1135 無法回答1087 順風順水1697 強強聯手1261 話題邊界459 巨獸蟄伏1407 束手束腳631 主動示好1565 流言蜚語430 艱難決斷371 大獎在握1790 習以爲常1316 惡意揣測588 商業巡禮1510 官方吐槽841 波瀾不驚712 粉絲意外628 脈脈相通965 躍躍欲試224 突發變動1692 彩蛋登場536 曲高和寡756 試鏡錄像415 發力過猛721 深夜造訪1412 羣起圍攻1782 無名小卒1513 綜評出爐391 身無分文1590 單館記錄903 首奪影帝926 全線迸發1211 惡魔低語1483 兩場派對531 不同待遇1354 玉石俱焚1701 窮追不捨855 獎盃效應1397 煉獄洗禮400 緊急召喚636 破億征程148 跨步躍進164 幽閉驚悚579 戰術根源1308 推特狂潮582 社會責任1746 歡樂時光955 摯友時間411 切入角色078 強敵來襲1139 空降名單1524 專業探究1027 海外狂潮027 牛刀小試1021 挑戰五億154 響個不停548 五秒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