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

在徐子先看文書的時候,已經進屋的金簡就在對面的椅子上坐着,他將上半身縮在暗影裡,呼吸調勻,儘可能的使徐子先忽視自己的存在。

徐子先看了很久,金簡始終一動不動,兩人都顯得極有耐心。

良久之後,徐子先放下文書,逐一簽字,最後他敲了敲桌子。

一個青袍吏員走進來,徐子先道:“連夜發樞機房那邊,不要耽擱了。”

吏員徐斌是司從曹的人,一臉的精明幹練,當下點頭道:“那邊的人其實一直在等着。”

徐子先笑了笑,說道:“要收穫了,所有人都有些着急。”

徐斌家是個大家族,父母,兄弟,子侄,二十一人未分家,在南安侯府的官戶算做一戶,他們家開闢了三百多畝地,其中有百多畝棉田,要說着急,怕是沒有幾個人比徐斌更着急。

不過徐斌沒有在接話,他看到金簡在等着,當下只是一抱拳,將所有的文書抱攏之後,便即轉身離去。

徐子先這時纔將目光看向金簡,說道:“等急了吧?”

金簡笑道:“君侯的事都是要緊大事,職下再等也是應該的。”

徐子先點點頭,沒有說話,最近軍情司的效率有所提升,對倭國的情報,還有海盜的情報每天都有船送過來。

其實這就是時間問題,軍情司成立已經超過一年,收買的各處的官員,吏員,駐軍將領,普通士兵,還有商人,普通的小業主,或是夥計,跑腿的,甚至江湖人士,包括驛站的驛卒之類,只要是消息靈通的人,都可以納入軍情司的收買利用範圍。

在早期,這種辦法低效,而且提供的情報相當駁雜,軍情司得用大量的人員來分析歸納這些情報,然後一百條裡未必有什麼有用的東西。

後來金簡開始定向收集,不再模糊,比如有專人收集京師的政要情報,包括兩府要員的動向,三司六部等各部門的施政主官和政策走向。

駐軍的人數,調動的規模和動向,糧草調撥供給,戰馬數字,兵甲庫藏等各種情報。

當然也包括官吏的政聲,地方情形,流寇,強盜,土匪,旱澇災害等都在收集範圍之內。

這一下收集歸納的情報要有用的多,甚至包括對倭國和康天祈的情報工作,也是相當的順利。此次海盜來襲,在陳道堅確定之前,軍情司已經早一天稟報到南安侯府,這說明軍情工作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效,這使得孔和等人的質疑火力也是減輕了不少,軍情司開銷巨大,在很多地方設立分司,如果再沒有拿的出手的成績,孔和等人的質疑聲當然會越來越大。

軍情部門相當神秘,在很多人眼裡是恐怖和強大的,島內有很多關於這個部門的流言,不過並不屬實。

事實上這個部門設立之初,完全毫無頭緒,徐子先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很多戰爭,包括後世的重要的決定性的大規模的戰役,情報工作始終是處於相當重要的一環。

中國兵法也向來強調知已知彼,但化爲實際的工作,這種含糊的兵法要決就無人遵守,甚至毫無頭緒了。

軍情司從建立到壯大,徐子先一直很有耐心,並不着急,他知道這個部門必定會有大放異彩的一天,甚至這一天會很快到來。

在這個時代,並沒有用間的勢力和高手,情報收集其實相當簡單,找到合適的人,做一些合適的事,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回饋就會相當豐厚。

現在軍情司還派了相當多的人手在各路匯制地圖,將重要的山巒,穀道,城池,平原,林地,河流,穀道,詳細的匯制一遍。

金簡向着徐子先說道:“我們在趙王府的人已經確定了,前天晚上趙王,徐子威,徐子文,還有李谷幾人密議,直到入夜乃散。我們的人進不去密室,不知道說什麼,只能繼續跟下一步的蹤跡。第二天一大早,李谷起身往蒲壽高府邸,傍晚時,派了一輛馬車往蒲家,拉了整車的錢回來。這一點我們的細作能確定,搬錢的時候他就在場。接下來,也就是昨天下午,李谷離開趙王府,帶着錢和馬車,離開福州走了。下一步的去向,現在尚不明確,要等我們城門口的軍情人員確定下來。”

徐子先聽的連連點頭,笑着道:“相較去年,軍情司的能耐大的多了。”

金簡笑道:“還是君侯說過的,就是時間問題。咱們在趙王府試了一個,不成再下一個,反正要謹慎小心。趙王府一直也沒甚察覺……找他們通門路,買消息的人太多了,他們把咱們也當成某個想上進的廂軍將領,或是打聽消息的地方官員派過去的人手。蒲家不好進去,咱們就滲透他的周邊,他那裡有什麼動靜,咱們總能知道。城門的駐守廂軍,不是城守營就是捕盜營的人,買通個都頭都稀鬆,花不了幾個錢。”

“你是得竅了。”徐子先讚一句,心知自己選對了人。

“京師動向,封樁庫已經空了,外庫也空了。兩府會議向天子建言,也沒有別的辦法,決定在各路攤派。”

徐子先神色一凝,這事他很清楚的記得,歷史上的北伐規模更大,敗的更慘,用錢更是如流水一般。

天子的內庫和兩府的外庫,積儲在兩千到三千萬貫之間,這當然是一筆鉅款,不過北伐動員已經好幾個月,近三十萬禁軍,五六萬匹戰馬,幾十萬匹的挽馬,騾子,毛驢,還有牛。三四十萬人的廂軍,加上百萬民夫,每天的消耗和戰爭資源的準備動員是天文數字,魏軍的做戰模式極爲依靠後勤,動員的車馬民夫超百萬就是證明。

大量的糧食,布匹,藥材,還有兵器,鎧甲,弓,弩,箭矢,每天都是有海量的資源支出,大軍主力已經聚集在永平,哨騎已經過關門,在關外的平原區域推進哨探,已經與東胡的哨騎多次交戰,互有折損。

按魏軍的打算,應該是在永平建立一個大型的補給基地,推出關門後,會在大淩河一帶建立第二個基地,由王直的水師和民夫從水陸共同運送補給。

到這裡爲止,仍然是遼西狹窄的地形,大淩河畔的防禦基地建成後,再北上至舊錦州一帶築城,大淩河城,錦州,關門,直到永平,海上則是平島的王直,水陸並進,將大魏對東胡的戰線推進三四百里左右。

不要小瞧這三四百里,從關門到舊錦州就是這段距離,而錦州一旦重建成功,大魏可以藉助大小淩河,還有北方綿延不絕的山地和從林,將東胡人壓縮在舊營州和北方的從林之內,東胡人的戰略態勢會變得相當惡劣,他們不可能突破層層疊疊的城池防禦,如果要攻擊大魏本土,他們得從北方的草原繞道,多走三四千里路程才能抵達大魏的北方防線之外。

東胡人已經不是純粹的漁獵和遊牧民族的打法,他們也需要強力的後勤,如果戰略態勢惡化到如此地步,他們就被限制住了,不要說攻伐大魏內境,搶掠財富人丁,削弱大魏的國力,他們就是想自保都會困難,因爲魏軍還有相當強的戰鬥力,可以從錦州北上偷襲,也可以渡過大淩河小淩河,將戰線繼續前推,到那時候,營州外的遼河渾河就是戰線,東胡人的國力反而會被大魏持續的削弱了。

不得不說,韓鍾主持的兩府主導的北伐戰事,目標相對明確,進展也很持重,已經幾個月下來了,只是哨騎纔出關門而已。

如果按這樣持重的打法,主力建造營寨慢慢前推,東胡人的主力有二十萬騎,而他們面對防備森嚴的三十萬禁軍和配合防禦的二十多萬的廂軍,會有無處下口的尷尬。

如果硬突,正面血戰,正好也是朝廷樂意做的事。

禁軍持重弩,着厚甲,長矟,橫刀,正面與敵騎交戰絕不會吃虧。

“天子和兩府是故意的。”徐子先道:“你們能確定麼?”

“根據此前的調查,有一些戶部的官吏都爭着搶着拿咱們的賄賂,要得到外庫的統計很容易。內庫得找一些膽大的宦官,也不是不可以。”金簡道:“兩庫相加,總還有一千五百萬貫左右的儲錢。”

徐子先冷哼一聲,說道:“這還差不多。”

這幾個月用錢當然是很厲害,事實上天子和兩府已經慌了。

仗還沒有打起來,只是遊騎接戰,用錢已經超過千萬貫,底下還會大戰,僵持,戰爭時間最少還得持續半年,並且有相當時候花錢要比現在多的多。

也就是說,朝廷和天子打算的用三千到四千萬貫打完這一仗的想法,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徐子先也知道這錢必定不夠,大魏是外貿型主導的經濟,自耕農形成的產業和國民生產總值是大而無當,比如一戶普通的大魏自耕農家庭,一年的創造的產業是二百貫,但收益只有二十貫不到,去掉生活必須的開銷,能夠提供給朝廷的錢財就相當有限了。

這和清末時相似,清末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美國的經濟總額超過了英國,是世界第一,而同時期的中國排第二,英國第三,其次是德法和印度諸國,中國的總額是兩千多億美金,是印度一千多億的兩倍左右,但印度殖民地的財政收入,大體上和清政府能收到的賦稅相當。而同時期的英政府的財政收入是清政府的好幾十倍,兩者財政收入的差異在於,清政府能收取賦稅的對象就是大批量的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自耕農,而英國則是通過早期的海洋貿易和工業化,已經有了相當發達的工商業,英政府能徵收到的工商稅和關稅遠遠超過清政府,兩者的差距極大,甚至可以這麼說,清政府的幾次慘敗導致的戰爭賠款,加在一起沒有拿破崙三世敗給普魯士人的戰爭賠款來的多,但法國的銀行界大佬們開了個會,一個下午就把幾十億法郎的戰爭賠款給湊齊了。

這就是工商業發達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好處和福利,而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劇增時期,也是英國人赫德主持清國海關的時期,到那時,清政府才隱約明白對外貿易和關稅收入的重要性,但似乎已經太晚了。

至於大魏,徐子先感覺大魏既仰賴於海外貿易和工商收入,但又侷限於先秦兩漢時以農爲本,農業穩固才邦固的學說,限入一種矛盾的狀態之中。

一方面大魏鼓勵工商,並不限制海外貿易,並藉此獲得海量的收入,但大魏對律法保護工商貿易毫無概念,對海外貿易的扶持和保護也毫無章法,大魏七成的收入來自工商貿易,但左右國策走向的,還是隻佔三成賦稅不到的海量的自耕農。

特別是西北,北方和中原的大量的近億人口的自耕農,穩定這些百姓,保護他們,這纔是大魏朝堂的主導方向。

這使得南方和北方的利益需求被割裂了,工商貿易的發展陷入停滯甚至倒退,而大魏朝廷的做法就是徵收更高額度的賦稅,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其它的辦法。

大魏是銀貴錢賤的狀態,到現在只用了兩千多萬貫,徐子先感覺已經是相當儉省,說明韓鍾這個當家人已經把事情做到極致了。

往下去,如果以年前停戰爲打算,軍費最少還得五六千萬貫,這個數字怕是令天子徹夜難眠,韓鍾怕是恨不得死了算了……這筆錢,算上朝廷在年前正常的歲入節餘,加上內外庫的錢,赤字最少還有三千萬。

天子的內庫到時候乾淨的能跑老鼠,總不能叫天子將歷朝列帝收藏的字畫,古董,銅器拿出來變賣?

就算天子捨得賣字畫古董,一時半會哪有那麼多人購買,三千萬的缺口,得賣多少才能夠?

“京師的人已經確定。”金簡道:“下個月開始,按各種人丁和收入來攤派。三千多萬的缺額,由地方官員加徵催繳,我福建路還不知道定下來多少,有了消息,我就立刻稟報君侯知道。”

徐子先冷冷一笑,他當然知道福建路的份額,除了攤派六百萬貫的江陵府和江南東路外,就是以福建路爲多。

這個時期,原本也是福建最輝煌的時期,以科舉來說,江南第一,兩浙第二,江南西路和福建路並列第三。

這還是朝廷壓制的結果,似乎魏初有家法,福建進士不宜入三司,也不入政事堂,甚至取中的份額都有限制。

若不是有意壓制,福建路應該不在兩浙之下,文教僅次於江南。

江南,江西,兩浙,福建,這四路的進士額度相加,怕是能佔到大魏三百年來進士總數的一半以上。

天下文教之盛,就在這四路了。

而四路的財賦之力相加就更加恐怖了,可以說,大魏七成到八成的財賦收入都來自這四路加一個廣南東路,其餘地方,從西北到中原,西南,十八路並京師相加,才能提供三到四成的財賦收入。

福建路攤派的額度是四百萬貫,爲此福建安撫使司,地方官吏派出大量衙差官兵在地方上催繳加賦,各州縣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民變,幾乎使全路皆反,後來還是各處廂軍和禁軍強力彈壓,足足亂了半年左右,這股風潮才平息下去。

到崇德十六年,十七年,朝廷又數次攤派,這一下地方官吏俱不用心,所有人都看的出來,中樞已經毫無辦法,而且那時東胡已經再次攻入魏境,而且禁軍主力被滅,無力反抗,天子在京師令天下兵馬勤王,亦無多少反應,全天下都只不過是在等着大魏亡國而已。

“做的不錯,除京師,北伐戰場也要多多關注,此外廣南東,西,荊湖南,北,俱要注意,多加派人手。”徐子先想了想,又道:“李谷此行很是詭秘,多派人手跟着,行動組的人,也派一隊人手跟隨。”

金簡一凜,知道李谷此行多半沒那麼簡單,已經使君侯相當注意。畢竟以福建路的現狀來說,各府,州,軍,縣,都有昌文侯府的人脈脈落,徐子先的實力,聲望都足夠掌控。

而福州城中,大府楊世偉合作不難,鄭裡奇已經早就算南安侯府這邊的人。林鬥耀不會硬抗,他沒必要拿身家性命來冒險,了不起辭官,掛冠離去,不沾麻煩就好。

只有趙王,蒲家纔是南安侯府生死大敵,這兩家自己也是明白這一點,以趙王父子對南安侯府的打壓已經使兩家積怨頗深,徐子先本人就算無所謂,他知道岐州之敗是趙王的設計之後,又豈能不爲父報仇?

一旦徐子先得勢,趙王一家最好的結果也是被趕出福建。

至於蒲家,徐子先更是志在必得,這個天方商人家族根本不是純粹的海商世家,就是過河的小卒,過來傳教,買通大魏官吏,爲天方人的入侵打前站。

如果不是考慮到影響不好,徐子先早就派人刺殺蒲壽高,順道將蒲家滅族。

一旦徐子先掌握大權,清查蒲家,獲得實際證據之後,剷除這顆寄生在福建路的毒瘤就是他必然要做的事。

李谷牽扯到趙王府和蒲家兩條線,由不得徐子先不重視。

“屬下會派出最好的人手跟。”金簡道:“行動人員,也挑最膽大心細,身手最好的人跟着。”

“嗯,”徐子先點頭道:“對此我很放心。”

金簡站起身來,說道:“按君侯的指示,我們放在秦大人和第一軍等人身邊的人,可以撤走了?”

“第一軍的一些人,逐漸調離就好,不必跟了。”徐子先看了看金簡,說道:“主危國疑,當時的情形他們有些想法,也是爲了大局好,不必太過介懷。”

金簡正色聽着,沒有接話,果然徐子先又接着道:“秦東陽這一次做的極好,我就是要這樣有擔當的大將。我設諸司,靖安,軍情,主要是對外和對外的間諜,細作,不軌之徒,而不是針對自己的心腹。我不是說完全對諸將,諸官不做防備。但亦不必上綱上線,防患過重。軍情還是以對外爲主,你要把我的話吃透了,懂不懂?”

金簡抱拳道:“職下聽懂了,也一定按君侯的意思去做。”

“甚好,”徐子先滿意的一點頭,說道:“也太晚了,你可以去休息了。”

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六十章 邀約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十章 慶功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九十章 獻祭第十一章 時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