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

靖遠侯陳滿已經是大都督府的都督僉事,這是在大都督,副都督之下的一個職位。相對於陳滿侯爵的身份很是恰當,但以陳滿這種閒散勳貴來說,能得到這樣的五品實職,如果不是其在齊王之事上替趙王效力奔走,根本就不可能有獲得這種實職官位的機會。

任都督僉事之後,陳滿的權勢地位都略有提升,靖遠侯府的大門門房每天也都有了拜訪的客人,這令得陳滿相當的滿意。

兩個兒子也都談妥了婚事,也算是福州比較有地位的人家,是趙王搓合才能夠成功,陳滿因此對趙王極爲感激,他認爲依附趙王這件事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最爲英明的決定了。

傍晚時,陳敬中聽到消息,第一時間就是趕到花廳,廳中有五六個客人,都是福州城中較有地位,但又不及靖遠侯府的客人們,他們對陳滿當然很恭謹客氣,花廳裡的氣氛很好,酒香菜香飄出很遠。

陳敬中走到陳滿身後,小聲的將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訴父親。

陳滿原本不以爲然,認爲兒子鬼鬼祟祟,不成體統,他的筷子懸停在半空,臉上帶着笑,眼神中也滿是笑意,他向客氣點頭示意,似乎是在抱歉,看,我教子不當,兒子不太成體統,但兒子畢竟是嗣侯爺,是未來的靖遠侯,哪怕他是老子,也得適當的給兒子一些體面。

但當陳敬中說完之後,陳滿的臉色瞬間起了變化,在場的客人們都看到靖遠侯的面色一變,手一鬆,筷子掉落在桌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

呆若木雞的陳滿半響都沒有回過神來,他先是呆滯,接着變得異常的焦慮。

客人們也是一樣呆滯住了,他們往陳滿這裡赴宴,當然也都是趙王一系的人,現在聽到這樣的消息,心思靈動的已經在考慮趙王是不是開始失勢了。

若是在承平時節,大魏有能力解決一切矛盾和麻煩的前提下,以朝廷的爵位和官職爲尊的時期,那麼徐子先立功再多,在其封王之前都不是趙王的麻煩和問題。

但現在明顯已經趨近亂世,最少是有亂世將至的苗頭,地方諸侯都急着抓兵儲糧,萬一大爭之世降臨,每個有實力的人就算不能自己建立基業,也可以憑藉自己手中掌握的實力,在新格局下獲得比較好的位置。

就算亂世要幾十年,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實力,也更容易在亂世自保。

很多人趨奉趙王,倒不一定全部是貪圖富貴,而是考慮到如果真的有天下大亂,朝廷難以掌控局勢的那一天,福建的地方勢力,目前還是趙王看起來最爲強大。

天子生父,親王,這些是次要的,趙王掌握着最少五六萬人的廂軍,還有禁軍的三個軍,這纔是最爲關鍵之處。

亂世之中,武力纔是最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東西,比起什麼爵位,官職,聲望,只有掌握的武力才最爲重要。

而消息如果屬實,徐子先掌握的武力明顯超過了趙王,也超過了安撫使司,他將是福建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勢力,趙王和林鬥耀都要退避三舍,以避其鋒芒。

數萬強悍的海盜被南安侯府擊敗,展現的只是南安侯府府軍在陸上的實力,但還遠遠不止,如果海盜的艦隊也被南安侯府擊敗,那麼只能說明一點,南安侯府在海上的實力也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之外!

趙王成了笑話,林鬥耀也好不到哪去,而陳滿這些人,此前躊躇滿志,以爲自己也是決定性的力量中的一份子,到此時此刻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這一夥人,真的什麼也不算。

“不可能,絕不可能!”客人紛紛起身告辭,這種消息實在太震撼了,需得回去和人商議,看看如果屬實,接下來的決斷就相當要緊了。

陳滿卻是已經無法回頭,更沒有辦法再決擇一次,他只能嘶聲叫喊,越是大聲,就越是可憐可笑。

客人逐漸走光了,陳滿沙啞着嗓子對陳敬中道:“你覺得消息是真是假?”

陳敬中一臉頹然,說道:“我過來的時候問了很多人,大夥都很慎重,除了劉廣泗幾個人外,大多的人都說這事說不清,不敢說真,也不敢斷言是假。採珠人往東藩去畢竟是真的,但要說幾千府軍能打敗幾萬海盜,兒子還敢信……徐子先的帶兵統馭之能,我是知道的。要說南洋水師的那幾條破船,能擊敗海盜的幾百戰艦,這就實在太難以叫人相信了。”

陳敬中也是較此前穩重的多,若是換了此前的他,怕是也是和陳滿一樣,跳起來叫喊着不可能了。

“要是真的……”陳滿搖頭苦笑,說道:“咱們怕也是完了。”

陳滿心中突然有些期翼,他小聲道:“徐子先不是小氣人,咱們投效過去怎麼樣?”

“他真不是小氣的人。”陳敬中苦笑道:“不過他要咱們有什麼用?”

“總要有人給他搖旗吶喊,替他出謀劃策?”

陳敬中沒有出聲,他覺得父親太匪夷所思。不說以前的仇怨,就算在毒殺齊王的事裡沾了包,靖遠侯府就別想脫身。

至於搖旗吶喊的人,只要徐子先能保持現在的勢頭,難道還會缺人?

出謀劃策,那就更可笑了,徐子先短短時間,從破落侯府到現在儼然福建路的第一勢力,甚至經營得法的話,南安侯府將會成爲整個大魏海上力量的第一勢力,徐子先一路崛起,需要誰的出謀劃策?

故去的老齊王可能算一個,別人,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罷。

“徐子先這一次怕要封國公了。”陳敬中越來越覺得,消息應該屬實,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他當然相當仇恨和敵視徐子先,如果現在有機會,他會毫不猶豫的殺掉徐子先。但人們會有一種很奇怪的心理,如果自己過往的敵人變的越來越強大,其會有一種無能爲力的崇敬感,而陳敬中和徐子先的那些微不足道的過往,想來徐子先根本不會放在眼裡了。這叫陳敬中感覺失落,但並不憤怒。

從徐子先成立南安團練,並且一再獲得大勝之後,兩人的實際地位就已經判若雲泥了。

在說這樣的話時,陳敬中並不憤怒,甚至隱隱有些敬意,他說了一句之後,又對陳滿道:“如果朝廷令他到福州主持軍政,擠掉趙王,我們父子就只能到江陵去逃難了。”

陳滿悶悶不樂的道:“但願沒有這一天。”

……

連續兩天的時間,福州都沒有大員出面表態,沒有人肯定,也沒有人出面否定,這說明流言有市場,但還沒有得到官方的確認。

所謂的官方確認,在沒有福州軍政高層派人往東藩的前提下,只能等南安侯府的消息。

不管是普通的消息,還是露布告捷,沒有東藩南安侯府的確認之前,也就只能說是猜測而已。

昌文侯府的高層,包括陳篤敬,陳篤光,陳篤禮,陳篤中在內,由早及晚,都是聚集在一起,陳篤光的暴脾氣發作了,連續摔了好幾個茶杯,對僕役們也不假辭色,喝罵不斷,弄的昌文侯府的人們都如履薄冰,生怕被這位三太爺拉過去,痛罵一番。

不過侯府總體的氣氛卻是相當的輕鬆自如,包括後宅也是一樣。

大人老爺們聚集在一起,後宅則是婦人們的天地,陳文珺被一羣婦人圍在正中,多半是尊親長輩,她們不會明言,但神色間的討好之色,簡直不必細看就能看的出來。

陳文珺不厭其煩,卻也只能勉力應酬,她也知道,自己嫁過去之後就是侯夫人,日後怕是有更多的類似的場合,就算不喜,亦需盡到本份。

生而爲人,很多時候都不能按本心來活着,哪怕是富貴之極,亦都是如此。

到了傍晚時,陳正志一臉輕鬆的走過來,將陳文珺拽到庭院裡。

夜色到垂暮之時,四周的青松象是隱藏在暗影中的鬼怪,到處都有人在點燃燈籠,在明和暗交替的過程中,在詭異的場景之下,陳正志對陳文珺道:“前頭計較定了,不能這麼幹等着,叫我親自去一趟。”

“是三叔的意思吧?”

“九叔也是同意,並且九叔是最輕鬆的一位。”陳正志道:“九叔和明達合作久了,他說,消息九成九是真的,他相信明達,也相信南安侯府的府軍。”

聽到陳正志的話,陳文珺輕聲道:“九叔也是在東藩有生意,巴不得早點擊退海盜吧。”

話略顯尖刻,陳文珺前一陣也是受了不小的煎熬,大家族的女孩子總是得壓抑自己,掩飾自己,哪怕再擔心,害怕,在人前時總要裝出落落大方,風雨不驚的大家閨秀的樣子出來。誰能知道,這段時間下來,陳文珺遭遇了什麼樣的擔憂和內心的煎熬。

特別是最危險的時候,昌文侯府的一些人除了抱怨家族與南安侯府勾連太深,合作太深,投入太多之外,也是已經有不少人建言,乾脆直接拋棄和南安侯府的婚約,將陳文珺嫁給徐子文,修復與趙王府的關係。

這樣還是要損失一些金錢,但最少在政治上得分,昌文侯府還能在福建路繼續壯大和發展。

這種急功近利的淺見,在家族內還是有一些人贊同,還好陳篤敬等人壓根就沒有理會的意思,不過陳文珺自己也是知道,如果南安侯府真的戰敗,東藩被毀,徐子先生死不知,婚約被毀是遲早的事。

大家族的女孩兒,享受富貴的同時,爲家族聯姻,將婚約利益最大化,原本就是她們的使命。

陳正志笑了笑,知道妹妹自是有滿腹怨氣,今天包圍着陳文珺說那些討好話的,前幾天可能就是叫嚷着要和南安侯府退毀的那羣,一羣愚人罷了。

當下陳正志笑道:“九叔是真有信心,他在東藩最久,對明達他們的所行所爲最爲了解。九叔在前幾天就說,除非明達一病不起,不然東藩穩若泰山。現在消息傳來,也是九叔最爲肯定,說是定然是真的。父親和三叔他們算是半信半疑,父親解嘲說,人在聽到好消息時,下意識就會否定,因爲害怕是假的。現在沒別的辦法,只能我趕緊到福州港口,我陳家在港口有船,已經派人召集水手去了,今晚我就在東藩了。”

陳文珺道:“大兄要辛苦了,也要小心自家安全。”

“沒事的……”陳正志氣度恢弘,行事看似不經意,但總能不負人所託,就如現在這樣,他很隨性的笑着道:“我叫人找艘天方軟帆船,咱們家有,小型的軟帆船,調頭快,吃風快,一般的船追不上我。要是情形不對,我叫人趕緊跑就是了。”

不管怎樣,總是行險,陳文珺眼圈微紅,擔憂之意,十分明顯。

“父親,三叔,九叔他們有決議。”陳正志知道妹妹擔心,當下用半開玩笑的口吻說道:“他們說妥了,一旦海盜事畢,棉花,豆田事了,最多半個月左右,婚期也就差不多到了,到時候一天也不會拖延,直接叫明達過來親迎,將你風風光光的接去。”

陳文珺沒有說話,這是原本就應該的事情,哪怕是親如大兄,她也不會明言,在人言洶洶的時候,她在袖中貼身藏着一把剪刀,如果家族決議毀約,那麼她就會以剪刀自盡,絕不會去嫁給徐子文。

她已經見過世間奇男子,也明白徐子先值得託付終身,也感覺到了徐子先的深情,在這樣的情形下,陳文珺又怎會改嫁他人?

“東藩的動作最好能快點。”陳正志臉上滿是愜意的笑容,他接着道:“父親,三叔,六叔,九叔他們都感覺,這一次明達不封公是說不過去了,這功勞,說封親王也無不可,只是天子絕對會再拖延,但不管怎樣,國公之封是必然之事。等小妹你嫁過去,你不是侯夫人,而是正二品的國公夫人了,地位比父親還要高呢。”

陳文珺終於淺淺一笑,她當然不是在爲什麼國公夫人而高興,她是替徐子先高興,陳文珺在岐州便認得徐子先,當時他是一個鬱郁不歡少年,眼神中除了桀驁不馴外就是不甘不屈之色。後來陳文珺才知道,當時的老南安侯打了敗仗,整個南安侯府均是一片愁雲慘霧,徐子先的鬱悶,不屈,均是因爲此事。

而其後數年,昌文侯府仍然風光,南安侯府卻迅速破敗了下去,老南安侯曾經爲侯府做出努力,但還是失敗了。

徐子文越發的孤傲,在宗室和勳貴的少年子弟中,徐子先的風評均是不佳,這人自視太高,但能力並不出衆,衆人均不喜他。只有陳文珺知道,這個曾經在岐州生活過的少年遭遇過什麼,也是能猜的出來,他想要做什麼。

偶爾,陳文珺能發覺徐子先眼中的仰慕之色,那時她會很高興,可是這種眼神總是稍縱即逝,她也明白是爲什麼。

曾經開玩笑似的婚約,隨着兩家境況的不同而變得真的成了一個笑話,陳文珺有時候忍不住想,如果不是徐子先奮發向上,眼下的情形又會是怎樣?

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十三章 雅集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九十八 密談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