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

天色徹底黑下來了,寺廟四周有不少僕役在禁軍將士的監督下懸掛燈籠,將這個臨時的安撫使司衙門四周照映的雪白,到處都是燈火通明,這些燈籠要到明天早晨天亮時再取下來熄滅,晚上天黑之前懸掛完畢。

從福州來的人腳步匆匆,趕到二門處時已經有林鬥耀的貼身長隨等候,衆人沒有說話,繼續向前,轉過穿廊之後有個小院,四周種植着細竹,這是原本寺廟方丈的居所,現在也是被林鬥耀給徵用了。

天氣很熱,林鬥耀站在院門口等着來人,他穿着淺藍色圓領長袍,內裡一身襯裡,這麼熱的天氣,就算是薄綢衣衫,仍然是熱的滿頭大汗。

林鬥耀神色不悅,他原本已經除了衣袍躺下了,並且吩咐今晚不再見客,但有福州來人緊急求見,當然不能不見,一番折騰下來,已經令得林鬥耀相當的不耐煩。

這個福建路名義上的最高主官才五十出頭,原本以精明強幹,年富力強著稱,這才被放到相當重要的福建路來。

林鬥耀也是韓鐘的心腹之一,原本是打算在福建幹幾年,直接入中樞任樞密副使。

現在看來,那一柄清涼傘離林鬥耀是越來越遠了。

林鬥耀在福建屢次受挫,加上朝中政局變化莫測,現在他也是一心想着經營好福建地方,鞏固自己的權位,對入京任執政之事,也不再抱什麼希望。

“到底出了何事?”林鬥耀看到是一個堂下吏匆匆趕來,這個叫李寶的孔目官很機靈,平素辦事也得力,是林鬥耀留在福州的釘子之一,專門叫他打探消息,一看是此人前來,林鬥耀知道確實是出了要緊大事,不由得亦是緊張起來。

“拜見大人。”李寶躬身道:“昨夜從閩清一帶傳了消息過來,先是有少量人傳,後來滿城都在傳言,小人多方打聽,確定之後感覺事情不小,連夜縋城下來,步行到驛站騎馬……”

“誰管你怎麼出的城,怎麼來的泉州!”林鬥耀臉上怒氣隱現,喝斥道:“我當然知道你來的不容易,不消你醜表功,趕緊說到底是什麼事!”

李寶嚇了一跳,不過也知道自己這一份功勞記實了,當下臉上神色更加恭謹,低頭道:“是是……小人聽人說,東藩的南安府軍已經擊敗呂宋二盜,斬了顏奇,趕走了劉旦,斬首兩萬多級,海盜艦船被毀了一半,從此之後,呂宋二盜將不復爲中國之患……”

“什麼?”就算李寶說天子駕崩,或是東胡再次入寇,神京被圍,林鬥耀都不會有太過吃驚的表現。

最多是冷冷一哼,然後考慮下一步的發展便是。

因爲這些事不僅發生過,而且極有可能發生,在人們的基本認知範圍之內,所以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太意外。

林鬥耀原本以爲最壞的消息就是福州被圍,或是漳州已經被攻克,但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是這種消息。

在巨大的衝擊之下,林鬥耀原本緊繃的神經繃的更緊了,他一時無法理解這個吏員說的話的含意,只是感覺眼前一黑,差點兒暈倒在地。

有兩個長隨趕緊上前,掖住了主人。

林鬥耀略微震定了一下,兩眼死死盯着這個吏員,半響過後才道:“你是爲了這個笑話,巴巴跑了幾百裡地?”

“小人不敢打包票說是真的。”李寶躬身道:“消息是打閩清傳過來的,說是僱傭了大量的採珠人去打撈沉船上的物品,小人叫人去閩清落實過,確實有南安侯府的人到海邊僱傭採珠人。就算這樣,小人也不敢爲此事跑到泉州來,一直到傍晚天黑之前,小人親眼看到趙王府的幕僚李谷出城,他身邊帶着一隊從騎,叫人放開城門,小人在暗處聽的很真切,是往閩清海邊去了。”

林鬥耀把李寶留在福州,當然就是因爲這人夠機靈,從李寶的消息來看,消息不光是在民間傳遞,同樣也傳到了趙王府,並且引起了趙王府的重視,李谷是趙王身邊最受信任和重視的幕僚,連李谷都往閩清去了,可見在趙王那裡,也不認爲傳言完全是無邊的謠言。

“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林鬥耀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刺激,一種無邊無際的虛幻感包圍了他,他轉身進屋,直直的坐在正中的椅子上,半響都說不出來話。

很多幕僚,官員,將領都聞訊趕了過來,各人議論紛紛,也是頗感震驚。

“斬首兩萬多級?本朝到現在除了開國之時,還沒有哪一場仗斬首這麼多吧?”

“文宗年間西南夷叛,朝廷用禁軍蕩平,當年老齊王曾率廂軍助陣,一戰曾俘虜西南夷十餘萬人,若是都斬了……”

“那不一樣,西南夷除了土司和少數夷兵精銳,餘者皆是老弱,拉出來湊數的。精銳一打光當然就降了,總不能將老幼婦孺都斬首,那爲將者成什麼人了?東藩這一次不同,海盜俱殘忍暴戾敢死悍勇的漢子,戰陣之上斬首兩萬多,南安侯這武功……嘖嘖,要是真的,那可真是令人贊服。”

“可不是。”有個禁軍武將冷笑道:“劉廣泗一直不服南安侯,說什麼真拉出來打,他的一個軍足夠把南安團練給滅了。先齊王提攜南安侯,他也是百般瞧不上,說是齊王偏心,只知道偏幫宗室子弟,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年高無德,就是靠資格混個軍都統制,他有南安侯這樣的本事?”

“此言甚是,劉廣泗一直說什麼南安團練打一羣無賴子不算本事,現在叫他來說說看,幾萬呂宋海盜,曾經攻破漳州和禁軍交過手,可不是普通的山匪村盜,也不是岐山盜能比的,看他還有什麼可說的。”

這幾個說話的禁軍將領,對劉廣泗的怨氣很深,他們都曾經算是齊王的舊部,齊王被劉廣泗勾結趙王所害,這事已經人所盡知,這些人轉投林鬥耀也是無奈之舉,若不然他們就只能退出軍職,另謀出路了。

“若是真的……”安撫使司的一個文官十分歡喜的道:“這可是本朝開國之後的第一大武功,雖然海盜不及北虜和東胡兇殘難制,但亦是漂忽不定,這三十年來是我大魏東南第一邊患,天子和兩府亦不能制。若有此軍功,帥臣因功而入樞密,怕是都無人能有什麼話可說!”

衆人這才醒悟,紛紛向林鬥耀抱拳賀喜。

雖然這一仗是在東藩打的,但林鬥耀身爲福建路安撫使,一戰斬首兩萬多級,這沉甸甸的功勞南安侯府一家肯定用不完,對林鬥耀來說也是相當利好。

在衆人賀喜的時候,林鬥耀苦笑着擺手,說道:“消息還只是傳言,南安侯府尚未正式派人前來報功,此事尚存疑,莫要賀喜,也莫要散衙之後出去亂傳,一切以鎮定爲第一。否則消息傳開來,軍心士氣和民心都散亂了,萬一是海盜放的假消息,我們豈不是自亂陣腳?”

這話倒是有理,衆人均是抱拳道:“我等思慮不周,出去之後一定小心謹慎。”

衆人紛紛退出,只留下面有所思的林鬥耀在室內。

兩個禁軍武將均是營統制以上的身份,若非如此也到不得林鬥耀身邊,散開之後,兩個武將一併出衙,一個武將說道:“大勝消息縱不能落實,不過帥臣爲什麼一副鬱鬱不樂的模樣?這大功報上去,他很有可能直升樞密。”

“他現在不想去京師了。”另一個武將道:“近來朝廷全部精力俱用在北伐上,林帥臣三十年來一直在東南任職,對北地情形,不管是地方政務,軍機,後勤,財賦,俱不了然。就算當了樞密副使,也只能是幫閒打雜,掌不得實權,況且官家也不一定願意樞府再多一個韓相的人。”

“有道理,所以這大功對他來說根本無所謂了。”

“哼。”有人冷哼一聲,說道:“林帥臣雖然和南安侯府按齊王殿下的意思合作,我看他也不想看南安侯府冒起太快,他會掌控不住。現在好了,東藩被幾萬海盜圍攻,安撫使司毫無辦法,根本沒有救援的打算。哪怕做做樣子,領這份功勞也心安理得。現在我要看看,南安侯府真有的捷報傳過來,帥臣大人臉上到底是何表情。”

“畢竟是齊王殿下看中的人,果然非凡品。”

“要是我們有機會,我也想去東藩效力……”

“且待時機好了,我們龍驤第三軍理當支持真正一心爲國的人,不是這些蠅營狗苟,爭權奪利的混帳東西。”

鎮守福建路的是龍驤,捧日兩軍,諸衛禁軍,分爲京師上衛,河北,西北等各種駐地,其番號也和駐守有些關聯,比如龍驤和捧日軍,一直在海邊駐防,不是閩浙就是兩廣,或是在江陵,兩軍番號各五軍,共十軍兩萬餘人,現在有五個軍駐福建,五個軍中有三個軍駐江陵,一個駐明州,一個駐廣州。

諸軍久駐東南,很多將領已經在東南安家,很多將領的妻小都在福州城內,他們當然希望再出一個類似齊王式的人物,安定軍心,鎮守東南,使羣小辟易,百姓安心。

……

福州府衙內,第二天天明楊世偉才知道消息,因爲家人知道他連續多日夜間在城頭巡城,所以沒有敢在半夜驚醒這位明府大人,到天亮楊世偉起身到前衙後,纔有親信家人向楊世偉稟報傳言。

聽到消息,楊世偉闔目不語,半響都未出聲。

四周一些府衙的佐官,還有城守營的廂軍將領們都未出聲,衆人俱是望着這位近來操勞過度,鬚眉皆白的紅袍大員。

“是真的,是真的。”楊世偉突然張目,已經是老淚縱橫。他對衆人道:“但是暫且不必曉喻軍民百姓知道,不可動搖軍民士氣,得等南安侯府正式的捷報露布傳過來,到時候老夫要賜下牛酒給城頭的將士和助守的百姓,府衙人員,亦都有份。”

一時間歡聲雷動,相比於林鬥耀等人,大府楊世偉令得衆人敬服,奉公職守,公事上從不懈怠,凡福州府內有事,楊大府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的人。而且也喜歡任用部下,提攜後輩。就是有些奉公自守,過於廉潔,使得吏員們無處撈錢,世道凌夷,很多縣鄉的小吏都賺的比府吏還多,如孔和那樣皎皎不羣就混不下去,楊世偉身邊的人大抵也較爲清正廉明,可能是受這位老知府的感召所致吧。

楊世偉的激動份屬應當,理所當然。

幾萬呂宋盜犯境,這可不是岐山盜,給福建軍民百姓的壓力無比巨大。林鬥耀拍拍屁股去了泉州,福州成了趙王和他的廂軍部下們的天下。

廂軍軍紀不好,這些天時有搶掠事件,楊世偉每天都是焦頭爛額去料理這些事,還要和趙王見面打擂臺。

趙王執掌都督府大政後,對地方官員不似此前那麼客氣,有時候竟是對楊世偉避之不見,把個老知府氣的無可奈何。

加上最少有十萬以上的百姓涌入府城避難,天氣炎熱,避暑,防疫,還有食物,水源,都是叫老知府操碎了心。

一旦消息屬實,大量的難民會第一時間離城,福州府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會恢復正常,調來的廂軍會陸續回到原屬地……如果趙王拖延,楊世偉已經想好了,聯合安撫使司,斷絕廂軍駐地的食水!

對楊世偉來說,看到自己欣賞和矚目的後生取得這樣的大勝,獲得這樣的成就,這種欣慰和興奮之感,簡直無以用言詞來形容,唯有老淚縱橫,宣泄情感了。

……

楊世偉知道消息的同時,鄭裡奇,趙德邦等在福州的大員陸續也接到了消息,各人反應不一,有歡欣鼓舞,感覺無比高興的,自然也是有錯愕,震驚,甚至憤怒的存在。

趙王府外頓時熱鬧無比,人們蜂擁而至,向這位福州府城中最尊貴和權力最大的親王求實這個消息,趙王卻是避客不見,出於謹慎持重的心理,趙王不願和劉廣泗他們一樣對這個消息斷然否定,劉廣泗在軍營駐地已經放話,眼下的消息絕對是謠言,很有可能是海盜放出來動搖軍心所用。

但趙王也不願承認有此可能,楊世偉等人的態度也是傳揚開來了,雖然官府沒有明文曉喻,但大府和提刑使都相信傳言是事實,這態度也相當明顯了。

福州城中一時暗流涌動,對東藩消息的確定或否定,或是並不表態,都能明顯看的出來各方勢力的態度。

而城中的宗室,勳貴,官員,士紳,包括學界,報界,僧道,商人,普通的百姓們,也是各有看法和見解。

但多半的人都持謹慎的態度,這並不奇怪,要知道呂宋二盜可不是普通的雜魚,而是曾經和蒲行風一起,聚衆十幾萬攻破漳州的巨盜,其部下也完全能與大魏的禁軍抗衡。

強悍的海盜王者,好幾萬的部下,面對的是在海上沒有還手能力的南洋水師,還有南安侯府的幾千府軍,哪怕對徐子先的能力相當信任,在此時此刻,仍然是以相當持重的態度來考慮或議論此事。

頭天晚上信息進入福州,只有趙王和最頂層的大人物們才知道消息,到了第二天的晚上時,已經整個福州所有階層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並且開始議論紛紛,消息開始向着外間蔓延了。

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十九章 齊王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