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

徐子先起身時,正好是晨光初現,臥室之內還有些晦暗不明之時。

聽到他起身的動靜,林紹宗等人飛奔而至,各甲士身上的甲葉都在鏘鏘作響。

徐子先的鐵甲已經穿好,束好腰帶,懸掛好橫刀,護肩,護脛都綁束好了,由於近來重病,鬍鬚根本未曾刮過,整張臉幾乎都被鬍鬚給遮住了,全身束甲,以手按刀之後,簡直是一個圖畫中的武夫跳躍了下來,而兩眼精芒四射,顧盼之時,凜然生威,那種高貴,文質,武夫形象俱備的氣質,真的是叫人用筆觸描述不來。

王心源和普通的士大夫家族的子弟一樣,少時讀書,然後涉獵很廣,除了精通醫術外,星相術,六卜,畫畫,書法,山川水利等雜學,多少都要有涉獵。

以相術來說,眼前的徐子先簡直就是“真人大家”的標準模樣,簡直神聖難言。

王心源心頭震動,差點將“君侯乃是真龍乎?”的感慨叫出來,他狠狠掐了自己一把,退後兩步,隻眼睜睜看着徐子先按刀大步向前。

徐子先適前還有一些不適,披甲上身,按刀而行時,可能是腎上腺素分泌加快,整個人的身體都感覺輕快下來了,一種久違的對身體的掌控感又回到了心頭,令他感覺無比欣喜。

人大抵就是如此,無災無病時根本感覺不到身體健康的可貴,當大病初癒時,那種欣喜之感,要比升官發財都要叫人感覺可貴的多,簡直是無與倫比。

由於久練殺人之術,每天堅持打熬身體,又兼是青年,徐子先其實好起來比普通人要強的多,此時大步而行,虎虎生風,竟似從未生病一般。

林紹宗兩眼帶淚,幾乎激動的要哭出聲來,衆多披甲近侍,也是相差不多的感覺。

出得獨居小院,到侯府大門的時候,幾乎侯府中人都被驚動了,不管是僕役下人,還是文法軍吏們,或是留守的官員們都趕了來,衆人都知道徐子先要騎馬親至戰場,一時間又是擔心,又感覺是如釋重負。

儘管政務繁忙,每個人內心最爲擔心的當然還是君侯的身體,當看到徐子先披甲而出的挺拔英姿時,饒是陳佐才已過而立之年,在世間經歷頗多,早就自詡鐵石心腸,此時兩眼都是一紅,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陳道堅反而要鎮定的多,眼睛雖紅,卻未流淚,只是和陳佐才大步向前,兩人一起長揖,兩手抱拳幾乎要碰到地面了。

“不需多禮。”徐子先看着兩個官員,這都是他倚重的心腹,由於要隔離已經十幾天未曾見面了,回想在此之前,幾乎無一日不見,病來如山倒,古人誠不欺我啊。

可惜不能由得它病去如抽絲,徐子先心中豪氣涌上來,對着陳佐才和陳道堅道:“兩位在這裡安坐,待我破賊後折返,今晚定要與李公和諸君痛飲。”

兩官唯有感泣抱拳,看着有鐵甲近侍牽來徐子先的那些大青馬,這馬是精心挑出來的河唐馬,健壯高大,既有衝擊力,也很耐馳騁,給人感覺不在天方馬之下,他們看着徐子先翻身上馬,然後二三十鐵甲騎士環繞左右,所有人都頭頂兜鍪,脖子間戴着頓項,將脖頸護住,身上鐵鱗甲或扎甲,再佩上環鐵革帶,護心鏡,護肩,護脛,網靴,鐵手套,上馬之後,人人將鐵面具亦戴上,這樣的裝束,基本上是重甲騎士無二了。

每個人的戰馬,亦是披着牛皮,論起裝束,遠在鐵騎營之上。

看到眼前的情形,陳佐才和陳道堅都是心馳神往,恨不得披甲策馬同往。

……

徐子先從侯府急趨,不到半個時辰便已至花溪一帶,看到北堡和大量民壯時,他令林紹宗高舉自己的南安侯大旗。

本朝不管是親王還是公侯無事俱不能開府,立國二百多年來獲開府權的宗室寥寥無已,徐子先等若封在東藩,文武體例皆自爲,他的侯府也豎立大旗,等若開府了。

旗幟是黑底紅色,上繡紅日,下繡藍色海水,別無他飾。

這是海水捧日軍旗,是李儀帶人研究繪製,意喻十分明顯,南安侯軍旗之下,海水奉日,海波平靖。

徐子先對此並無反對,大魏禁軍的軍旗皆是龍旗,象徵着是天子親軍,南安侯府自是不能用龍旗,海水捧日相當恰當。

其餘各軍,營的軍旗,亦是與君侯大旗類似,只是加上銀星,以區別是軍都統制旗或營都統制旗,又或是哨旗,隊旗。

這樣士兵幾乎不用多記繁蕪的圖案,只要記得銀星銅星數量越多的就代表序列越高,聽從大旗指揮便是。

只有君侯大旗,並無他飾,簡單明瞭,人們一看就知道是君侯親至。

當林紹宗奮力舉高大旗時,諸多甲士簇擁徐子先繼續向前,雖馬匹數量不多,但高頭大馬,在官道上疾馳之時,帶起滾滾煙塵,猶如長龍馳騁一般,迅速使得所有人爲之矚目。

看到是君侯大旗之時,很多人還不明白是發什麼了什麼事,只是奇怪爲何有人將君侯的軍旗給打了出來。

待看到爲首束甲的騎士就是徐子先本人時,很多人從震驚再到歡呼,真的是將全身的力量都迸發了出來。

這種感覺,就象是溺水的人突然看到了來救援的船隻,那種欣喜若狂之感,真的是無法用筆墨來形容。

到處是歡騰的人羣,大量的民壯放掉手中的兵器或工具,急急跑到官道左側,看着策馬前來的南安侯,確定無誤之後,又是新的一輪更大聲的歡呼聲響了起來。

大量的人在做着各種動作,長揖,敬禮,振臂歡呼,大笑,喜極而泣,在原地跳躍,這種歡騰對華夏的男子是很難得一見的情形,華夏人內斂,不喜歡感情外露,能叫人們做出這些匪夷所思的動作的,實在是因爲心裡的歡喜太過,已經充盈而出的原故啊。

除了民壯之外,更多的府軍將士也忍不住扭過頭來了。

徐子先也是已經接近了府軍陣列。

他不急下去,先在官道上看着平地上擺開陣列的將士們。

長矟如林,密密麻麻的矟尖指向天空,由於是銳陣衝擊,且南安府軍最重視矟手的培養,如果是要固守,兩翼擺開弓手和神臂弓手,刀牌在矟手兩側,中間厚集矟手,如此擺開橫縱,拉深縱深,就算遇到強敵也根本不怕。

當徐子先至銳陣後時,先看府軍隊列。

果是按三角突擊的箭頭擺開,這和府軍此前擅長的長矟居中的陣法大爲不同。

早細看時,見秦東陽在一營銳陣之前,葛家兄弟,金抱一,林存信,李星五等諸將,亦都在各營之前。

這支府軍,兵將多半是徐子先一手任用,將士則全部是由他一手訓練出來,可謂令行禁止,此次銳陣衝擊,大將們亦是聽從吩咐,不僅派隊頭,哨官,都頭們在銳陣之前,自己亦是披甲執銳在陣前而立,顯見衝殺時亦會衝在隊前,看到這樣的情形時,不覺令徐子先感覺異常欣慰。

在他的右手側則是五百餘騎的騎兵,張虎臣和高時來等人都在營中,翹首向這邊看過來。

這邊的歡呼聲一直不停,騎兵營的人自然也是又驚又喜,但軍法如山,軍令禁嚴,未得軍令任何人不得擅離,哪怕是張虎臣這樣的騎營都統制,他也沒有權力離開信地,只能派出塘馬前來,打聽消息。

徐子先輕輕策騎向前,穿行在府軍大陣的右側,無數將士看到了他,在歡呼聲剛起來的時候,將士們已經忍不住轉頭觀看,但看不真切,還是有很多人頗感懷疑,有不少將士甚至心生憤怒,明知道南安侯還在病中,將領們難道以爲所有人都是傻子,弄一個假君侯來欺騙軍心嗎?

待徐子先距離他們不過幾步遠時,再脫下兜鍪之後,所有人都能確定,眼前的是真正的君侯,並非是將領找到相似的人假冒。

這種風度儀表,氣質神情,還有向人們揮手微笑時的從容不迫的氣度,根本不是任何一人能夠僞裝出來的,常人與之相比相差太遠了。

而且將士們看的出來,君侯在此之前雖然不是很黑,皮膚較常人白皙,但由於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皮膚還是曬的略黑,這一段時間久居病牀之上,膚色明顯變白了很多,但由於鬍鬚養起來了,並沒有失去武夫的氣概,相反,武人的氣息似乎更濃烈了幾分。

只是將士們還是有所擔心,君侯面色發白,看的出來是很明顯的大病初癒的狀態,將士們在高興之餘,也是有些擔心,今日之戰君侯勉力前來,不知是否能夠支撐的下來?

過不多時,秦東陽打馬來見,葛家兄弟和張虎臣等人也奉命前來,不過大將前來就這幾人,海盜已經列陣完畢,隨時可能衝殺過來,此時大將宜留守在陣前,不宜輕動了。

秦東陽臉上是又驚又喜的神色,在馬上抱拳道:“君侯逐漸痊癒的事我也知道,但真未想到今日能出現在陣前。”

葛存忠原本看徐子先都是斜眼,並不是很恭謹,現在卻是畢恭畢敬的向着徐子先行着軍禮。

這個曾經的大盜頭目,率幾十部下橫行福建路十餘年,與官兵多次接戰,和岐山盜也曾經多次廝殺,一生未曾害怕過,但在此時此刻,身邊是大量的府軍將士,生死存亡可能在一念之間,身後是幾萬民壯和幾萬老弱,還有這麼多人花費了大量金錢的心血,就在身後。

這個擔子太沉,太重,葛存忠根本背不起來,也根本不想背。

“現在好了!”葛存忠如釋重負的道:“君侯來了,我等一切均按君侯之令來辦。”

秦東陽道:“君侯病體初愈,在陣後觀看戰事就可。”

“我是不能在銳陣前衝陣了。”徐子先點頭,看了看張虎臣,說道:“我與騎營一併行動吧,步營先動,當有良機出現時,騎營側擊其翼,一旦擊穿,則戰事勝局定矣。”

眼看秦東陽等人想要勸說,徐子先做了一個堅定的手式,神情嚴肅的道:“這一仗比江灘之戰,石橋之戰還要重要的多。當年的仗打輸了,我能找齊王殿下求助,我的根本傷不着,只要我人不死,恢復舊觀是很容易的事。今天這一仗,敵手強,我的基業也悉數在此,而且我也找不到求助的人了。是以此戰關係重大,我不在軍中,將士不得出全力,多餘的話,諸君不必再說了。”

衆將皆知徐子先說的是事實,若非如此,侯府中人怕也不會放君侯出來,當下各人抱拳應諾,再次各回本陣。

按此前部署,第一軍和第二軍皆在三角形的銳陣之中,第一軍偏左側,第二軍偏右側。

各將在策馬返回駐位之時,對面海盜的大鼓亦是敲響了。

在震天的鼓點聲中,大隊的海盜發出吶喊,在多面大旗和各色旗幟的指揮下,向着對面的府軍將士們衝殺過來。

諸將策馬至陣前時,紛紛翻身下馬,接着秦東陽傳令,府軍正中偏後的位置是第一軍和第二軍的旗手,兩個旗手一起搖動大旗,接着陣中的營旗,都旗,哨旗,隊旗,紛紛搖動,所有旗幟先是搖動,同時軍鼓聲響起,接着大旗再往前點一點,所有將士一起三聲高呼:“虎,虎,虎!”

呼嘯如風,氣勢如虎,整支軍隊,雖然甲冑不具,裝備不精,但一股昂揚氣勢似有實質,在陣中漂浮向上,直至攀附於軍旗之上。

這就是軍中的氣息彙集而成的“神”,凡人肉眼不能得見,但它似乎真的存在,百戰精銳之師,俱有其神,若神墮,則軍敗矣。

在鼓聲和府軍將士的呼嘯聲中,大陣亦向前動了。

大型銳陣之前都有一個個走在最前的銳士,或是隊頭,或是哨官,也可以是軍伍中最得盛名的勇士來任銳陣第一人,這是不可思議的榮譽,懦夫會恨不得縮在人羣中不敢冒頭,而對真正的勇士來說,這是一種罕見的,難得的榮譽,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位置。

盧文洛就是一個個箭頭中的三角箭尖的最前位置上,由於位置是第一人,都頭叫人湊了全套的甲冑裝束給他穿戴上了,從鐵甲到頓項到護心鏡,一應俱全,連靴子都是加裝了鐵板和鐵網,手中也戴上了鐵手套,可以以手抓敵人的兵器,不會被鋒銳劃傷。

軍中甲冑不多,幾乎每套這樣的鐵人甲都是湊出來的,盧文洛感奮之餘,也只有願自己在衝陣之時,多殺幾個敵人,千萬不要一接觸就被人所殺,或是被箭矢,投擲的槍矛刺死,那樣就死的太冤枉了。

其實此次盧文洛送王心源回東藩,算是立下罕有的大功,他自己若不願意,不會有人叫他來衝陣。

但盧文洛武藝高明,膽氣亦壯,他自己願衝陣,旁人也就沒有阻止的理由。

此時雙方兩邊都在擂鼓,彼此向對方進發而擊,原本相隔三裡餘,片刻之後,距離就已經縮減少不到二里,對方從黑乎乎的螞蟻羣般的人羣,變成了逐漸可以看到旗號,看到兵器閃爍的人羣。

如果是新兵的話,看到這樣的場面就難免會膽戰心驚,會動作僵硬,會因爲一點點的不利就感覺戰局崩潰而轉身逃走。

所幸的是,包括盧文洛在內的六千多將士全部是老兵了,他們有的是從石橋之戰就開始了行伍生涯,現在肯定已經是軍官了。

當敵人呼嘯而至的時候,府軍將士們還在照着鼓點聲緩慢向前行走,將士們的士氣已經被提到最高,徐子先迂迴了一小圈,現在正在騎兵營的前方,所有的跟隨的近侍甲騎都融入了騎營之中,只有南安侯一人策馬立於騎營最前方,被所有的步卒將士看的十分清楚。

南安侯就在此,就在大陣的右方,在騎營最前,所有的將士都明白,只要敵陣出現縫隙,有可乘之機,南安侯就會率騎兵將士迅猛出擊,將敵人瞬間擊成霽粉。

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三十六章 更好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