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

船上人員如螞蟻般的往下,黃來貴這樣的壯漢便是感覺船身下相當的逼仄難受,到了船艙底只能矮身蹲下或是爬行,個子高的根本無法直腰。

一張張吊牀佔滿了全部空間,水手和水兵們分區居住,避免互相打擾。

水手都是輪班睡覺,一組人在船上做活計時,另一組人在船上睡覺休息,不睡覺也是無處可去。

水兵們亦是如此,分成三組,一組休息,一組操持弩炮,還有一組巡防戒備,在望鬥和尾部船樓活動。

這樣的一艘船,人員最大飽和,輪流休班,可以保持艦船的活力,同時乘員們也是保持最健康和最有活力的狀態。

飲食上,準備了大量的肉食,最重要的還是豆子,這是中國海船的特色。

福一號很快恢復了正常,這時岸上傳來號炮聲,黃來福這時顧不得去看兄弟,立時令道:“升帆。”

十六個水手聽令,開始操作升起沉重的主帆。

如果不是停泊於閩江邊,時間超過兩天,一般來說主帆不降。

主帆升起相當不易,在黃來福的指揮下,十來個水手都是汗流浹背,呼喊着號子,將沉重的主帆一層層的升上去。

福二,福三,水一,水二,水三,靈一,靈二,整條閩江岸邊都是相同的場景,在所有水手長和帆索長的指揮下,升起主帆,調整前帆和尾帆,在艦長的指揮下,副手帶人升起舵,側過船身開始吃風,準備啓程。

在戚繼光的水師中,福船就是對抗倭寇的主力艦船,他將船分六等,一二等俱是破浪犁敵的大艦,然後還有四等小船,小船在江河中可以不借風可參與戰事,而一二等福船都要藉助風力,對戚繼光來說,使用頗多不便。

大量的漳州流民早就準備好了,在一個都的水手上了福一時,更多的流民涌入其餘的船隻。

每艘船都要帶好幾百人,一般都是以家庭爲單位,在上船之時,有的進艙,大量的流民直接就被安置在甲板上。

如果是徐子先在此,免不得有一些感慨,眼前的場景象是電影中逃難的場面,老老小小坐在甲板之上,相當的困頓和狼狽。

但對所有流民來說,他們中有惶恐,畏懼,依依不捨,但更多的是對新生活的期望,對這些百姓來說,能安下家,吃飽飯,這纔是最爲要緊的事,要離背井離鄉,福建人還害怕這等小事?

“好了,安頓下來了。”李國柱盤腿坐在甲板上,長長的嘆息了一聲。

所有人都坐穩了,並且仰頭看上去時,船帆已經開始吃風,船身也調整好了,站在甲板側邊護板,透過望孔看時也只看到閩江兩岸和渾白色的江水被划動着,船身震動倒不是很厲害,到底江中行船要穩的多。

李國柱雖是漳州人,坐這等大型海船倒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人,半輩子就在土裡刨食,剛坐上海船,心裡就是感覺不踏實,有一種相當虛幻的感覺。

喘了幾口粗氣後,李國柱又摸了摸懷裡的四兩銀子和一貫多銅錢,心裡感覺安穩了許多。

這些銀子是拿銅錢換得的,帶着太多銅錢不方便,且太招人耳目。不過顧目四盼時,李國柱才發覺多半的流民家庭都是紅光滿面,沒有那種面黃肌瘦的流民樣子,很多孩童還穿着半新不舊的衣袍,這種衣物是在成衣鋪子裡買來的,有些破舊損壞,縫補一下穿着和新衣都差不多……當然是以窮苦人的眼光來看。

有很多當家的漢子,似乎懷裡也揣着銅錢銀兩,看人的眼光和李國柱一樣充滿警惕,待互相眼神對上,再醒悟過來時,這些漢子便是低了頭,然後臉上都浮出笑容。

確實,現在和當初不同了。

李國柱又摸了摸腰間的銀子和銅錢,安心感更強烈了。

又過了一陣子,船上的水手們開始派發烙餅,福建路本身吃米爲主,麪食很少,這些餅子還是徐子先派人在府城買來的精面,配上雜麪叫鎮子上的婦人們趕着烙出來,船行幾天,升火做飯太麻煩了,船上帶的人太多,清水配餅子最方便。

有的人家帶着一些醬菜之類,李國柱也從懷中掏出醃菜,給渾家和兒女們每人均分了點,配上水葫蘆裡的清水,衆人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吃罷了飯,又過了一小會兒,有人叫喊道:“快來看吧,福州府城。”

衆人一下子轟動起來,李國柱抱着小兒子隨衆人擠到左舷邊,水手們放下夾板,整座福州府城暴露在衆人眼前。

江水北側的堤岸邊是綿延不斷的村落,因爲還是午時,很多人家的屋頂處冒着炊煙,福州城頭頂的煙火氣更重了。

整座城有十二萬步,九萬多個城堞,箭樓,角樓,正門城樓,甕城,一應俱全。

城基有四丈高,包磚的城牆三丈高,整個城池高出水平面七丈高,在普通人眼中,這座城池象是天上的宮闕,巍峨壯美,令人心折神往。

“也不算什麼……”一個老水手笑道:“俺去年隨南安侯去京師,途經江陵,那城可真是大,方廣六十多裡,比這福州府城大好幾倍去了。”

“京師豈不是更大?”

“京師沒江陵大。”老水手道:“京師是仁宗和宣宗年間補修了南城,若不然的話,比起江陵還要小的多。”

“怪事了,京師反沒江陵大。”

“江陵開始也是國都。”老水手一臉鄙夷,其實這些事他也是在船上聽陳道堅和陳佐纔等人閒聊時聽到的:“後來太祖皇帝感於北方邊防不可掉以輕心,特將舊幽州城改爲京師,增建城牆也是以防禦北虜爲主,後來在仁宣年間北虜實力下降,對北方的安全威脅變小,然後才增築南城,又在城外有不少村鎮依城而居,京師才繁榮起來。不過,相比江陵城外那些密集的鎮子,京師可就差的遠了。”

大魏的城市肯定是各方的中心,城中有貴族府邸,官衙,寺廟,學宮,所謂科教文衛俱在城池,那是方圓百里乃至幾百裡的核心。

從縣城到州,府,再到江陵,蘇州,福州,泉州,廣州這些大型城市,但城池有的是貿易型,有的是軍事型,北京說到底是政權爲了抵禦異族而興起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和江陵這種商業中心文化中心相比還是差的老遠了。

“多看兩眼吧……”一個老流民突然流下淚來,他說道:“這一下離大陸幾百裡海路,想回漳州,再看福州都不成了。”

“這傻屌。”有個流民啐道:“咱們福建人去下南洋也未哭成這般模樣,去東藩有地,有侯府照看,當官戶,多好的事情,哭個球!”

大半的流民都是一樣的看法,福建人不懼離鄉遠走,只要有好的前程可奔,不過不管怎樣,眼看着福州府城漸漸遠去,前方只有波濤萬里,一望無際的大海時,每個人心中都不可避免的開始惆悵起來。

……

徐子先這幾日都留在福州府城內。

他將首級和俘虜交割完畢,象徵性的交納了一些繳獲……都是些不值錢的雜物。

另外督促各州軍小心戒備,那些游水的和乘船走掉的海盜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其後三四天陸續有消息傳過來……有一些海盜也真是悍勇,隔着幾十里居然都游水到了岸上,然後被巡防的廂軍和民壯或殺或擒,幾天之後又有百餘海盜被擒殺,除了開船下海跑掉的羅四之外,整個岐州和漳州,福州,興化軍等地已經不復見岐山盜的蹤跡。

但此時還不是彈冠相慶的時候,和衆人所料不同,徐子先特意強調了對羅四等人不可掉以輕心,連上多道呈文給安撫使,提刑使還有巡按使衙門,還有福州府,興化軍,漳州等地,都是強調了不可對岐州盜的殘部掉以輕心。

羅四等人多年爲盜,逃出百多人可以四處轉戰爲禍地方,一不小心就是村鎮被毀,然後民壯被裹挾上船。

對這些殘部來說,既然不復有招安的希望,搶掠時必定殺戮更慘,甚至會造成大量的血案,大規模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真的要惹出這麼大亂子,此前的岐山港的大捷就不免會失了顏色。

徐子先的公稟中言明,爲防餘匪滋事禍害地方,南安水營請至岐州和澎湖一帶巡防。這件事自然也是無人來駁他,徐子先說的鄭重其事,誰能駁他?若是駁了出事,這不是一頂結結實實的黑鍋頂在頭上?

然後是楊世偉,鄭裡奇,包括齊王先後對朝廷兩府上疏,徐子先岐州戰事大捷,說明其在軍政上有其長才,爲了朝廷考慮,福建路,最少是福州府的廂軍理應交給徐子先來統帶,一則酬其功,二來用其才。

若用徐子先管理訓練福建路幾十個軍的廂軍各防營,則將來一兩年內,有大股海盜爲陳於泰被剿之事來攻,則福建防禦也是有徐子先負責,也是一舉兩便的好事情。

事情的餘波便是福州府各大報紙,還有其餘州府對岐州一戰經過的詳細報道。

其中週報份量最重,主筆魏翼的文章也是寫的極佳,引起轟動,幾天之後就被兩湖和兩廣再到兩浙江南兩路各處的報紙轉載,不僅徐子先聲名鵲起,再度進入衆人的眼簾,魏翼這個主筆人也佔了不小的便宜,很多報紙紛紛打聽魏翼其人,待知道是剛回福建,是等着分派上任的新科進士,各家報紙才頹然作罷,不再有挖人的想法。

岐州的呂問賢也沾了光,上疏時都會被提上一筆,估計是要高升了。

徐子先的官職和爵位是不是能升遷,也是衆人議論的重中之重。

至於百姓的感激,更不消多言。

連日來,福建府城中的香燭鋪子算是都小小的發了一筆財,各家鋪子的香燭都脫銷了,甚至紙錢都賣的精光。

城外的墳山,寺廟,都是人滿爲患。

陳於泰在福州等地作惡多年,手上不知道沾染了多少人的鮮血。這也罷了,關鍵是漳州一役時,陳於泰是急先鋒,蒲行風作的孽陳於泰也得算一份,這一下血債就大了,很多燒香的人都是將這帳算在了陳於泰的頭上,陳於泰也不算冤枉。

只是在徐子先看來,這種做法有點兒自欺欺人了。

蒲行風不死,這一筆筆血債怎麼也不能算是清償了結了。

總有一天,需得叫那蒲行風跪在福州府城外,明正典刑,這才能替千千萬萬的百姓復仇,自己這個宗室,也纔不愧百姓供奉。

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九十章 獻祭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十七章 揚名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九十八 密談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十一章 時光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八十六章 後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