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

幾個集鎮就更不能和南安,水口這樣的福州大鎮相比了,人口最多一兩千人,臨街有幾個店鋪,大片的破爛民居,還有臨時搭建的窩棚,百姓多半是蓬頭垢面,面黃枯瘦,兩眼無神,乞丐極多,徐子先這樣的大隊人馬過來,引的各鎮乞丐流民跟隨一路,引路的嚮導再三告誡,切不可施捨,除非打算停下來辦個粥廠專門施捨,否則施捨了一個,底下的幾十上百人都得一一施捨到,不然的話,這些乞丐流民能跟着一路走到燕京城裡去。

至驛館附近,仍可見道路兩邊有不少低矮的窩棚,徐子先等人談話時,不少乞丐的人鑽出來,向着這邊張望。

嚮導在一旁道:“各位大人說的是不錯,地方殘破很多,主要是崇德六年,崇德九年,崇德十一年,東胡三次入境,都曾經深入畿輔從津海南下,這邊的百姓也算是劫後餘生。而且也不光是本地人,真定,大名,滄州,高陽,直抵河南路,山東東路,東胡兵鋒皆至,所至之處,燒殺搶掠,不知道有多少人死於東胡人的刀槍之下,也不知道毀了多少村子集鎮,抓走了多少人,搶走了多少金銀銅錢和牛馬豬羊……”

看來北方人對東胡人真是深惡痛絕,自武備不修,長城不守,北方禁軍沒有辦法擋住東胡人的鐵騎入邊。

雖然諸路禁軍多達三百多個,卻因爲都是步兵,互相救援不及,東胡皆是騎兵,就算有不少是下馬步兵,但移動的速度也不是大魏步卒能比。破口之後,彪悍輕捷的騎兵四處遊走邀戰,擊潰少量的駐軍,等朝廷急下檄文,禁軍主力集結時,東胡兵早就不知道移動到哪兒去了。

待魏軍稍有鬆懈,東胡主力又會突然出現,以重騎兵破步陣,兩翼輕騎掩進,魏軍多次慘敗,就是輸在這種戰法之上。

東胡舉族有百餘萬人,最多也不超過二百萬人,騎兵數量卻是在三十到四十萬人之間。

其中重騎兵大約有兩萬到三萬人,人馬皆披重鐵甲,持骨朵,巨斧,長刀,長騎槍衝陣,勇猛兇殘,如狂飆突進,大魏步卒很難抵擋。

這種重騎兵被稱爲東胡鐵浮屠,北虜與大魏相抗二百年,很少取得戰績,主要原因是沒有可以破大魏步陣的重騎兵。

除了重甲騎兵外,東胡兩翼飛進,以長騎槍突陣的輕甲騎兵,並弓箭襲擾的輕騎兵,並稱爲兩翼柺子馬。

正面突破,兩翼夾擊,大魏步陣已經很難匹敵,除非是十萬人以上的重兵集團,小心翼翼利用地形,加上大量的強弩硬弓,方可勉強匹敵。

西羌人也有鐵騎兵,被稱爲鐵鷂子,但其國力不強,鐵騎數量不多,加上秦鳳路一帶地形複雜,山谷多,軍寨多,弓箭社也多,東胡興起之前,西羌人對大魏的威脅並不大,一直止步於嘉峪關之外。

近年來,西羌人也頗多異動,秦鳳路和永興軍路,多受其滋擾,損失也是不小。

這就是大魏的外患,在場的人均是心情沉重。

福建人其實也是能感同身受,海盜就是福建的最大威脅,如果沒有海盜襲擾,以福建工商貿易的發達,百姓的日子還要好過的多。

而因爲要防備海盜,幾十個軍的廂軍全部是地方財賦負擔,官員吏員再多過一層油,地方的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還不僅僅是財賦壓力,海盜一至,當然也是燒殺搶掠,無所不爲,漳州流民,至今尚有萬餘人流落在外不得回家。

但相比眼前這嚮導所說,東胡一至,北地的幾十個州縣最少有超過百萬人被屠殺,不管男女老少,戰亂之時都是填滿溝渠,東胡人的殘暴,卻是遠超普通人的想象,簡直不象是人類所能做出來的事。

“此前一直是在邸抄上看……”陳道堅面色蒼白的道:“能親自踏上北國大地,才知道東胡人對我大魏,對華夏造了多少孽。”

“此仇遲早得報。”張虎臣和林存林,高時來,金簡等都是武人,衆人聽着嚮導所說北方遭遇的慘事,恨的臉色漲紅,幾個武將都是右手捏着刀柄,把指節都捏白了。

衆多的牙將,武卒,神色都是差不多如此,更有武卒用東閩鄉音,氣憤的叫罵起來。

這些事,如果不是親臨北方,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誰能想象的到?

徐子先面色也有些發白,經過嚮導提醒,他看向不遠處的路邊的排水溝,裡頭還有一些累累的白骨。

這是崇德九年時東胡入侵時殺害的百姓,死的人太多,有宗族親屬在的,自管收自家族人的屍首埋葬,官府當時已經一團混亂,根本顧不上,很多無主的屍體,落後幾年陸續被收拾掩埋,但還是有一些荒村溝渠之內,有着當時顧不上埋葬的屍體。

這些屍體上都有刀斫斧砍的痕跡,有一些白骨瘦瘦小小的,不是女子就是孩童。

徐子先還是難以理解,怎麼會有人類殘暴兇狠至此?怎麼能向孩童嬰兒揮動屠刀?

徐子先止住衆人的叫罵聲,沉聲道:“閩浙兩廣,不也有海盜爲患?他們也不比東胡人強什麼,有心的話,回去好好做好自己手頭的事,剿了海盜再說別的。”

“閣下還真是好大的口氣。”

徐子先站在驛館旁說話,四周聚集的閒人也不少,聽到他的話,有人立刻搭話道:“不知道吹這般牛皮的少年人,是何方神聖?”

“我親手殺海盜十餘人。”徐子先隨口答道:“並率部下斬海盜首級一千餘級,我想大約我的話,也不能說是完全的吹牛。”

“我知道了。”搭腔的人笑着道:“尊駕是福建路過來的南安侯世子,是不是?”

這人倒真是消息靈通,一下子就將徐子先的來歷說了出來。

北方近燕京的地方,人們對軍政大事較爲關注,相比南方的文教昌盛,報紙上多是社會新聞或詩詞歌賦,北方的新聞,則多半是東胡,北虜等外敵的動向,朝廷和駐軍的動向,人們試圖從蛛絲馬跡中看出一些東西來,如果薊燕防線再度吃緊,很多人好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快速逃難。

過往的幾次兵災,北方百姓加起來死難超過百萬,還有六十萬以上的健壯男子和婦人被強掠到遼東爲奴,不知道過的是什麼樣的悽慘日子。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報紙當然也是投衆人所好,既然百姓關注的是兵戈之事,不僅是北方,包括荊湖北路,荊湖南路的剿匪戰事,秦鳳路對西羌的戰事,當然也有福建路對海盜的戰事,也是經常會出現在報紙之上。

徐子先的大名,在南方是以兩篇文章而流傳,在北方,則是剿匪斬首過千級的戰事而名揚一時。

嚮導這時才轉容相向,拱手揖道:“只知道諸位要僱傭嚮導至燕京,還以爲是尋常宗室,不料是剿殺海匪的南安侯世子當面,少禮了。”

北人性直,而且注重武功成就的一面,從這個嚮導的態度上就是相當明顯了。

衆人也是驚歎連連,驛站的人都多半不是普通人,但眼前的南安侯世子和他們想象中的形象還是不太相同。

首先徐子先是太過年輕,二十不到的年齡,還沒有開始留須,長相普通,但身材高大,健壯,顯得氣宇軒昂,從這一點來說,似乎南安侯世子那過於勇武的報導,似乎又近於事實。

乍一看來說,徐子先是個普通的北方青年的樣子,仔細一看,神態氣勢卻是有久居上位者的威嚴,但並不刻意,相對來說,徐子先的氣質較爲複雜,有青年人的從容自若,也有上位者的威嚴,還有些宗室子弟的華貴,更有武夫的彪悍武勇。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開初說話的是一個老人,其一生不知道見過多少豪傑壯士,但以眼前的徐子先來說,卻是給這個老人相當複雜,一眼難以看透的感覺。

徐子先也是在打量着對方。

六十左右的年齡,身高中等,體態偏瘦,從臉型,口音,還有氣質來看不是北方人,而是閩浙江西等南方人的氣質和長相。

這種東西,只要有心的人多看多聽,總是相差不遠,當然可能也有看錯的時候,如果再從口音來判斷的話,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在下是徐子先。”徐子先向對方抱拳一禮,笑道:“不知道老丈有什麼見教?”

“真是相逢不如巧遇,月前聽說了世子的大名,想着可能會在京師碰上,不料在這驛館就撞見了,一見之下,果然少年豪傑,宗室中難得的英才。”老者收回眼神,這一瞬間,盡然精芒四射,有一種睥睨萬方的氣勢陡然而起。張虎臣和林存信等人原本氣惱這糟老頭子胡說八道,此時卻是爲老者的氣勢所驚,居然不敢上前喝斥。

“我想我也知道老丈是哪一位了。”徐子先又一次長揖,這一次執禮甚恭。

老者臉上露出笑意,說道:“果然世子是難得的精明,真的猜到老頭兒是誰了?”

徐子先微微苦笑,說道:“老丈這般提醒,我若還猜不出來,那就真的是蠢貨一個了。”

徐子先回顧,對陳道堅,陳佐才,高時來,金簡,張虎臣,林存信等人道:“這位是曾經縱橫東海,現在的左衛大將軍,靜海軍節度使王直王大人,還不趕緊見禮?”

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十一章 時光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十三章 雅集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十一章 時光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