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黃雀死了 二

當夜,襄王弘璟做了一個美夢。

在夢中,似心想事成般,雍王弘譽因爲其那封親筆書信的關係,遭到了王皇后的報復,而魏天子亦因爲剛剛委任雍王監國、卻不知雍王竟做出了這等陷害長兄的醜事,一怒之下斷絕了雍王的恩寵。

而隨着原太子趙弘禮與雍王趙弘譽兩者的失勢,他襄王弘璟坐收漁利,成爲了太子儲君,更得到了監國的特權。

在此之後又過了幾年,魏天子駕崩,將皇位傳位於他。

“呵呵呵……”

哪怕是在睡夢中,襄王弘璟亦忍不住笑了起來。

不過待夢醒之後瞧了瞧四周,他不禁感覺有些沮喪,畢竟在他夢中,他躺的可是垂拱殿、文德殿的龍椅,而不是襄王府內的書房。

不過這不要緊,因爲他知道,只要那份雍王的親筆書信送到了王皇后手中,雍王弘譽就註定了要垮臺。

於是襄王弘璟今日哪也沒去,就在府內喝酒,一邊喝酒,一邊等着朝中的好消息。

至於是什麼好消息,不言而喻。

可是等了足足一日,朝中依舊是風平浪靜,絲毫沒有雍王弘譽遭到王氏報復的消息傳來,這讓襄王弘璟很是驚奇。

他喚來宗衛長樑旭,狐疑地問道:“常樂那小子果真已將雍王的書信交給王皇后了麼?”

倒不是懷疑常樂,畢竟常樂對他還是極爲忠誠的,問題是這個小子的身份有些特殊,即是他的遠方表親、又是他妻室常氏的堂兄弟,因此,這小子以往沒少讓襄王弘璟操心。

“卑職去問問。”

宗衛長樑旭點了點頭,邁步走出了書房。

待一炷香工夫後,樑旭便又回來了,回稟襄王弘璟說道:“殿下,昨夜常樂沒有回王府。”

“這廝……”襄王弘璟氣地說不出話來。

不過這個時候,襄王弘璟還未意識到常樂已遭遇不測,畢竟常樂這小子以往沒少夜宿於煙花柳巷。

但是一連等了兩天,朝廷、皇宮那邊仍然沒有絲毫對雍王弘璟不利的跡象,並且常樂也沒有回到襄王府時,襄王弘璟就感覺不對勁了。

要知道,常樂雖說平日裡流連於煙花柳巷,可從未沒有連續兩天兩宿不見蹤影。

“出事了!”

待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後,襄王弘璟面色難看地說道。

果不其然,在第三日的時候,襄王弘璟便聽說了一件事:城內的一條民渠中,撈起了一具屍。

襄王弘璟心中咯噔一下,心中彷彿已隱隱猜到了什麼,當即對宗衛長說道:“樑旭,你即刻前去看看,是否是常樂。”

“是,殿下。”

宗衛長樑旭點點頭,連忙離府,騎着馬匹前往大梁府。

大梁府主管大梁的治安與民事,雖說此番從水渠中撈到一具屍,但因爲是大梁城內的百姓報官,所以也算民事,需在大梁府備案後,再移交給大理寺,追查兇犯。

來到大梁府,樑旭求見了大梁府府正褚書禮,隨便扯了一個藉口,終於見到了那具死屍。

果不其然,這具在水渠裡泡了多時、看似有些浮腫的屍體,正是前兩日襄王弘璟派去皇宮向王皇后告密、且送遞雍王罪證的襄王府的家僕,常樂。

在對屍驗明正身之後,宗衛長樑旭仔細搜查常樂的屍,現那份雍王的罪證已不翼而飛。

他轉頭詢問大梁府府正褚書禮道:“褚大人,此人從水渠裡撈上來時,可曾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比如,書信。”

褚書禮看了一眼宗衛長樑旭,可能是想了什麼,不過什麼也沒有多說,搖搖頭說道:“雖然本府不知樑宗衛長指的是什麼書信,但是本府可以保證,此人是先被人所殺,隨後再丟入城內水渠的,且當時懷中並無書信。”

說着,他向宗衛長樑旭簡單解釋了一下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常樂被撈上來時,身上並無繩索,且背後卻有足以致命的傷口,這就說明,此人是先被人殺死,隨後投入水渠的;至於書信,由於墨汁遇水會化,會滲透紙張沾染到衣服上,可常樂身上的衣服,卻無半點墨跡,如此可以證明,常樂在被人殺死丟下水渠時,身上並無書信。

宗衛長樑旭點點頭,顧不得收斂常樂的屍體,火回到襄王府,將大梁府府正褚書禮的論斷告訴了襄王弘璟,只聽得襄王弘璟滿臉鐵青。

“究竟是何人壞本王好事?!”

氣急敗壞的襄王弘璟,砸了書房內許多珍貴玩物。

想想也是,那份雍王親筆寫給崔協的書信,那是多麼關鍵的證物,足以將雍王弘譽扳倒,可是呢,卻不知是誰,壞了他的好事。

“會不會是青鴉衆?”

宗衛長樑旭在旁問道。

“……”襄王弘璟愣了愣,隨即眯着眼睛不說話。

平心而論,因爲大梁是內侍監的地盤,因此,肅王趙弘潤手底下的青鴉衆,在大梁是非常低調的,只負責給趙弘潤收集一些情報。

但即便如此,朝野還是有些人,通過種種特殊渠道得知了這股隱賊衆的存在,誰讓青鴉衆在大梁的地位特殊,就連內侍監都與他們保持着互不干涉的狀態呢。

“你是說……老八?”

襄王弘璟不甚肯定地反問道。

宗衛長樑旭點點頭,低聲說道:“殿下,肅王殿下與雍王、慶王兩位殿下不同,他對皇位是沒有興趣的。……因此,駱璸使趙弘禮自免了太子的頭銜,雖然能影響到殿下與雍王、慶王的關係,但不會影響雍王與肅王的交情。……因爲肅王,本來就是義助雍王。”

頓了頓,他壓低聲音,接着說道:“因此,會不會是肅王聽說了什麼,是故叫青鴉衆殺了常樂,截取了那封雍王的書信呢?”

襄王弘璟沉思了半響,最終搖了搖頭,說道:“老八有這個實力,但是,此事應該不是他做的……如果真是他做的,那麼,依他的性格,早就前來興師問罪,將那份雍王的書信甩在本王臉上了。”

在襄王弘璟看來,倘若他八弟趙弘潤果真截獲那份書信,肯定能猜到這份書信究竟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畢竟這是雍王寫給已故的北一軍將領崔協的書信。

因此,只要看一眼,趙弘潤就會猜到是劉益殺了崔協,得到了這封書信。

這就意味着,趙弘潤也會猜想到,劉益殺了崔協,奪取了那份對雍王來說非常致命的罪證,多半是出於他襄王趙弘璟的授意。

因此,按照趙弘潤的性格以及跟雍王的關係,這位行事霸道的肅王殿下,肯定會興師問罪,當場將那份書信甩在他臉上。

可眼下,肅王趙弘潤遲遲未來,這就說明,是其他人下的手。

可是……會是誰呢?

『難道是老二?』

襄王趙弘璟這邊正猜測着,他忽然聽到報訊,說是雍王弘譽前來拜會。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將襄王趙弘璟嚇個半死,還以爲真是消息走漏了呢。

可沒想到的是,在見到雍王弘譽時,襄王弘璟現這位二哥的面色平常,不像是來興師問罪的樣子。

相反地,在兄弟倆一起喝酒的時候,雍王弘譽一個勁地拉攏襄王弘璟,並隱晦地許下種種承諾,這讓襄王弘璟大感錯愕。

其實,襄王弘璟不知,其實一開始的時候,雍王弘譽也在懷疑崔協的死因是不是與襄王弘璟有什麼關係,因此,他聽取了張啓功的建議,到宗府報備,說是有一套印璽遺失了。

如此一來,倘若襄王弘璟果真拿出了那份書信時,雍王弘譽也好辯解,雖然說有些欲蓋彌彰的意思,但總好過什麼都不做吧?

但出乎雍王的意料,他等了足足三日,也不見襄王弘璟對他難,眼瞅着朝中百官對他雍王監國的關注度逐漸習以爲常,雍王也就逐漸地打消了對襄王的懷疑,覺得崔協可能是真的自己出了差錯,因此死在了那次營變中。

當然,爲了謹慎起見,雍王弘譽還是親自來到襄王府,對襄王弘璟試探了一番,正是這一番試探,打消了襄王弘璟對雍王的懷疑。

想想也是,倘若常樂是被雍王黨的人所殺,那麼,那份書信勢必落入雍王手中,如此一來,雍王勢必會懷疑是劉益殺了崔協,同時,也懷疑劉益這麼做是出自襄王的授意。

可既然雍王出言試探崔協的死因,這就說明,常樂並非雍王一系的人所殺。

當然了,襄王弘璟也懷疑過雍王是不是故意這麼做,但仔細想想,他覺得雍王沒有這個必要。

畢竟在原東宮太子失勢的眼下,監國的雍王,已成爲皇位繼承的最有力的人選,拉攏或不拉攏他襄王弘璟去壓制慶王趙弘信,其實區別並不大,畢竟慶王趙弘信不同於原東宮太子趙弘禮,他的問題很大,單單其曾庇護南樑王趙元佐,就註定慶王趙弘信不會受到魏天子的喜愛。

『那會是誰呢?』

襄王弘璟實在想不通。

如此又過了幾日,朝中仍舊風平浪靜,雍王弘譽開始監國,絲毫也沒有垮臺的跡象,這讓襄王弘璟很是鬱悶。

好不容易抓住機會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舉扳倒東宮與雍王,坐享漁翁之利,可黃雀卻不知被誰給弄死了。

眼瞅着雍王弘譽藉着監國的便利,在朝中聲勢大漲,襄王弘璟心中可謂是苦悶至極。

忽然有一日,他與謀士劉介說起此事,劉介摸着下巴說道:“殿下,您思考的這些事,全都是基於『常樂並沒來得及將那封書信交給王皇后』,可倘若,王皇后拿到了那封書信呢?”

襄王弘璟聞言一愣,隨即臉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倘若王皇后拿到了那封書信?

這是否意味着,王皇后包庇了雍王?

可她爲何要這麼做?

雍王,那可是扳倒了她兒子的敵人啊!是她的宿怨施貴妃的兒子啊!

“……有意思了。”

舔了舔嘴脣,襄王弘璟臉上露出幾許難以捉摸的笑容。(未完待續。)

第662章:說降第1248章:楚軍的潰勢第797章:再探吏部本署第1069章:思定第335章:魏楚之戰爆發第一百零八章:爭鋒相對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594章:對外擴張的雙鴉第1209章:夜襲第264章:聚而殲之 二合一第987章:攻城 二第六十八章:泄露第238章:親征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六章:烏龍『加更10/20』第206章:兄弟 二合一第228章:噩耗第292章:漸進的戰況第169章:平定宋郡 二合一第626章:戰略第八十章:八皇子的禮物第1341章:曲樑侯府之變第1018章:六月大戰開幕第二百八十章:冤家路窄第735章:楚王都壽郢戰役第648章:中路軍戰略第640章:圍殺第898章:風暴第879章:“一日”戰役 四第六十五章:怨隙第932章:以步制騎第一百三十五章:遠見第780章:疑點重重第三百三十八章:偶遇的聊友第251章:最後的大梁禁衛 二第3章:放權第一百三十八章:最後一張拼圖 二第856章:戰前備課『加更19/33』第400章:逼降 三第1280章:次日第1282章:左右爲難第1037章:震驚大梁 二第645章:局勢扭轉 二第666章:西路軍與東路軍爭功之始第1325章:慶王跌倒第一百二十二章:魏國攻防戰 二第1324章:暗棋第1198章: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二第八十六章:改良戰車第1093章:初試 二第989章:勝敗第196章:戰略上的欺騙 二合一第1149章:川雒的分歧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981章:制定戰術第1238章:首戰:零敗績vs零敗績 三 二合一第36章:圍獵蕭鸞之始第135章:穩固發展 二 二合一第252章:曙光 二合一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188章:魏韓對峙 四 二合一第719章:十月初第881章:風雲又起,東雍爭鋒『加更24/33』第197章:韓王然與魏王潤 二合一第214章:睢陽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一百三十五章:遠見第521章:召調軍隊第468章:民商崛起之初 六第一百六十一章:揮軍正陽第二百二十七章:祀天 三第1322章:庭審第243章:火田之威第349章:秦王親征第412章:羯角!兵臨城下!第665章:商水軍與東路軍第34章:韓使的禮單第982章:初見衛穆第1358章:漸起的風波 二第二百六十二章:難題第三章:放風箏第1036章:震撼大梁第434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三第四十四章:隱弊第933章:出擊!遊馬重騎!第1243章:韓軍思退第1294章:宋雲與桓虎第二百五十三章:意外的貴客第665章:商水軍與東路軍 二第723章:黑鴉衆參戰第211章:魏楚交鋒首戰:商水戰役! 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1081章:事件背後第904章:心思第737章:楚巫辛秘第490章:萬事俱備第1098章:三月末第869章:駐軍函谷第148章:炫耀工藝 二合一第228章:噩耗第兩百一十七章:肅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