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開府建衙

神州無邊繁華繞,日進斗金平常事;

紛紛擾擾千百年,萬千瑣事王者控。

成王敗寇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雲臺山一戰打出了楊帆的名聲,同時也決定了江南再也不是江南士族一手遮天的時代。

不過,正在江寧府修整的楊帆卻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兒。

此次江南之亂牽扯甚衆,僅範、林兩姓族人便達到一千餘口。

這兩家的家卷、族人被秦瓊押解進江寧城時,囚車連綿不絕,婦儒泣不成聲,聞者無不落淚。

本來他們膽敢挑戰朝廷的威嚴,那就得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在他們兩家帶頭襲殺楊帆的那一刻起就已然註定他們的結局。

楊帆站在路旁,看着面若死灰的範哲被關在囚車裡押往江寧府大牢,心底卻五味雜陳。

倒也不是楊帆心慈手軟、婦人之仁。

在心裡,楊帆恨不得一刀把帶頭之人給宰了,可囚車後面的婦儒何罪?

就因爲他們生在範家?

不知爲何,楊帆很是憤滿。

對於這種不平等的法制感到一絲厭惡。

可他現在什麼也做不了。

畢竟,現在是由蕭瑀這個監察御使來處置後面的一切。

更何況,連坐制度與宗法制度相伴着整個封建社會。

這是基於王朝統治利益而對宗族社會關係所作出的規範。

連坐制度可以使宗族懾於皇權的威嚴之下,而不敢輕易挑戰皇權。

當然,這也是社會背景造就的必然結果,楊帆根本無力改變。

別說是楊帆無能爲力,

哪怕是李二陛下想要廢黜,也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千百年形成的連坐制度想要一朝廢除談何容易?

一股無力感如潮水一樣席捲全身。

穿越者又怎樣,有金手指又如何?

在巨大的歷史慣性面前,每個人都如同一隻小小的螳螂。

若想試圖去阻擋歷史的車輪,只能被碾壓的粉身碎骨。

楊帆瞭解這樣的道理,也從來不把自己當成救世主,但還是有些看不開。

看着一望無際的囚車,楊帆深深吸了一口氣。

有些事雖然知道沒什麼用,但卻要有人去做。

……

江寧府衙內,一道聲音陡然擡高了許多。

“你說什麼?以咱們的名義聯同江南各大世家上奏陛下寬恕範、林兩氏的女卷和幼兒?”

蕭瑀手裡捧着茶盞,懷疑自己老耳昏花,是不是出現了幻聽。

這個楊帆是傻子麼?

範家和林家可是想弄死他啊!

如果範家和林家一旦成功,他們將一躍成爲江南最頂級的世家。

高回報必然伴隨着高風險,想要有收穫,就必然有付出。

很不幸的是,他們付出的將是家族的覆滅。

看上去似乎很慘,但這就是遊戲規則。

楊帆肯定的吐出了兩個字:“不錯!”

死死的盯着楊帆看了好一會兒,沉吟半響後蕭瑀說道:

“你可知連坐制度乃是律法之規定,自有王朝誕生以來,謀逆便是誅連九族之罪,這乃是祖宗之法,怎可輕易改變?”

“再說,想要其他江南世家求情真的有些難,他們巴不得範、林兩家趕快倒下,好瓜分利益呢。”

他很看好楊帆的才華能力,但這小子總是標新立異,也會讓人覺得有些難以適從,畢竟世界觀不同。

聽到這話,楊帆微微一嘆。

雖然說範、林兩家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也是爲了江南世家的利益衝鋒陷陣。

可到了最後,這些世家居然求情的都沒有,反而惦記對方留出來的空缺,實在有些可恨。

楊帆也知道,這就是現實。

於是只能再次誠懇的開口道:“祖宗之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不同,自然要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勢的發展,請宋國公幫忙遊說一番,某願做那個帶頭請奏之人。”

在楊帆看來,只要江南世家能夠一同求情,李二定能網開一面。

畢竟,李二陛下算是少有的進取明君。

雖然蕭瑀覺得楊帆的話很有道理,但卻並沒有抱太大希望。

所有的皇帝都一個樣,只要能穩住江山,他們願意將所有的嚴厲的刑法套在百姓身上,讓這些人都變成綿羊不敢有絲毫反抗。

只有全天下的人都安安分分,那纔是皇帝最願意看到的。

至於什麼進取之心和改變,除非有利於鞏固皇權,其他的都是瞎扯澹。

李二陛下的進取心固然很大,可一旦觸動了皇權的統治,他也絕對不會同意。

在王權社會,嚴酷的高壓政策纔是維護國家穩定的手段。

所以蕭瑀對楊帆此舉所能收到的成效並不看好,但他還是說道:“既然你想試試,那老夫就拋開這張老臉去勸說那些江南世家,至於有多少人肯,一切未得可知,最後的結果也由朝廷定奪。”

楊帆知道,這也是目前最好的結果,於是感激說道:“多謝宋國公!”

至於最後的結果,只能聽天命了!

對於楊帆的這番行爲雖然有些不解,但蕭瑀還是很佩服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以怨報德的。

更何況,楊帆接下來在江南的路並不一定一帆風順。

想到這兒,蕭瑀問道:“如今叛亂已經平定,山越人雖然答應歸附,但他們可都是不安份的主兒,你得小心應對啊。”

楊帆抱拳感謝道:“多謝國公提點,小侄省得!”

兩人又閒聊了一會兒,楊帆才施施然離去。

走在大街上,整個天空像是蒙上了一層薄紗,有些朦朧的陰暗。

雖然蕭瑀已經答應了自己的請求,但楊帆的心情卻很壓抑,有些失神的走着。

其實他內心很清楚,想要打開這個先例,何其難也!

畢竟,李二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必然會害怕其他人爭相效彷,

第一次,楊帆有一種想在江南進行律法改革的衝動。

“大都督,山越宗帥在營地等你。”

突然,一聲呼喚將他從恍忽中喚醒。

******

臨時駐地內,雷坤鳴的神情顯得有些緊張、忐忑和不捨。

雖然楊帆答應收留山越人,可好幾天沒有一點動靜,他急了!

再說,山越曾經圍殺楊帆,他還是害怕夜長夢多。

當然,雷昆鳴更多的是心理的那一絲失落。

權力的確會令人改變,一想到即將失去權力帶來的種種,心頭難免有些不捨。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如果有可能,誰又想寄人籬下?

長嘆之時,聽到外面一陣腳步聲傳來,雷坤鳴整了整衣衫,邁步走出營房。

看到雷坤鳴肩膀的傷口還綁着布條,楊帆呵呵笑道:“宗帥別來無恙啊,傷養好了沒有?不知找某有何事?”

既然選擇了投誠,雷坤鳴倒也沒有拐彎抹角:“感謝大都督的關心,坤鳴傷勢已經無礙!”

“倒是我和我的族人都已經在城裡待好幾天了,不知道大都督當初說的話是否算數?”

楊帆哈哈一笑,說道:“男子漢大丈夫說話一言九鼎,豈有不算之禮?”

“本都督只是想等你傷好以後在與你商議,沒想到宗帥也是性情中人啊!”

雷坤鳴心頭一喜,不過卻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那坤鳴替族人感謝大都督的收留了,只是咱們山越人總有十幾萬人,不知如何安置?”

楊帆沉吟片刻,心思一動,說道:“我在江南的封地有泉州、江州以及琉球島,你們在族人中選出一些德高望重的人進行領導,同時詢問族人意願,每一地安置幾萬人,至於你則只帶着一些族人在大都督府效力,你以爲如何?”

如此多的山越人不可能安置在一處。

更何況,楊帆想在開闢航道的時候建設琉球島,這可是後世的寶島啊,當然得利用起來。

而這些島幾乎都是荒無人煙,得要有人才行,這些山越人就是最好的勞動力。

聽到楊帆如此安排,雷坤鳴滿口答應:“願爲大都督效死。”

在他看來,能夠在楊帆麾下效力,絕對有出人頭地的時候。

當楊帆回去把如何安置山越人的想法說出來,裴行儉、狄仁傑等人目瞪口呆。

把山越人分地而治,如此一來,以後江南之地將再也不會有山民叛亂!

山越人何時這麼聽話了?

更何況雷坤鳴明明要被奪了權,卻毫不在乎,自家大都督的魅力果然不凡啊。

可不管怎麼樣,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只要有人就能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恭喜大都督,這可是千秋之功啊。”權萬紀拱手道。

“恭喜大都督!”其餘人也紛紛道。

楊帆擺了擺手,笑道:“這纔剛開始呢,以後還要諸位共同努力,纔不負陛下所望。”

權萬紀點了點頭,再次說道:“大都督,如今江南叛亂已定,江南士族也是畏首畏尾,當此之際,大都督應當先開府建衙,穩定民心,以便於江南後續的發展。”

權萬紀的話得到了衆人的贊同。

只有確立好大都督府建在哪裡,才能開府建衙號令各州,否則只是一介空談。

裴行儉也低聲建議道:“大都督,想要把山越人安置在城內,最初需派人嚴加看守,以防有變。”

楊帆點了點頭:“山越人自由散漫,必須要注意,不過不能驚擾了他們的生活。”

“本將打算在松江附近選址建立大都督府,明日權萬紀、裴行儉隨某前去查看,王玄策、狄仁傑負責安置山越人。”

“如果山越人下山,暫時讓他們住在城外,搭建好帳篷,不能讓他們挨餓受凍。”

王玄策有些擔憂:“大都督,如果幾萬山越人下山,他們無錢無地無房,僅僅依靠大都督賙濟,恐怕不能長久啊。”

楊帆語氣堅定的說道:“玄策放心,此事某自有辦法,糧食不夠,用錢從其他州縣購買,這些山越人既然跟隨我,自當保證他們的衣食,至於住房和地,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分配。”

“大都督仁慈!”衆人躬身稱道。

大家願意跟隨楊帆下江南,除了真的想撈功勞以外,也是因爲楊帆在平民百姓中的名聲很好。

跟着這樣的上司,起碼能夠謀個好的前程。

接下來衆人繼續討論開府建衙的一些細節。

執掌一方與單純的打仗有着很大的區別,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處理,這讓楊帆一陣頭大。

幸好從李恪那裡把權萬紀坑來,否則還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畢竟,王玄策、狄仁傑、裴行儉這些人現在的經驗還是太少了!

看着權萬紀列舉的一項項準備事項,讓楊帆有一種想跑回關中的衝動。

“權先生,某任命你爲大都督府長史,這些東西你與王玄策、狄仁傑、裴行儉他們一起處理一下,如果決定不了的再請示我。”

看着面前一大堆資料,楊帆決定撂攤子不幹,反正有這些大牛在,總比自己這個半吊子強。

看到楊帆如此信任,幾人感動莫名。

權萬紀也是神情一震,馬上躬身道:“多謝大都督信任,屬下定當處理妥當。”

在他看來,這就是楊帆對自己的信任。

要知道,這時候的領導哪個不是大包大攬,生怕把權力下放。

一個大都督府,權力除了大都督以外,就是長史了!

楊帆讓他有自由裁定的權力,絕對是莫大的信任。

******

第二天一早,以楊帆爲首的船隊從江寧出發,浩浩蕩蕩沿江向南行駛,來到了聞名後世的“黃浦口”。

立在船頭,楊帆看着浩蕩的水面,兩岸是荒涼的鹽鹼地,上面一汪汪水草,充滿了荒涼。

這就是後世的“松江”,那個被譽爲世界經濟之窗璀璨明珠之根。

可惜,滄海桑田。

在大唐,這裡屬於江南東道的蘇州,現在只是一片荒涼之地。

有着“上海之根”稱呼的松江區也只是一個貧窮的漁村。

但楊帳目光所極之處,卻恍忽看到了千年之後的那一片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

隨着一片片蘆葦遮住了視線,楊帆才漸漸回過神來。

時空逆流,已物是人非!

船隊繼續朔流而上,由分岔的河流轉入另一條河道黃浦江,這便是日後“大上海”所在。

看着四周一片片的鹽鹼地、蘆葦蕩,楊帆心裡有一種r了狗的感覺。

自己想把大都督府建在這兒,真是個正確的選擇?

若想要把這裡建設繁榮起來,還不知要費多大的力氣呢!

可是,對於大上海的癡迷,楊帆還是決定把大都督府放在這裡。

隨着船隊浩浩蕩蕩靠在岸邊,不少村民對着江中的船隊指指點點,嘖嘖稱奇。

生活在這裡這麼多年,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船隊。

尤其是這些船龐大無比,都快趕上朝廷的戰艦了!

隨着船隻緩緩靠岸,楊帆帶着一行人來到岸邊,指着這片荒涼之地問道:“你們覺得把大都督府建在這裡怎麼樣?”

權萬紀一行直接傻眼了。

他們有些不理解楊帆爲什麼選這麼一個地方。

就這種破地方,送給他們都不要,還要在這裡建大都督府,除非腦子壞掉纔會做出這樣荒唐的事兒。

可看到楊帆一臉認真的樣子,衆人不知如何是好。

好半晌後,權萬紀才支支吾吾的問道:“大都督,這裡交通不便,把大都督府建在這兒是不是太荒涼了一些?”

楊帆不以爲意的笑了笑:“沒路咱們就修路,有什麼不便的?何況,這裡水路四通八達,絕對是出海的絕佳路徑,你們看着吧,不出兩年,某將把這裡建成大唐最繁華的城市!”

這裡真的荒涼麼?

這裡真的交通不便麼?

如果跟他們講這裡將成爲未來的世界之窗,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把自己當成神經病。

雖然楊帆言辭鑿鑿,但權萬紀一行還是有些懷疑。

畢竟,這裡實在是太荒涼了!

可楊帆既然已經下了決定,他們也只能按令執行!

楊帆一行剛下船沒多久,便有一名胖乎乎的官員急匆匆趕來,對着楊帆便施禮道:“華亭縣令王承悅見過大都督。”

楊帆皺了皺眉,這肥頭大耳的模樣兒,在古代還真是少見。

不過,還是點點頭說道:“縣令勿需多禮,半月前本都督已經行文至華亭縣衙,不知交接工作如何了?”

唐朝立國之後,在這裡設立了華亭縣,而後世的大上海就屬於華亭縣管轄。

既然已經決定在這裡設立大都督府,這裡的軍政自然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離開長安之前,楊帆便派人前來接洽,命華亭縣令辦理交接,以便自己能夠把人安上去。

聽到楊帆的話,王承悅便訥訥說道:“這個……小的接到大都督命令,便已經開始進行交接,只是後來大都督被困,所以……所以……”

說到這裡,王承悅已然是吞吞吐吐,滿臉冒汗。

楊帆被困雲臺山,幾乎沒有人認爲他有活命的機會。

再說,作爲江南王家的人,王承悅當然不想放棄縣令的職位,這裡對他們王家可是絕佳的港口。

如今楊帆親至,而自己卻不進行交接,王承悅怎能不怕?

雲臺山一戰,楊帆威震江南,可謂是人人懼怕的殺神!

出乎他預料的是,楊帆並未發作,反而笑呵呵將其拉起來,溫言安慰道:“縣令何必如此驚慌?本都督也不是不講理之人,你作爲一縣之長,諸事繁忙,未能完成交接也是情有可原,今日只要配合好交接任務,不在本都督面前陽奉陰違,此事就罷了,若暗中耍弄手段,那可就休要本都督無情!”

聞言, 王承悅大汗淋漓,臉色蒼白。

這番話比疾聲厲色更令人膽戰心驚!

王承悅自然知道楊帆這是在敲打他,一咬牙,說道:“多謝大都督體諒,屬於雖然久居江南,但也是琅邪王氏旁支,不知大都督與門下侍郎王甫王大人可否有舊?”

爲了能夠保住自己的位置,王承悅擡出了自己的遠房親戚。

聽到這話,楊帆笑了笑,拍了拍王承悅的肩膀,好似很親近的樣子:“唉喲,原來王縣令是侍郎大人的遠親啊,難怪看起來如此親近,既然如此,就勞煩縣令帶本都督一行四處轉轉?”

王承悅以爲自己的話起到了效果,頓時變得有些倨傲:“這邊請!”

大都督又如何?

在五姓七望面前就是個屁!

第六百四十章好人有好報第五百八十章自負第一百五十一章 教唆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四百零九章商議對策第二百二十六章付出代價第五百一十四章 有時候示弱並不丟人第三十三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百一十九章幾女相見第一百九十五章被挖牆腳第五百六十章姐妹同心第三百一十九章奸細是誰第五百五十六章告狀第二百一十九章帶你飛第四百一十章 少女心思第六百七十七章閒樂第四十六章 擾傷第二百六十四章胡攪蠻纏破局第四百一十章 少女心思第一十七章 武媚孃的幽怨第五百一十六章交好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四十六章 擾傷第七十五章 不要亂來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泥=國之重器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奈第五百八十五章困境第三百四十三章除後患第二百七十六章 男兒暢想第七百四十五章陽謀第三百七十七章刻意爲難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臉第四百七十八章 授官第四十三章 義氣的長安二代第三百零六章大軍開拔第七百七十一章錢帛動人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恥下問第一百三十四章 哭訴第六百零六章針對第六百一十五章拜年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鐵不成鋼第一百二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醉迷人眼第五十章 西湖龍井第二百七十五章 殘酷訓練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泥=國之重器第三百三十四章威逼恐嚇第六百零二章打算第五百七十九章謀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第七百八十三章密謀第四百一十九章嚇尿了第五百九十九章爲你好第四百九十六章有福氣第三百五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五十七章機關算盡的無奈第三百二十八章逼供(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紈絝的雄心壯志第二百九十三章公主情深第六十一章 同款帽子戴年第四百五十二章打賭第一十七章 武媚孃的幽怨第五百七十七章天機現,李二懼!第五百九十六章實在人第六百二十八章尋求合作第二百零三章人心不足蛇吞象第六百八十六章末路第四百零一章 帝王手腕第四百三十四章 事成第三百九十八章居然被人上門找碴第四十四章 扶桑遣唐使第七百四十八章人才到來第一百章 又一大唐名將第六百六十三章上門挑釁第一百九十八章提點第一百四十章 差點着了道第七百二十九章忽悠第五百零三章塵埃落定第六百三十八章有恃無恐第五百六十九章美人如玉第七百零一章連哄帶嚇第五百九十三章地理和經濟課第五十一章 打使臣是爲大唐好?第七百三十九章漁民的困境第六百八十三章慌亂第六百章 提點第六百三十六章心靈雞湯第三百一十章箭術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場纔是無形殺場第四百七十二章 高興得太早第二百章 尋求庇護第七十五章 不要亂來第七百九十一章左右爲難第七百三十七章合作共贏第一百八十章 打罵表示親厚第五百一十一章壞人死於多話第六百八十五章求仙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