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夢想破滅

明眼人都知道,從文滔武略來講,衆多皇子之中,最適合的莫過於吳王李恪。

難道楊帆這棒槌看好吳王李恪能夠登上儲君之位?

只是大家怎麼也猜不到,楊帆根本沒想着站隊。

之所以這麼說,倒不是下定決心支持李恪,也不是多麼討厭李承幹、李泰,只是以防萬一罷了。

楊帆可不想在對吐蕃之戰中出亂子,畢竟他負責押運糧草。

如果李承幹、李泰藉着督軍的名義給自己下絆子,導致糧草運送不順,那最終倒黴的還是無辜的軍卒。

楊帆可不想讓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軍士既流血又流淚,更不想讓大唐國力損耗。

在衆人的異樣眼神中,楊帆說完以後,低着腦袋像沒事兒人一樣退回朝班,眯着雙眼像打盹了一般。

但這句話的威力足夠大!

話已經挑明,打仗是國家大事,關乎生死存亡,得要選一個靠譜的皇子才行。

如果想讓太子、魏王督軍,那行,讓他們拿出本事來。

如果沒有能力,誰還把他們往那個位置上推,就是不把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放在心上。

一時間,太極殿上各自皇子的支持勢力吵成了一團,你說你主子優秀,我說我主子能行,差點都擼起袖子開幹。

李二陛下氣得臉都綠了!

誤國這樣的帽子即使皇帝是也不想戴。

好嘛,以爲你小子是個善解人意的傢伙,能替朕排憂解難。

誰特麼知道你這棒槌一眨眼就把朕頂到牆上下不來了。

雖然朕從來沒有明着說讓李泰前去督軍,但衆位大臣誰不知道自己的意思?

這棒槌居然敢耍憨充楞、胡攪蠻纏,實在太可惡。

不過,李二陛下也有些爲難!

到底該不該採納楊帆的意見?

如果採納,

以魏王李泰軍事才能肯定比不過吳王李恪,李世民有些騎虎難下。

作爲皇帝,李二陛下當然可以獨斷獨行,可若是獨斷專行,那還喊這麼多朝臣來商量個毛線,豈不成了笑話?

況且,一意孤行,自己英名的形象也會受損。

李世民一張英武的臉蛋再也保持不住深沉,先是黑得發紫,接着紫裡透紅,最後羞憤交加、怒火沖天。

可偏偏還不能向楊帆發作,因爲貞觀一朝從來沒有人因言獲罪。

李二眼裡似乎能噴出火來,死死瞪着像沒事人一樣的楊帆,咬牙切齒地問道:“楊愛卿,衆皇子分散各地戍衛邊疆,難道要把他們全招回長安比試不成?再說了,吐蕃叛亂迫在眉睫,時間可不等人。”

沒看到衆朝臣吵到一團了?都是你惹出來的,惹完了在一邊看戲。

想得美!

你小子怎麼也得說出個一二三來,若是隻管火上洨油,有你好看!

楊帆表面上毫無表情,嘴角卻是微微一抽,看來今兒個是把李二惹急了。

本來只管挖不管埋,無論太子還是魏王,楊帆當然不想他們其中一人成爲自己的頂頭上司。

但又不能不考慮李二陛下的面子和感受,況且,真不好把李承幹、李泰得罪死了,再怎麼說也是沾親帶故的親戚。

看來只能分化監察使的權利了,這樣纔不能威脅到自己。

想到這兒,楊帆朗聲說道:“聽聞此次出兵,需兵分三路,既然陛下有心派遣皇子作爲督軍,何不命所有在長安城的成年皇子各負責一路,這樣既能提振士氣,又能安定軍心,豈不一舉兩得。”

此言一出,除了程咬金幾人贊同,其餘衆臣皆驚,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分化前往督軍皇子的權利。

畢竟一分爲三嘛!

許敬宗暗暗一嘆:“這一手玩得真是高!”

沒想到楊帆小小年紀在官場上玩得這麼溜。

如果讓一名皇子前往前線督軍,最終的結果要麼是太子李承幹,要麼是魏王李泰,絕不可能有其他皇子的份。

但楊帆這麼一提,既維護了李二陛下的臉面,又沒有直接點出吳王李恪的名,最終卻是明着爲吳王李恪謀福。

說來說去,在長安城的成年皇子,只有太子李承幹、魏王李泰以及吳王李恪,其他的成年皇子都在自己的封地上。

不過衆人倒也能理解,衆皇子之中,只有吳王李恪與楊帆走得最近,楊帆爲李恪謀算也正常。

他們哪裡知道,楊帆只不過是爲自己行事方便罷了,如果是李承幹或者李泰專權,還真有一些麻煩,生怕顧此失彼。

不過,這一手倒把難題直接推給了李世民。

畢竟楊帆已經把意見說出來,李二陛下也不好獨斷專行,若是執意讓魏王一人代表自己前往督戰,那易儲之心也太顯而易見了。

如果李二同意楊帆的建議,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吳王李恪。

畢竟,本來沒有希望前去戰場的吳王李恪就憑空得到一個原本根本沒有的機會。

如果不同意,反正原本就沒有吳王李恪什麼事兒,自然一點損失都沒有。

朝臣們這才陡然發現,原來楊帆葫蘆裡賣的是這個藥,不管怎麼說,督軍的權利怎麼也不可能落入一手人手。

楊帆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姿態。

真是一個小滑頭,繞了一大圈,不管李二陛下同意還不同意,已經將李承幹、李泰、李恪綁在了一起。

要麼他們一起去,要麼誰都不去……亦或者你這個做皇帝的不要名聲直接指定人。

這棒槌簡直有些陰險!

事已至此,雖然看似決定權又回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中,但李二陛下能選擇的並不多。

果然,此時的李世民臉色陰晴不定,好半晌後,才緩緩的呼出一口氣:“準汝所奏!”

說完,李二直接起身離去,顯然心情不爽了。

當然, 不高興的當然不只是李二陛下,魏王李泰更甚。

魏王府內此時已是一片狼藉,專供的皇家越窯瓷器變成了碎片,古色古香的黃花梨案几直接被倒在地,名貴青銅香爐也被摔得四分五裂……

魏王李泰坐在牀榻上,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氣,從額頭上青筋可以看出心中的怒火是何等旺盛。

“楊帆,本王一定要你好看……”李泰狠狠的罵了一聲,氣憤難當,滿臉肥肉顯得有些猙獰。

多好的機會啊!

前幾日父皇特意暗示自己做好前去督軍的準備,讓李泰高興得好幾宿都沒睡好覺。

只要能夠代天子督戰,就有了把太子取而代之的勢頭。

若此次能獲取軍隊的支持,輔以朝中重臣策應,加上父皇寵愛,儲君之位可期!

可如今都特麼被楊帆那小子給攪和黃了。

第六百二十六章太虎了?第三百五十三章落幕第四百六十七章慫恿第一百零三章 打造封地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襲第三百二十七章逼供(上)第三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手術笫七百二十三章形勢不妙第五十一章 打使臣是爲大唐好?第六百八十六章末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別有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 致富先修路第一百零七章 想造反?第七百一十九章讓人摸不透的楊帆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六百零三章得償所願第四十章 拍賣會第三百零三章 故意習難第四百九十一章憂心仲仲第六十章 老手or稚兒第六十一章 同款帽子戴年第四百四十四章科舉改革第六百二十四章偶遇名將第二百一十一章打不還手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羨慕的對象第九十七章 半吊子也能革新第一十三章 強闖國公府第五百五十二章打草驚蛇第三十九章一十六羅漢第二十九章 遊玩被調戲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迷妹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一百二十六章 憧憬第二十六 京兆韋氏第五百八十九章隕落第一百五十二章 送女兒第六百六十五章世家覆滅第三百二十一章 抱怨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宮第六百一十九章踐行第六百三十四章破釜沉舟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討要公主?第五百七十章攻守同盟第三百二十八章逼供(下)第一百三十八章按律懲處第二百一十五章 心終於落了下來第五百三十二章 嫉妒第六百二十章作詩打臉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在何方?第三百七十三章送給武媚孃的禮物第三百九十三章 抓捕第二百一十二章 和親不代表和平第五百二十七章勝負已分第三百三十六章交易第七百三十一章媳婦熬成婆第四百四十八章 強國論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鐵不成鋼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親之策第四百三十一章不覺得臉紅乎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二百五十九章少惹爲妙第五百七十六章風雲涌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討要公主?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一十八章救死扶傷(下)第一百七十六章偏愛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噓第四百三十一章不覺得臉紅乎第四百零六章 皇帝也憋屈第一十三章 強闖國公府第四百零二章 提點第三百八十章誰是棒槌?第四百章 斷爾狗腿,說到做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求娶高陽第三百零四章 新仇舊恨第八十七章 用古絕對打臉第六百六十七章收割世家第三百二十三章火燒連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想看笑話第一百三十七章 噁心人第七百一十四章震怒第五百六十一章區別對待第四百四十七章目的第七十四章 爲添丁做準備第六百四十一章怒火沖天第一百一十四章人生羸家第六百八十七章立威第二百七十一章詢問第六百三十二章多方阻擊第四百九十一章憂心仲仲第四百九十七章奇葩翁婿第七百六十五章利誘第六十章 被給紅包的老手第七百三十四章全都要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三百一十一章立威第五百九十五章求助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