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百萬骸骨

“陛下,蘇郎將真的將那薛延陀部給滅了!那這安東都護之位……”

張允文笑嘻嘻的對李世民說道。

想起前幾日和張允文的賭局,李世民不由失笑道:“你……哎,朕都不知道怎麼說你好!當初賦閒長安之時,你自告奮勇的要上戰場,而如今朕給你一個在戰場上呆的機會,你卻要千方百計的推卻,真是的,讓朕都不知如何說你纔好!”

張允文依舊嬉皮笑臉的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嘛!當初在長安的時候,每日處理雜事,單調而乏味,所以微臣這才請求上戰場!可是現今,微臣已經在這遼東戰場之上打了大半年了,又想再過過平靜的生活!”

聽到張允文說得如此的憊懶,李世民也無可奈何的搖搖頭:“既然朕已經答應你了,定然會照辦!那蘇定方滅薛延陀有功,理當重賞!就讓他任這安東都護吧!”

張允文大喜,趕緊拜謝道:“多謝陛下!”

在了斷一樁心事之後,張允文心頭頓時放鬆了許多。

正在這時候,門外傳來內侍的聲音:“稟陛下,戶部郎中、度支郎中、倉部郎中等諸位官員陛下!”

“請進來!”

只見五名穿着淺紅色官袍的中年人進入大殿之中,正是戶部的各郎中。按照唐律,六部之中的戶部,設有戶部、度支、金部和倉部四個部司,而郎中便是部司的長官,對侍郎和尚書負責,從五品上。

李世民東征高麗,這些戶部各司的官吏也跟着來了。他們跟過來,卻是爲了清查遼州、扶余州之人口、土地,重新編撰戶籍等民生之事。

一見到李世民,這些官員同時叩拜道:“見過陛下!”

待李世民示意不必多禮而起來之後,這些人有瞧見了旁邊的張允文,也拱手招呼道:“見過張大人!”

張允文連忙還了一禮。

寒暄完畢之後,那戶部郎中從袖中拿出一份奏章來,口中說道:“陛下,如今遼東一地之戶口、土地已經徹查清楚,共計得戶八萬六千二百七十八,人口三十八萬六千一百人,土地五千四百二十頃。呃,以上數據乃是下官等人集合駐守遼東之官兵之力,清查出來,由於時間緊迫,當有不實之處。另外,微臣收集高麗民生資料,細查其數字,人口與我等所查,多了三千五百二十戶,人口多了六萬七千六百五十人,土地數目亦有出入,多了三百多頃。”

這位戶部郎中說起這些數據,張口便來,顯然是做了充分的準備。

李世民聽聞這戶部郎中的言語,卻是一笑:“我大唐征討高麗,其戰死人口、逃難人口、隱匿人口,諸多種種,未被編入其內,所以這人口少一些倒是正常。朕相信,只要朕能廣施仁政,教化衆生,則萬姓歸心,安居樂業,指日可待!”

衆人一聽李世民這話,當下齊齊俯身拜道:“陛下仁義!”

聽了這話,李世民心頭也是萬分高興,只見他笑得連嘴都何不攏了。

張允文在聽得着戶部郎中的報告之時,心頭便一直存有疑惑。整個遼東的土地才五千四百多頃,這也太少了吧!遙想後世建國之後,組織人手開發東北,將一個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成爲全國第一的糧食基地。並且此處的土地也是十分肥沃,黑得流油了。怎麼可能才區區五千頃。

百畝爲一頃,這五千多頃土地也才五十多萬畝,離後世的糧倉差異實在太大。

想到這裡,張允文當下向那戶部郎中問道:“許郎中,這土地才五千多頃,你們是不是統計錯了?當初在遼河一線之時,我可是看見這遼河兩岸,地勢平坦,一眼望不到盡頭,如此平坦的土地,怎麼才五千頃?”

那許郎中見是張允文說話,也不敢怠慢,解釋道:“雖說這遼東一地,地勢平坦,然其間多有沼澤森林,不適宜耕作,故而是不能納入可耕土地行列之中的!”

張允文卻是搖搖頭:“許郎中,我建議你最好能夠將這些森林沼澤計算在內,作爲儲備耕地來記載!若是以後人口增加,耕地不足之時,百姓定當會砍伐森林,排幹沼澤,以掘良田。若是你沒有記載,那時候,這些新開的土地不就會成了隱匿之地?”

許郎中頓作恍然狀:“張大人考慮極是,是下官疏忽了!”說着轉向李世民說道,“陛下,還請容微臣重新勘測遼東、高麗之地!”

李世民點點頭:“許愛卿,此事事關重大,你可要好好的去做啊!”

那徐郎中和其餘的郎中同時躬身行禮道:“喏!”

許郎中彙報完畢之後,其餘的郎中也上前,一一報告各自的進展,像什麼高麗國庫庫存,遼州、扶余州之江河水利等等諸事。李世民聽着這些郎中彙報之時,皆是全神貫注的傾聽着。

當這些郎中彙報完畢,離開大殿之後,張允文也長身一揖,告辭離開。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過去了。在這一日,蘇定方領着七千多士卒渡過薩水,往平壤城開進。然而,在薩水南岸處,他們卻看到了一幅觸目盡心的場景。

這些日子薩水上游連下了四天的大雨,薩水暴溢,一時間洪水滔滔,宛如萬馬奔騰,毫不留情的沖刷着薩水兩岸。站在薩水北岸,看到黃濁的河水泛起陣陣白沫,就連蘇定方也不由退後一步。

面對這這樣的洪水,薩水之上的浮橋根本承受不住。在洪水剛剛起來的時候,兩岸的漁民便將那些搭建浮橋用的漁船給收了起來。此時的薩水之上,無寸板在水。

蘇定方沒有辦法,只好再薩水北岸紮下大營來,想要等到洪水退去之時,再行渡江。

這一等,就等了三日。

當三日之後,薩水恢復平靜之時,蘇定方徵集附近民壯、舟船,運送大軍渡江。

於是,一艘艘舟船往來穿梭在薩水兩岸,將七千餘**運送到南岸。

蘇定方等人先行抵達薩水南岸,站在江邊,遙望着江上穿梭的船隻。

忽然間,蘇定方聽見身後傳來一陣喧譁之聲,當下轉過頭,往身後望去。

“蘇將軍,蘇將軍快過來看啊!”只聽見一名士卒的聲音中充滿了驚慌不安,蘇定方心頭好奇,走上前一看,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在裡薩水不到十丈的江邊沙地之上,二十多個空洞洞的骷髏頭半掩在沙地之中。白色的骸骨,黃色的沙粒,對比如此明顯。

蘇定方深吸一口氣,問道:“怎麼回事?這裡怎麼會出現骸骨?”

一名士卒當下不安的答道:“我等見此處長有青草,便領着馬匹過來啃食。誰料馬匹一啃,便連土皮一起給扯掉了,露出一些白生生的東西來。小人好奇之下,刨開一看,便看到了這些骷髏頭!”

這時候,身後又傳來喧譁之聲,卻是兩名士卒正將手中刀槍對着數名中年漁民,口中大聲的問道:“這些骸骨是怎麼回事?爲什麼會有怎麼多的骸骨出現在此處?”

那幾名中年漁民面露驚惶之色,口中用高麗話大聲的說着什麼,可是沒人能聽懂。

“算了,別難爲他們了!”蘇定方淡淡的說道,“我知道這是什麼!”

聽聽蘇定方這般說,士卒這才悻悻收了刀兵,放過那些高麗人,轉而圍到蘇定方身邊,詢問道:“將軍,你知道這些骸骨?看看下面密密麻麻的模樣,誰知道下面有多少啊!”

蘇定方轉過頭,望着江面,面無表情的說道:“三十萬!三十萬具骸骨埋葬在這薩水兩岸!”

衆士卒滿臉疑惑之色,正要發問,卻見蘇定方緩緩的說道:“大業七年,前隋煬帝徵天下之兵百萬,討伐高麗。那年我二十歲,跟隨義父暗中聯絡各處義士,共襄大旗,舉事反隋,所以沒有參加那次戰爭。就在那次征伐之中,三十萬人到達薩水,被高麗軍半渡而擊之,放水淹沒三十萬大隋軍士。逃出者僅二千七百。三十萬人盡墨於薩水。這些骸骨想必便是當初的大隋軍士們的!”

聽着蘇定方用這種沉重的語氣講述着往事,四面士卒一片寂靜。這些士卒不過二三十歲,多是武德年間出生的,對於大業年間的往事,只是從父輩的口中得知過。如今,見到這滿地骸骨之時,那種震動,可想而知。

“那,將軍,我們該怎麼辦啊?”一位士卒輕聲問道。

“還能怎麼辦?這裡的骸骨起碼有十萬具,而散落於遼東的前隋將士骸骨更是超過百萬,若是我等來收拾,不知要收拾到何時,還是將此事稟報陛下,請他來決斷吧!”

第428章 天空海闊第84章 埋伏第499章 遼東寒第277章 赤水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327章 揍人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111章 學院建設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147章 冠禮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291章 引誘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221章 會面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162章 入朝第48章 刺殺第304章 玩具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47章 吐蕃未來第68章 離間第71章 張亮第272章 張網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433章 張網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501章 清剿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81章 剿匪第158章 三而竭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19章 還關第145章 太學生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70章 韓氏姐妹第47章 潛入定州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305章 軍訓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160章 退敵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327章 揍人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2章 蘇聯教官第256章 請客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207章 投誠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277章 赤水第435章 淵氏滅亡第190章 脅迫收買第89章 除根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229章 遷移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25章 重逢第231章 商論第61章 楊文幹反第33章 賞賜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249章 招新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316章 南北衙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83章 告密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209章 入城第294章 分裂第1章 徐二狗第23章 進身之資第273章 釣魚第499章 遼東寒第336章 賜宴望雲亭第64章 突厥入寇第72章 中毒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296章 擔憂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218章 遲滯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499章 遼東寒第350章 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