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爭議

整個二月間,從嶺南到趙代,從山東到隴右,整個大唐都沉浸在戰勝突厥的喜悅。各地歌功頌德的奏章不時的傳上中樞龍庭,看得李世民又是高興,又是下令申斥。

長安城內更加熱鬧了,藉着這勝利的消息,長安城的居民們一直將正月的熱鬧延長到了二月末。整個二月間,時常可以聽見噼裡啪啦的爆竹聲。

頡利可汗等人居在在太僕寺裡,每日吃喝供着,卻不準其離開。雖然李世民說過要留其性命,可是這每日面對房樑黑瓦的的生活讓這位居住慣了氈房穹廬的大汗感到非常的不適應。

義成公主沒有死,自太廟之上大聲咒罵之後,李世民便再也沒有去關注這位隋朝公主,分明是想讓其自生自滅。至於其他的突厥貴族,大部分被賜了宅地,或是在長安,或是在洛陽,甚至有些還在益州,限令這些貴族離開長安,到達那些地方去報道。\當然,同時還讓當地地方官員看管着他們。恐怕終其一生,只能在當地官員的監管之下了。

而那些比較頑固卻又在突厥中有莫大影響力的突厥貴族,如右賢王等人,同樣被關在太僕寺中,恐怕會在此處終老一生了。

這千餘突厥貴族還算不了什麼,真正令人頭疼的還是那二十萬突厥牧民。如今,十萬牧民在勝州,另外十萬在朔州以南的區域。皆由當地官府和府兵看管着。

在朝堂上,對於這安置突厥之事,已經吵了一整天了,李世民無奈的下令退朝,明日接着吵。

第二日張允文上朝時,發現一衆文官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昨日意見相左的幾位官員在進入太極殿的途中,還不時那眼神戳着對方。看到這番情形,張允文心頭不由暗笑。

待那內侍劉賢用尖利悠長的聲音宣佈早朝開始的時候,一名官員已經按捺不住的從人羣中站出來說到:“陛下,臣有本上奏!”這人穿着一身緋紅色的官袍,卻是一名五品的御史臺官員。只聽他說道:“今陛下雄才大略,蕩平漠南,立不世之功,實爲亙古未有。然臣以爲,突厥雖滅,且大部爲我所擄,餘者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漠南遂空。降我大唐者,臣以爲當盡遷其衆,以實兗豫!”

這人剛一說完,另一名身穿緋紅官袍的四品官員也上前一步,出言說道:“陛下,微臣附議!北狄自古爲中國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間,分其種落,散居州縣,教之耕織,可以化胡虜爲農民,永空塞北之地。\”此人卻是秘書省少監。

這名官員的話音一落,七八名朝臣盡數出列,齊聲道:“臣等附議!”

張允文看這些官員,皆是一身緋紅官袍,多是五品、六品的官員。

李世民聽得他們的上奏,卻是面色沉寂如水,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這時候,一人越衆而出,站在大殿上向李世民行了一禮之後,不慌不忙的說道:“陛下,臣以爲突厥、鐵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請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長,領其部落,則永永無患矣。”

這人卻是中書侍郎顏師古。\

顏師古剛剛說完,先前那位秘書省少監當即便道:“侍郎大人此言謬矣!若是放歸突厥豫河北,以突厥習性,十年即刻添丁十萬,到時必成尾大不掉之勢,重新爲禍中原!”

顏師古還未說話,另一名禮部侍郎李百藥卻道:“少監大人此言卻是嚴重了!”

“哦?那李大人也贊同顏大人之言?”

李百藥卻是搖搖頭:“本官亦不太贊同顏大人所言!”說着,轉過身來,面朝李世民恭敬的說道,“啓稟陛下,下官以爲,突厥雖雲一國,然其種類區分,各有酋帥。今宜因其離散,各即本部署爲君長,不相臣屬;縱慾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臣其本族而已。國分則弱而易制,勢敵則難相吞滅,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國。\仍請於定襄置都護府,爲其節度,此安邊之長策也。”

李世民聽了李百藥的話,亦是不語,只是默默的摸着下巴沉吟起來。

李世民不言,這幾位大臣卻是開始了脣槍舌戰,三方各執一詞,當庭辯論起來,其中引經據典,更是從軒轅黃帝征伐蚩尤,到周穆王伐犬戎,再到秦漢逐匈奴,說起歷史上對待蠻夷的方法,一點一條,盡是詳盡。而另一方也不甘示弱,說起五胡亂華,說起南北亂世,不知不覺間竟然從安置降衆問題扯到漢夷關係上。

張允文再環顧一下衆文武,只見武將們盡皆靠着立柱閉目養神,好像面前的吵鬧似乎與自己全然沒有半點關係。而那些三品以上的尚書、中書令、左右僕射等人,卻是時而撫須微笑,時而皺眉沉思,看來對於衆人之言,也是頗有想法的。\

雖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可是張允文的腦子也在不斷的轉動着,思考着這安置之法。他清楚的記得歷史上李世民就是採用溫彥博的方法,叫着什麼“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使得突厥回到漠南草原上,漸漸成了氣候,在武則天時期,突厥復叛。

想到這裡,張允文向溫彥博的位置望去,只見他正一臉沉思的在考慮着什麼。

而大殿之中,三方人也吵得差不多了,聲音小了起來,言語也少了起來,不像剛纔那般高談闊論,口若懸河了。張允文估摸着這幾人是說得口乾舌燥,沒有水喝,這才歇下來的。

李世民見他們不再爭論,當下冷笑道:“吵啊?怎的不吵了!吵上兩句就可以決定朝廷大事麼?若是如此,還要朕幹什麼,還要文武百官幹什麼!散朝!”說完當先離開了。\

看到李世民有些生氣的模樣,衆臣無奈的對視一眼,悻悻離開。

散了朝會,張允文回道家中,徑直來到書房,腦海中仍在思量着對突厥的安置措施。綜合歷史各朝對少數民族的安置,沉吟片刻,提起毛筆,在宣紙上唰唰的寫了起來。

從中午時分一直到黃昏的時候,終於寫完了這份奏章。

擱下筆,伸了一個懶腰,收拾起這五頁宣紙,張允文思忖了片刻,便拿起這五頁紙張來到李宇的房間。

“相公,做完了?”李宇給張允文到了一杯茶,柔聲問道。\

張允文點點頭,然後一把抓過李宇抱在懷中,嬉皮笑臉的在她嬌嫩的臉上親了一口,然後在李宇的嬌嗔中說道:“呵呵,汝南妹子,相公想拜託你一件事!”

李宇頓時昂起腦袋,笑着問道:“唔,什麼事?”

“呃,就是把這幾頁紙送到你父皇那裡,請他過目一下!”

李宇伸出柔荑接過幾頁紙,草草看了下:“咦,這不是安置突厥的辦法麼?相公你怎的自己不去送啊?”

張允文苦笑道:“這個時候我可進不去皇宮!”

李宇歪着腦袋思忖了一下,點點頭:“好吧,妾身這就去!不過妾身也有個條件,那就是過兩日你可要到咱們的鋪子裡去看看!”

聽到這個要求,張允文自是滿口答應。\李宇走了之後,他默默的端起茶水喝了起來,心頭卻是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幾頁紙會不會改變李世民的看法,或者說自己的方法能不能勝過溫彥博的說法。

終於,約莫一個時辰之後,李宇纔在幾位宮中衛士的護衛下返回家中。

一見李宇回來,張允文連忙幫她倒了一杯水,然後用深切的眼光望着李宇。

李宇面色一紅,接着看到張允文的的目光,頓時一樂,不由“咯咯”的笑了兩聲:“相公想知道父皇怎麼說麼?”

見張允文點點頭,李宇頓時粗起嗓子,學着李世民的聲音道:“呵呵,允文這小子,什麼事都喜歡摻和一下!不過這次他倒是摻和對了!”

聽到這話,張允文頓時放心下來:“嗯,那陛下詔我去奏對了沒有?”

李宇頓時搖搖頭:“這個好像沒有!不過父皇對於相公上的那幾張紙倒是很上心,妾身離開太極宮的時候,看見父皇還在燈下研讀呢!”

張允文這才放下心來,心想既然李世民對於自己的意見上了心,那在考慮溫彥博這些腐儒的意見的時候,就不會那般輕易接受了。\

第二日朝會之上,李世民坐下龍椅不久,便有人上奏道:“啓稟陛下,夏州都督竇靜有奏章一封,今日方到,尚來不及報中書省!”

李世民點點頭:“既是如此,那卿家念出來就是!”

那位官員“喏”了一聲,便開始唸誦竇靜的奏章:“臣竇靜惶恐進奏:戎狄之性,有如禽獸,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義教,況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置之中國,有損無益,恐一旦變生,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餘,施以望外之恩,假之王侯之號,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弱勢分,易爲羈制,可使常爲籓臣,永保邊塞。”

聽了竇靜奏章,李世民不由微微皺眉,對那官員道:“竇卿的奏章,先擱在那兒吧!”

這個時候,只見溫彥博上前兩步,大聲說道:“啓稟陛下,老臣油畫要說!”

張允文一看是溫彥博,便立刻豎起耳朵,聽他說話。

“愛卿有話,直說便是!”

“這兩日朝廷之上爲突厥之事爭論不休,然大部分朝士皆以爲應徙突厥於兗豫之間。然老臣不以爲然,老臣以爲徙於兗、豫之間,則乖違物性,非所以存養之也。請準漢建武故事,置降匈奴於塞下,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爲中國扞蔽,策之善者也。”溫彥博一句一頓,慢吞吞的說道。

李世民聽罷,沉默不語,一雙劍眉時而舒展,時而皺起,直看得張允文心頭狂跳:“喂,李世民啊,你可千萬別聽那些腐儒的話啊!

第25章 重逢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434章 捕獵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306章 夏令營第161章 目標太原第177章 薛延陀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510章 十年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第155章 突利第339章 沖天狼煙第167章 判決第272章 張網第336章 賜宴望雲亭第256章 請客第439章 百濟請罪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25章 重逢第43章 一年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44章 酒樓第221章 會面第45章 開業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27章 林然第89章 除根第16章 襲擾糧道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98章 羅藝造反第19章 還關第218章 遲滯第90章 餘聲第339章 沖天狼煙第86章 伏擊第452章 皇宮拎人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71章 張亮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309章 李治第22章 牧馬之計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13章 送信第67章 初戰第3章 張文濟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14章 跑步第210章 破城第472章 封店受阻第141章 赴宴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508章 山崩第141章 赴宴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18章 遲滯第78章 開門揖刺第147章 冠禮第248章 王玄策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249章 招新第458章 東都牧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165章 構陷第15章 夜襲第145章 太學生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248章 王玄策第44章 酒樓第507章 大限第104章 戡亂第269章 引蛇出洞第473章 第一步第79章 收買第327章 揍人第275章 反殺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234章 彈劾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126章 狼王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500章 滑雪板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224章 歸程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224章 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