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六月的洛陽,帶有一點燥熱的氣息,街道上雖然車水馬龍,但卻有一種說不清的味道。

都言洛陽殘破,其實不然,五代時期的洛陽,依舊不失爲一座大城。

後梁重修洛陽,遷唐昭宗與此,然後朱溫篡位,913年,二月,朱友貞殺朱友圭,自立爲帝,是年遷都到了開封。

後唐自不必說,滅後梁後,當年就遷都洛陽,到了後漢,後周,雖然定都開封,但太廟卻一直在洛陽,如此,與多災多難的開封相比,洛陽反而遠離了政治漩渦,和平安靜了許多。

只是,一直作爲西京,洛陽彷彿成了被貶養老的地界,從後唐,後梁,乃至於後晉時期的老臣,皆盤踞與此,形成了特殊的情況。

遺老遺少實在太多,若沒有向拱,着實還安穩不得。

某個府邸,莊嚴堂皇,只是灰敗了些許,一羣人聚集而坐,氣氛熱烈。

“如今,看這形勢,這趙宋,也沒幾日了。”某個老者摸了摸鬍鬚,笑吟吟地說道。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這般亂世,六十載,六個朝廷,長者十來年,少者兩三年,如今趙宋已經七年,也不算太短。”另一人隨口說道。

“呸!”某個後漢老臣心裡不舒坦,暗罵了一句,面容上還得露出贊同的笑容。

大家都是失意者,有必要進行嘲諷嗎?

不過,在坐的大都五六十歲,已經沒有多少熱血了,此番討論,不外乎年級一大把,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掙個蔭封罷了。

至於讓他們拼命,則定然是不能的。

某個後唐時期的老臣,也可以說是沙陀人,正坐而朗聲道:“我大唐乃天下正統,這個天下,本就是我們大唐的。”

“莊宗復立,雖未長久,但仍證明大唐命不該絕,諸位應當想想,該如何迎接纔是。”

說着,他露出一副得意地面容,說道:“如今宋命該絕,大唐再興,我等莫要遲懈,違逆天命,後果不堪設想。”

“只是,向留守按兵不動,我等妄動,怕是刀兵相向。”

某個人謹慎道。

“所以,正是我們立功之時,不然光憑藉着迎逢之功,偌大的洛京城,王公勳貴數不勝數,哪裡輪到咱們出頭?”

“只要咱們勸說留守歸降,大唐剛入中原,又是用人之際,我等這些老臣,正逢其時。”

此言一出,衆人紛紛讚歎,只是動動嘴皮子,就能立下功勞,冒點險還是值得的。

遺老們在不甘寂寞,而遺少們則也是聞風而動,待在洛陽閒置太久,富貴雖然好,但沒有權勢,任人拿捏,這感覺着實難受。

如,以後唐李克用次女,瑤英長公主與張延釗之孫——張德壽,爲首,隨其後的,乃莊宗之義寧公主與宋廷浩之子,華州鎮國軍節度使宋偓之弟宋延積。

宋偓及時歸降,所以洛陽的宋府,自然也是知曉的,暗中行事,自然是妥當的。

別小看這些人。

以宋偓爲例,他母親是義寧公主,原配是後漢高祖劉知遠長女永寧公主,繼室是保大軍節度使李洪義之女,日後長女嫁與了趙匡胤爲第三任皇后。

洛陽勳貴盤根錯節,實力不可小覷。

張德壽與宋延積站出來,瞬間,就吸引了衆多勳貴子弟到來,雖然他們的身份不是最貴重的,但絕對是最特殊的——後唐外戚。

按照普通人的思維來說,李克用被賞賜了國姓,自然就納入了宗室,所以他們重立後唐,自然也可以理解的,而南方打過來的唐國,也是宗室後裔,兩者之間必然有聯繫。

不只是普通人這樣想,洛陽城,甚至他們自己也這樣想——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張德壽三十來歲,一事無成,如今否極泰來,讓他格外的興奮,衆人的追捧讓他洋洋得意,止不住的開懷道:“如今趙宋天命不再,我大唐又回來了,正是我等翻身之日。”

“可不就是這般!”一旁的人奉承道:“您之祖母,可是武皇之女,按道理來說,您就是皇親國戚,日後青雲直上,莫要忘了我等同甘共苦之人啊!”

“那是,那是!”張德壽搖搖頭,一臉鄭重道:“我張德壽雖然本事沒有,但諸位當年的照顧,可是記在心裡,定然不會忘懷。”

這時,一旁沉默地宋延積,忍不住說道:“如今王師即將到達洛陽,咱們就在這談笑,怕是不好,須得做些是事來,引起動靜。”

“這——”張德壽疑惑不解。

宋延積繼續說道:“洛陽城中不知道多少王公大臣,咱們都是一些後輩,就算有好處也輪不到我們。”

“可是,我等手中無權無勢,若是出了差錯,反而平白地人笑話。”

張德壽也沒了剛纔的得意,無奈道:“在他們眼裡,我們只知道尋歡作樂的年輕人罷了。”

“話雖如此,但確實要做一些事。”宋延積忍不住地說道:“洛陽城的都是一些老頭子,能做個甚?而咱們正是年輕有爲之時,王師兵臨洛陽,到時候統一天下,用的着的,就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出一些事情,吸引皇帝,以及朝廷的注意力。”

“宋兄,你莫要賣關子,快些說來。”某些人耐不住,直接說道。

“好,就看諸位膽子大不大了。”

宋延積沉聲道:“咱們去祭掃和陵。”

“呼——”衆人倒吸一口涼氣。

所謂的和陵,也就是位於偃師縣的皇陵,唐昭宗的墓穴,昔日被朱溫裹挾到了洛陽,屠殺後,草草安葬,到了後唐時,才重新整修,符合皇帝陵墓。

而哀宗則更慘,被殺後,直接到了定陶安葬,遠離長安和洛陽,甚至沒有人記得。

大家之所以驚訝,就是因爲皇陵並非普通人能夠祭拜的,更關鍵是,其中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

明晃晃地出來挨刀,和暗地裡籌謀,這是兩碼事。

“諸位,咱們只是祭拜,清楚雜草,順便派些錢糧與守墓者,雖然事小,但收穫極大。”

宋延積語重心長地說道:“就看你們有沒有膽識了。”

第1112章老君山第1349章小子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1366章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感言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388章黃龍府第1213章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1162章戰之第1263章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1398章喜憂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七百二十九章第1317章島嶼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1294章印刷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1306章驚——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361章東去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371章三路第八百八十七章第1287章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1124章討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1365章野女真第1144章後宮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134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