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

“他大爺的,這還怎麼打?”

潘崇徹難得地暴躁起來,聽到高延壽的述說,他清楚的明白,宋人又增援了,而是鄧州也失去了。

這不是打他臉嗎?

他之前還言之鑿鑿的,厚着臉皮向皇帝要個邸報的版面,就是爲了給他中路加分,畢竟多日來不見動靜,不符合他的身份。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前面剛舉大旗,後面就陷落了,怎麼交代?

這也就罷了,本來襄州就如同落入陷阱的獵物,掙扎無力,轉眼就迎來了援兵,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部署息怒——”曹彬等人立馬勸導:“韓重贇南下,那麼潼關就穩定了,沒有咱們中路,關中怎能這般穩妥?”

“話雖如此,但咱心有不甘啊!”

潘崇徹嘆了口氣,毫不忌諱地說道:“總共四路兵馬,就咱們這有禁軍,糧草資秣不缺,成果反而是最少的,咱何有顏面去面君,會見同僚?”

“部署,這其實也不願怨咱們!”

劉光義大大咧咧地說道:“襄州城堅,其兵馬甚至達到五萬,如今又增加了兩三萬,數目與咱們相差無幾,兵法有云,十則圍之,咱們的兵馬什麼不及敵方,怎麼圍,弄不好反而被圍咯!”

“是啊,部署,這與你無關——”

“誰來也解決不了——”

將校們連忙勸說,安撫頗爲受傷的潘崇徹。

一番勸說,潘崇徹這才放下了心,他高聲道:“就他麼宋人有援兵?咱們也有。”

隨即,潘崇徹就去往長沙一封信,想讓巴東府的軍隊,調遣到江陵來,從而壓制住宋軍的囂張氣焰。

當然,他隱晦地說明了一下鄧州的情況,請罪了一番。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他的來信,與軍機處並政事堂的宰相們開始討論這件事。

“襄州城的宋軍,規模至少有七萬人,其中三萬地方軍,四萬禁軍,雖然說屬於那種二流兵馬,但依舊不可小覷。”

李嘉拿捏着信,一邊走着,一邊說道:“韓重贇南下,換句話來說,潼關就安穩了,襄州的兵馬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關中的消息傳來了嗎?”

“回稟陛下!”李淮連忙起身,恭敬道:“張部署傳來消息,言語董遵誨、趙贊等地方藩鎮,皆不爲所動,但也不曾反對咱們,京兆府如今安穩的很,就是糧食短缺,畢竟漢中距離長安,也有七百餘里。”

“的確是夠遠的。”李嘉點點頭,說道:“看樣子這些藩鎮舊習不改,依舊想騎牆,當牆頭草,等到大局落定,就拜服。”

“不過這樣也好,暫時安撫他們,待到攻陷開封,再做處置。”

傳達着自己的意思,中規中矩,宰相們則表示認可。

“東路軍呢?又如何?”

“李部署已經在廬州對峙,宋軍兵力雄厚,依城據守,即使拋石車與火炮用上,效果也並不理想。”

李淮輕聲道。

宰相們聞言,面色嚴肅,兩路兵馬停滯不前,這的確不是個好兆頭。

皇帝卻不置可否,他坐下,飲了一杯果酒,酸甜味,加了碎冰,去除了不少的暑熱。

“陛下,可否再次動用浙兵支援?”

趙誠見了皇帝臉色,不由得說道:“反正浙江府安穩許多,還有不少浙兵呢!”

“算了吧!”李嘉搖頭,輕蔑地笑道:“浙兵多年不習戰爭,早就廢了,還不及咱們的巡檢呢,依我看,還是讓江西府再弄一萬兵馬北上吧!”

在坐的沒有一個浙人,自然並無反對。

“諾——”李淮連忙應下。

李嘉皺起眉頭,說道:“去往河南道的兵馬,不見多少動靜,讓其截斷漕運,開封不缺糧,我就心裡不爽利。”

在坐的都知曉,這是皇帝擔心李威的安全,畢竟是潛邸就跟從的老臣,着實不放心。

“李部署如今在河南道攻城略地,與高懷德進行追逃,想來並無差錯。”

李淮自然清楚皇帝的意思,輕聲述說道,心裡反而羨慕不已,曾幾何時見過皇帝主動關懷外臣,而且還是在公開場合。

微微放下心,李嘉這才繼續問道:“關中缺糧,又該如何解決?”

這是個緊要的問題,關中的糧草缺乏不解決,這對於穩定關中絕對沒好處,更遑論東出了。

“陛下,前唐開元時,運河江南,經汴梁,洛陽,再至長安,年入四百萬石,關中才不虞缺糧,所以安史叛軍一克洛陽,朝廷就迫不及待讓大軍東出潼關。”

孫釗連忙起身發言道:“如今長安殘破,關中殘破,無論是軍民都不及前唐十之一,所以,供應數萬大軍,以及軍民,以微臣的估計,起碼也得四五十萬石。”

“你想告訴我什麼?”李嘉聽着這番資料,有些疑惑。

“陛下,蜀道難以供應這番糧食,唯有打通武關,纔可真正的佔據關中,破關東出。”

孫釗連忙拜下。

“明白了!”李嘉醒悟,他沉聲道:“襄州那邊不能再拖,朝廷能拖,但關中拖不得,必須儘快地打下襄州,從武關輸糧入關中,解燃眉之急。”

所以,諸葛亮沒有采用子午奇謀,更是不走蜀道,而去隴右,就是因爲就算打下,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守也守不住。

如今的張維卿,也陷入到了這番境地中,關中缺糧,自給自足都很難,又怎麼能供應數萬大軍口糧呢?

所以,朝廷必須儘快的解決襄州,解決那七萬宋兵,從而與關中大軍聯手,會師洛陽,一舉壓制開封。

換句話來說,如今的局勢,再也不能再苟,逼迫大唐積極進取,不然關中那一路兵馬就成了棄兵。

“朕有意親征,率領剩餘的禁軍,一起北上江陵,攻略襄州——”

李嘉沉聲說道,十分果斷。

“陛下,不可啊!”趙誠作爲首相,第一個出來反對,“君不可輕動,打仗有那些將領就罷了,您作爲國本,不可輕動啊!”

其餘的宰相們一起跪下,異口同聲的勸說。

就連李淮也是如此,不敢支持。

“朕意已決——”李嘉毫不遲疑,說道:“周世宗不也連年親征嗎?”

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249章想法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1304章成婚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261章涼意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1190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1336章鼓動第1145章建議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1142章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1293章自己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1120章哭泣第七百零七章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1287章第1231章開藥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1106章修法第1263章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366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1121章沙州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230章出宮第1150章安北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352章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348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1384章呂端第1188章空獄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