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

戰爭,是對於社會生產破壞是極其嚴重的。

民夫,糧食,木材,都取與百姓,紀律形同虛設,劫殺擄掠更是常事,即使英明如郭榮,也看管不住禁軍,從而不得不三徵淮南,激起民憤,起義軍此起彼伏。

換句話來說,自從北宋建立以來,軍隊就承襲了五代時期的陋習,吃空餉,劫掠百姓,殺良冒功,趙匡胤只能分權,而無法杜絕這種陋習。

劉邦的約法三章,朱元璋的嚴苛軍紀,北宋是一點也無,或許是和平繼承的緣故,讓北宋毫無開國的氣象,奢侈,腐敗,建國不到六十年,就必須變法求存(慶曆新政)。

而這段時間,漢朝時,正是文景之治,唐朝時是高宗的永徽之治,明朝是仁宣之治,就算是清朝,也有康乾盛世。

同樣的建國,都是數百年國運,唯獨北宋特殊,剛開國就顯得老態龍鍾,疲軟,數十年來陋習,弊端,北宋一應繼承。

這也是爲什麼趙匡胤如此削權,又讓趙光義擔任儲君的緣故,他這個王朝如同建立在沙石上,他能建,人家照葫蘆畫瓢,也能再弄。

高延慶是粗人,進了一趟講武堂,那些兵書雖然看的不多,但卻聽了一籮筐的故事,對於那些軍紀嚴明的軍隊,一向佩服的緊。

因爲權力這東西着實是個好玩意,尤其是軍權,幾十號人,就能劫掠村寨,身家倍增。

去了一趟講武堂,他明白軍民之間的關係,但感受不到,直到他來到鄧州時,第一次這般強烈的感受到百姓擁護的感覺。

他不過是率領弟兄們,擊潰了擄掠糧草百姓的宋軍,將糧食百姓放回,就獲得了附近百姓的一致擁戴。

那些宋軍的蹤跡,他總是提前瞭解,從而伏擊,很是殺了上百號人,立下不小的功勳。

“都頭,聽說這次是運糧隊?”一旁的老兵,隱藏在人高般的草叢中,笑着問道。

“廢話!”高延壽吐了一個字,隨即說道:“得虧了宋兵殘暴,才讓百姓們爭相泄露,不然咱們怎麼能立下這般的功勞?”

“你小子這幾天,弄了七八顆人頭了,等回去,就升你當隊正。”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嘿嘿,多謝都頭!”老兵笑嘻嘻地應下,然後謹慎地說道:“都頭,咱們才七八十號人,宋兵運糧,每次起碼也得三四百人,咱們是不是得叫些友軍過來?”

“友軍來了,咱們吃屁呢?”高延壽叼着一根狗尾巴草,輕蔑地說道:“小爺我這次準備弄個大的,升官板上釘釘的,唯獨爵位,卻稀少的緊。”

“老子就看上那個驍勇校尉,拿下這個,到時候請大家喝酒——”

“好嘞——”“多謝都頭——”

見到衆人響應,高延壽這才點頭道:“讓兄弟們看好馬,馬嚼莫要漏了,竟然了宋兵,老子剝了你們的皮——”

他看了一眼臥下的戰馬,心中有底,然後又看向了官道。

不一會兒,就待天空烏雲蓋頂時,終於迎來了一隻隊伍,約莫五百號兵卒,數倍其量的民夫,以及近兩百輛的糧車,讓高延壽極爲興奮。

這般,豈不是從鄧州城運出的糧食?

“衝——”見到只有數十步遠,高延壽立馬喊道。

隨即,戰馬在主人的指令下,紛紛站起,馬嚼解開,穿戴好馬甲,一個個登鞍上馬,直接衝上了官道。

而宋軍這邊正悠哉的運送到糧草,乎聞前方一陣喊叫,然後就是快速衝擊的戰馬,許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直接被斬殺。

八十餘騎一陣衝殺,就帶走了數十人的姓名,那些兵卒們直接被嚇破了膽,抵抗不得,就直接落荒而逃。

高延壽哪裡肯饒過他們,又調轉馬頭繼續衝殺。

佩戴鎧甲的重騎兵,對於步卒來說,就是一邊倒的屠殺,戰馬巨大的衝擊力,瞬間就擊潰了其反抗。

半刻鐘後,地面上就是上百具屍體,其餘的宋兵抱頭而蹲,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之心。

民夫們則蹲在官道兩側,臉上滿是畏懼,以及對求生的渴望。

“你們是鄧州來的?”高延壽扭了扭脖子,將鎧甲縫隙的血肉拍出來,這血腥的場面,嚇得宋兵臉色煞白。

“將軍饒命!”軍官模樣的宋兵雙腿顫抖,不住地說道:“我們的確是鄧州出來的,這是運送去襄州的糧食。”

“我們只是鄧州的武勝軍,小的也只是普通的營正,平日裡從沒對咱們唐軍打過……”

“好了——”高延壽煩躁地揮揮手,說道:“你們這一趟運送了多少糧食?”

“約莫兩千多石,我們七八日一運,平日裡都是一營運送,一營守城,根本就不敢與軍爺打鬥,您就饒了我吧!”

軍官彎着腰,話語中還有顫音。

“等等,你說鄧州城內只有一營人?”

高延壽瞬間大喜,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我說了嗎?”宋軍營正愣了愣,面對高延壽吃人的眼神,無奈地說道:“鄧州的確只有五百人了。”

隨後,高延壽仔細的瞭解下,這才明白,鄧州本有兩千五百人,號武勝軍,一千精銳抽調去了襄州守城,剩餘的五百吃了空餉,只有近千人守城。

押送糧食時,就五百人輪換着來,暗地裡卻弄起精壯來濫竽充數。

聞之詳情後,高延壽大喜,鄧州在古時爲南陽,漢光武的根基之地,如今更是山南東道的糧倉,是少有富庶之地。

襄州城泰半的糧食,都來自於鄧州,若是佔據鄧州,就如同斷其一臂,這可是天大的功勞啊!

只是,他如今不過八十騎,攻佔鄧州等於吃人說夢。

“不過,也不無可能!”他將視線掃過這些民夫,沉聲說道:“我有事需要你們,若是跟從,每人領十石糧。”

本來瑟瑟發抖等候處理的民夫們,聽聞到這句話,面露不可思議之色,滿臉懷疑。

這時,有個老頭起身,壯着膽說道:“軍爺可是唐國人?”

“正是!”高延壽心中奇怪。

“爲唐軍辦事,咱們不求糧食!”老頭話語擲地有聲。

“對,聽聞唐軍從不欺壓咱們,還幫咱們打官兵,我們幫忙,不要糧食——”

“您儘管吩咐,只要能用到我們,我們就去幫忙——”

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1164章無條件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1376章無名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226章取暖第1160章幽州營第1115行事第1255章驚詫第1249章想法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1303章清明第1331章威逼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155章改變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1153章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1237章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