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效力

南北大戰伊始,長沙去往江陵的船隻源源不絕,上萬的腳伕從城外的糧倉中裝卸米糧入船,然後沿着湘江北上,入了洞庭湖,再經嶽州來到長江,逆流而上至江陵。

雖然麻煩了些,但比陸地,節省了不少的氣力和耗費,對於國力的折損,也是較少的。

這也是唐國優勝與宋的原因,南方縱橫的水道,尤其是長江,節省了極大的耗費,也讓長沙順理成章地彙集錢糧,某種程度來說,定都長沙的初衷,與開封是一樣的。

有鑑於形勢的轉變,長沙朝廷也變得主動了些,將勞改多年,半訓練半屯田的宋軍俘虜,開始重新組織,打斷編制,組建隊伍。

王全斌,曹彬,劉光義三人,乃是宋軍中地位最高的三人,利用了數年,看其表現不錯,所以讓他們重新效力。

畢竟相較於北宋,大唐的軍隊數目還是少了些,長沙府御營只剩五萬人,不能再抽調了。

所以,兵部決定抽調講武堂一百餘軍官,與部分宋軍軍官一起,投入到新建的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中。

萬五兵卒,多年來的屯田,早已經體力健碩,身材魁梧,又新配了鎧甲,兵械,戎袍,與御營一般無二,看樣式就歸結到了御營中。

“新編一軍,二軍,三軍——”

屹立在船頭,看着兵卒們一個個登船,曹彬唸叨着這幾個名字,感覺頗爲彆扭。

“這也忒簡略了些!”劉光義扭了扭脖子,粗聲說道:“御營中都是以府治爲號,只有咱們弄啥子新編,頗讓人不舒服。”

“急什麼!”王全斌年紀大了,性子比較沉穩,或許也是他第一個低下頭的原因吧,他眯着眼睛,望着那一個個嶄新的鎧甲,說道:

“咱們目前不歸屬御營編制,畢竟只有五千人,待到一萬人時,有的是府治,到時候就任咱們挑了。”

“王公所言極是。”曹彬連連點頭:“咱們的錢餉軍械與御營一般無二,又添了許多講武堂軍官,顯然用不了多久就是御營了,如今將就點吧!”

“嗯!”劉光義表示理解,能夠再次領兵,就已經讓他滿意非常了,而且還得入戰場,建功立業,足以興奮半宿睡不着。

“走吧,咱們也登船吧,下雨了——”

王全斌點點頭,看着逐漸灰濛濛的天空,不由得登上了船。

梅雨時節已經到來,這對於南方來說,增加了許多耗費。

一行人乘船行了數日,終於到達了江陵。

此時的江陵城,坐鎮的是潘崇徹,統帥三萬御營,以及兩萬地方軍隊,來往的商船絡繹不絕,戰爭絲毫沒有影響到商人的生意。

甚至,五萬大軍的人吃馬嚼,蔬菜,水果,肉食,以及兵卒個人的消費,讓江陵城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繁榮。

巴東府,荊南府,以及來自於江寧府,江西府的物資,源源不斷地來往,使得碼頭供不應求。

由於朝廷不禁勳貴百官經商,所以軍隊也沒必要惹到那些商賈,只能委屈地排了一個時辰的隊伍,才堪堪停靠。

“幾位將軍見諒,如今江陵城還未涉及戰事,所以也就沒有清場,如果到了戰時,肯定不會等的。”

碼頭的小吏微微低着頭,恭敬地說道。

王全斌等三人面面相覷,這要是在中原,早就一把火燒了這羣商船,但在這,誰知曉其船背後有哪些人。

而奇怪的是,商賈們依舊來往裝卸,對於軍隊見怪不怪,極爲不尋常的和平相處,絲毫不見慌亂。

顯然,雖然大唐立國不過數載,但軍紀的嚴苛,已經讓百姓們見怪不怪了,甚至曹彬還見到幾個憲兵們巡街,似乎在兼管秩序,這時候要是亂來,絕對吃大虧。

待所有兵卒下船後,輜重也卸下,這纔有軍中的的隊伍前來迎接,並且,劃歸好了軍營,直接入住就行了。

三人安置好隊伍,就立馬來到城中,拜見潘崇徹,準確來說,是拜見北面部署使潘都督。

幾人卻是有些尷尬,都是被潘崇徹俘虜的,其就是踩着三人的名聲,青雲直上,才得了如今的赫赫威名。

“幾位前來江陵,真是朝廷之福,潘某之幸也!”

潘崇徹扯着喉嚨,毫不計較三人之前的身份,反而是一臉熱情地接見,語氣親熱。

三人心生歡喜,其作爲閹人,竟然有武人的豪爽,着實是一件幸事。

“我等敗軍之將,能效力與都督麾下,也是偌大的福分,若有戰事,還望都督儘管吩咐。”

王全斌沉聲道。

“如今你我都是同袍兄弟,自然親如一家。”

潘崇徹擺擺手,豪爽地說道:“已經擺好了宴席,咱們一邊喝酒,一邊談。”

幾人這才拘束的上桌,喝了幾杯酒水,氣氛才熱絡起來。

“我也不與你們生分。”潘崇徹感慨道:“東路已經佔了揚州,正在攻略廬州保信軍,西路甚至全據關中,時機成熟,即可東出,唯有我中路,一直徘徊與江陵,襄州堅若磐石,數次攻伐不見其效。”

“一人智短,衆人智長,幾位都是天下間難得的將才,可有教我?”

聽到這,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考較自己,當然,不排除其實在採取意見。

“部署!”王全斌放下酒杯,沉聲說道:“襄州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聽聞其將帥乃是潘美,石守信,乃是宋國一等一的大將,強攻損兵折將,着實不可取。”

“這也是我思量的。”潘崇徹點點頭,說道:“襄州攻伐幾日,咱就退回江陵,五萬大軍,即使攻下襄州也損失慘重,況且,其襄州本就有五萬人,兵馬相當,再去攻伐,就是自討苦吃。”

“可用火炮?”曹彬說道。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難!”潘崇徹言語道:“火炮笨重,威力雖大,卻無準頭,投石車又難以對襄州城造成威脅,沒有一年半載,是見不到功效的。”

“可讓西路兵出武關,從商州而下,席捲商均,到時候兩面夾擊,襄州自然潰敗無疑。”

第1284章誘惑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1190章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1161章勝之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1238章護法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203章羣議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1105章安頓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1290章軟肋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1330章支援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236章僧人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1398章喜憂第1263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八百二十九章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233章第1276章實踐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1382章第1301章技藝第1303章清明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六百九十八章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四百九十章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156章民心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