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

很快,一封斬獲三千人,俘虜使艘戰船的捷報,就傳到了東京,然後就來到趙匡胤的桌案上。

李處耘詳細地解釋了自己是如何佈防,又如何在所有人的配合之下獲得了這個戰果,總而言之,他的功勞是微末的,都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

隨即他又上了一封私奏,說起了自己的猜想,南國這般不知廉恥,又大規模的行動,定然是預備北上。

而守江必守淮,淮南必定是其重點,懇請朝廷和皇帝,給予更多的兵力,以及錢糧支援,當然,最好是派遣一員大將鎮守淮南,從而維護朝廷的統治,打消南國的行動。

而且,唐國此次行動,似乎不只是劫掠錢財那麼簡單,他聽聞其他地方許多的百姓被擄掠而走,極爲蹊蹺。

對於捷報,趙匡胤欣喜不已,這是幾個月來唯一獲得的好消息,但後面的一封私信,卻又讓他驚詫,猶豫。

“李將軍運籌帷幄,纔有此大勝。”

這場捷報,雖然水分很多,但那怕壓縮一半,也是值得令人歡喜的數字。

趙普搖搖頭,雖然歡喜,但他卻新心情格外的沉重,無他,數千裡的長江,不止有這封捷報而已,其他的捷報陸陸續續地都到了東京,看得他皺眉。

唐國的水師什麼時候那麼不對勁呢?是個州縣都能打敗,裡面必有蹊蹺。

他又想不起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直到趙匡胤將李處耘的私信與他看,他纔想起什麼,渾身氣得發抖:

合着打退了人家的進攻,被擄掠了大量的人口ꓹ 就算是捷報了?這算哪門子捷報?

但,他又不能說個不對ꓹ 不然朝廷的臉面往哪裡擱,皇帝還要不要臉了?就算是假的,也得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ꓹ 敗仗也得是勝仗。

隨即,趙普將自己的猜想說與趙匡胤ꓹ 後者那黑臉,顯得越發的猙獰:“一羣不知死活的傢伙!”

“看來ꓹ 南國果真如李處耘說的那樣ꓹ 對於咱們發大宋圖謀不軌,不日將起兵北侵了。”

“微臣也贊同這般話。”趙普吐了一口濁氣,沉聲道:“淮南地方千里,鹽糧之利,朝廷須彌不得離開,若是沒有淮南輸入錢糧,東京早就揭不開鍋了。”

“若是稍有損失ꓹ 朝廷負擔不起,必須要有能將坐鎮。”

“你說的也有道理。”

趙匡胤雙手抄後ꓹ 走了幾步ꓹ 搖搖頭說道:“如今我的那些兄弟ꓹ 都在合邊鎮中ꓹ 適合淮南的,也只有李處耘了。”

只是ꓹ 他有些猶豫。

話說ꓹ 他鎮壓了李重進的叛亂後ꓹ 整個揚州城百姓,幾乎一空ꓹ 其他州縣也或多或少損失人口,這讓他極爲不安,因爲人口少就代表着錢糧少,那麼就無法養太多兵馬。

所以,取五千禁軍,令李處耘兼任揚州知州,從而鎮守淮南,維護朝廷的統治。

別說,李處耘的確是大將之才,爲人悍勇,而且還有一顆義勇之心,對於百姓關懷備至,幾年下來,收攬了一大波民心,揚州好歹也有了點人氣。

也只是有點,昔日揚州數十萬人,如今不過十萬,也只是普通的州縣人口罷了,所以趙匡胤才放心他長久任職。

只是,他乾的太出色了,令趙匡胤有些不安,若是再讓他加官進爵,收攬民心,淮南還是朝廷的嗎?

所以,趙匡胤一時間難以下決心。

趙普與其共事多年,哪裡不清楚其所思所想,幾乎與肚子裡的蛔蟲無異,他笑道:

“李將軍一向擅長軍陣,對於民事還是有些疏忽,累贅,不如讓其專心與軍隊,也算是讓他發揮十分的水平。”

“此言甚是!”趙匡胤連忙點頭,笑道:“就命李處耘爲楊、通、泰、和州防禦使,負責其軍隊,再命一個轉運使,負責籌措糧草,如此淮南算是有所安穩了。”

把握了後勤,就能拿捏住軍隊。

“陛下英明。”

趙普與趙匡胤同時而笑。

而這邊,長沙也獲知了揚州的消息,別的人都義憤填膺,尤其是那五位都督,更是揚言要報仇雪恨,一雪恥辱。

宰相們則不置可否,就是不迴應,都督們感覺有些尷尬,看着皇帝,等待他的迴應。

對此,李嘉同樣不理睬,反而看起了李處耘的資料,這是射聲司弄來的。

他哪裡不清楚,這些人叫嚷着復仇,其實就是想出兵打仗,賺取軍功,這是軍人的正常行爲,不顧後果,只顧自己。

而對於李嘉而言,如今時機並不成熟,而且,淮南這地方,重兵把守,更可怕的是,其一片開闊,乃是有名的糧倉,最適合騎兵了。

如今大唐的騎兵還沒有完全練成,用步兵來打騎兵,純粹是腦袋秀逗了,找死差不多。

甚至,由江陵北上,都比淮南強。

李處耘此人不簡單,有勇有謀,守着渡口就能抓契丹間諜,而且,陳橋兵變之時,就是他連串趙光義等人,然後再進入帳篷稟報趙匡胤軍中的異動。

可以說,其乃趙匡胤真真的親信,有勇有謀,的確是一名良將,從淮南走,的確不是上策。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羣策劃兵變的,屬於五代時期的投機者,只要自己攻破開封,擁有統一全國的實力,其定然就會識相的投降,成爲自己的手下。

當然,其女後來成爲趙光義的皇后,只是佔據了一小部分的原因。

“罷了!”

李嘉咳嗽一聲,看着諸位大臣,說道:“此次行動,歷時兩個月,錢糧無算,擄掠的丁口近兩萬戶,長江沿岸州縣的百姓,漁民,已然盡空,就算宋國想要組建水師,也沒那麼好的兵源了。”

“況且,我相信,此時宋國已經手忙腳亂,錢糧大虧,得寅吃卯糧了,此次,基本上完成目標。”

談及這些,所有人哈哈大笑,宋人吃憋,是他們最樂意看到的,畢竟宋人已經是他們唯一的大帝,生死大敵。

“至於揚州!”李嘉搖搖頭,說道:“就當長個記性吧,日後報復回來不遲,我相信,這時間已經不遠了。”

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1216章忌憚第1300章假道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1185章王庭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1337章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七百四十章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一千零六章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1108上京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1200章唐奴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1338章諸王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七百八十八章第1168章安撫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七百零二章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356章第一千零八章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1369章騎兵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九百八十五章第1380章第1221章第1180章豐州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1259章改任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七百五十二章第1286章分封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364章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