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

當然,二十萬頭是最低標準,起碼得五六十萬頭,才能讓生產力大增,百姓富裕,國力攀升。

“看來,接下來的施政方向,就是耕牛了!”李嘉將硃筆放下,沉吟道:“在這封建時代,農業就是第一生產力,那麼,除了牛外,配套的,還需要鐵犁,如此,又需要發展採礦業,冶鐵技術;牛平常也會生病,所以獸醫業也要發展;牛老了被宰殺,屠宰業也會發展……”

“除此之外,肥料需求大增,人肥還是不夠的,須得動物才行,比如豬,豬肥日產多,那麼飼養業也需要發展……”

“牽一髮而動全身,果然,養個牛並不簡單啊!”

李嘉越是思考,越是覺得,一個產業的發展,其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當然,配套也要齊全,比如獸醫、鐵犁等,盡最大化的利用牛這個生產力。

“我要是有金手指就好了,直接生產小型拖拉機,農業指定脫胎換骨……”

嘆了口氣,李嘉搖搖頭,如今只能按部就班地進行了。

所以,牛政對於一個農業王朝而言,比馬政還要重要。

提到牛政,李嘉又不禁想起了後梁,也就是殺唐哀帝,白馬驛屠殺,建立樑國的朱溫。

朱溫此人雖然私德有虧,愛好人妻,大臣妻女都不放過,尤其是兒子的老婆,更是喜愛有加,甚至根據對兒媳婦的喜愛層度,來決定太子人選。

最後,由於養子朱友文之妻,貌美靈巧,深得朱溫寵愛,朱溫對朱友文也非常寵愛,竟然超過了自己的親子,甚至想立養子朱友文爲太子,親生兒子朱友圭得老婆牀榻上的密報,立馬起兵造反。

扯遠了……

朱溫私德雖有虧,但對待百姓卻是各國中最好的,五代中賦稅最輕的。

即便是與李存勖河東爭霸時期,後梁也沒有增加過租稅,總體而言,朱溫治理下的河北,即便是在非常混亂的戰亂時期,也沒有產生大量流民。

朱溫有一項善政,就是牛租。

早年朱溫征伐淮南楊行密,並未取得戰果,卻意外得到了幾十萬頭牛。

朱溫作爲一代梟雄,自然曉得牛的重要性,所以,後梁建立以後,朱溫下令,將這些牛全部都租借給百姓,並收取微薄的牛租。

這點租金,跟牛相比不算啥。

但,一項好政策,就怕人居中,好事也就變壞事。

十幾年後,牛都死絕了,但五代各國,依舊對這些百姓收牛租,從後梁,收到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到了郭威時,歷經四十年,才被廢除。

所以,租牛,是不可行的。

歷經的流程越多,官員上下其手的的就越多。

況且,牛租,讓哪個去收?

轉運使司衙門,它們是收賦稅的牛租不是賦稅。

地方衙門?這不是送給他們扒皮嗎?

直接發賣?

百姓們能買得起嗎?一頭牛最低十貫,幾家人也不一定能湊齊。

所以,牛,只能幹看着?

真是令人苦惱啊!

……

卻說這邊,八旗兵在神武三年,在潘崇徹的帶領下,出兵西川,一舉擊敗數萬宋兵,名震天下,被稱作能將。

其麾下的八旗兵,自然也跟着出名。

尤其是對於大唐而言,八旗兵便宜,戰鬥力高,是不可多得的上好兵卒。

所以,在這死傷過半的八旗兵,錢財豐厚,已無鬥志而裁撤後,大部分都聚集在長沙府的邵州、湘西府的辰州。

許多八旗老卒,都將地安置在邵州,這裡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路和水,但說到底比遍地是山嶺的辰州好上太多。

辰州原本就是羈縻州,馬楚時期無力統御,所以封大姓爲州刺史,從而建立統治。

到了周楚時期,隨着羈縻時間的延續,漢化的持續,對於辰州等州的統治不斷的加強。

李嘉北上湖南,樹立起大唐的統治後,將朗州、澧州劃分到了荊南府,辰州、錦州、敘州、獎州等,爲湘西府,並且派遣潘崇徹領八旗兵駐紮。

八旗兵本就是嶺南的蠻寮,與湘西的蠻人本就是同源,生活習慣大致不離,但就是因爲部落的不同,在潘崇徹的帶領下,大打出手,不斷的屠殺、征服各個不服的部落、洞,以至於湘西府的漢人編戶不斷地增多。

許多的蠻人被迫下山,種田,接受朝廷的剝削,編戶齊民,讓湘西府的實力不斷增加。

但,隨着八旗兵的西去,裁撤,湘西府的編戶立馬就停滯了。

這讓湘西知府井韋,立馬就糾結了。

“這般下去可不行!”井韋飲了口茶,坐在椅子上,唉聲嘆氣地說道:“自去年八旗西去,潘將軍走後,下山的蠻人越來越錢了,上個月,只有區區不到百人,這讓某情何以堪?”

一想到這幾月的政績,井韋瞬間就感覺不舒服。

他曉得,自己能做到這個位置,精通漢蠻是根本,而,源源不斷地讓蠻人下山編戶,則是他脫穎而出的政績。

要知曉,荊南府知府,孫光憲,這個老頭子,就直接去了長沙,成爲了宰相,這讓其羨慕有加。

“以某的功勞,不說宰相,一部尚書還是可行的吧?”井韋頗爲自得,他毫無背景,而蠻人就是他的政績,立功的政績。

而如今,蠻人少了,這讓他從哪裡得政績?又怎麼能升官?

“府君,不若,重新將那些八旗兵招回,再次去山嶺清剿,這樣一來,下山的蠻人就多了!”

一旁的幕僚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不可!”井韋連忙搖頭說道:“暫且不提朝廷是否允許,就言那些滿載而歸的八旗兵們,他們現在有田有宅,嬌妻美妾,快活的很,怎麼可能會再次爲兵,去捨生忘死呢?”

“肥腸大肚的獵犬,並不能再捕獲獵物了!”

“那,不如重建八旗兵?”一個幕僚提議道:“重新在那些蠻寮部落中招納八旗兵卒,以錢財爲誘,從而驅使他們去往山嶺!”

“只要稍加訓練,定然不差前人!”

“好,某立馬上書,請求復立八旗兵!”井韋激動地說道。

ps:姑且算是第三章吧,本來沒想的,但羣衆的呼聲太大了,破例了……

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七百二十三章第1355章山民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1237章第1362章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1153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1203章羣議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126章刑統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番外2——觸目驚心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1242章手段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1210章夏王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1118章親臨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1224炭火第1315章水師第1218章涼州詞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111章三門峽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1128章中秋宴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1145章建議第1122章于闐第1112章老君山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402章宗藩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1283章談心第1314章凜然第1192章嚴家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七百四十章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1302章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九百四十四章第1326章第一千零八十章第1192章嚴家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177章走了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1165章第1195章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五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