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俸祿增減

剛借給戶部五十萬貫,到了第二天,來自於吳越國的十萬貫錢,以及三十萬匹不帛就到賬了。

隨後,戶部立馬就還了借款,甚至還有點多餘,中秋節看來是能好好度過了。

李嘉到是無所謂,戶部的錢,其實也算是他的錢,只要他伸手要,就沒有敢拒絕的。

那二十五萬匹,吳越國的犒軍錢,事實上又呈交給了軍機處,沒有人敢輕易地分奪賞賜,不要命的到是可以試試。

軍機處對於這些布帛到是不敢貪墨,按照級別大小,進行劃分,是的,兩萬降軍也有份。

不過,藉着朝廷無職田的局面,李嘉迫不及待地開始對官僚俸祿進行改革。

唐朝的官員俸祿叫俸料,包括月俸、食料、雜用,職事官又有防合或庶僕。

唐代官員的俸料法定額數與實際收入往往差別很大,這在地方官尤其爲甚。其俸錢的來源有幾個方面,或以公廨錢充,或以戶稅充,或以青苗錢充等等。

其中,公廨錢,是各州令史經營,每人以五萬錢作爲本金,交商人經營,每月利息約4000文,年息約和本金相等,所收利息分月按人發給,名“月料錢。

其他的雜稅充任地方官吏的俸料,更是加大了對於百姓的剝削,當然,大部分雜稅完全併入了春秋兩稅中。

舉個例子,晚唐時期的大詩人杜牧,他在京城裡當司勳員外郎時,每月俸錢四萬,但需要贍養兄弟姐妹,十分困苦,然後上書宰相想去杭州,結果不允,最後被外放去了湖州。

僅僅當了一年,就回京升官爲吏部考功司郎中,杜牧去湖州前那是全家餓得慌,可回來後不但全家衣食無憂,居然還開始在長安外的樊川營造起別墅來。

有了別墅,杜牧就嘚瑟了,自號樊川居士,有房一族就是牛逼。

扯遠了,反正可以說,自唐以來,地方官吏的上下其手,貪污腐敗,起義連綿不絕,其地方官祿不明,就佔據很大的因素。

如今南方初平,李嘉自然騰出手,準備對官僚們進行一番改革,最開始,就是俸祿。

政事堂。

“今日與諸位卿家一起論事,主要還是軍隊勝利歸來的賞賜一事。”

李嘉端坐着,淡淡地笑道。

“陛下,昨日不是已經規劃了嗎?不知微臣能做些什麼?”

作爲首相,昨天軍機處的事情一發生,崔泉就立馬知曉了,此時話語間不滿的意味很濃厚。

畢竟政事堂的權力削減,對於首相而言,更是一種削弱,他若是不表示一下,皇帝還不得得寸進尺。

其實,作爲宰相,他是可以直接封駁皇帝的旨意的,但他卻不能這麼做,開國皇帝的威嚴,不容挑釁。

他可以保證,今天封駁,下午他就得回家養老。

“哈哈哈,政事堂纔是議政之地。”李嘉打個哈哈,企圖混過去。

“賞賜的已經規劃好了,但有一事,賜田已經將官田一空,咱們大唐的官員們可就沒了職田,這該如何是好?”

“按照規矩,凡給田而無地者,畝給粟二斗!”

皇帝企圖混過去了,他也不追究,崔泉這才輕聲道。

“湖南無田,但荊南府,以及嶺南三府可有不少的職田,這對於湖南的官吏而言,是不是不太公平?”

李嘉繼續拋磚引玉。

“陛下的意思,是增加折糧?”孫召掌控轉運使司,對於錢一向很敏感。

此言一出,崔泉瞬間就皺起了眉頭,他掌管戶部,這可是增加不少支出,尤其是沒了職田,一進一出,可就真是不少。

而次相趙誠則沉默不語,他掌管的是吏部,對其不置可否。

“對也不對。”

李嘉搖搖頭。

“每畝二斗的確是低了,可增添至三鬥。”

“陛下恩澤百官,實乃我等之福分!”幾位宰相連忙起身謝恩。

“這是小事罷了!”李嘉搖搖頭,看着幾位宰相,頗爲認真說道:

“這朝廷的俸祿,又是俸料,又是職田,還有雜料,有的小吏本來僕從就不多,職田又因天災而減少,高官們自然無需擔憂,但底層的小官小吏們卻是深受其害。”

“況且,對於地方官吏而言,各地土地肥沃不等,職田自然收入不等,潔貪慕上縣而恨下縣,須知,無論是民多民少,皆是大唐天下,前唐官吏皆愛慕京城而恥於地方,這難道不是唐亡的教訓嗎?”

看皇帝這樣一五一十的分析官員俸祿問題,哪怕再白癡,他們也知曉,皇帝是準備對官吏的俸祿下手了。

“陛下所言正是!”王寧連忙發言配合皇帝:“此一時彼一時,錢賤而米貴,貞觀時鬥米三錢,開元天寶也不過鬥米十錢,如今朝廷連年豐收,但鬥米依舊二十餘錢,但百官俸祿依舊未變,比之開元、貞觀,何止數倍?”

“況且,朝廷下發,除了祿米外,食料,碳、娟、布,金銀器,雜彩等,不一而足,對百官而言多而無用,對朝廷而言又是繁多雜亂,戶部早就不堪重負,其中的損耗難以計量,更是養了不少的蛀蟲。”

總結來說,就是下發的東西太雜亂了,戶部忙不過來,還要拿真金白銀去採購,而百官們又被迫發下一些用不着的東西,不如祿米銅錢來的實在。

“如此,可見前朝的俸祿發放已經不合時宜了,那麼,王卿家的意思是?”李嘉很是配合地驚訝了一聲,然後問道。

其餘的幾位相公們則低頭,互相看了一眼,相繼無言。

得,這又是一場皇帝的雙簧,他們這幾個人就是過來見證的。

“請陛下順應百官意願,對俸祿進行增改。”王寧低頭拜下。

“諸位相公是什麼意思?”李嘉終究還沒忘記幾個宰相。

“臣等附議!”

這種境況了,還能如何?只能附議。

“既然這般,那就進行一下增改吧!”

李嘉這才順應時勢地笑了笑,說道:“依朕來看,祿米銅錢可以增添,而其餘的都減去,省得戶部太過於麻煩。”

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九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290章軟肋第1165章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144章後宮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167章驚喜第九百二十三章第1341章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1284章誘惑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1273章條法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1401章入祀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七百六十三章第1317章島嶼第1103章捷報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211章第1118章親臨第1380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1380章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六百九十二章第1316章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五章意外之人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