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

林仁肇一死,張維卿大張旗鼓地進行安葬,而且,還帶來了朝廷對他的追封,可謂是體面的緊。

諡號武忠,追封武安侯,立廟祭奠。

對於被征服者而言,這個其實就是一個風向標,這意味着對於大唐朝廷而言,對於降臣,依舊敘用。

這其實是個好消息,能當官的基本上沒有幾個,都能讀懂其中的意味,對一個死人況且大肆厚待,活人還會少嗎?

其他林仁肇的舊屬,紛紛歸降。

其餘的州縣心中再無僥倖,只能開門投降。

“江西全境,終於全部歸降了!”

張維卿看着書桌上的奉表,不由得喜笑顏開。

這場功勞,着實輕鬆,林仁肇的頭顱,至少能爲他帶來一個伯爵,再收納江西,那麼侯爵應該差不多了。

按照資歷,自己成爲侯爵,一點也過分。

待在子爵上,眼睜睜地看着李信、李威成爲伯爵,之後潘崇徹,段友良,也成了伯,他這個從龍功勳,反而是子爵。

雖然非議比較大,有摘桃子的嫌疑,但他毫不在意,畢竟,摘桃子,也得有摘桃子的資歷。

他可是從龍功勳,潛邸舊臣,禁軍大將,誰敢有異議?這叫君恩浩蕩。

皇帝是個念舊的人,我就知曉,不會忘記我的。

張維卿美滋滋地想着,他覺得自己也應該報答皇帝,所以府庫的那些金銀財寶,起碼的貢獻一半去內庫,表達自己的忠心。

就這樣辦……

唐時,分江南道爲爲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而江南西道領宣、饒、撫、虔、鄂、江、洪、袁、吉、澧、朗、嶽、潭、衡、郴、邵、永、道、連諸州,共19州,所以江西由此得名。

咱們一向喜歡簡稱,比如,安徽省,它的由來,則是當時江南左布政司的全稱“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由於太長了,所以官場就簡稱爲安徽布政司。

你以爲是安慶和徽州經濟太發達了,所以才叫安徽,其實不過是古人偷懶的結果。

如果當時是安慶、寧州排序,安徽就得叫安寧省了(機智的作者),同理,安池省,安宣省,廬宣省,都有可能。

至此,除了潤州、常州被吳越國佔據外,南唐二十九州,完全納入了大唐的國土。

以下,李嘉擁有的實際掌控國土。

嶺南,分爲嶺東和嶺西,外加承天府,三府之地,加在一起,合併州縣後,有三十一州丁口一百五十餘萬。

安南都護府,治交州,十二州,約有十五萬戶,漢蠻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萬,這是唐朝數百年來不斷地遷徙到結果,也是安南後來能夠獨立的基礎。

占城都護府,十縣,約五十萬人,漢人不到十萬。

九州島,戶三萬,口二十萬,包括十餘萬的倭人,五六萬的渤海人。

濟州島,十萬左右,泰半是渤海人,還有一兩萬的高麗漢人,高麗人,以及些許契丹燕雲漢人。

黑水都護府,主要集中在庫頁島,口不過兩萬,這是實際掌握人口,若是加上附屬部落,差不多有五萬左右。

湖南,分爲湘西,長沙二府(還未檢閱戶籍,朝廷數據。)

長沙府有七州,人口有五十萬左右,乃是湖南的精華所在。

湘西府,治辰州,六州之地,在籍人口約十萬,偏僻,財政收入等於無,需要朝廷撥款。

荊南府,治江陵,加上劃入的朗州,澧州,共五州之地,人口百餘萬,乃是財賦重地。

江西,江南,二十九州,約有三百萬人口。

漳泉二州,也有百萬人口。

加在一起,約八百七十萬人口,若是在檢閱人口,那麼增添個百來萬還是可以的,如此一來,大概約有千萬了。

千萬人口,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吳越國如果統一,也能增加個兩三百萬,蜀國也有兩三百萬,整個南方,差不多一千五百萬,幾與中原無二。

如此一來李嘉的北伐,以南伐北,還是很有希望的。

對於如何治理這麼“龐大”的國土,李嘉還是有打算的,無外乎分而治之罷了。

後世的行省,對於目前而言,還是太大了。

比如,若是劃分江西省,十幾個州,兩百萬人口,幾成一國,這不是給人家謀反的基礎嗎?

所以,李嘉準備採取摻沙子的,分治的方法。

比如,江西,李嘉準備把臨近長沙府的鄂州,袁州,吉州,劃到長沙府治下,如此一來,長沙府就有了十州之地,人口,突破八十萬,作爲國都,算是足夠了。

至於袁吉二州通往長沙的道路漫長,且崎嶇,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是爲了政治着想,到時候再改就是了。

能成爲京畿之地,高興還來不及呢!

有了袁吉二州,等於是長沙府伸進了江西一個拳頭,這叫摻沙子,與漢中劃歸陝西是一個道理。

虔州,久經戰亂,遍地是山,所以,劃入嶺東府。

經此一來,江西就沒了四州,近三十萬人口。

但,還不夠。

因爲江西觀察使,其實還包括了宣州,饒州等地,人口還是太多。

所以,李嘉準備成立的江西府,治洪州,下轄洪州,筠州,撫州,信州,建昌軍,江州,五州一軍,人口一百來萬。

(對江西老表說抱歉,拆解了江西了,但不拆不行啊,江西在古代實力太強了。)

而漳、泉、建、劍,汀,五州,則設立閩南府,人口約一百五十萬。

日後若是把福州兼併了,福建府也是可以的。

剩下的,如歙州,池州,宣州,金陵,潤、常,則設立爲江寧府,之所以不是江南,主要是囊括太大,預防一點。

日後若是把巴蜀給吞了,李嘉也得一分二,東部夔萬等十幾州,設立爲巴東府,以成都爲中心,設立巴西府。

反正按照李嘉的思維,最起碼以後是得省爲單位,一省起碼要分兩半,每府約百萬人口,纔是最合適的,再多,就不合時宜了。

比如,到了滿清時期,省、府、縣,隨着人口多滋生,加上衙門官吏太少,完全滿足不了管理需求,所以又增添了道臺一職,管理幾個府。

李嘉所設立的府,比唐朝的道小點,道一開始就是十五個,當時看起來還不錯,比如江西嶺南等地,人口少,自然一道的範圍很大,但現在不行了,人口滋生。

所以,以府爲單位,比道小,比州大,如此倒是合乎情理了。

按照這樣的劃分,等李嘉統一全國,人口約三千萬,那麼百萬一府,至少得有三十個府了。

看上去很多,但也不算多,宋朝的路,就有二十三個,多幾個也無妨。

況且,削減地方,也有利於中央集權。

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1124章討論第一千零八章第1304章成婚第1314章凜然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七十七章第1314章凜然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1212章于闐王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1152章心思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1314章凜然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1319章就國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感言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1356章第1408章孝順第1331章威逼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341章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346章教子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108上京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1406章歲月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1328章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1220章名單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143章柔情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315章水師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11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