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

在這個十世紀的封建時代,所謂的經濟,不過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大宗,衣食住行等四類,利潤最大,而且最容易發展的,就是紡織業。

唐朝由於實行均田制,用租庸制來配合收稅,每丁每年交納粟二石,稱爲“租”。根據各地的不同生產,每年交納絹二丈,錦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爲“調”。

由此,民間的紡織業大盛,興盛的官營紡織,逐漸讓位於私營,到了中唐之後,成都的蜀錦,亳州的紗,定州的綾,名揚天下。

麻紡、毛紡、絲紡,這三類中,又以絲紡最爲價值,代表就是絲綢,而麻紡,則又是屬於親民類型的,普通人穿粗麻,貴族高官則穿細麻。

前面也說過,嶺南廣州附近的桑樹被黃巢砍伐光了,紡織業一蹶不振,於是,李嘉爲了振興嶺南經濟,就採取皇室營業模式,開始大力發展麻紡織業。

大力辦場,招募女工,大肆置辦腳踏紡織車,就這樣,來推動了整個嶺南,承天府的紡織業發展。

民間對於麻的使用,是極其廣泛的,光是那些大戶人家一次喪事,披麻戴孝者數以百計,對於麻的需求旺盛,這裡前途一片。

由於需要麻,所以承天府種植各種麻的百姓有許多,其又不擇地,農忙之餘還能掙一筆外快;由於大肆置辦腳踏紡織車,承天府的木匠們也有了不少的活計,推動了木匠業的發展,許多人破產的農夫選擇了木匠業;各種麻布生產出來,又推動了海商的積極往來,讓造船業受益匪淺……

女工們有了錢,就有了閒錢購買衣物、首飾、胭脂水粉,以及各種柴米油鹽方面的消費,承天府也因此更加繁榮。

一環套一環,只是撬動了紡織業,就讓整個廣州城,繁榮了許多,這個新年,也愈發的熱鬧。

“這些女子能夠入紡織場,就得好好對她們,吃飽穿暖,定是要的,而且,由於都是女眷,就不得讓她們受到騷擾,以免影響到咱們皇家的名聲!”

李嘉點點頭,一次性招募上萬名女工,可以有效的緩解上萬家庭的生活壓力,而且,其中必有許多淮南的女子,如此一來,也能解決不少人的生計。

畢竟,哪個女子不會紡織?言語不通也能達成。

“陛下一片愛民之心,微臣着實欽佩!”邵海連忙躬身,讚歎道。

“少拍馬屁!”李嘉笑罵道:“今年這東日甚是凍人,不知曉還有多少無家可歸的露宿街頭,悄然而去,多少百姓忍飢挨餓,難度正旦!”

“讓少府寺拿出幾千石糧食出來,施粥半個月吧……”

“諾——”這種收買人心的舉動,皇帝是做慣的,而少府寺的許多人也是見識過,所以並不會感覺到意外。

“好好安排下去,不要出了紕漏!”李嘉擺擺手,示意其退下。

“臣自會安排!”

隨機,這位少府監少卿就被宦官帶了下去。

“接下來是誰?”李嘉揉了揉眼睛,問道。

“回稟陛下,接下來是少府監少卿楊有義呈神武通寶一事!”田忠輕聲彙報道。

“哦!明白了,讓他進來吧!”李嘉這纔想起,此人乃是被自己任命專門負責鍛造錢幣的人,也是看着他比較耿直,放心。

“臣楊有義,參加陛下!”楊有義身材中等,倒是雙目炯炯有神,讓人不自覺地關注到他。

“這是新鍛造的神武通寶,還請陛下見過——”

呈上來的銅錢,黃澄澄的,由於使用的是五銅五鉛,再加上些許錫,雖然含銅量不高,但也屬於尋常水準。

一般的含五成銅的銅錢,字跡容易模糊,但這幾枚錢,則由於使用了水力鍛造,字跡清晰,而且除了外圓內方之外,圓邊上還有一絲絲的花紋,好似稻穀麥穗一般,着實精美。

哪怕相較於開元通寶,也是不差的。

“不錯,正合適!”李嘉掂量了一下重量,說道:“若是有人剪邊,怕是一眼就能瞧出來,杜絕那些宵小之徒的亂爲!”

“陛下,不知該鍛造多少貫錢放出?”楊有義問道。

“你覺得應該放出多少?”李嘉問道。

“回稟陛下,由於一年未放鉛錢及銅錢,民間所存的鉛錢毀壞大半,銅錢又被藏起,錢更貴之,以物易物已然成風,陛下又打下了湖南及南平國,加上元旦的賞賜羣臣,至少須得鍛造三百萬貫!”

楊有義思量了片刻後,給出了一個答案,令皇帝大吃一驚。

“不知所存之銅可夠?”李嘉心中默算着,三百萬貫,五銅五鉛,鉛無算,每發行一枚銅錢,差不多賺取一半,三百萬貫銅錢,就是一百五十萬貫的錢,果然是暴利。

哪怕去除那些損耗的話,至少也有一百來貫。

古往今來,造錢果然是發家致富的最快捷徑,難怪新聞上許多人趕着造一塊錢,趨之若鶩,問爲啥造假錢,答不會造真的……

官府沒點技術,就會讓民間豪強得利,花邊的存在,極其重要。

“九州的銅,這兩年送來了不少的銅礦,加上其他各地累積,以及佛像的融鑄,再將以往的銅錢熔鍊,三百萬貫應該能行!”楊有義肯定地說道。

一貫錢六斤,三百萬貫就是一千八百斤,一半是銅,也就是九百萬斤銅,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令李嘉有些難以置信,什麼時候,少府監那麼闊氣了?

“那就按照這般模樣,造三百萬貫吧,待幾個月後,科舉之後,可發行乎?”

“可矣!”楊有義肯定地點點頭,眼眸中滿是堅定之色。

“那就好!”李嘉頗爲滿意,對於這個神武通寶有些愛不釋手,這是對於統治的象徵,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所以他一再慎重。

“桂林監以及九州島,發覺了不少白銀,如今少府監有多少了?”李嘉突兀地問道。

“這些年來,未曾用過,約莫有十幾萬斤吧!”

“可嘗試一下,仿製一下大食人,鍛造一下銀錢,若是流通,也能輕便一些!”

ps:發覺最近大家訂閱投票不積極啊!蘭徹碼字也沒動力了,難受啊……

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七百八十八章第1180章豐州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1145章建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391章藩王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176章贖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1409章崩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1276章實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1291章京城事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一千一百章第七百零二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339章第1295章門檻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1265章死戰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1303章清明第1359章後勤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216章忌憚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第1381章紕漏第1104章幽州營第1153章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1248章暫住證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143章柔情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