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雄心壯志

一路狂奔,終於,在天黑之前,衆人來到了一處河谷,早有人屹立在那,撐着油紙傘,舉着火把,在大樹下等待着。

“郎君!”下了馬,一位穿着蓑衣,舉着火把的漢子走了過來,一臉的喜色。

“李信呢?情況怎麼樣了?”地面石塊雜亂,泥土溼滑,李嘉小心翼翼地走着,心情有些急切。

“李隊長(五十人爲隊)正帶着兄弟們挖着,今天就能出礦了!”漢子滿臉的紅光,激動地說道。

“那就好——”李嘉心中一喜,看着這片雜亂而荒蕪的谷地,突兀地就親切起來。

雜碎的泥石,積水的坑洞,此時也在火光下,閃耀着別樣的光彩,尖銳的鳥鳴聲,此時卻彷彿是如同仙樂一般動聽。

“郎君,小心些許!”粗中有細的大個子李威,黑臉上滿是關心,他走到李郎君的跟前,舉着兩根火把,雙眼認真地盯着那些有危險的地面。

道路很窄,不過兩人肩寬,雜草叢生,走了約莫數百步,就進了所謂的谷地,一條兩米寬的泉水從上流出,形成了一條通往外界的小溪,浸溼了鞋。

溪流邊,野花鋪滿了一地,不時地能看見肥魚在翻騰着。

而谷地中,林蔭如蔽,山風徐然。

一個山洞,亮着紅光,人影綽綽,聲音轟鳴,不時傳來些許吵罵聲。

“郎君,發現銅礦的地方,就在那裡,原先不過是獵人歇腳的地界,李夥長帶着十幾個兄弟在裡面挖呢!”

腳步加快,叮叮噹噹的響聲,撓得李嘉心癢癢。

這裡有一個銅礦,或者這是個銅礦山,無論是哪一種,對於李嘉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財富。

“如此,這纔算是金鑰匙啊!”

自從穿越而來,李嘉是驚慌的,也是不安的。他一直積極地想積累實力,以求在這亂世中,儘可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

嶺南這地方很亂,蠻僚遍地,不提北宋時期的儂智高叛亂,就說那獨立出去的交趾,就在北宋時,突入嶺南,屠了整個邕州城,其他小城不可勝數。

現在已經是五代末,進入北宋已經不遠。

南漢爲壟斷利潤,頒發鉛錢,就連朝廷俸祿,也是鉛錢爲多,內鉛外銅,必須進行兌換,而外商則只看重銅錢,如此一來,控制大量銅錢的朝廷,就吞食了大半的貿易利益。

像李嘉這樣,銅錢不多的大戶,外貿利潤有限。

發現了銅礦,無論是自身進行鍛造銅錢,還是進行外貿,都是極爲有利的,簡直是打開了致富之門。

“郎君——”洞口已經很寬了,進入裡面後,則更加寬廣,仿若一個小洞天,溼潤的洞壁上,依稀能看見一些字跡和樸素的畫,仔細觀摩了一下,李嘉愣了。

“這是一個原始人的洞穴!”壁面上畫着縮小的人,走樣的馬,巨大的太陽,尖銳的武器,強壯的戰士,以及被屠殺的俘虜……

“郎君,這裡的銅礦極爲豐富,是個黃銅礦!”

在李嘉愣神之際,一個精神的年輕人走到他面前,一臉的喜悅。

“七郎,此言當真?”扭過頭,李嘉驚喜道。

“當真——”李信雖然一臉文弱,但說話卻鏗鏘有力,極易讓人信服。

真切的是個銅礦後,李嘉瞬間喜形於色,有了銅礦,李家富可敵國指日可待啊!

“好,好,好——”

拍了拍這位文弱,且書生意氣的夥伴,李嘉心情有些激動。

有了此銅礦,李嘉已經可以想象,金燦燦的銅錢,源源不斷從自己手中流出,購買鐵石,糧食,鹽等,在這亂世,李家真正的成爲建武鎮中的掌舵者,而不是所謂的第一家族。

噹噹噹、咚咚咚……

“不錯,實在不錯!”挖掘地聲音不斷地響起,看着自己手中這塊拳頭大小的礦石,黃亮亮的,凹凸不平,份量卻不輕,看着就令人喜愛。

“過上幾日,去田莊弄些人手來,此地絕對需要嚴守!”看了近一刻鐘,李嘉這才意猶未盡,不甘地吩咐道。

“是,如若人手充裕,日產銅石可達數萬斤,出銅尚未可知,不過粗略的估計,萬斤還是有的!”

李信手中拿着一本賬簿,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阿拉伯數字,還充當備忘錄,如此負責。

對此,李嘉很是欣慰,誰說古代必須依靠名人的?自己培養,豐衣足食,如果非要找歷史名人,那得累死。

“你在此地耽擱些許時日,直至待府中派人來。”

“是——”李信臉色不變,很鄭重地答應道,大將之才,見此,李郎君甚是滿意。

山洞中已有小洞穴,此時已經搭建好了牀鋪,勉強可以入睡,只是很潮溼,沒有家中的侍女暖牀,無法枕着饅頭,這就很煩了。

興許是少爺日子過久了,昨夜孤枕難眠,李郎君用冷水潑了潑臉,這才清醒些許。

昨夜,雖未安眠,但李嘉卻感覺是值得的,因爲他終於敢於跨出那一步。

或者說,他弄清楚了,自己折騰了三年,積蓄實力,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野望不斷的生根發芽,直至今日,銅礦猶如催化劑,使之成長。

成爲人上人,享受那所謂的九五至尊的味道。

往大的說,他想造福百姓,往小的說,他想過一過皇帝的癮。

穿越一世,怎能不過個轟轟烈烈?反正已經死了一次,值了。

有句話這樣說的,穿越不造反,菊花套電鑽。

五代十國,兵強馬壯者爲王,不說統一天下,就說統一嶺南,還是可以的。

假若敵不過北宋,那麼就逃往南洋,宋老大和宋老二都不是什麼好鳥,階下之囚並不好受。

北宋那弱雞,如果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連越南都敢襲擊兩廣,屠了邕州數城,以後還有蒙元馬踏山河,如果居在海外,還是比較安全的。

“況且,吾乃是李唐皇室後裔,復興大唐,也是我的本分。”李嘉樂滋滋地想着,口中的乾糧似乎也不再難以嚥下。

穿越而來,李嘉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他的身份,可以毫不謙虛的說,大部分小說的主角與之相比,都是渣渣。

他是大唐皇室根紅苗正的後裔。

先祖,可以追溯到唐睿宗李旦,其生子李業,睿宗第五子;李業生李琄,李琄生李耽,李耽生李知柔,李知柔遷嶺南節度使,猝於任上,所以他這一支爲李知柔第五子李尉的後代。

而此時,山西有個北漢,嶺南有個南漢,赤、裸、裸的利用大漢旗幟,穩定統治。

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1402章宗藩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316章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1319章就國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八百八十章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1204章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1206章覬覦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1147章兩人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1312章餘熱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1159章第1155章改變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353章民艱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127章八議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1223章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六百九十八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1179章忽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七百章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1344章封王?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1366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四百章捉拿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1319章就國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九百章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214章遺民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六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1348章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六百零七章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