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不速之客

如此掩人耳目,也說的過去,各行有各行的道,在這混亂的時代,活下去是最艱難的事情。

不過,邕州地界還有土匪嗎?

“如若不曾記錯的話,邕州地界已經被剿滅個乾淨,諸位如此行事……”

李嘉好奇地問道。

“郎君所言甚是,不過我等帶着些許商貨去往那蠻僚之處,爬山過水,雖說許多部落守信,但難免也有眼熱的。”胖行商嘿嘿一笑,解釋道。

“此話到也有理!”李嘉點了點頭。

江左江右六十八洞蠻僚,是建武鎮與雲南及交趾間的緩衝地,南漢政府封各洞爲州,平日相安無事,所以來往的小行商極多,帶着鹽巴,布匹,糖等,來換取緊銷的皮毛、象牙、翡翠、寶石等。

不過,作爲建武鎮最大的豪門,李家自然有專門的商隊走貨,那些小行商們則帶着貨物,吃點殘羹剩飯,去那偏角地域,獲利也是不少。

一時間,李郎君倒與這幾個小行商暢聊起來,商人走男闖北,見識極廣,各種風俗娓娓道來,甚至哪地不甚安穩,殘匪剿之不盡……

對於南漢各地的情況,李嘉也算是有個直觀的瞭解。

南漢朝廷表面上安穩如山,文人治國,但貪腐盛行,暴政連出,逃戶數不勝數,建國時的十三萬戶,近五十年過去,人口只添了四萬戶,簡直是侮辱了漢族的聲譽。

“郎君,蛇羹好了!”愣了下神,李嘉轉眼間就被一陣香味喚醒,只見自己桌上,不知何時,已經出現了一個人臉大小的瓦罐。

打開瓦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濃郁至白色的湯汁,依舊在滾燙地翻騰着,切成一段段的蛇肉,白嫩細膩,不時地上下浮現,湯麪上,能依稀看見些許蘑菇,花椒等,香味撲鼻。

當然,他要的熱水也早就擺上,在這陰雨連綿的春季,喝上一杯滾燙的熱水,腸胃舒服太多。

“郎君,剛纔那位壯士挑選了四條上好的山蛇,太過吃重,您這瓦罐只是不到三成,如若嫌少,我可以爲您添上……”

“不用,這些就夠了,剩下的,你就給他們吃吧!”

回頭一看,那些彪形大漢們,每人桌上直接擺放了一個大木盆,一條四尺多的山蛇被切的整整齊齊的,由店主和夥計一齊擡上桌,二三十斤的份量還是有的,但,不過眨眼間,就被消滅了一半。

再瞧瞧自己這瓦罐,份量也有五六斤了,不能再多了。

南地多風溼,蛇肉有益於人體健康,抵抗風溼疾病,所以李嘉實在忍不住,大口地吃了起來,足足吃了小半個時辰,才意猶未盡。

“看來,嶺南人吃蛇肉,也是源遠流長啊……”

嗝——

打了飽嗝,李嘉摸了摸鼓脹的肚子,不得不說,這蛇肉真香啊!!

“諸位,某有事先去,若是碰到麻煩,報上我的名號便是,某雖非官身,但在建武鎮中,頗有幾分薄面!”對着那幾個小行商,李郎君並沒有鄙視,最後又禮貌地進行告別。

“李郎君客氣了,此番款待,已讓我等羞愧,哪敢再次勞煩!”

三人一臉的喜色,嘴上卻說着不要,李嘉也不以爲意,小人物自有他的活法,禮貌地笑了笑,穿上蓑衣,騎上駿馬,一行人在風雨中慢步而行,步伐整齊,仿若軍隊一般。

而桌子上,早已經擺滿了數個小銀豆,店主急忙跑了過去,數了數,一共四顆銀豆,總共四兩白銀,店家臉上的皺紋瞬間鋪開,整個人都年輕了不少。

由於外貿繁多的緣故,南漢銅貴銀賤,每兩白銀不過一千五百文左右,四顆銀豆,約六貫錢,簡直是茶鋪半月的流水,自然樂得笑開了花。

“我就知曉,李家郎君端是大方,不曾虧欠過!”

“店家,結賬!”瞧着雨勢漸小,三人急着趕路,連忙催說道。

“客官,幾碗茶,粥,小菜,二十三錢!”店家將銀豆往懷裡一藏,回過頭,笑容滿面地說道。

啪、啪、啪

三人很是小心地排出了一列又白又薄的銅錢出來,整整齊齊,鋪滿了一桌,店家臉色非但不欣喜,反而越發難看,露出一副艱難地笑容:

“客官,這鉛錢……”

“怎的?朝廷制的錢,店家您不收?”胖行商臉上的肉抖了抖,義正言辭地質問道。

“您看這樣如何,算您兩百錢,給二十個銅錢即可,開元通寶、乾亨通寶都可!”

聽到這個回答,三人目光交流了一下,均不由地會心一笑,慎重地從懷中掏出了二十枚乾和通寶,這才收拾東西,牽着躲雨已久的騾子,離去,心情別提多暢快了。

南漢皇帝爲壟斷金融,也是爲了杜絕銅錢外流,發行了鉛錢,十鉛抵一銅,直接掠奪民間財富,但鉛錢太脆,用不了幾年就碎了,沒有多少商家願收鉛錢。

當然,五代亂世,各國爲了斂財,無所不用其極,南唐鐵錢,馬楚錫錢,甚至五代初年,燕雲地區的劉仁恭,發行了泥錢,滑天下之大稽。

“唉!生意難做啊!”店家嘆了口氣,但轉眼又想起懷中的銀豆,日子又能撐一段時間,他思量着,爲自己女人買個銅釵,春寒,爲自家兒子添上一件衣裳,越想越美了……

雖然小雨連綿,但李嘉騎在馬上,反而感覺到一陣暖洋洋的,這山蛇果然大補。

“下次再吃一次!”心裡打定了主意。

“還有多遠?”瞧着眼前這條越來越泥濘而偏僻的小道,已經走了近兩個時辰,天色漸黑,李嘉有些煩躁。

“郎君,就在前面不遠,約十里左右,李業已經在那粗略挖掘了!”

聽到郎君發問,大個子李威立馬勒馬緩行,待落後李郎君半個人身後,這才輕聲說道。

第1300章假道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324章氣惱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1104章幽州營第1157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六百六十三章第1195章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1277章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1165章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112章老君山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1382章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1287章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1318章澎湖縣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83章安國第1220章名單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七十九章活計第六章邕州衙內第1230章出宮第1390章治河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1213章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1216章忌憚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1144章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