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

鬆嶽府位於新羅九州之一的尚州,也是唯一不瀕外海的內陸之州,金弓裔認爲此地是天下正中,當爲王都,所以在此立僞高麗國,希圖一統天下。當然,他眼中的“天下”僅限於半島而已。

對於王建的大敗,金弓裔沒有過多追責,因爲王建在他面前很老實,這種老實巴交、有一說一的態度讓金弓裔很滿意。王建不是最早投靠金弓裔的,但正因爲王建對金弓裔的這種極度忠誠的態度,金弓裔已經就將王建倚爲左膀右臂了,授予他精騎大監之職——也就是僞高麗軍的兵馬副元帥。

從王建的口中,金弓裔得到了一條重要信息,大唐和渤海聯軍遠沒有之前金周元所說的那麼多人,他們最多在兩萬到三萬之間!這說明金周元在說謊,什麼十萬大軍,那都是假的。所以金弓裔老實不客氣的直接將金周元綁了,準備出征的時候祭旗。

知道大唐和渤海聯軍只有不到三萬人之後,金弓裔鬆了口氣,好吧,雖然這仍然很多,但金弓裔已經做好了準備,他的準備是比對“十萬”這個數字來的,經過這些天的努力,他已經將鬆嶽府及周邊地區的所有百姓丁口都聚集起來,人數達到了五萬之衆。這是他征戰十年來組織過的最大規模軍隊——其中包括老人、婦女和孩子。本來金弓裔準備死守鬆嶽的,可是當知道敵軍只有不到三萬的時候,他改了主意,準備出城迎戰了。

臨戰前夜,金弓裔再次施展彌勒觀心大法。

金弓裔是彌勒佛轉世,當然要帶點法術出來,否則怎麼忽悠新羅百姓?他的法術號稱彌勒觀心大法,可以通過和女子單獨相處“觀心”,上察天、下查地,前知三生、後曉三世,總之什麼都能看出來。

與大唐和渤海聯軍交戰在即,必然要預測此戰勝負,而此戰又是如此關鍵,所以需選十二名處子,一一驗證和觀心。

當夜,金弓裔“觀心”耗盡法力,直累得第二天渾身痠軟,煞是無力。不過他洋洋得意的告訴部下,此戰足可必勝,並且還告知衆人,彌勒佛已經知會他,此戰之後將奠定他天下一統的根基,同時要他將國名改爲“摩震”,建元“武泰”。金弓裔這幾年連續更改自己的名字和祖先,全部起因都推到彌勒佛的身上,早就爲部下習以爲常,這會兒又要改國名,衆人都不覺得奇怪。於是鬆嶽府中又是一通雞飛狗跳,忙着更改大軍的旗幟。

等大唐和渤海聯軍開到鬆嶽城下時,接到了城中使者的戰書,洋洋灑灑一大篇,總之是約定第二天午時決戰,同時要求大唐和渤海聯軍的營盤不要離城太近,以爲決戰留出場地來。李誠中看着這份戰書很是可喜,因爲這份戰書並不叫“戰書”,他的封面上寫着兩個字——“法旨”。戰書中對大唐和渤海聯軍的稱呼爲“魔兵”,對李誠中的稱謂是“魔主”,金弓裔的自稱則爲“未來世界兜率天宮彌勒阿逸多佛轉世金身”,他要求魔王李誠中遵“法旨”而行,不可逾越。

李誠中笑得打跌,然後很是歡喜的告訴前來下書的和尚,說“謹遵法旨”,那和尚雙手合十,肅然離去,衣袂飄飄,果然不同凡間塵色。

轉過天來,金弓裔親點五萬大軍,在城門外列隊,將金周元推至大纛之下,一刀砍去首級,鮮血濺得大旗之上一片殷紅。然後金弓裔及百名僧侶一起,手握淨瓶,向出征的士兵頭上潑灑“佛水”。等一切儀式折騰完畢,大軍一隊隊開向城北五里外雙方約定的戰場。

大唐和渤海聯軍早就嚴陣以待,等着金弓裔前來交兵。李誠中在陣中擡眼觀瞧,見對面首先開來一支約三千人的兵馬,衣甲倒也嚴整,兵刃也十分齊全明亮,只不過人人光頭,就算頂着頭盔也遮掩不住光禿禿的腦袋,知道這便是金弓裔手下最能戰的僧兵了。這些僧兵排列好幾排軍陣後,中間升起兩面大旗,一面旗幟上寫的是“摩震王金”,一面旗幟上則寫着“彌勒再世金身”,不由奇道?”不是高麗王麼?怎麼又成摩震王了?”

衆將不解,都看向金順吉,金順吉苦笑,示意他也毫不知情。

僧兵排好陣列之後,又有和尚指揮後方的軍隊排列向僧兵左右,這次人數就少很多了,不過兵刃盔甲也算有一些,只是與僧兵們相比要差得多。再然後向兩翼擴展的是大羣衣裳襤褸的百姓,李誠中驚訝的看到其中不少是老弱婦孺,甚至連不到十歲的孩子都握着短棍排在陣列當中。

那些孩子驚恐的瞪着眼睛,渾身顫抖的看着對面肅穆的大唐和渤海聯軍軍陣,有幾個忍不住大哭起來,卻被幾個維持的僧兵揪出來亂棍胡打一氣。孩子的父母從陣列中搶出來趴在孩子身上抵擋軍棍,卻被這些僧兵當場斬殺了十多人。

李誠中頓時看得心頭髮冷,他氣得都說不出話來了。

鍾韶輕聲道?”都督,敵軍半陣而立,我軍應當中道擊之。”這是昨天就擬定好的作戰計劃,專門針對金弓裔這種下“法旨”的堂堂之陣。

李誠中強掩內心的氣憤,道?”下令吧,這些僧兵一個不留,我不想在俘虜中見到他們。”

金弓裔的摩震大軍足有五萬人,以摩震軍的指揮水平,要將五萬大軍列陣完畢,沒有一個多、兩個時辰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戰書,不,“法旨”中,要求李誠中遵循的決戰時刻是午時,離此刻尚有一個多時辰。

摩震軍的大陣剛排出來一小半,鍾韶就讓令旗手發令了。

黑色三角小旗在高臺上連揮三次,示意箭幕覆蓋三輪。一聲鼓響,聯軍本陣騰出一片箭雨,灑向了敵軍。前一片箭雨剛剛落下,第二片箭雨再次升騰,緊接着是第三片。李誠中沒有捨得使用巨弓大箭,大箭耗費材料太多,用在這種爛軍之上太過浪費。

金順吉很是看不上聯軍這種不打招呼直接動手的戰術,撇着嘴內心裡鄙視了一番,暗罵“王師無道”。

雖然“無道”,但效果很好。金弓裔的本陣是裝備有大盾的,但大盾需要佈陣完畢之後才能拉上來配發前排軍士,所以箭雨一落,立刻造成巨大的傷亡。

金弓裔還在左右顧盼着手下大軍,看着無邊無際的隊列進入戰場,正感覺“一切良好,天下我有”,冷不丁敵軍就發箭了,這一下把他氣得夠嗆,和手下軍將們一起張嘴就罵。可惜罵聲被一片慘呼聲掩蓋,沒有傳到敵陣去,其實就算傳到對面去,李誠中他們也聽不懂。金弓裔手下的直系軍將基本上都是苦哈哈出身,沒有資格接受“國學”教育,所以只會說新羅語。至於大纛之上的那幾個標識爲“摩震”、“彌勒佛”的文字,則是標準的唐文,他的手下軍將們也基本看不明白。

好在身邊的親軍侍衛帶得有小盾,十幾面小盾立刻護住了金弓裔,否則這位彌勒轉世金身恐怕就要倒在第一輪箭雨之下了。

三輪箭雨之後,摩震軍已經徹底混亂了,這種混亂並非來自僧兵,僧兵是經歷過許多場戰事的,對於傷亡的忍耐度也很高,過去與花郎道兵對陣的時候,正是他們對傷亡的極大忍耐力令他們成爲了戰勝的一方。只不過僧兵沒亂,奈何百姓亂了。金弓裔爲了充數而臨時抓來的百姓根本沒有經歷過戰事,讓他們壯壯聲威可以,或是跟在後面追擊逃敵也能勉強堪用,要想經受箭雨洗禮而不亂,那就是天方夜譚了。

上萬百姓頓時猶如沒頭蒼蠅一般,轉身就逃,將數千僧兵和幾支摩震國的次軍暴露在聯軍眼前。

聯軍令旗兵再次搖旗,兩支白色三角旗右後向前堅定的揮了出去,一通鼓響,高明薰和李元廣分率左軍、右軍斜刺裡殺出,撲向摩震軍仍在原地支撐的軍陣。

李誠中閉眼搖頭,他早就知道渤海軍士沒有經受過什麼嚴密的訓練,這也是第三次看他們進攻敵陣——第一次是西京城下、第二次在虎飛嶺口,但他仍然忍不住暗自咒罵了一句?”什麼玩意兒!”

有了營州軍在身後支撐,渤海軍士不可謂攻得不猛,他們也確實士氣如虹,但這種亂糟糟的一擁而上,讓李誠中很是鄙視,這哪裡是在打仗?分明是在羣毆!

事實證明,金弓裔的僧兵作戰經驗要比渤海軍士豐富,他們團聚在一起,結成密集的陣型,帶給撲過來的渤海軍士不小的殺傷。兩軍膠着在一起,廝殺聲震天,渤海軍士卻一時半會兒攻不進去。

鏖戰良久,鍾韶下令,令旗兵再次揮旗,楊越全率千牛衛萬人加入了攻擊。渤海軍士打不過金弓裔的僧兵,那就用人數壓垮對手!這種戰術很簡明,卻十分有效,僧兵面對數倍於己的渤海軍士,又沒有營州軍那種組織嚴密的體制,自然再也支撐不下去。

李誠中再次撇了撇嘴,道?”很無趣。”自從進入新羅之後,李誠中才從穿越者迷霧中甦醒過來,將過去那種被教科書渲染成所謂“英勇的農民起義”這一概念拋出了腦海之中。他真正認識到,其實無論任何朝代,純粹的農民軍戰鬥力都是低得嚇人的,能夠形成燎原之勢,主要原因還在於與其面對的官軍戰力更加低得嚇人!可是等官軍患過勁來,起義軍的好日子便到頭了。當然也有幾例能夠最終成功,基本上都是參加農民軍的主力改變了構成性質,要麼就是其中混入了大量的其他階層人士掌握了農民軍的話語權。

韓延徽也在一旁點了點頭,隨即懶洋洋的去找崔和了,他想跟崔和商討一下,大軍的糧草有沒有寬裕,他很想在此地徵召一批百姓,再次解送營州。(未完待續。

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42章 白狼山水間(九)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8章 遼西雙城(八)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38章 春夏(四)第2章 健卒營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8章 整軍(一)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37章 春夏(三)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37章 雙極(九)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35章 春夏(一)第8章 魏州(三)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57章 饒樂山巔(十一)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5章 遼西雙城(五)第23章 遼西雙城(二十三)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75章 懷遠新思維(七)第20章 整軍(三)第85章 釘子(十八)第25章 插曲(二)第74章 釘子(七)第11章 遼西雙城(十一)第77章 轉折(九)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71章 釘子(四)第73章 轉折(五)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6章 魏州(一)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41章 雙極(十三)第76章 懷遠新思維(八)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13章 北迴歸線(三)第22章 榆關風雲(一)第19章 整軍(二)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32章 雙極(四)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55章 盧龍節度(二十四)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30章 營州經略(二)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84章 東都會盟(四)第19章 遼西雙城(十九)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39章 白狼山水間(六)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49章 范陽之春(三)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83章 東都會盟(三)第30章 雙極(二)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1章 西京變(一)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124章 河南(二)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6章 遼西雙城(六)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24章 榆關風雲(三)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25章 諸侯之定(四)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48章 饒樂山巔(二)第8章 魏州(三)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3章 西京變(三)第56章 饒樂山巔(十)第66章 饒樂山巔(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