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軍營紀事

29.軍營紀事

唐貞觀紀年,凜以宣節校尉於靈州營練兵事。至營,長短兵迭用,由是凜一軍特精。因地形制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火器、護甲、兵械精求而置之。蓋凜爲將,才天縱,精於訓練,臨事則飈發電舉,先後九戰皆捷,俘馘數萬有奇,焚溺死者無算,當世稱爲長孫軍。

——《唐書·長孫凜列傳》

長孫凜在軍事上可以算得上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根據自己現代化的科學和思維方式,打破一切帶兵的陳舊慣例,在自己所管轄的降鷹部隊中,漸漸琢磨出他自己的一套古今結合的訓練方法,在心理、技術、戰術、作風、體能、保障等各方面加以實施。

正所謂嚴兵先嚴將,正人先正己。在訓練時,他身先士卒、模範帶頭。身正方能令行,風正方能治衆。他爲將號令嚴,賞罰分明,恩威並濟,舉旗揚鞭,善於激勵,士兵不敢不用命。

針對所屬新兵戰鬥力低下,紀律不嚴的狀況,長孫凜首先強調從嚴治兵,他剛柔相濟,善於運權,長孫凜平日裡雖然和士兵有說有笑,但在訓練時卻是非常嚴厲,“賞不逾時,罰不遷例”,若是不按照軍法,罰得可是相當狠。曾經發生過士兵訓練懈怠,被他重重打了五十大板,這樣既能顯出長官的權威,又可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軍事操練是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基礎訓練抓不好,就談不上向訓練的高層次發展。長孫凜最注重的自然是基礎訓練,在體能、陣法、兵器、武技方面嚴格訓練,並且做好在夜晚、雪地、雨天等惡劣氣候和複雜地形的條件下的機動訓練,爲以後的兵法戰術合成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要針對各兵種的特點,以野營拉練,戰備演習,考覈評比等方式着重演練快速準備、緊急出動、晝夜長途奔襲,快速展開、野外露營以及僞裝、轉換作戰樣式等內容,進行一系列的訓練。

古人云,“用兵之道,教戒爲先”。孫子也說過“善戰者先勝而後求戰”,要“先勝”,就必須及早的去學習,去研究,以求得未戰之時,良謀在胸;戰幕拉開,應變自如。大唐盛世安定,現在的士兵少有“戰爭硝煙”的薰陶,長孫凜特意開闢了一段時間作爲戰術演說,即每次都設一個假想敵,設置一戰爭狀況,他會講解一段兵法,然後讓士兵們自行想象若是自己是一名將軍,碰到此種情況會怎麼去做,再隨機找幾位士兵當着大家演說他的方案,然後大家加以討論。這種戰術演說深受戰士們的喜愛,其中所涉及的兵法戰術,也逐漸潛移默化在所有士兵的腦海裡。

所謂“器械不利,以卒予敵也;手無縛殺之方,徒驅之以刑,是魚肉乎吾士也”,長孫凜是深知兵器在戰場上的重要性。後世的海灣戰爭,美國佬就以其高科技武器,迅速取得勝利。可在冷兵器時代,沒有飛機大炮,也只有在十八般兵器上加以選擇改裝。

只是中國古代兵器,種類繁多,讓人難以選擇配置。傳統的武器如刀、矛、弓箭、弩和鎧甲方面,按照目前的技術和生產力,這些依然會是戰場上的主流兵器。長孫凜以他所知的知識加以改裝,使這些兵器更輕便且更具威力。而他在武器裝備上的重中之重,則放在了火yao上。火yao,也就是硝石、硫黃等點火後能速燃或爆炸的混合物。也就是這個咱們老祖宗發明的東西,在千年之後,被紅毛鬼子敲開了清朝的大門,也揭開了中國兩百年恥辱的序幕。也正是這個東西,成爲了十九世界歐洲國家在世界上橫行掠奪,積累了他們直到二十一世紀都國強民富的財富奠基。

火yao不是歷史上個別人物的發明,它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早在在秦漢之間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所提到,只是直到唐朝以來火yao一直都被用於人們的生活上,而沒有意識到運用在軍事上。

有句話是說一切的進步都起源於觀念的進步。長孫凜帶來的工匠中,就有一位煉丹家叫清虛子,他平日裡煉丹常使用一種“伏火硫黃法”,是爲了使硫黃改性,避免燃燒爆炸,以達到煉丹的目的;但同時使他們認識到,上述方法中含有硝石、硫黃和“燒令存性”(即炭化)的皁角子或馬兜鈴粉,三者混合具有燃燒爆炸的性能。當長孫凜提出這個構想時,清虛子便一下驚呆了,他這時也意識到了若是如此威力的物品用於攻打敵人,那是多麼強悍的武器。

在幾位工匠的配合下,清虛子在李靖、蘇定方等諸位將領面前演示了一邊爆炸的威力,再由長孫凜在一旁一一講解一番。這李靖乃是一位黃沙百戰的將軍,他怎能不意會到其中的威力。他哈哈搖手大笑,當下寫了份十萬火急的奏疏,日夜兼程,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在太宗的支持,將軍的推廣,全軍的配合之下,按理應該晚四百年纔出現的火yao坊,於靈州軍營附近的野罔山建立了。鑑於火yao的威力,長孫凜制定了嚴格的作坊規程,並注意保密,四周嚴加士兵日夜防範。由於這一火yao坊集合了大唐衆多優秀工匠學徒,尤其是煉丹家,除了火yao火器的研製,也按照長孫凜的各種突發異想,製作各類兵器,甚至是其他物品。

此時,無論是在火yao坊裡辛勤工作的工匠,在四周日夜巡邏的士兵,或者是大唐的高層權威都不曾想到,就算是長孫凜也可能想不到,野罔火yao坊這一小小的蝴蝶,在人類歷史上所做出的難以估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