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宮中秘議

安,時值金秋十月,朱雀大街兩旁巨大的梧桐樹已經熱浪已去,街上的行人也多了起來,這幾個月,長安市民們早已習慣了抰風帶雨似的政局變化,朱雀大街上的殺人也不再人山人海的圍觀,不過人們的熱情已經從大街轉到了茶樓、酒肆,業餘政治觀察家們也迅速增多,大家討論時局,分析下一次將要颳起的風暴,說着說着,便吵了起來,意見大致分爲兩派,一派是相國黨、一派是宗室黨,拍桌摔凳、唾沫橫飛,誰也不肯相讓。

這纔是常態,戰爭的威脅遠了,糧價也降了,人們口袋裡的銅錢省了下來,飽暖後開始思淫慾,長安的妓院酒館又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在朱雀大街的一棵粗大的梧桐樹下,幾個在等生意的馬伕正席地而談,賣小食的老人彷彿樹杈上的蜘蛛,只要有拉絲的可能,就會有他出現,不知不覺,幾大碗糖粥出去,換回了一把黃燦燦的銅錢,或許是馬伕們的話題有趣,他也伏在駱駝擔上,笑咪咪地聽他們的聊天。

“我小女兒剛剛嫁給了太常寺少卿鄭大人。”

一名乾瘦的中年馬伕腰板挺了起來,得意的目光瞥了其他幾個同行一眼,他清了清喉嚨,曖昧地笑道:“昨天我女婿來看我,談起現在的局勢,他認爲李相國前景不好,得罪了皇上,早晚要被抄家滅族,他死不死我不關心,可他的老婆嘛!.

“滅你個狗屁!”一名彪壯的年輕馬伕跳了起來,一個耳刮子抽去,“老子一家險些被餓死,誰敢說李相國的壞話,老子跟他急!”

那名中年馬伕本意是想顯耀他的新女婿。不料所選題材不當,觸犯了衆怒,另一個老馬伕罵得更是刻毒,“你的女婿?你的女婿在妓院挑大糞呢!原來不過是個丫鬟。被主人看上了二指寬地紅白肉而已,他會來看你這個趕馬車的丈人?”

中年馬伕平白捱了一巴掌。可又打不過人家,只得含恨低下了頭,這時那個賣小食老人也忍不住發話了,“我說大兄弟。不是我說你,這長安哪家沒有一個當官的親戚,你想炫耀炫耀也就罷了,可你就不該詛咒李相國,我有個侄兒從軍去了。得了三十畝地。雖然和官府簽了契約,可契約上蓋的可是李相國地名字,若他倒了。皇上還能認這筆帳嗎?那些可是皇親國戚的土地啊!”

中年馬伕雖不敢惹同行,可對這個賣小食地老人卻不買帳,他拾起糖粥,往裡面吐了口唾沫。走上前惡聲惡氣道:“你這裡面有毒,老子不要了。快退老子錢!”

彪壯的年輕馬伕眼一瞪,“就不要退給他。看他敢羅嗦半句!”

一羣馬伕吵吵嚷嚷,這時幾匹軍馬沿着朱雀大街疾馳而來,勢如奔雷,馬上的軍士高聲叫喊:“緊急軍情,快散開!”街上的行人頓時大亂。紛紛向兩邊避讓,幾個馬伕見人羣涌來,也急忙向旁邊躲閃,軍馬象一陣風似地刮過朱雀大街,向大明宮方向馳去.

李豫這些日子開始忙碌起來,自從官兵拿下陝州,長安與河東、山南、江淮等地的通信終於恢復了,積壓了大半年的奏摺文書頓時象雪片般飛來。由於李清在潼關,左相裴寬便做了好人,將一些本該相國批的奏摺一股腦全送進了宮裡.

李豫輕輕放下筆,雖然身體十分疲憊,但這種掌握天下的滋味卻讓他從心底感到舒泰,遺憾地是所批奏摺中沒有軍隊地調配,可憐的幾本有關軍方的奏摺也是兵部送來,無非是新兵需添置甲杖、須再修營盤,其他如軍隊部署、有功將士賞賜提拔之類,一本都沒有。全在李清地手上。

新招募的三十萬大軍,更是被他牢牢控制在手中。自己甚至連名冊都看不到,李豫的臉色陰沉得異常難看,他越想越氣,竟忍不住將舉起拳頭重重砸下,‘砰!’地一聲,案上的文書全部都驚得跳了起來。

‘啪!’一隻小巧玲瓏地白玉屏風撲倒在桌面上,這是李泌特地送他的文案裝飾品,只有巴掌大小,上面刻了兩個字‘戒急’,李豫把它立起,怔怔地看了半天,忽然輕輕地嘆了口氣,李泌到關中各地去巡查秋收去了,他不在身邊,自己確實有點忍耐不住了。

忽然,在一本書下面露出紅色地一角,象是一本奏摺,原來是被書壓着,想必是剛纔重重一拳,將書震得移了位,將它露出來,李豫心中略略有些詫異,用紅皮做奏摺封面,他倒是第一次聽說。

抽出來,果然是一本奏摺,他只向邊上略略瞧了瞧,只見上

‘前監軍邊令誠向吾皇叩首’。

“邊令誠?”李豫地腦海裡立刻出現一個黃黃瘦瘦的宦官形象,他聽父親說過,此人知兵知將,也頗爲能幹,記得他被任命爲朔方軍的監軍,難道.

李豫心中起了個念頭,他立刻翻開奏摺,從上到下細細讀了一遍,漸漸地眼睛裡冒出異彩來,他再也剋制不住心中激動,大步走到窗前,向遙遠地北方投去了期盼的目光。

“好啊!朔方軍竟然有二十萬了,而且忠於自己!”此時,李豫只覺自己胸中的鬱悶之氣,竟被一掃而空,他立刻回身令道:“速召門下侍郎張倚來見朕!”

“是!”

靠牆而站的馬英俊應了一聲,快步走了出去,他低垂的眼中卻閃過一道陰毒之意,卻是爲了那本邊令誠的奏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尤其是資格比自己老地宦官,邊令誠的奏摺他不敢扔掉,但也不想給李豫看,他便特地用一本書壓着,不料還是被李豫發現了,此刻,他見李豫心情激動,心中更是發恨,一邊走,腦海裡一邊迅速地思量着對策。

忽然。門口傳來急速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在門外高聲稟報道:“陛下,潼關緊急軍情!”

“潼關!”李豫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二次大敗,‘潼關’竟成了大唐統治者不敢面對惡夢,這時馬英俊快步走入,將快信遞給了李豫。

李豫一把接過,兩下便抖開的信,一篇行雲似水的蠅頭小楷立刻出現在他眼前。這是李清的親筆信,信中只有一件事:安祿山被其子所軾,叛軍內部大亂。正是進攻洛陽的良機,他將在攻下洛陽後返回長安。

‘安祿山死了!’李豫拿信的手微微有些顫抖起來,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見太上皇,將這個天大地好消息告訴他,可是他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不告訴李隆基。

李豫從即位到現在,他一次也沒有去見過李隆基,在他心目裡李隆基臨走前將他留在長安,就已經表示恩斷義絕,他的潛意識竟希望李清在馬嵬坡將李隆基殺了最好,不料李清卻將他帶了回來。一個有着四十年餘威地天子,一個被迫退位的老皇帝,就儼如在自己的皇位上放了一根針,不知何時就會被猛戳一下。

“陛下!張侍郎來了。”

馬英俊的低聲稟報打斷了李豫的思路,他走回座位,點了點頭道:“宣他進來吧!”

片刻,張倚匆匆走入,他立刻跪了下來。梆梆地磕了兩個頭道:“臣張倚參見皇帝陛下。”

“愛卿又多禮了,快快請起,賜坐!”李豫的笑容異常溫和,雖然他在登基之初便下旨內閣成員可見他不跪,以示他的平易親善,但張倚卻每見必跪,着實讓他心中歡喜,當然,他看重張倚地一個更重要原因卻是他敢於頂撞李清,是一個諍臣。而且他說的話也讓他聽着舒服:‘君爲臣綱乃是天道,李清逆天而行。必遭天下人唾棄,皇上應當早謀.

漸漸地,張倚便成了他的心腹,和師傅不同的另一種心腹,是他更加信賴的一種心腹。

“你來看看!這是邊令誠寫來的摺子。”說着,李豫便將那本紅皮奏摺,隨即,目光緊緊地盯着張倚,等待着他地見解。

“謝陛下恩典!”

張倚很小心地接過摺子,他先看了看封面,沒有被編過號,也就意味着這是一本遞給皇上私人的密摺,沒有經過中書省,心中有了數,他便仔細地讀了起來。

讀着讀着,他的臉上泛起了喜悅,眼睛裡閃爍着激動的淚花,“皇上!”他的聲音哽咽了,張倚仰起頭,努力使眼淚不掉下來,最後他長嘆一聲道:“蒼天有眼啊!庇佑吾皇,庇佑我大唐社稷。”

李豫默默地注視着他,體會着他的激動、感受着他對自己地忠誠,良久,他才問道:“愛卿以爲朕現在該如何是好?”

張倚收了眼淚,他想了想道:“臣以爲當務之急是將邊令誠召回來,他是宦官,可隨意出入禁中,陛下可重用他,命他聯繫郭子儀和李光弼,陛下要牢牢將這兩支軍隊抓在手上,只要手中有兵,就可以和李清抗衡,臣相信,有陛下的寬厚仁德,天下歸心的時間已經不會太久。”

“朕明白了!這就派人去召回邊令誠。”

,他慢慢走到張倚地面前,抹下手上地一枚玉戒遞給是朕第一次賞賜大臣,沒想到居然會是愛卿!”

張倚‘撲通’一聲跪倒,將玉戒高高舉在頭頂,泣不成聲道:“臣忠心於陛下,願爲陛下萬死不辭!”

張倚走後,李豫地心變得輕快起來,此時天已近午,他看了看手邊厚厚一疊奏摺,頭也不擡地對馬英俊道:“你去給皇后說一聲,本來說中午要回去用膳,但朕地事情太多,只好取消了。”

“是!奴才這就去說。”

馬英俊慢慢退出御書房,在轉過身地一剎那。李豫卻沒有注意到,馬英俊地眼中竟閃過一道殺機,紫辰殿是離後宮最近地一個殿,穿過殿後地一條便道。便是後宮地高牆,但馬英俊並沒有去找皇后,而是迅速寫了一密信。用一個蠟丸封了。找來自己的一個心腹宦官道:“你立刻去一趟潼關,將這個蠟丸交給相國,你要親手交給相國。”

那宦官答應,他將蠟丸收好,轉身便出宮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漸漸消失,馬英俊面沉似水,胖嘟嘟的臉上一陣顫抖。他自言自語道:“皇上。你別怪奴才,要怪就怪你自己要重用什麼邊令誠,奴才也是沒法子。這大明宮太小。實在容不下兩個人!”.

潼關,李清在這裡坐鎮指揮已經快一個月了,除留二萬軍鎮守京城外。他帶來了二十萬大軍,這就是他地全部資本。除兩萬餘安西軍外,其他全部是新募士兵,爲了儘快形成戰鬥力。他索性將安西軍全部打散。以一個帶十個的方式進行強化訓練,但僅僅靠訓練是遠遠不夠。要想能打仗。關鍵還是要實戰。九月。他親率大軍突襲陝州。一舉擊潰了安守仁地五萬新募叛軍。重新奪回陝州,打通了長安和河東及山南各地的通道,他隨即留李嗣業率五萬軍守陝州,等待郭子儀大軍地南下。

就在這時,安慶緒軾父奪位的消息傳來,最佳的戰機到來了。

帥帳中。李清正趴在一張地圖上審視着眼前地局勢,河東全部和河北大部都已經落入唐軍地手中,現在李光弼正率十萬大軍駐紮在博陵,他的北面幽州有史思明和李懷仙率五萬軍固守,而在南面相州則有田承嗣與張忠志的五萬軍,雙方兵力旗鼓相當,呈相持狀態,關鍵是洛陽。一但洛陽被攻破,唐軍便可從南面夾攻相州,從而就打破了河北戰場上的僵局。

“大帥,如果不出意外,末將以爲冬天前便可以平定叛亂!”大將席元慶指了指地圖上地洛陽,信心百倍地道:“關鍵是要拿下它,一旦拿下,整個中原與關中地區便連成一片,大勢已定,河北地那些叛軍只不過是秋後之蟲。蹦達不了幾天了,我看大帥還是早點回長安吧!”

李清搖頭笑了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過現在已到最關鍵地時候,半點也不能大意。”

他站起身來,揹着手走到帳門前,凝視着晚霞下地河北方向,半天才略有些憂慮地道:“我其實已經並不擔心叛軍何時平定,我是擔心安祿山手下這些大將會不會帶兵投降朝廷,李懷仙、田承嗣和張忠志等人,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擔心會留下大患!”

他轉過身來,又搖搖頭嘆了口氣道:“若不把這件事解決好,我在長安怎麼睡得着覺!”

大帳裡的幾名將官都沉默了,就在這時一名親兵跑了過來,稟報道:“報告大帥,門口有一名宦官求見,他說他從宮裡來,有大事稟報。”

“宮裡?”李清有些詫異,會有誰在這時候來找他?

“小人叩見相國!”那名宦官進來給李清跪下磕了個頭,將一枚蠟丸呈給李清道:“小人是奉馬公公之命來見相國,不能久呆,得立刻回去。”

李清隨即捏開蠟丸,裡面是一卷便條,取出便條攤開,只見密密麻麻寫滿了一張紙,而且是正反兩面,李清便仔細看了起來,便條裡的內容不多,主要是將張倚向李豫效忠一事,還有就是邊令誠即將回京述職,將和皇上商量如何對付李清地勢力。

李清輕輕冷笑了一聲,隨手將便條撕得粉碎,隨即對宦官道:“回去轉告你家馬公公,就說我已經知道,多謝他了!”

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61章 連環計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210章 尋第323章 安楊會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57章 反擊第26章 閬中(一)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267章 蓄勢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73章 除惡(一)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31章 開店(二)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42章 風驟起(一)第314章 導火索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55章 綁架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4章 禍起第66章 歸程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58章 門生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58章 門生第52章 暗流(四)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07章 觸犯權貴的利益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286章 外放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14章 成親第152章 東宮案(六)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362章 馬嵬坡(五)第253章 薦官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262章 固執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15章 辭職第90章 奉命入京第184章 佈局第60章 兄弟鬩牆第161章 曲江流飲(下)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253章 薦官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265章 利用第138章 返京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138章 返京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211章 南詔消息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100章 相親(上)第131章 破局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134章 圖窮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60章 兄弟鬩牆第311章 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