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後手

生七十古來稀,天寶十二年,高力士也近七十歲,正不開他,他同樣也離不開李隆基,如果說侍侯皇上是一項事業,高力士無疑是這項事業的成功者,李隆基的帝王史也就是高力士的人生史,在四十餘年的時間裡,他深居宮中,日復一日做着同樣的事情,也默默無聞地影響着大唐的行進軌跡。

李隆基從十一月赴華清宮後高力士便侍侯在旁,他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也委實累了,當李隆基回京後,他也可以喘一口氣,這天傍晚,他終於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府了。

此刻,高力士身着一襲寬袖禪衣,用一方平巾束髮,斜靠在一張羅漢牀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圍爐夜談,說說長安的新年,說說街坊裡哪家生了小子、哪家娶了新婦,雖然都是瑣碎小事,但高力士卻覺得異常溫馨,老妻的嘮叨和愛孫的癡纏都足以燙平他的日漸衰老的內心。

“老爺!”管家一腳踏進房門,見到房內的情景,嚇得立刻退了回去,高力士看了看他,不悅地道:“既然有事爲何不說?”

管家只得苦着臉再次進門應道:“老爺,嗣寧王來,說有要事求見。”

高力士眉頭皺了皺,“嗣寧王?”在他印象中,似乎嗣寧王李琳從來沒有來過他的府第。

“他來做什麼?”高力士心中百思不得其解,雖然捨不得與家人團聚的這種氛圍,但嗣寧王是讓皇帝嫡子,他不能怠慢,也來不及換衣,高力士戴了一頂帽子便向客堂走去。

李琳是受李清的託付而來,既然明白了李隆基的真實用意。李清當夜便趕回隴州,慶王李琮之事雖未解決,但那已經不礙大局,使李豫順利立儲,不能節外生枝纔是眼前的當務之急。

但臨行前,他還是將那封密旨留給了李琳,讓他交給高力士。

“呵呵!讓王爺久等了。”高力士在進門的一瞬間,忽然明白了李琳所來地緣故,他是爲李清而來。

李琳慌忙轉身向他施了一禮。“李琳來得唐突,打擾高翁休息了。”

高力士輕輕擺了擺手笑道:“不妨!不妨!躺也是閒、坐也是閒。倒是王爺第一次來我府上,稀客啊!”

他請李琳坐了。丫鬟上了兩杯茶,慢慢地退了下去。高力士端起茶杯吹了吹,輕輕吮了一口笑道:“給王爺透露一點消息,皇上已初步定你爲國子監祭酒。”

李琳大喜,這是意外的收穫。他原以爲自己將成爲閒官,碌碌晚年,沒想到皇上還是封了他實缺,國子監祭酒,也就意味着他將桃李滿天下。

他已經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起身長躬一禮。“高翁。今晚李琳要睡不着覺了!”

高力士仰天一笑。“想不到王爺還是個趣人,國子監雖是實職。但哪能和你那鹽鐵監相比。”

李琳搖了搖頭,“在鹽鐵監呆久了,連我身上都充滿了銅臭,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書本的墨香。”

說到此,他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從懷裡掏出那封密旨,慢慢向高力士推去,他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端茶杯細細地品茶,李清告訴他什麼也不用說,高力士自然會明白他的深意。

果然,高力士沒有拾起它,只是注視着它的封皮,默然無語,編冊第三十三號,這就是自己一直在查的那封手諭,原來它真的存在啊!

半晌,他輕輕拿起它,卻抽了個空,信封裡面什麼也沒有,高力士一怔,不解地向李琳望去,

李琳眼中露出一絲遺憾,感傷地道:“李清受廣平王之託,將裡面地密旨交給其父李亨,想請他向皇上辨認真假,沒想到李亨竟由此遭遇不幸。”

高力士已經聽出一些端倪,李亨之死果然和其子有關係,他沉聲問道:“裡面的內容是什麼?”

“聽李清說,內容是責令廣平王西使大秦,謀求與大秦共擊大食。”

“不可能!”高力士果斷地搖了搖頭,皇上已經有意立李豫爲儲,不可能再命其再出使大秦,應是召他回來纔是,這必然是魚朝恩做地好事,忽然間,他猛然明白了李清的意思,李清竟是在幫助自己對付魚朝恩,這隻信皮一出,魚朝恩就將捲入李亨地案件。

他緩緩地點了點頭,又問道:“李清是幾時來的長安,爲何不來見我?”

“他前日晚上來,今天一早就走了,廣平王在隴州感恙,他頗不放心。”

高力士此時已經坐不住了,李豫已經到了隴州,李隆基居然不知道,此事再不能耽誤,他立刻起身對李琳歉然道:“王爺,我要進宮一趟,就不能久陪了。”

“高翁請便!”

一輛馬車從高力士府裡駛出,飛快地向興慶宮馳去,車窗外的光線一道道射入,將高力士的臉襯得陰晴不定,他在考慮此時將李清說出來是否妥當,今天晚上李隆基將親自召見哥舒翰,最後完成他地削藩計劃,當然,下一個還有李清,不過安西離長安太遙遠,對長安構成不了實質性的威脅,李隆基現在還不會動他,還要利用他向西擴張,至少在解決安祿山造反威脅之前,他應該是安全的。

不過他和李豫卷在一起,恐怕事情又多了變數,人是很複雜的,雖然李隆基對李清的安排是輔佐將來的新帝,但他又設了許多框框,不能領軍,只能在朝中爲官,更重要地是他必須在新帝即位以後,才能施展才華,而決不應是現在。

高力士心裡掠過一道陰影,他已經隱隱覺察到了李清和李隆基之間潛伏着一種衝突地趨勢,他心裡深深感到了憂慮,恐怕這個新儲君地東宮之路也不會那麼一帆風順。

想着,馬車漸漸停了下來,興慶宮到了,高力士下了馬車。早有小宦官跑來稟

上正在召見哥舒翰。

高力士快步走進李隆基的外書房,這裡坐有幾個待召地宦官,最上首一人赫然便是魚朝恩,見高力士進來,大家紛紛起身行禮,只有魚朝恩坐着不動,閉着眼,似乎在打盹兒。

高力士冷笑一聲,也不理他。回頭問道:“皇上身邊誰在伺候?”

“回稟阿翁,皇上在單獨接見哥舒翰。沒有人在身旁。”

高力士點點頭,指揮幾個宦官道:“你們也別閒着。再去升幾個火盆備用,皇上召見完哥舒翰,立刻就要換了。”見幾個宦官要跑,高力士又叫住他們。“記住,放八根碳,燃過六分便要換根新的。”

說罷,他斜睨一眼魚朝恩,輕輕哼了一下,意思是說。‘憑你就能取代我嗎?差得遠呢!’

魚朝恩似乎什麼也沒看見。他依然閉目不語。

片刻。門開了,“微臣告退!”哥舒翰躬着腰慢慢退了出來。眼裡閃爍着得意之色,左相兼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得到了最大地彩頭,這可比他禮部尚書的底線高了不止一籌。

魚朝恩一下子睜開眼,他剛要起身,高力士卻一步搶先進去,緊接着,幾個宦官擡着火盆跟進去,將魚朝恩阻擋在外。

房間裡,李隆基彷彿大病初癒一般,頭仰靠在椅背上,眼皮輕輕耷拉着,顯得疲憊不堪,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終於解決了哥舒翰的問題,這也使他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新的隴右節度使他也不準備再派大將,就採用河西和朔方的模式,由親王遙領節度使,節度府長史掌權,由幾個節度副使各自領兵、互相節制,這樣就去除了藩鎮獨大的局面。

接下來,就該向安祿山攤牌了,李隆基嘴角漾起一絲冷酷的笑意。

“陛下,老奴替你鬆鬆筋骨!”

是高力士!李隆基微微睜開眼,嘉許地笑了笑,老人就是老人,知道今天晚上不同尋常,還從家裡特地趕回來。

高力士輕輕地給他揉着太陽穴,不輕不重,力道恰到好處,他明顯地感覺到,李隆基的肌肉在慢慢鬆弛。

“陛下年紀也大了,不能再象剛即位的那會兒熬更守夜地處理朝政,需要多休息!”

高力士語氣輕柔地向李隆基講述四十幾年前地往事,“我還記得陛下做臨郡王那會兒,雄姿英發,連則天皇帝都連連讚歎,此乃吾孫第一人,先帝更是逢見年輕人便嘲笑,差我家三郎太遠,陛下還記得嗎?”

“真難爲你了,這些瑣碎小事還記得!”晃已經過了五十年了,我們都老了。”

“不!陛下不老,奴才才老了。”

李隆基輕輕地拍了拍他的手背,表示理解他地善意,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問道:“內侍,你說朕讓哥舒翰作左相、戶部尚書是不是太高了?”

高力士微微一驚,左相是陳希烈,戶部尚書是張筠,現在都在位,難道皇上要動他們了嗎?他略一思索便明白過來,李隆基要動的人其實是慶王李琮,李豫即將進京,李琮已經沒有存在地必要,不僅如此,凡這一年來和他交往甚密的人,李隆基都要一一收拾,在他那份名單中,陳希烈和張氏兄弟都是排在前面的人。

但李隆基現在在等他的回答,不容他細想,高力士微微一笑便道:“隴右地哥舒翰雖小,但他是一隻隨時會襲人的野狼,而現在哥舒相國雖大,卻是籠中病虎,掌握在陛下手中,就算讓他做右相又有何妨?”

聽了高力士的回答,李隆基滿意地點點頭,“內侍深知朕的心,朕就是這樣想的,不過安祿山虎視眈眈在旁,朝廷布局的步伐不能邁得太大,所以右相朕暫時不想動,等平息了安祿山再說,還有李清,希望他能好自爲之。”

“陛下,李清昨日來長安了。”引導李隆基地思路。

“哦!”李隆基一下子坐了起來,眼中疑狐不定,“他來長安做什麼?”

“老奴是聽嗣寧王所言,他護送廣平王進京,但疑惑陛下地聖旨,便來找李亨,請他和陛下確認聖旨地內容是否真實。”

“他現在人呢?豫兒現在在哪裡?”李隆基的鬆弛狀態已經完全消失,此事和李亨之死必然有關係,他地腰挺得筆直,目光炯炯地盯着高力士道:“廣平王接到的密旨是什麼內容?”

“陛下,聽嗣寧王說,廣平王接到的旨意是皇上命他出使大秦,相約共擊大食,他與李清都認爲這不可能,便進京求證,現在他們都在隴州,聽說廣平王病了。”

說到這裡,高力士從懷中取出那道密旨的信皮,又繼續道:“李清來找李亨探聽消息,那道密旨已經給了他,現在只剩一個信皮。”

“出使大秦?”李隆基的眼眸猛地收縮成一線,他幾時出過這樣的密旨,現在他終於明白過來,爲何安慶宗會突然死去,還有李亨的暴亡,這分明是一場大陰謀中的兩個環節。

刷地一下,李隆基凌厲地目光向門口的魚朝恩射去,這道密旨可是他去傳的,他究竟傳到哪裡去了?

他剛要下旨拿人,門口忽然傳來一個宦官的高調,“貴妃娘娘求見陛下!”

話音剛落,一身素服、不施粉黛的楊玉環便闖了進來,她不敢靠近,遠遠地便向李隆基跪下,顫抖着聲音道:“罪妾家門不幸,特來請陛下發落!”

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7章 縣令第253章 薦官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68章 簾兒第212章 求婚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6章 上元夜(二)第73章 除惡(一)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350章 勒索第63章 楊家(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00章 相親(上)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66章 歸程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126章 暗渡陳倉第32章 開店(三)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35章 貴人(一)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06章 試探性的戰鬥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280章 把柄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43章 風驟起(二)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58章 金丸之線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66章 線索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262章 固執第16章 義助第216章 意外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49章 暗流(一)第119章 奇襲安西城第53章 暗流(五)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11章 南詔消息第258章 金丸之線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27章 閬中(二)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200章 天寶五年的上元夜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7章 縣令第83章 孔方老道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18章 上 官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