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

月,北國嚴冬漸去,冰雪消融、新枝吐蕊,河西走廊大平原上,牧草開始新長,遠處一羣羣健馬在草原上奔馳,牛羊低頭在河邊悠閒地吃草,這時,在甘州以東的官道上,緩慢地行駛着一隊長長的馬車,延伸到兩裡之外。

這裡從華州和武功縣抽取的第一批西域移民,一千餘戶,沒有自願,官府從失地農戶中隨機抽選,一聲令下,家家戶戶都開始收拾自己微薄的財產,攜妻帶子,還有白髮蒼蒼的父母,他們倉皇告別了土屋草房、告別了故土,三日後開始向西遷移,唯一的補償就是一輛馬車,這是由五戶農戶拼湊而成。

隊伍裡,老人抱着孩子坐在馬車之上,呆呆地望着越來越遠的東方,渾濁的淚水掛在他們眼角,不時給他們的孫輩低聲囑咐,‘孩子,你們要記住,你們根在大唐、在華州.

女人們臉色木然地在馬車的另一頭忙碌着張羅乾糧,而男人們則跟在馬車旁徒步行走,和老人的眷念故土不同,他們表情輕鬆,眼睛裡洋溢着希望,不時將懷裡的官文拿出來細瞧,上面有安西大都護親筆簽名,一百畝上田,又輕輕將它疊好,小心翼翼地放進懷中,雖然是在遙遠的西方,但一百畝土地都是永業田,對於這些身負養家重擔的男人來說,土地永遠都是最致命的誘惑。

在隊伍的兩端,則是一千名護衛的官兵,隊伍行進緩慢,磨練着他們的性子,可誰也不敢抱怨半句,因爲在隊伍的最後,赫然跟着安西節度使和廣平王。

李清是行到鳳翔時得知自己兼任北庭節度使,由封常清取代安思順任河西節度使,此任命對他來說是有失有得。看來李隆基的用意還是要自己集中精力開發西域,不讓他捲入安祿山的事件之中。

此刻,他立馬在一處低矮的土丘上,打手簾遮擋住平射的陽光,他望着行進緩慢地隊伍,無奈地嘆了口氣。隊伍已經走了近二十天才到甘州,照這個速度,到碎葉至少要五月了,這還只是一千戶,將來數十萬戶遷到西域,更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去了,事情急不來,關山萬里。能順利抵達便是一個壯舉。

“告訴王都尉,今晚就在甘州歇息!”

“是!”一名親兵接令而去。

李清回頭又對張繼道:“界。條件就會好起來,大家都能吃到熱飯熱菜。”

張繼拱拱手,帶着幾個士兵到移民隊伍中去了,這時,馬蹄聲從身後傳來,李清回頭,只見十幾匹馬向他快速駛來,一馬當先在前,馬上人丰神俊朗、英姿勃勃。正是廣平王李俶。

“大將軍,人家升了官都是喜氣洋洋,爲何到你這裡卻變得波瀾不驚?”李俶策馬上前,與李清並駕而立,這裡視野開闊,他望着遠方草原上奔馳地羣馬,馬鞭一指笑道:“河西自古便是歷朝歷代的牧馬重地,得河西即得騎兵。可惜花落別家院,大將軍可是爲此而感到遺憾?”

“自作聰明的傢伙!”李清輕輕給了他肩頭一拳,又探頭向他身後看了看笑道:“可是李老道告訴你,我想謀河西?”

李老道便是李俶的授業之師李泌,他原是東宮供奉,又做了翰林學士,一直與楊國忠關係不好,在他任右相後,李泌便辭去翰林之職,正好李俶要遠赴西域。李泌便欣然跟他前往,除了李泌,這次還有一百餘名文官同行,他們都是京畿地區抽調的下層官吏,去安西任職兩年。

李俶朝李泌乘坐的馬車遠遠地瞟了一眼,嘿嘿一笑又道:“師傅還說,大將軍若真得了河西,這個節度使最多隻能再做一年,然後便入朝升爲左相。”

“李老道倒是有點眼光,不愧是世外高人。”李清隨意笑了笑,微微側目瞥了一眼李俶,見他臉上掛着一絲得意,李清隨即笑容一斂,冷冷道:“你師傅還說了什麼?”

李俶一呆,隨即臉脹得通紅,眼睛裡閃過一道愧意,低下頭道:“多謝大將軍,李俶受教了!”

李清點了點頭,微微歉然道:“算了,你也是有兒子地人了,我以後不再說你。”

說罷,他輕輕捏了捏李俶的肩膀,掉轉馬頭向後馳去,李俶望着他的背影,腦海中不由想起父王臨行前對他的囑咐,“皇上當年將鎮紙賜給李清時曾說過,李清的大用是輔佐繼任君王,而讓你隨他去安西,意義深遠,現在皇上看似有意要立李琮,但誰也不知他真正的用意,此去安西,你一定要將李清牢牢抓在手中,切不可給別人機會。”

‘輔佐繼任君王!’李俶喃喃低語,他的眼睛裡驀然閃過異樣的神采,胸中豪氣頓生,一縱馬,向移民隊伍飛馳而去.

看見李清向自己奔來,李驚雁立刻將車簾扯開,微微嗔道:“李郎,你到哪裡去了,一下午都不見你!”

“我這不是來了嗎?”

李清輕輕拍了拍她放在窗沿地手,笑道:“我的郡主愈加成熟,也就愈加漂亮,可是一生氣,這漂亮便減了三分,眼角的皺紋卻多了兩根。”

“你竟然敢說我老,當心我敲你地頭!”忍不住拿出銅鏡,低頭細看自己的眼角,只見光潔如玉,哪有半點皺紋,她俏臉一冷,裝出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可偏又裝不像,只凝神片刻,便‘撲哧’笑出聲來,輕輕在他手背上掐了一下,低低聲笑罵道:“你這個死傢伙,也不陪我說說話。”

李清見她肌膚潔白如雪、眼似秋水,心中一蕩,目光迅速向

掃,見護衛的親兵都在欣賞遠方地風景,便湊上前涎“那我今晚上好好陪陪你!”

“你在胡說什麼!”李驚雁臉上掛不住,她又羞又急,急向李清使個眼色,告訴他自己身旁有人,順着她眼色看去。只見車廂裡面隱隱約約有一張嬌美的俏臉。正抿着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倆,李清這纔想起,裡面還坐着廣平王的愛妃,沈珍珠。

“哈!哈!河西的氣候確實比長安要冷一點。”他乾笑一聲,摸了摸後腦勺。又向李驚雁主動請纓道:“我去射幾隻野鴨子,晚上烤給你們吃。”

說罷。他向親兵一招手,“兒郎們,跟我打野味去!”撒馬便逃走。

望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李驚雁又好氣又好笑,這剛二月初,哪有什麼野鴨子?她嘴角現出一抹令人迷醉地笑意。‘真是一隻呆鳥’,輕輕將車簾刷地拉上了.

西遷的隊伍繼續向前,一路餐風露宿。這一日傍晚。終於抵達了沙州境內,李清一顆久懸地心也終於鬆了下來,這一路上沒遇到馬匪。也是慶幸,想必是軍隊的威懾起了作用,再加上這些西遷地百姓並無油水可撈,馬匪們也不感興趣.

得到李清的事先通知,剛剛升爲沙州刺史地王昌齡早準備充分。在官道沿路搭建了近百頂巨大的帳篷,蒸好了熱騰騰地饅頭和濃稠的高湯,見西遷隊伍浩浩蕩蕩開來,幹吏立刻上前將百姓們領到帳篷裡休息吃飯,一直到此時。疲乏至極的移民們才終於得到了一次喘息地機會。

“大將軍,沙州刺史王昌齡求見。”

李清剛剛在大帳裡安頓下來,門口便傳來親兵的稟報聲。李清向李驚雁使了個眼色,李驚雁急忙和侍女收拾了幾樣東西進了內帳。

“請他進來!”

片刻,帳簾一挑,臉龐又黑又瘦的王昌齡匆匆走進帳內,向李清深施一禮,“屬下見過大將軍!”

“玉壺兄不必多禮。請坐!”

李清擺了擺請他坐下,又親自給他斟了杯茶,方笑道:“當年我第一次見到玉壺兄時,還以爲是哪個老農走錯了房間。可現在八、九年過去了,玉壺兄風采不減當年。”

王昌齡仰頭一笑,也慨然嘆道:“當年我爲縣丞,陽明爲主簿,可現在我爲一下州刺史,陽明卻成爲尚書左僕射、安西大都護,人生際遇如斯。也堪稱爲天寶傳奇,不過也多虧陽明念舊情,我才能在沙州一干便是七年,否則早就被調走了。”

“不然!”李清緩緩搖頭道:“並非是我念舊情,若沒有玉壺兄,哪有沙州今天的生機勃勃,將一個不足兩千戶地窮鄉僻壤變成一個五萬戶地上州.

“去年河西逃來不少流民,現在是七萬!”王昌齡小聲糾正道。

“好傢伙,只隔一年又變成七萬了。”李清呵呵大笑,忽然,他心中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在沙州、龜茲、拔換城(今阿克蘇)各設立疏導點,這將極大緩解移民遷徙之苦,使那些老弱之人不至於死在半途,突來的想法使他按耐不住心中地激動,揹着手在帳篷內來回踱步,細細考慮自己想法地可行性,關鍵是糧食,這樣一來,移民在路上耗費的時間更長,對糧食的消耗是巨大地,而朝廷撥不出糧食,一切得靠自己解決。

想到此,李清又追問道:“現在沙州倉稟裡還有多少錢糧?”

王昌齡想了想答道:“錢還有近二十萬貫,而存糧原本有四十萬石,上月張巡要去十萬石軍糧,應還有三十萬石左右,不過沙州民間儲糧頗足,可再收購一些,我估計最後能到五十萬石。”

李清點了點頭,“這五十萬石糧都給我留着,我打算在沙州建一個移民疏導點,讓他們能在此將養一、二個月再上路,你看可行?”

雖然是商量的口吻,但王昌齡知道,這只是李清念在故人的份上對自己客氣點罷了,實際上就是一個命令,不容違抗,也不容討價還價,王昌齡當即答應道:“我明日便着手此事,請大將軍放心!”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沙州地近況,這時,親兵進來稟報,‘李泌在門口求見!’

“請他稍等片刻!”

“陽明既然還有事,我就不打擾了!”王昌齡見李清有客,便告辭而去,李清也不留,隨即派親兵去將李泌請進來,

很快,一身道袍的李泌挑簾而入,只見他年紀約三十五、六歲,身材瘦高,皮膚白皙、顯得血色略有不足,額頭異常飽滿,一雙細長的眼睛總蘊涵着調皮地笑意。

雖然李泌已經次去翰林之位,但李清地禮數卻不減,見他進帳,李清立刻起身笑呵呵迎了上去,“李翰林一路前行都不曾理我,今天怎麼會有雅興?”

“我現在已經不是翰林,只是一介平民,大將軍不用如此客氣。”李泌向李清拱拱手,回禮道:“在下是爲廣平王之事特來找大將軍。”

‘廣平王之事?’李清有點錯愕,但他立刻便反應過來,神色嚴肅地走到帳門口特地叮囑親兵幾句,命誰也不準進來。

李清此時已經完全冷靜下來,他淡淡一笑問道:“說吧!爲廣平王何事?”

“自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李泌慢慢走到李清面前坐下,謝過親兵倒的茶,隨後他見左右無人,便將身子靠近李清,壓低了聲音道:“我是爲廣平王謀取帝位一事而來。”

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103章 初見李隆基(上)第174章 納妾第216章 意外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29章 閬中(四)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7章 閬中(二)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20章 官司(四)第323章 安楊會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175章 比箭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29章 閬中(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13章 以字鑑人第176章 異鄉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35章 貴人(一)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8章 童生第55章 綁架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59章 挖牆角第309章 奪權第52章 暗流(四)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68章 簾兒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50章 暗流(二)第384章 家國天下(四)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65章 楊家(四)第38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208章 暗流涌動第29章 閬中(四)第55章 綁架第244章 科舉案(六)第31章 開店(二)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35章 貴人(一)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114章 成親第370章 郭子儀的感動第12章 新政縣鮮于府(二)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279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下)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96章 行獵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20章 官司(四)第8章 童生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269章 意外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265章 利用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