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述職交鋒

月初五,今天是新年四天朝假結束之日,各衙門的官正常的出班,整個大唐的國家機器開始運轉起來。

李清的述職時間預定在申時正(下午三時)舉行,地點是大明宮紫宸殿,天寶七年之前,每年的述職都在這裡舉行,後來改到華清宮,今年李隆基提前從華清宮返回,述職地便重新回到了舊地。

李清是在前一晚才接到殿中監發來的述職表,才得知今天述職的各節度使需按早朝時間進入皇城,這個細節李清卻不知曉,導致他上午全家出遊的計劃取消。

和從前做戶部侍郎一樣,他天不亮便從家裡出發了,朱雀大街上滿是入朝官員的馬車,一盞盞橘紅色的燈籠在寒風中輕輕搖曳,使李清恍若回到從前。

雖然皇帝已不早朝,但百官們依然秩序井然地進入朱雀門和丹鳳門,沒有人會遲到,李林甫留下規矩並不因他下野而懈怠。

時辰尚早,皇城裡隨處可以看見官員們三五成羣聚在一起,今天是新年的第一次入朝,同僚之間顯得份外親熱,似乎已經年不見,其實不少人幾個時辰前纔剛剛分手,官員們談的大多是風月,而重要的話題早在新年期間便講完了。

“李清!李大人!”李清的馬車剛剛在兵部大門前停下,忽然聽見有人在叫他,從車窗探頭看去,只見在臺階上站着幾人,爲首一人是個五十餘歲的中年人,李清見過他,朔方節度使張齊丘,他的述職被安排在明日上午。李清下了馬車,目光卻落在張齊丘旁邊一人的身上,只見他約四十歲,身着軍服。身材又瘦又高,整個人站在那裡象根筆直的標杆,他皮膚黝黑。臉龐棱角分明,半合着眼微視自己腰中之劍,眸中隱隱閃着精光。

李清快步上前向張齊丘拱手笑道:“張大人不是明日才述職嗎?怎麼今天便來了。”

“聽說今年地述職很難過關。我只得今天趕來惡補一番。”張齊丘說着,卻見李清一直在打量自己的副手,便拉過他的手,介紹道:“這位便是剛剛接替李獻忠之職,我朔方之名將李光弼,李大人可聽說過?”

李清恍然,難怪氣質威武,原來他便是李光弼。果然是有名將風采,而另一名將郭子儀也是朔方節度副使,目前在朔方留守,李清在去年年中時曾在龜茲見過他一次。

李清含笑向李光弼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李光弼卻欲言又止,眼角餘光微微掃了一眼張齊丘。便默然不語。

李清見他似乎有話要對自己說,便笑一笑話題一轉對張齊丘道:“聽說李獻忠之亂,朔方軍損失慘重。可有此事?”

張齊丘臉色微變,打了個哈哈道:“我朔方軍打了敗仗,自然損失慘重,不提此事!不提此事!”

李清也不再多問,向他拱拱手道:“李清下午述職,也得準備準備,改天再請張大人喝酒,就不多陪了。”

“那好,李大人請!”.

東方天際已經開始出現第一抹霞紅,晨鐘敲響,在各處聊天的官員們紛紛走回自己衙門,皇城裡迅速安靜下來,此時,哥舒翰地在十幾名幕僚的陪同下,浩浩蕩蕩向大明宮方向趕去,他的述職將在半個時辰後舉行。

各節度使雖然不在朝內供職,但他們位高權重,又是來進行一年一度地述職,兵部也特地給他們準備了房間,李清的房間在一條長廊的最東首,前後院子都種滿了花草,一條小溪穿橋而過,雖還是寒冬,但流水潺潺,倒也顯得有幾分生機盎然之趣.

述職報告地正本早已經上交,他手上還有副本,此刻他正默默地誦讀報告內容,看其中是否還有漏洞,這時,門輕輕地敲了敲,他的幕僚張繼在門外低聲道:“使君,人已經請來。”

“請進!”李清收拾起述職報告,門吱嘎一聲開了,李光弼那張黝黑而富有輪廓的臉出現在門口,他大步走進,向李清一抱拳道:“光弼見過使君大人。”

“李將軍,請坐!”

李清請李光弼坐下,有親兵給他上了茶,帶上門退了下去,房間裡就只有他們兩人,很安靜,李清低頭笑了笑先開了口:“適才我見李將軍欲言又止,可是礙了張大人的面子不好說,現在有什麼話,請但講無妨。”

李光弼沉默了片刻,忽然問道:“我適才見使君的佩劍十分眼熟,可是王忠嗣的舊物?”

“不錯,此劍確實是王忠嗣所贈。”李清從腰下摘下劍,放在几上,輕輕向李光弼推去,微微一笑道:“李將軍但看無妨。”

李光弼一怔,初次見面竟將劍給了自己,着實令他感到意外,他默默地拾起劍仔細端詳,“是!是!是他的劍,劍雖在人卻亡。”輕輕撫摩着劍,不知不覺,他的眼睛紅了。

半晌,他才小心翼翼將劍還給李清,嘆道:“這把劍跟隨王帥戎馬一生,不知有多少敵酋喪命其下,當年他曾給我說過,得此劍者可繼承他地衣鉢,後來王帥含冤而死,此劍便消逝無蹤,我們都以爲此劍已泯滅,不料今天我卻在大將軍身上看到。”

李光弼越說越激動,他撩開衣襬,單膝向李清跪倒:“請大將軍受我一拜!”

李清卻沒有扶他,只淡淡一笑道:“我倒希望李將軍拜的是我,而非這把劍。”

“非也!”

李光弼臉

紅,猛地站起身朗聲道:“劍歸劍,人歸人,大將軍爲我大唐開疆闢土,打吐蕃、擊大食,在光弼眼裡,這纔是真正繼承了王帥的衣鉢,而不僅僅是一把劍,若非如此。就是打斷我的腿,我也決不會彎一下。”

李清默然,半天才歉聲道:“是本帥錯怪你了,這裡向你道歉。李將軍,請坐下說話,我還有話要問你。”

李光弼見堂堂的安西大都護、尚書左僕射居然向自己認錯。他心中感動,剛剛生出地不滿頓時一掃而空,他坐了下來欣然道:“大將軍有話儘管問。”

“我想問李獻忠敗兵之事。李將軍可能告訴我實話?”

李光弼沉默了,事實上他隨張齊丘進京就是想向朝廷揭發安祿山私收朔方軍,但就在昨天晚上,張齊丘突然找到他,告訴他此事楊國忠已經插手,不准他再提,李光弼心中異常憤恨,卻又無可奈何。現在李清卻忽然問起他此時,使他彷彿在漫漫地黑暗之中陡然間看見了一線光明。

他是個原則性極強地人,絕不能容忍楊國忠與安祿山共謀朔方軍地精銳,而且本應該是屬於他的部隊。

“兵乃國家之器,豈能因一己之私而廢之。”

李光弼下定決心。他用低沉而略帶一點沙啞的聲音緩緩道:“現在這支軍隊駐紮在雲中,它沒有任何番號。已經完全是安祿山地私軍,我來京城就是爲了檢舉此事,但就在昨天晚上。張大人忽然告訴我,楊國忠已經插手此事,命我不準再提,安祿山收編朔方軍之事就此作罷。”

“那有什麼證據證明楊國忠已經插手此事?”

李光弼搖了搖頭道:“具體我不太清楚,張大人只告訴我兵部的調查不了了之,既然他說是楊國忠,那必然是有所依憑。”

不知不覺,李清已經起身站在窗前,他坐不住了,今天遇到李光弼是一次偶然,但李光弼說出的話卻讓他發現了一樁天大秘密: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有不可告人地交易。

他們之間應該只是交易而不是結盟,否則安祿山不會棒打楊國忠的三子,或許是楊國忠有什麼把柄被安祿山捏住了,或許是安祿山與楊國忠交換了各自所需的東西。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地是楊國忠與安祿山已經走到一條道上,事情雖小,但李清卻由此看到了很多東西,就彷彿一座冰山,尋常人只看到海面上的部分,但李清卻看到了海平面下另一個豐富的冰山世界。

首先楊國忠不知道帳本的事,否則他不會做出這種近似共謀造反的蠢事,其次李隆基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說明李隆基對楊國忠還存在某種疑慮,他並不是很信任他,甚至在這件事情上李隆基還更相信自己。

這種看似微妙的關係,往往影響着朝廷重大決策的制訂,甚至決定着歷史的走向,不過現在事情還不明朗,李清雖然只看到了一個模糊地輪廓,但他心裡卻有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時間過得很快,午飯後,李清便被幾名太監帶到大明宮紫宸殿,述職提前了,原定在申時正舉行,現在提前一個時辰,因爲安祿山的述職只進行不到一刻鐘便結束了。

李清站在殿外只等候了片刻,隨着一聲輕脆的雲板敲響,述職正式開始了,一名宦官小跑着出來,高聲喝道:“宣安西節度使李清覲見。”

隨即幾名侍衛將李清帶了進去,紫宸殿是大明宮第三大殿,又稱天子便殿,是除御書房外大唐皇帝最常呆的地方,很多軍國大事都是在此拍板決定,故而進入此殿被則朝臣們稱作‘入閣’,是一件非常榮耀之事。

大殿裡寬闊宏偉,但也只在最盡頭稀稀疏疏坐了十幾個人,而這十幾人就是大唐地最高決策集團。

臺階正中間高高在上的自然是大唐皇帝李隆基,雖然沒有午睡,但他精神依然矍鑠、膚色紅潤,正含笑看着李清走近。

李清大步走上前,跪下向李隆基行一大禮,“臣李清參見皇帝陛下!”

“李愛卿免禮,賜座!”

李隆基輕輕擺手,立刻有兩名太監擺上一張厚重地椅子,李清坐下,目光向兩邊一掃,第一個便看到站在李隆基身後的高力士,他捧着一疊文書,目光冷漠,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其次在自己的兩邊坐了兩排人,右首第一個原來是李林甫地位子。現在是坐着一臉冷笑的右相楊國忠,不時用一種陰森地目光刺向他,旁邊是眼露憂色的戶部尚書張筠,見李清看來。他微微嘆了口氣,輕輕搖了搖頭;再往下是正閉目養神,彷彿什麼也不知道的禮部尚書裴寬。可他的嘴角卻分明掛一絲憐憫和無奈。

而在楊國忠對面第一位是新復職地左相陳希烈,今天是他第一天出席這麼重要的述職會,此刻他正得意洋洋的笑着。臉上表情豐富,不停地咳嗽,惟恐別人不知道他地存在。

他旁邊坐的是李清在戶部時的老下屬,剛剛升爲兵部尚書地韋見素,他臉色凝重、嘴脣發白繃成了一條直線,顯得頗爲緊張。

再往下是幸災樂禍的邢部尚書、原劍南節度使郭虛己,最後是工部尚書,但現在暫缺。他的位子由吏部侍郎房琯暫坐。

除了這十幾名內閣成員外,周圍還坐着一些輔官,比如御史中丞、中書舍人、殿中監、翰林學士等等。

但李清的目光最後卻停在了一個人的身上,使他暗暗震驚,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慶王李琮,他臺階的一個角落裡。從李清的角度看去,正好被陳希烈擋着,三年不見。他瘦了很多,倒顯得很精神,不過此刻他並沒有看李清,而是在全神貫注地看着手中的摺子,那應該是安祿山地述職報告,李清心中不禁冷冷一笑,看樣子,李隆基最後是想立長子爲太子了。

“開始吧!”

李隆基臉上笑容消失,他從高力士手中接過李清的述職報告,翻開了一頁,對李清說道:“昨日下午,朕和幾位相國開會商討了一下,基本贊同你的西擴計劃,但有些問題,朕想再明確一下,第一個就是稅賦問題,如果出丁爲兵便可獲得免稅,倘若免稅人多了,那官府的稅賦又從哪裡來?你是否考慮過?這是第一,你先回答於朕。”

“臣考慮過,首先免稅並非全部土地免稅,臣所說的免稅只對永業田一塊免稅,而口分田部分依然要上交租庸,不過是稅賦稍輕;其次陛下給安西軍定地兵數是七萬四千人,既然有了上限,那就不是每戶人家都可以出丁爲兵,必然有部分人家享受不到免稅,這樣就有了一部份稅源,然後實行軍屯,使軍糧能夠自給;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臣真正地稅源是來自於商稅、鹽稅,還有官府自身也成立商行,臣測算過,只要我大唐與西域各國的貿易量能達到開元二十五年的七成,那所收稅賦便足以應付日常開支。”

李隆基略略點了點頭,問戶部尚書張筠道:“張愛卿以爲如何?”

張筠微微笑道:“我們戶部出去地人,臣自然是放心的,就算是最後沒轍,李侍郎也會從河裡淘出金子來。”

他說得幽默,衆人都會意地笑了,李隆基亦輕輕笑道:“朕倒是忘了他的老本行。”他手一揮道:“這第一條就算過了,你過後將細則擬好交予戶部,”

李隆基又翻開下一頁,看了一眼裴寬,對李清道:“還有一條是裴尚書提出的,哪就是你的計劃裡沒有涉及到驛站,這是否有遺漏?”

李清一楞,這一條他確實忘了,他急忙答道:“這是臣遺漏了。”

“驛站極爲重要,這涉及到西域與大唐的聯繫,切不可掉以輕心,你回頭補上吧!”

李隆基見李清點頭答應,他便不再提此事,又翻了一頁,他眼裡忽然閃過一絲強烈的興趣問道:“在你的計劃書裡有廣設學堂這一條,朕對其中從五齡童開始免費且強制入學十年的規定不甚理解,你不妨說說看。”

李清這個考慮自然是按照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而設立的,但在這裡設立也有他的深意。

“陛下,蔥嶺以西離我大唐中原何止萬里,那裡胡人衆多,將來我中原移民過去,免不了與他們通婚雜居,爲了讓我中原的文化永遠在他們子子孫孫中傳下去,爲了讓他們不忘記自己的根,所以臣用強制的辦法命五齡以上兒童無論男女、皆要入學十年,若有違令者杖一百,沒爲奴籍,這在臣看來是第一要務,望陛下同意。”

“好!非常好!”李隆基站起身大聲鼓掌喝彩。‘不忘記自己的根’,他連着唸了兩遍,由衷地讚歎道:“就憑你這一條,朕也要讓你在西域多呆幾年。這其實也是朕所擔心的,十年後他們或許還知道自己是大唐子民,但百年、數百年後呢?他們還能否記得自己的根在哪裡?所以愛卿的這一條。朕是絕對贊同,包括女童入學,朕也特准了。”

說到此。李隆基向幾個大臣笑道:“前幾日朕和李愛卿已經談過,所以朕沒有什麼疑問,各位可有什麼要問地?若沒有,安西節度使李清的述職報告便算過了。”

“陛下,臣有話要問。”站起來的自然就是楊國忠了,他爲這一刻已經等了近一年,豈能讓李清在讚賞聲中結束述職。

“陛下,臣以爲既然是述職就應當是講述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爲。臣也很想知道安西地近況,可洗耳恭聽了半天,李使君所講的內容都是將來的計劃,而對過去一年所發生地事情隻字不提,既然皇上已經認可李使君的這種述職。臣也無話可說,但臣在去年年末時遇到一名安西的將領。他彈劾李使君在羅斯戰役前曾血腥屠殺了三萬大唐盟軍,臣想請陛下同意讓此人進來作證。”

“陛下,臣反對!”張筠一步站起來。他回頭盯着楊國忠道:“楊相國,此事朝廷已經多次討論,早有定論,李清有功有過,已功過相抵,爲何還要再提此事?再者,此也並非發生在去年,若按楊相國地意思則更不需再提,所以楊相國還是想清楚了再說。”

“張尚書此言詫異,我倒想說幾句公道話。”這兩句話說得陰陽怪氣,只見陳希烈站了起來,捋着山羊鬍子道:“陛下,這裡的資格也就屬臣最老了,也最有資格主持個公道。”

他瞥了一眼李清,當年在南詔時就是此人差點將他害死,這個仇他一直念念不忘,現在他又是楊國忠的鐵桿,新仇舊恨在心中一齊迸發,他怎麼可能不站出來。

“雖然此事發生在前年,但事情並沒有完,一直到去年,還有葛羅祿的使者跑來追問此事,到今天依然沒有給人家個答覆,實在有損我上國天顏,再說,高仙芝做了類似的事情卻被免了安西節度使之職,張尚書,同一

爲官,爲何厚此薄彼?“

щщщ•тt kΛn•Сo

“可是李清所殺和高仙芝所殺並不相同,爲何要相提並論?”張筠反脣譏道。

陳希烈重重哼了一聲道:“可在老夫看來,李清所殺更爲嚴重!”

“好了!”

李隆基出聲止住了他們的爭吵,他剛纔一直在觀察李清,見他冷笑不語,知道他已有了對策,便問他道:“李清,你可願讓人證來和你對質?”

“臣無異議!”他也很想知道,楊國忠說的人證究竟是誰?

“那好,朕準楊相國之請。”

片刻,投靠楊國忠的王滔被帶了上來,雖然楊國忠已多次給他講過,但他官職卑微,平生第一次來這種場合,早嚇得渾身發抖,跪倒在地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王滔,原來是你!”李清走到他身邊,連聲冷笑道:“我批你請假回京探親,原來你地親竟是這樣探的?”

王滔聽到了李清的聲音,忽然想起他將自己從軍中踢出去,仇恨之火頓生,竟壓過了恐懼,他向前爬了幾步,重重磕了幾個頭,高聲道:“陛下,葛羅祿人死得好慘啊!”

接着他便將李清如何哄騙葛羅祿人到白水城,又如何點火燒城,將三萬葛羅祿人活活燒死,至今白水城還是一座死城,葛羅祿人的白骨尚存,說到慘烈之處,旁邊的陳希烈連連咂嘴嘆息,看那架勢彷彿他要遠赴白水城,親自去給葛羅祿人超度亡魂。

“陛下,你聽見沒有,這樣殘忍地對待盟軍,將來我大唐何以在西域立足。”楊國忠痛心疾首,他忽然振臂高喊,“陛下,這樣地屠夫不能饒恕,臣強烈要求免去他的一切官職,下大理寺問罪!”

“李清,此事你如何解釋?”李隆基不露聲色地將球踢給了李清。

李清忽然仰頭大笑,笑聲忽然一收,冷冷地對楊國忠道:“楊相國,請問我爲何要殺葛羅祿人?”

“這.低着頭一語不發,連李嗣業都不曉得,他又怎麼可能知道原因。

“李侍郎,皇上在問你呢?”陳希烈接過話頭,急替楊國忠解圍。

“那我就告訴你們,葛羅祿人已和大食人有密約,將在決戰時裡外夾擊唐軍,我不殺它,難道還要敲鑼打鼓送他們回老家嗎?”

李清地話讓所有人都動容,裴寬性急,第一個搶先問道:“李清,你此話可有證據?”

李清點了點頭,對李隆基道:“陛下,臣也有人證,現就在兵部等候,可否宣他覲見。”

“準!朕賜他白身,速帶進來。”

過了約一刻鐘,侍衛們帶進一面色蒼白的年輕人,他懂得宮廷禮儀,緊走兩步,向李隆基大禮參拜:“臣是原石國國王車鼻施之子車多咄,參見天可汗陛下。”

這個年輕人正是在羅斯被李清俘獲的車多咄,李清早就料到楊國忠不會放過自己,便將他留下來,在關鍵時給自己作證,爲了得到他地配合,李清許諾將來立他爲康國國王,車多咄得這樣的厚禮,自然也就答應了。

李隆基也大感興趣,仔細打量他幾眼笑道:“原來你就是車鼻施之子,聽說你們父子投降了大食,難道是朕虧待你們了嗎?”

“天可汗陛下,那是臣父親一時糊塗犯下的大錯,他爲此已付出生命的代價,請陛下寬恕他吧!”

李隆基忽然想起高仙芝的屠城,也底氣不足地擺擺手道:“此事就不提了,朕來問你,李清說葛羅祿人和大食人有勾結,你可能證明?”

“臣能證明,阿拔斯的叔叔布杜在羅斯城內就親口給我說過,葛羅祿大酋長確實派特使去大食協商過合作事宜。”

“哼!一面之詞,誰能相信?”

楊國忠不等他說完,便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對李隆基道:“陛下,除非他能拿出證據,否則臣還是堅持己見,要嚴懲李清,還朝廷一個公道。”

“好一個還朝廷公道!”李清忽然冷笑一聲,目光逼視着楊國忠道:“楊相國,你口口聲聲要還朝廷公道,那我來問你,李獻忠的敗兵到哪裡去了,四萬朔方精銳現在在何處?你派出去調查官員爲何不了了之,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李清忽然說出的幾句話將楊國忠驚得膽寒心裂,彷彿一腳踏進了萬丈深淵,手上、背上、額頭上的冷汗一齊涌出,他兩腿發抖,牙齒劇烈地上下嗑動,指着李清顫聲道:“你、你在說什麼?我、我不—明白。”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你心裡清楚得很,你以爲真只有天知地知嗎?”李清憐憫地望着他,他忽然轉身對李隆基道:“陛下,現在派去調查李獻忠案件的人正在回程的路上,只要問他們,是誰派人讓他們不了了之,此事便一目瞭然。”

李隆基盯着楊國忠一言不發,慢慢地,他的臉色越來越陰沉,目光越來越陰森可怕,忽然從牙縫裡蹦出兩個字:“准奏!”

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52章 暗流(四)第265章 利用第144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下)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27章 閬中(二)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59章 解謎(上)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36章 貴人(二)第73章 除惡(一)第14章 禍起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4章 禍起第49章 暗流(一)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259章 解謎(上)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266章 線索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4章 家國天下(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309章 奪權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320章 邊令誠的暗示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66章 歸程第271章 下手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38章 去成都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9章 官司(三)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43章 風驟起(二)第44章 冷刀子(一)第319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325章 給李林甫拜年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323章 安楊會第100章 相親(上)第320章 邊令誠的暗示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決策第295章 對手第15章 辭職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197章 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