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

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仲春四月,天寶五年的省試即將來臨,省試,即尚書省一年一度的科舉之試,這是大唐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朝爲讀書郎、暮登天子堂’,每年數萬名士子從全國各地趕來,他們渴望能一舉躍過龍門,踏上官階,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胸中抱負。

唐朝的科舉相當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但並不是考上功名便能做官,只是獲得做官的資格,然後需要吏部的考評,從人品、相貌、出身甚至派系,各個方面進行考覈,待有實缺時方可授官。

但今年的科舉卻異常火熱,許多原本定在明後兩年再進京趕考的舉人也紛紛改變主意,擠上了天寶五年這條船,原因只有一個,鹽鐵監成立、官坊開始籌建,調走了大量中下級官員,使得朝中空缺之職頗多,這樣考上功名授官的機率便大增。

各地進京士子大多住在平康坊一帶,一是這裡緊鄰東市和春明大街,館肆衆多、商業繁榮,二是這裡又是青樓妓院的密集地,更令士子們所向往,日日笙歌、夜夜風流,說不盡的開元天寶舊事。

這一日黃昏,太白樓三樓的晴日軒中,幾個詩中老友在此聚會,以賀高適任左藏丞一職。雖只是從八品小官,但卻掌管朝廷金庫,頗有實權,這是李清在組建官營櫃坊後,將左藏從太府寺剝離出來,推薦自己地幕僚高適爲官掌管金庫。

“達夫鑽營多年,今日終告成功,可喜可賀。來!我先敬達夫一杯!”說話的是王昌齡,他前日剛從沙州來京辦事,正逢高適當官,在西域呆了近一年,風沙將他黑。但精神抖擻,看得出他的官當得痛快,目前的沙州刺史及沙州都督都由王忠嗣代領,但王忠嗣只是掛名,豆盧軍軍務由州的政務則由沙州錄事參軍王昌齡負責。

“老王這話說得不厚道,什麼叫鑽營多年,難道我們達夫兄就沒有一點真材實學麼?”杜甫一把將王昌齡的手抓住,笑道:“先別慌敬酒,這杯酒要先罰自己!”

“是極!你這廝說話好不中聽。”高適心情異常暢快。今天是他人生的轉折,他求官多年。輾轉西域、河北,卻一事無成。眼看自己已到中年,他地心也漸漸灰薦作官,還是個實權官,心中如何不高興,此刻他未酒先紅,臉上興奮得更豬肝一般色。

高適眼一挑王昌齡,嘿嘿笑道:“不僅要罰酒一杯。還要罰詩一首,做不出來就罰酒一罈!”

“做詩麼?還難不着我。”

王昌齡將酒一飲而盡。杯子一扔,便提筆大笑道:“我在西域一年,面對漫漫黃沙,胸中早有豪氣萬丈,今日正可借酒抒懷。”

他微微凝神,便在雪白的牆上揮毫寫下一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好詩!”門忽然推開,捲進一股冷風,大步走進一人,只見他神采飛揚,兩根八字鬍高高翹起,正是晚到的李白,他念着王昌齡寫在牆上的詩連聲讚歎,“言語平實,結構大氣磅礴,寓意深遠,此絕句一出,我等都要回鄉種田去了。”

“青蓮爲何晚來?先罰酒三杯再談詩。”杜甫一把將李白拉坐下,給他斟滿了一杯,指着酒笑道:“莫不是做了翰林,瞧我等不起麼?”

李白自去年從濟南歸來後,得他的舊交、已出家爲道的李隆基之妹玉真公主和道士吳筠地推薦,終被李隆基賞識,進了翰林院,一時春風得意,廣交天下名士,一舒平生之志。

杜甫之言讓李白哈哈大笑,他端起酒杯,眉毛一挑對杜甫笑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子美兄太小看我了。”

他回頭看了看高適,卻見他依然在盯着牆上之詩喃喃自語:“果然是好詩,不愧在西域呆了一年,這等胸懷,高適自愧不如,以後休要叫我邊塞詩人了。”

“達夫兄!”

李白叫了數聲,卻喚不回高適失魂之魄,便搖搖頭又回頭問杜甫道:“子美真決定今年參加科舉嗎?”

“那是當然,我已經驗了堞,報了進士科,三日後便正式參加科舉。”

杜甫嘆了口氣道:“原來還有達夫陪我一起爲白身,現在他也做了官,只剩下我一人,不努力上進怎麼行!”

李白微微一沉吟,又道:“我認識戶部侍郎楊慎矜,關係還算過得去,不如我給他說說,你若中第,便立刻授你以官,你看如何?”

“中第又有什麼用,就算子美兄才高八斗中了狀元,也不過是八品小官,不如學學人家,功名半分沒有,只會溜鬚拍馬,便做了戶部侍郎。”

這個陰陽怪氣的聲音是從屋角傳來,李白心中詫異,他越過杜甫探頭看去,只見屋角擡起一雙醉眼惺忪的眼睛,卻是進屋便醉倒的岑參。

岑參這幾日心情極度惡劣,原因是李驚雁出家,他本也是李驚雁的追求者,且李驚雁也極欣賞他的才學,本來有機會迎娶郡主,但他爲人清高,蔑視權貴,又不通俗務,漸漸地也失去了李驚雁芳心

李清去南詔後,他幾次邀李驚雁出來遊玩皆被婉拒,這條心,可前日長安忽然傳開了平陽郡主奉旨在感業寺出家的消息,讓岑參痛心不已,就其原因還是李清造的孽,他不由對李清也連帶着憤恨起來。

但他卻不知道,他譏諷李清之言卻惹惱了兩人,一個剛剛生官的高適,二是李清的老下屬王昌齡。

王昌齡心直口快,岑參話音剛落,他的斥責便出了口,“我看你是喝多了,若不行,我派人送你回去便是,省得酒後在此滿嘴胡言!”

“你這是什麼話!”

岑參拍案而起,怒道:“我知道你與他有舊,可此人拋棄平陽郡主,如此無情薄倖,難道說也說不得嗎?”

“只會溜鬚拍馬?”

高適也嗤笑一聲,冷冷道:“你瞭解他多少,便下如此定論,我不妨告訴你一件事,是我奉李侍郎之令親自操辦的,讓你瞭解瞭解他爲何能當到侍郎。”

高適見其他幾人也饒有興趣地湊上來望着自己,便低聲道:“我在揚州時,李清抓了江都縣縣令的痛處,後來那柳縣令來求情,李清便命他上書皇上揭發揚州刺麼意思?明明私竊官鹽之人並非李成式,可直到昨天,皇上下令將李成式以私竊官鹽罪和坐贓罪杖斃。我這才恍然行鹽政,早就給自己想好了退路,還有他主動退出鹽鐵監令一職,功成身退,消除政敵地懷恨、消除皇上的猜疑,這也是明智之舉。”

高適忽然瞪着岑參,“大丈夫欲成事就得講究手腕和謀略。他雖沒有考取什麼功名,卻實實在在做了不少大事,只因他年輕便居高位,纔有如此多人嫉恨他,難道你也是嫉妒他不成?”

岑參眼皮一搭,冷冷道:“他拋棄郡主。無情薄倖,難道有點小能耐就能說明他的品行上佳嗎?”

“恐怕街頭傳言並不能當真!”

李白忽然笑道:“若他真是象達夫兄說的這樣深謀遠慮,那郡主出家的消息就值得玩味了。”

旁邊的王昌齡也接口道:“我也是這樣認爲,我那老弟對郡主一往情深,他絕不可能坐視不管,郡主出家極可能是掩人耳目之舉。”

這時,門忽然被推開了,叉手走進一人,用冰冷的語氣道:“平陽郡主之事是皇家隱密,我勸各位還是不要多談爲好!”

李白見到此人。眼中閃過一抹輕蔑之色,將頭扭過去。卻不理他,而杜甫和王昌齡並不認識他。見他無禮闖入,心中也極爲不滿,但臉上卻不露聲色,只端着酒杯沉吟不語。

岑參卻冷笑一聲,毫不掩飾臉上的厭惡之色,長身挺立道:“天日昭昭,我們無並妄議朝政,也非攻擊皇上。市井流言之語有何說不得,想必張駙馬也是將自己當作皇家一員。才如此敏感。”

來人是舊相張說次子、現戶部尚書張筠之弟,駙馬都尉張垍,他與李白是舊識,他父親張說常在他面前誇耀李白之才,而斥他不學無術,使他對李白一直深爲嫉恨,適才他在隔壁聽到李白地笑聲,便藉着酒意來尋李白的麻煩,卻被岑參譏諷,張垍的臉色頓時便陰沉下來。

一旁高適見勢不妙,急將岑參拉到身後,向他拱手施禮道:“張駙馬所言極是,我們只是聽街坊議論而隨聲附和,皇室之事確實少說爲妙。”

他急倒了一杯酒,遞給張垍笑道:“張駙馬既然來了,請飲了這杯酒,算是我等敬意。”

“一個小小的左藏丞也配敬我酒,你們侍郎是怎麼教你的!”

張垍鼻子冷哼了一聲,並不理他,只斜瞟一眼李白道:“我適才聽見笑聲這般張狂,便聞聲尋來,果然是李狂士在此,我前日聽人說你自詡‘海上釣鰲客’,好大的口氣,想那波光浩淼,巨鰲如山,你如何來釣,該不會是跳下去撈吧!”

李白仰面大笑,“我以明月爲鉤、虹霓爲線,如何不能釣?”

張垍臉色一變,又森然道:“那你用什麼爲餌,可是用你地官帽爲餌?”

李白負手傲然一笑,斜睨着他道:“就用那些不學無術、靠父蔭飛黃騰達的小人爲餌!”

張垍猛地後退一步,眼中冷光乍現,極爲惡毒地盯着李白,“罵得好!罵得好!我倒要看一看,你是怎麼釣得巨鰲?”說罷,他霍然轉身,‘砰!’地將門砸關上。

“青蓮,你入仕不易,這種人你不理他便是,實不該去得罪他。”

高適一臉憂慮道:“他是皇親,張家在朝中門生故吏遍佈,其兄又是文壇領袖,你這樣得罪他,他會對你下手的!”

“得罪他又何妨,達夫畏畏縮縮,將那官位看得也太重了。”

岑參將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頓,大聲道:“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大不了辭去這卑官,歸隱山林,尋訪自然之趣。”

“不提此事,大家喝酒吧!”

李白端起酒杯沉思不語,今回把張垍得罪狠了,自己是要想個法子早一點防備纔是,他望着中年得志的高適,腦海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何不找找他去!”

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138章 返京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43章 風驟起(二)第58章 門生第197章 謀畫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63章 楊家(一)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34章 圖窮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機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63章 楊家(一)第386章 家國天下(六)第207章 觸犯權貴的利益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261章 策劃第232章 並不難斷的家務事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131章 破局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61章 連環計第213章 前夜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67章 官從天降第218章 天地爲媒第208章 暗流涌動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15章 辭職第295章 對手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83章 孔方老道第三百零八章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135章 匕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詔內訌(上)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5章 上元夜(一)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348章 後手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176章 異鄉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88章 刀刀見血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50章 暗流(二)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90章 奉命入京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174章 納妾第269章 意外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56章 夜訪第31章 開店(二)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23章 安楊會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63章 楊家(二)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309章 奪權第134章 圖窮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