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

普被殺的消息沒有能傳出十里之外,外圍的唐軍哨兵吐蕃士兵逐一斬殺,李清並沒有停留,簡單處理完死傷部屬後便立即揮兵北上,直撲石堡城。

此時,在石堡城兩側,一南一北兩支吐蕃大軍已經準備就緒,他們在倒計時,進攻唐軍的弓弦越拉越滿,一觸即發。

可是,在他們身後五十里外,卻埋伏着另外一支軍隊,象一頭髮現了獵物的狼,正用恆古不變的耐心等待着機會來臨。

石堡城,唐軍的進攻已經進行了快一個月,損兵過萬,但城堡卻巍然不動,城堡之下兩裡外,三萬唐軍無依無助,茫然地矗立在廣袤的高原之上,寒風刺骨,旌旗已經結冰,被凍成了半凝固狀,天空陰沉,烏雲低垂,一場暴風雪眼看將至。

轟隆隆地戰鼓聲響起,從陣營裡衝出二千唐軍,他們扛着雲梯,趕着數百頭牛馬向狹窄的山徑進發,牛馬的尾巴都塗上了厚厚的火油。

這是褚直廉所用過的最有效的辦法,可以大大減少唐軍的傷亡,而且衝上懸崖的次數在不斷增加,甚至五天前還發生了和吐蕃軍的城頭肉搏戰,險些攻進石堡城,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大量的牲畜屍體也阻礙了山路,流出鮮血凝結成了刺眼的紅冰,使唐軍的進攻速度開始減緩,再也沒有前幾天令人激奮的效果。甚至使唐軍地進攻變得更加艱難。

趕到山口,唐軍點燃了牲畜們的尾巴,牛馬受驚,沒命地向山上衝去,唐軍跟在後面狂奔吶喊,腳步機械而沒有激情,彷彿只是走走過場,一個月來無數次的失敗。早已經磨掉了唐軍的信心,但吐蕃軍卻氣勢高漲,石如雨,圓木似冰雹迎頭落下,直砸在一羣奔牛的頭上、身上,奔牛們一聲聲悶哼。接二連三滾翻下山去,跟在後面的唐軍躲避不及,被撞翻一大片,唐軍開始動搖、潰退、返身逃竄,但山腳有監軍威逼着,只得回頭再次進攻,潰退了又進攻,來來去去,每次如海浪,喊殺聲震天。可到了頂峰便停止不前,竟無人敢衝上懸崖。只躲在狹道邊上向城上放箭。

褚直廉大怒,拔劍狠狠吼叫道:“給我不停擂鼓。從現在起,都尉以下軍官全部輪番去攻城,不上懸崖者皆斬!”

一個月攻城不利已經將褚直廉累得筋疲力盡,他想收兵回州,但皇甫節度使的進攻令一個接着一個,有時一天連來七、八道軍令,他的最後期限只剩下三天,再不下城。斬!

褚直廉彷彿一個輸紅了眼地賭徒,他孤注一擲。將所有的賭本統統壓了上去,旁邊所有的軍官都大驚失色,卻無人敢說一句話,身邊的前鋒大將王難得打手簾仔細凝視城頭,企圖從吐蕃的防守中尋找出破綻,他已經找了一個月,什麼都沒有發現,但今天卻不同,或許是在壓力之下,他終於發現了問題。

“褚將軍,末將發現了一個疑點。”

褚直廉回視着他,怒道:“什麼疑點?你他娘直接說就是!”

“是!”

褚直廉的暴躁讓王難得額頭上地汗流了下來,他急道:“一個月前我便發現城上的吐蕃守軍約有二千人,這一個月中,我們殺死了也至少有一千人,可現在你看城上的吐蕃守軍依然是二千人左右,難道陣亡之人又死而復活了嗎?”

“這是什麼疑點,難道他城裡沒兵補充嗎?”

忽然,褚直廉張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滾圓,‘自己進攻了一個多月卻不見吐蕃人的援軍,這不可能!難道吐蕃人還留了一手嗎?’

他忽然明白過來,目光急向日月山的兩端看去,突然,大地上似平空起了一聲驚雷,日月山兩邊殺出不計其數的吐蕃騎兵,兩股吐蕃軍迅速匯成了無邊無際的海洋,彷彿驚濤駭浪、彷彿狂潮洶涌,揮舞着戰劍,厚重的鎖子甲將渾身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猙獰的眼睛和一隻血盆大口,冰冷的眼睛裡射出吃人地目光,石堡城中號角聲聲,城牆上忽然涌出了密密麻麻的軍隊。

“結陣!結陣!準備迎戰!”

褚直廉急得嘶聲吼叫:“弓箭手!弓箭手在哪裡?”

但唐軍信心已失、士氣低落,已經有戰馬開始戰慄,嘶溜着向後‘嗒塔!’退卻,不少人地眼中流露出懼意。

吐蕃軍騎兵越來越近,馬蹄聲勢如奔雷,扯起漫天的殺氣,迎着唐軍地顫抖的箭雨,毫不憐憫、毫不停留,揮舞着戰劍向唐軍殺去。

唐軍潰敗,褚直廉戰死在軍中,七萬吐蕃軍一瀉千里,張開大嘴向隴右大地撲去。

一片、兩片,無數片,天空忽然下起了漫天的大雪,今冬的第一場大雪終於來臨了。

.

已經到了一更時分,天地間扯着漫天的風雪,斜刺裡潑撒向大地,迷霧滾滾,三步之內什麼也看不見,除了呼嘯的風聲,在近處卻聽見沉重的呼吸聲,還有戰馬的響鼻聲,一支軍隊在風雪中艱難行軍,向石堡城方向而去,這自然便是李清地奇軍,他們等待的機會終於來臨,吐蕃軍大隊已經追殺潰敗地唐軍去了,石堡城防守空虛,正是難得的良機,但暴風雪的突然來臨卻打亂了他的部署,原本一個時辰的路程,他們足足行了三個時辰。

四千餘唐兵終於趕到了石堡城山崖之下,山崖下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唐軍在松林裡休息了一會兒,這時風雪漸漸停了,北面又吹來一陣淒厲的風,將厚密的彤雲推走,星星鑽了出來,懸崖上空的月亮向西移動,在暴風雪後的殘雲中發出黃光,地上已經鋪了厚厚一層輕軟的被褥,散發着金黃的淡光。

天空清朗,但氣溫卻急劇下降,士兵們凍得連連跳腳,他們七手八腳砍去並扯下懸崖上枯萎的藤蔓,露出光溜溜的石壁,李清仰望筆直的懸崖,撫摩着凍得硬幫幫的石壁,低聲向後招了招手,“開始吧!”

士兵們很快趕來了一大羣白色活動物體,從它們‘咩!咩!’的叫聲中,知道它們是羊羣,李嗣業隨手拎起一隻羊,遲疑地望了望李清,道:“陽明是從哪裡聽來的,這個辦法我就從沒有聽說過。”

李清微微一笑,“我也是自書上看來,卻也沒有親眼見過。”

他拍了拍石壁,信心十足道:“現在雖然不到大小寒,但這裡地勢高,比中原卻要冷得多。”

李嗣業點了點頭,“那就試試看吧!實在不行,咱們還是從正面上去。

說着,他抽出橫刀,手起刀落,一道血箭標出,剁下了一條羊腿,他立刻乘着血熱,按在壁上,頃刻間鮮血成冰,竟將一條羊腿牢牢的凍在石壁,李嗣業隨手用刀面一拍,刀嗡嗡顫響,羊腿卻絲毫不動,“好!真成了。”

李嗣業大喜,又斬下一條羊腿按在石壁上,頃刻便好,又等了一會兒,他小心翼翼地踏上去,羊梯十分結實,他近二百斤的身軀踩上都穩絲不動。

“大家動手吧!”

數十名專門挑出的會武藝的士兵,立刻開始了他們搭建羊梯工作,一旦羊梯建成,李嗣業就要親率五百唐軍從後山爬上石堡城。

而李清卻率領三千人轉到石堡城正面,這是他的雙保險,如果後山失敗,他便從正面直接撞門強攻,時間一點點地過去,漸漸地已經到了四更時分,月光明亮,可以遙遙看見城頭上幾個小黑點在來回移動。

這時,段秀實從後山跑來稟報,羊梯已經搭好,李嗣業率五百人已經上了懸崖,但城牆上面有士兵巡哨,無法攀上去。

關鍵時候到了,李清微一沉吟,他一揮手,三千名士兵從埋伏處衝出,向石堡城下狹窄的小徑衝去,可剛剛靠近,立刻被城上的吐蕃士兵發現,城上的叫喊聲頓時響成一片,城上的守軍只有數百人,突來的大隊唐軍讓所有吐蕃軍都驚慌失措。紛紛都趕來守城,石塊、木頭如雨點般落下,封鎖了狹窄地山徑。

且說李嗣業,他率領五百士兵已經無聲無息上了懸崖,從城牆到懸崖邊只有一丈餘寬,但城牆卻十分長,足有三百丈延伸,上面十幾名吐蕃軍在來回巡邏。五百名唐軍屏住呼吸,將身體緊緊貼住城牆,等待着前方的消息。

忽然,城上一陣大亂,叫聲、罵聲連一片,守城兵力不足。十幾個巡哨的士兵跑到下面去幫忙搬巨石封堵城門,防止唐軍用巨木撞開。

機會來了,南霽雲細心地聽了一會兒,上面已經沒有人,他和荔非守瑜對望一眼,同時點了點頭,兩人背上大袋箭壺和鉤索包,將綁着飛鉤的箭對準了城垛‘嗖!’地射去,兩隻飛鉤拖着長長地繩索,劃了個漂亮的弧線。準確地鉤住了城牆內側。

兩人拉了拉,十分緊。便同時用力一縱身,向城上攀去。牆壁被凍得十分光滑,根本無着力之處,好在兩人的靴上都綁了麻繩,勉強有點摩擦力。

此時他倆已經懸在半空中,下面是百丈高的懸崖,若一個吐蕃兵發現鉤繩,他倆都將摔得粉身碎骨,五百唐軍也將無一倖免。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南霽雲離城垛已不到三尺,頭頂上卻忽然傳來了腳步聲。一名吐蕃士兵竟出現在他面前,兩人面對面地看着,都呆住了。

原來留守石堡城的守將正是率軍偷襲沙州地主將鐵刃悉諾羅,他因沙州吃敗仗,被貶來防守石堡城,相對野戰,他更精於守城,在他的防守之下,唐軍攻了整整一個月都沒能拿下這座城池,但剛纔李清突然攻城讓他措不及防,他立刻將所有士兵調來搬運巨石堵門,但當他發現南北兩邊及西面城牆都沒有人巡視時,當即各打發一人回去,到西面城牆的吐蕃士兵卻正好看見了南霽雲。

南霽雲搶先反應過來,他隨手抽出腰間的橫刀,狠狠向吐蕃士兵飛插而去,橫刀鋒利無比,一下子戳穿了他的頭顱,吐蕃士兵慘叫一聲,倒地而亡,但南霽雲因爲用力過猛,單臂難支身體,一下子又滑下去了一丈多,繩索將他的手掌磨出了血。

吐蕃士兵地慘叫聲,卻引起了另外兩名吐蕃兵的注意,藉着月光,他們遠遠地看見那名吐蕃士兵倒在地上,一柄長刀插進了他的面孔,兩人頓時嚇得大喊大叫起來。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荔非守瑜一把爬上了城垛,卻看見二十幾名吐蕃士兵向這邊衝來,他來不及細想,摘下弓搭箭便射,他眼疾手快,箭無虛發,每一箭去便有一人翻身倒地,忽然,兩支箭同時從側面射出,卻同時射穿兩名吐蕃軍的咽喉,荔非守瑜回頭看去,只南霽雲已經傲然戰立在城垛之上,他手挽射鵰弓,臉微微仰着,斜睨着吐蕃軍,又一聲弦響,還是兩箭齊出,同時射穿兩名吐蕃軍的喉嚨。

“好箭法!”

荔非守瑜讚了一聲,見二十幾名吐蕃軍幾近射殺殆盡,他立刻掏出十幾把鉤索,鉤住城牆,長索向下扔去。

這時,鐵刃悉諾羅已經得知有唐軍從西面翻上,他立刻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他又氣又急,也顧不上堵門,當即率領二百多人向西面城牆衝殺而來,剛上城頭,但迎面卻見一支箭矢飛來,快若閃電一般,他本能地一低頭,箭矢射穿了他的頭盔,帶出去十幾丈遠,鐵刃悉諾羅嚇得魂飛魄散,再不敢擡頭,只喝令士兵衝上前去砍殺,但已經晚了,李嗣業率領第一批唐軍已經爬上城牆,他哈哈大笑一聲,拔刀衝進了吐蕃士兵的人羣之中。

隨着爬上的唐軍越來越多,勝利的天平已經向唐軍傾斜,一個時辰後,對大唐和吐蕃都至關重要地戰略要地石堡城終於易手,被唐軍佔領,四百名吐蕃士兵悉數被殲滅,鐵刃悉諾羅則被李嗣業生擒,此刻城門大開,大唐的龍旗在石堡城上高高飄揚,山下地唐軍歡呼着蜂擁而上,李清摘下頭盔,向石堡城奮力揮手,他的臉上露出了無比燦爛地笑容。

天寶四年十一月,剛剛斬殺吐蕃贊普的沙州都督李清,再次偷襲石堡城得手,隴右戰局逆轉,正勢如破竹的論莽布支和吐谷渾王倉皇撤軍,唐軍乘勢反攻,吐蕃軍大敗,被殺死和降者不計其數,最後領不到三萬人逃回了九曲。

十二月下旬,大唐皇帝李隆基命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進京獻俘,又命李清兼隴右、河西節度副使,在皇甫惟明不在之時代管軍務。幾乎同時,李清妻簾兒在沙州產下一女,母女平安。

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8章 童生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7章 縣令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361章 馬嵬坡(四)第53章 暗流(五)第37章 發薪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95章 對手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161章 曲江流飲(下)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7章 發薪第114章 成親第63章 楊家(二)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163章 再別帝京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5章 辭職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35章 貴人(一)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197章 謀畫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30章 開店(一)第262章 固執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5章 上元夜(一)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49章 暗流(一)第212章 求婚第59章 挖牆角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135章 匕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詔內訌(上)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258章 金丸之線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353章 戰爭與陰謀(三)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37章 發薪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26章 閬中(一)第286章 外放第33章 密謀第210章 尋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37章 賞牡丹貴妃思曲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35章 貴人(一)第232章 並不難斷的家務事第59章 挖牆角第379章 兩淮勢力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232章 並不難斷的家務事第49章 暗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