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

片清朗,遠山成一條黑色的弧線,向東消失在遙遠的裡是黃河九曲地區,原是吐谷渾之地,唐高宗龍朔三年,吐蕃滅吐谷渾,佔領富饒九曲地區,這一帶也就成爲了吐蕃進攻大唐的後勤基地。

在石堡城以南約三百里之處,距黃河已不到二十里,丘陵低緩,溪流急,山坡上樹林茂密,長滿了掛着脂香四溢的冷杉、雪松和柏樹,樹林外是大片已經枯黃的草地,直鋪到遙遠的積石山腳下,草地上隨處可見一羣一羣在此過冬的牛羊,這裡景色優美,星光和圓月下的夜晚顯得寧靜而美麗。

但在一片淺湖的北面,卻駐紮着一支吐蕃軍隊,人數約兩萬餘人,沒有柵欄,彷彿散放的羊羣,密密麻麻的帳篷一直延伸有一里多地,但營地中間,卻有一頂白色的,橢圓如鳥蛋的帳篷,象衆星捧月一般被拱衛着,它自然就是吐蕃贊普赤德祖讚的營帳,而這支軍隊,也就是赤德祖讚的外甥吐谷渾王所率領支援石堡城的兩萬吐蕃軍,此時在此駐紮待命。

在距吐蕃大營約二里的一片冷杉林裡,卻有四雙明亮的眼睛正炯炯有神地盯着吐蕃軍大營,銀華似練的月光下,他們發現了那隻鳥蛋般的白色營帳,四人的眼睛裡同時迸發出一絲狂喜,其中一人急捂住嘴,怕自己的激動引來吐蕃的巡哨,這四人正是唐軍斥候,是李清所派出的五十支斥候小分隊中的一支,化裝成放牧的羌民,他們的任務是要找到那隻鳥蛋帳篷,也就是赤德祖讚的行蹤,這支斥候小分隊的頭叫酒延昌,也就是玉門關驛的那個老兵油子,已被升爲隊正,憑他豐富的行軍經驗,這支斥候小分隊在尋找了三天後,終於找到了吐蕃軍的駐地。

“十三郎,你們二人速回去報告,我在此盯着他們。”

酒延昌向手裡呵了一口暖氣,又使勁搓了搓快凍掉的耳朵,痛得一咧嘴,老實不客氣地搶過二人的酒壺,道:“你們是騎馬回去,可以暖身子,所以你們的酒壺要留下來。”

兩名士兵不敢抗命,迅速向樹林深處栓馬之處跑去。

吐蕃大營裡一片寂靜,士兵們早早地睡了,贊普也在營中,沒有人敢大聲喧譁,一隊隊巡夜的哨兵在帳篷間穿梭巡查,在靠近赤德祖讚的營帳附近卻停了下來,掉頭而去,近五百名吐蕃精兵執劍而立,冰冷的目光比這夜裡的寒氣還甚。

那白色的帳篷近看卻極寬大,更有數十名贊普的貼身侍衛守在門口,帳篷內陳設金碧輝煌,各種器物皆是用金銀打造,精緻而厚重,桌上有羊脂般的玉瓶,壁上掛着上好的盤羊角、犛牛尾,幾名漂亮的侍女正在收拾被褥,地上、牀上綴滿了各種色彩絢爛的裝飾。

此刻,吐蕃贊普赤德祖贊盤膝坐在小几前凝視着眼前的戰報,這是石堡城(吐蕃稱鐵刃城,這裡統一稱呼)的最新戰況,唐軍已增兵至三萬人,正不分晝夜地攻打城池,石堡城下所殺唐軍已不可計數,而已軍也損失了一千餘人,但唐軍依然不能越天險一步。

赤德祖贊默默站起身來,用手沾了點清水輕輕拍了拍額頭,他走出帳外,凜冽的寒風使額頭更加刺骨,但他的思路也變得清晰.隴右一戰,他的目的不是被動地防守石堡城,他的目標是隴右那片富庶而溫暖的土地,這也是每一任贊普的目標,經過幾十年的養精蓄銳,吐蕃已經到了最強盛的時代,擁有幾十萬帶甲士,更沒有理由不取隴右。

他的計劃天衣無縫,在石堡城內,有兩萬精兵藏而不露,在大非川,論莽布支率三萬軍隨時出擊,而吐谷渾王的兩萬軍也在待命,都是一天的路程,彷彿兩頭惡狼在遠遠地盯着獵物伺機而動。

赤德祖贊在等,在等待反擊的時機,而此時,唐軍已經疲憊,他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到來,還在拼命攻打石堡城。

‘是時候了!’赤德祖贊輕輕地拍着額頭,現在正是出擊的最佳良機,想到此,他回身低低地命令,“速命吐谷渾王來見我!”

李清的大營卻在一百多裡以外,藏在一座山谷之中,這裡是積石山的西段,三百里內荒蕪人煙,嚴冬將至,以遊牧爲生的羌民們都紛紛遷去相對溫暖的黃河九曲之地,但李清異常警惕,巡哨的範圍延伸到營地的二十里外。

他們一路艱苦行軍,用了十天的時間趕到此地,這裡山巒起伏,地形複雜,藏身之處比比皆是,離石堡城約四百多裡,此時離段秀實發現赤德祖贊已經過了二十天,早就失去了吐蕃贊普的蹤跡,但赤德祖贊既然來監督隴右之戰,就應該離此不遠,除非他已經進了石堡城,那又另當別論。

三天前,他派出了五十支斥候小分隊四處尋找,可就在天快亮時,李清接到了兩名斥候兵的報告,在此西北約一百二十里外,發現了他要尋找的目標。

積石山清晨的寒意幾乎要將人凍僵,光禿禿的山谷凝結了厚厚一層白霜,近兩百頂帳篷密集地挨着,帳篷外擠滿了吃早飯的唐軍,爲了儘可能地縮小目標,也爲了互相擠着取暖,每個帳篷裡住了近三十名士兵,主帥李清也不例外,李嗣業、南霽雲、

也和他同住一帳,和士兵一樣席地而睡,地上只鋪了的毛毯。

此刻他們已經起牀,正圍坐在小桌前,一邊吃着早飯,一邊商討剛剛得到的情報,早飯是一杯熱水、一捧炒麪還有一塊乾肉,幾乎和吐蕃軍一樣,長途行軍也只能如此。

“一百二十里路,斥候用了三個時辰趕回,若是我們大軍,最少也要四個時辰,若從中午出發,那晚上便能趕到,用夜襲,殺他個措手不及。”

白孝德用拳頭輕輕地捶着桌面,眼睛裡流露出渴望一戰的興奮,此戰若能殺掉吐蕃贊普,這將是天大的功勞,不僅會改變隴右戰局,甚至會影響整個唐蕃的戰略走勢,他眼中的興奮變成了悠然神往。

李嗣業卻搖了搖頭,“不妥!他們有兩萬多人,可我們只有五千人,幾個斥候他們或許發現不了,可我們五千人開過去,這麼大的動靜,十里外就極可能被察覺,那時兩萬人對五千人,我們贏面很小,我以爲還是要再慎重些。”

“我也同意嗣業所言。”旁邊一直沉默的南霽雲沉聲道:“我們從沙州行軍到此,沒有被吐蕃人發現,應該是僥倖,我估計這和隴右之戰將吐蕃邊哨都調走有關,但路上沒有被發現,並不等於就一直不會被發現,離石堡城越近,敵人的巡哨也就越多,我們是需要萬分謹慎。”

“哼!”白孝德輕輕哼了一聲,掃帚一般的粗眉向上挑起,不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不是爲了擊殺吐蕃贊普,我們來這裡幹什麼?斷吐蕃人糧道麼?”

李嗣業眼睛微微一瞥,見李清盯着眼前的杯子若有所思,似乎並沒有聽他們三人的對話,不禁笑道:“我們爭什麼?都督想必已經有了定計,我們且聽他的!”

三人一齊向李清望去,李清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擡頭看了他們三人一眼,微微一笑道:“既然發現了赤德祖贊,自然要下手,而且要萬無一失,但萬無一失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靠大量的情報來分析,我現在已經有了個想法,但還需要段秀實的消息來證實!”

“都督說說看,是什麼想法?”

白孝德聽李清贊同他的主張,不禁大感興趣,李清剛要說話,南霽雲的臉色忽然變得凝重起來,“有一匹戰馬向這邊奔來,約三裡地。”李清側耳聆聽,不一會兒遠方果然有馬蹄聲隱隱傳來。

“來了!我要的消息來了。”他霍然站起,大步走出帳去,只見遠方一匹戰馬奔入山谷口,經過哨兵檢查後,徑直向自己這邊飛馳而來。

“是段秀實的手下!”

南霽雲眼力非同凡人,他用手擋住旭日平射的強光,五百步外,他已經看清了來人的面容,很快,戰馬奔近,果然是段秀實手下的一名斥候,他也是一身羌民打扮。

“都督!段將軍命我來送信。”

李清接過紙條,展開,裡面只有一句話,“石堡城西北五十里外,發現三萬吐蕃騎兵。”

李清眼睛裡頓時閃過一道亮色,這個消息證實他的猜測,也給他帶來了戰機,“走!咱們裡面去說。”

“我一路來時便在想,吐蕃贊普爲什麼要親自來督戰,難道僅僅是爲了守住石堡城嗎?應該不是這麼簡單,那他是爲什麼?”

李清負手仰望着帳頂,彷彿上面寫着答案,隨即目光平放,眼裡閃爍着深邃的光芒,他淡淡一笑道:“我以爲他的目的是想吞下整個隴右地區,來偷襲我沙州也是想轉移我大唐的視線,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有兩支吐蕃軍共五萬人在一旁觀望,唐軍攻城正急,他們卻按兵不動,難道你們不覺得蹊蹺嗎?”

“難道他們是在等待戰機嗎?”旁邊李嗣業忽然插口。

“對!”

李清肯定地說道:“他一定是在等待戰機,等待唐軍最疲憊最焦惶的時候,然後一舉殺出,裡應外合,就算七萬隴右軍全部壓上,我估計也無法再阻擋吐蕃人的鐵騎。”

衆人都沉默了,都督說得在情在理,他們不禁爲隴右的命運擔心,李清卻一陣呵呵冷笑道:“你們難道沒想到嗎?敵人如果傾巢殺去,那誰來護衛他們的贊普?”

他緩緩走到帳前,擡頭望着天色,太陽光線雖然強烈,但遙遠的西方,烏雲已經堆成了山,正慢慢向這邊壓來.

“他該動手了,否則大雪一來,就要封路了!”

這是一個初冬的夜晚,天空佈滿了暗紫色的雲彩,但沒有下雪,地面潮溼,但是並不泥濘,軍隊無聲無息地行進着,只是偶然可以聽見戰馬微弱的蹄沓聲,不準高聲談話、不準用火、儘量不要讓馬嘶鳴,一支長長的黑影,沙沙沙地急速前進,天空黑沉沉地,忽然飄起了濛濛細雨,中間夾雜着雪花。

離吐蕃大營約還有十里,李清的戰馬忽然停了下來,一直埋伏在吐蕃大營附近的酒延昌被帶了過來,他是趕回去報告最新情況,卻正好在半路遇到大軍,今天早上,二萬吐蕃軍已經開拔,整個營地只剩下約三千人護衛着他們的首領。

“加快速度,丟掉一切多餘和打仗無關的東西。”

李清一聲令下,唐軍士兵們將隨身攜帶的被褥

、鍋統統扔掉,加快了行軍的步伐,彷彿一支黑色的吐蕃大營直射而去,毫不遲疑、毫不猶豫,戰刀已經出鞘、箭矢已經上弦。

戰馬在茫茫的高原上奔馳,象決堤的洪流向北奔騰而去,二十里路,對風馳電掣的騎兵轉眼便道,吐蕃的大營赫然出現唐軍的眼前,馬蹄聲已經無法掩飾,吐蕃哨兵也發現的情況,紛紛大呼小叫,向營地裡沒命地奔跑。

“殺進去,一個不留!”

李清戰刀一指,五千唐軍如巨浪般涌過他的身旁,向吐蕃大營呼嘯而去,大軍橫掃原野,號角聲嘹亮,三千吐蕃衛隊倉促集結,圍成一個圓,將他們的贊普死死包圍在中間,唐軍騎兵衝鋒在前,彷彿驚濤駭浪中的一股惡浪,迎頭打去,兩軍轟然相撞,激起了萬丈狂瀾,將密集的吐蕃軍硬生生地撞開了一個缺口,但吐蕃軍也已經勢如瘋虎,轉眼缺口便合攏,將衝進缺口的一百多唐軍吞噬。

硬衝代價太大,騎兵向兩邊‘刷!’地一分,後面的箭矢便鋪天蓋地射來,一陣人仰馬翻,最外面的幾層吐蕃軍象剝去的外殼,紛紛中箭倒地,但唐軍的箭雨並沒有停止,反而更加密集,吐蕃軍的圓盾能遮住身子,卻遮不住身下的戰馬,戰馬哀聲嘶鳴,或委頓倒地,或帶着騎兵發瘋般向前衝去,可沒走幾步,還是摔倒在地,幾輪箭雨後,三千吐蕃鐵衛已經損失了近四成,吐蕃軍的陣腳已無法保持。

這時,赤德祖贊頂盔貫甲從帳篷裡出來,他飛身上馬,腰挺得筆直,迎着箭雨、迎着飛雪,他舉劍高聲大喊:“衝上去,殺開一條血路。”

吐蕃軍立刻開動,馬蹄在草地上翻滾,他們避開箭雨,護衛着自己的贊普向東南斜刺而去,但在他們面前卻是等候已久的二千陌刀軍,這是安西最精銳部隊,李嗣業長身挺立,手拄着刀杆,彷彿天神般威風凜凜地站在隊伍最前,他眼裡閃現着殺人的厲芒,逼視着眼前衝來的吐蕃騎兵,他忽然大吼一聲,側身閃過,一道寒光起,兩條馬腿已被削斷,再反手一刀,馬上騎兵人頭飛出。

陌刀手已經跳下戰馬,整齊而有序地集結成山一般的刀牆,堵住了吐蕃軍的去路,前有陌刀堵路,後有弩箭追擊,兩旁則是敵人騎兵包抄,似乎已經無路可走,赤德祖讚的百餘貼身衛士見事態緊急,簇擁着贊普脫離了大隊,掉頭向西衝去,至此,吐蕃的騎兵陣終於瓦解,形成一團一團各自爲陣,與唐軍拼鬥。

李清的目光一直盯着那名頭戴金盔之人,悄悄指着他向身旁的武行素做了個手勢,武行素的鋼弩緩緩擡起,冰涼的尖箭對準赤德祖讚的後背,輕輕釦下機簧,一支透甲箭無聲無息、迅疾如電掠空而去,箭鋒彷彿閃過一道火光,正中赤德祖讚的肩胛,與此同時,南霽雲的另一支箭也到了,他卻是射馬,勁箭貫穿了戰馬的頭顱,戰馬慘嘶一聲,然翻倒在地,將赤德祖贊掀滾出一丈遠,不等他的親兵救助,唐軍數百騎兵便從四面襲來,長槊揮舞,戰刀紛飛,片刻便將百餘衛士殺光得只剩十餘人,背靠着背將赤德祖贊死死護住。

在幾百把長槊下面,赤德祖贊面帶慘笑,金盔金甲象徵着他無比高貴的身份,他已經無法站立,這時,李清催馬上來,騎兵們紛紛閃開一條路,李清下馬走到他的面前,平靜地望着他。

赤德祖贊半跪在地上,手拄着劍,大口大口喘着粗氣,血和汗水流滿一臉,但眼睛依然象鷹一般銳利和不屈,死死地盯着他前面的敵人,彷彿要用目光將李清撕成碎片。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李清,如何處置吐蕃贊普,事關重大,李清的目光平直地盯着遠方,殺還是不殺,殺的後果和不殺的後患在他心中難以平衡,殺掉他可以打亂吐蕃的戰略部署,甚至使吐蕃內亂,讓大唐三五年之內不會再被吐蕃所擾,但自己所要承擔的政治後果也顯而易見;而如果不殺,自己的風險雖然可以降到最小,但大唐最後將不得不放他回去,吐蕃人的反覆和無信又歷歷在目。

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在李清心中激烈地交鋒,他委實拿不定主意,戰場上的喊殺聲漸漸地小了,陣勢散亂的吐蕃騎兵們被陌刀陣和箭陣逐一分割、包圍、殲滅,騎兵將赤德祖贊和他的殘餘衛士包圍得跟鐵桶一般。

李清忽然冷笑一聲,毫不畏懼地迎着這位吐蕃王犀利的目光,驀然間,大漢民族那種緩緩激發的血性在他心中被喚醒了,他的眼睛變得嚴峻而可怕,他的手緩慢地、但毫不遲疑地向下揮去.

天空的雪花忽然變大,李情傲然立在漫天的雪花中,一股從未有豪情充溢着他的胸膛,天寶四年十一月初,吐蕃贊普巡視隴右之戰,卻在黃河九曲被千里奔襲的沙州都督李清所襲,三千護衛全軍覆沒,而赤德祖贊被當場斬殺。

注:歷史上天寶四年秋赤德祖贊行營至羊卓夷塘,被安西都護夫蒙靈察派來的唐軍哨兵發現,可惜兵力太少,但沒有能夠殺死赤德祖贊,十分遺憾。

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97章 謀畫第286章 外放第83章 孔方老道第57章 反擊第114章 成親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38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50章 暗流(二)第313章 掌權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267章 蓄勢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53章 暗流(五)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100章 相親(上)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325章 給李林甫拜年第271章 下手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325章 給李林甫拜年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57章 反擊第208章 暗流涌動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266章 線索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79章 黑幫老大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134章 圖窮第16章 義助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266章 線索第152章 東宮案(六)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276章 拉攏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370章 郭子儀的感動第369章 殺將立威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01章 相親(下)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291章 拉攏邊令誠第66章 歸程第374章 滿月酒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280章 把柄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96章 行獵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51章 暗流(三)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50章 暗流(二)第280章 把柄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64章 楊家(三)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28章 風雲聚會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350章 勒索第203章 悲情牌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00章 相親(上)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3章 密謀第323章 安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