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廟堂之高

前幾日感恙了,病得頗重,也沒有上朝,一直臥牀在好一點了,但病去如抽絲,身子還有點沉重,須在家靜養。

書房裡光線充足,涼風習習,經過七月的盛夏,到了初秋的八月,天氣已不感到燥熱,李林甫坐在他那張發黃老舊的藤椅上悠閒地喝着參茶,這是用渤海國王欽茂孝敬的千年人蔘所泡,東宮案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李林甫彷彿轉了性,再不過問太子的之事,每日裡只是忙忙碌碌,批轉錢物、調動官吏,河南)調糧賑災,這些都是他宰相分內之事,但更重要的卻是皇上決定冊封太真妃楊娘娘爲貴妃,皇上沒有皇后、元妃,貴妃其實就是皇后了。

皇上封貴妃,舉國關注,但李林甫卻不然,他又慢慢地喝一口茶,細長的眼睛裡散着淡淡的微光。

他關注的是楊玉環的家族,作爲一個得寵的皇妃,她必然需要一個強大的外戚作爲支撐,皇上也必然會這樣考慮,否則貴妃在宮裡就會四面受敵,‘楊國忠’,李林甫的腦海裡跳出這個名字,這是昨日皇上封楊釗爲御史中丞時替他改的名字。

“好昌盛的官運!”

李林甫不禁冷笑一聲,幾個月前還是金吾衛兵曹參軍,可短短數月就變成了正五品的御史中丞,無功無績。明顯就靠裙帶關係,實在讓人不齒,他不由想起另一個升官迅速地李清,人家好歹也是在南詔立過大功。

但李林甫考慮的,是如何將新興的楊氏收到自己的旗下,楊釗,不!現在應該叫楊國忠,他不用擔心。東宮一案中他就是自己的急先鋒了,關鍵是要皇上的態度,外戚不同一般官員,最終還須李隆基首肯才行。

外面傳來一串急促的腳步聲,到門口又停了下來,“父親。孩兒有要事稟報!”

是他的八子李銀,東宮案後李林甫爲了試探李隆基對他地態度有無變化,特地上表懇請皇上再蔭自己另一子爲官,按唐制,只有皇帝或皇后的直系親屬,一家才能蔭二個孩子爲官,其餘官員只能蔭一人,而且品階也有講究,如正一品(太師、太傅、太尉)官員只能蔭得正七品官,且大多是軍職。但李林甫的奏表卻得到破格批准,不僅得到皇帝直系親屬的待遇。而且還得了從六品的尚書省員外郎實缺,任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可見皇上對他聖眷依舊,這也讓他略略放心下來。

李銀的突然到來卻讓李林甫微微有些動怒,當官沒兩個月便中途私自回家,傳出去讓百官如何評點,再天大地事,下朝後不能說嗎?還是那樣沉不住氣。

他將杯子往桌上一頓,拉長了臉道:“進來吧!”

李銀聽出了父親口氣中不悅,他慢慢走進房內。心中忐忑不安,低頭道:“父親大人。我有要事稟報。”

李林甫瞥了兒子一眼,冷冷道:“聽說你昨晚又和那幫皇親貴嗣出去胡鬧了,可是真?”

李銀慌忙道:“父親教誨過孩兒,孩兒已經改過很多,昨晚孩兒去崔圓府的路上遇到他們,不得已應酬了一個時辰,實非孩兒本意。”

李林甫聽說,怒色稍斂,但依然冷冰冰道:“你不用去找崔圓之女,她身子太弱,不是旺夫相,爲父決定還是替你迎娶崔翹之女,雖然他上次拒絕,但他夫人卻贊同,在他家裡是他夫人做主,這事你就別想了,過幾日我便會請媒。”

李銀從未見過崔柳柳的母親,可二個月前去他家吃飯,竟被她母親的虎威嚇得落荒而逃,從此再也不敢去找崔柳柳,又把眼光放到崔圓之女的身上,雖然她身子單薄了點,但也溫柔可人,從不出家門一步,和那崔柳柳大不相同,男人的心就是這樣奇怪,他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玩女人,娶妻時卻要對方嚴守婦道,最好這輩子從未和其他男人說過話,從古至今,皆是一樣。

但父親的意思還是讓他迎娶崔柳柳,他苦着臉卻又不敢說個‘不’字,只得低聲應了,李林甫自然知道兒子的心思,崔翹之女名聲雖不太好,但娶了她不僅可以將崔翹拉過來,而且崔翹之妻又是嗣寧王李琳之妹,可謂一箭雙鵰,婚姻嘛!本來就是政治交易,大不了以後準他多娶幾個妾來補償。

想到此,李林甫的語氣也緩和了許多,點點頭道:“說吧!什麼重要的事?”

李銀忙焦急道:“孩兒剛剛接到沙州戰報,李清在沙州大敗吐蕃軍,斬敵七千多,裴尚書已經進宮了。”

“這是好事,你急什麼?”

李林甫見他滿面焦惶,略有些不滿道:“此事我已知曉,皇上也早就知曉,我雖不喜李清,但這是國事,豈能因對個人地好惡而隨意抹殺他的功勞?倒是你,李清年紀和你一般大,他在爲國戍邊,而你卻醉生夢死,你差他不止一點兩點啊!”

李銀諾諾答應,可心中卻暗罵其父無恥,去年王忠嗣大敗突厥烏蘇米施可汗時卻不見他如此‘正直’,而在背後奏王忠嗣謀反,現在卻裝得堂堂正正地教訓自己。

心中雖怨恨,可臉上卻不敢半點表露,只低聲道:“但孩兒今天接到沙州兵曹事送來地作戰圖,才發現這場戰鬥不是沙州打的,而是在吐蕃境內約八十里處打地,換而言之,是我大唐在入侵吐蕃。”

說到此,李銀偷眼看了看父親,見他表情開始凝重,心中暗暗竊喜,他便是爲此事而來,不知爲何,他心中深深地嫉恨着李清,嫉恨這個與自己一般年紀卻又位居高位的對手。

“越境作戰,真是這樣嗎?”

李林甫的兩眼眯了起來,鼻槽再次拉長,剛剛還在盛讚李清爲國戍邊,可現在忽然發現他的把柄,心又開始活絡起來,他起身揹着手在房內來回踱了一圈,徐徐道:“你現在立刻回去,把你拿到的地圖錄一份副本交給楊國忠,什麼也不要說,你知道嗎?”

“楊國忠?”李銀一愣。

“也就是楊釗,怎麼,你現在不和他來往嗎?”

李林甫的眼光忽然銳利起來,象一把鋒利的劍,直刺兒子的內心,自己再三叮囑他,要和楊國忠保持密切關係,但現在才發現兒子似乎並不太聽自己地話。

“難道爲父給你交代的話,你全忘?”

李林甫的嗓門忽然提高,冷冷盯着他道:“那永王之子呢?你是不是也沒有按爲父囑咐地去做?”

“孩兒只是覺得.

李銀說不下去了,他忽然發現父親盯看自己的目光寒冷至極,他的腿開始發抖,‘撲通!’雙膝跪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半天,李林甫才慢慢走到窗前,仰天嘆了口氣道:“可惜李清不是我的兒子,否則他一定會理解我的用意。”

他只覺得索然無趣,向後揮了揮手,“你去吧!把地圖給楊國忠便是,其他沒你的事了,記住,以後老老實實當班,切不可隨意離職。”

李銀見父親動了真火,也不敢再解釋,說了聲‘是’,便低着頭退了下去。

見兒子走遠了,李林甫纔回到椅子上,頹然地坐下,本來輕鬆悠閒的心境卻被兒子的自負和愚蠢破壞掉了。

兩個月前,李清被封到沙州,李林甫爲了監視他,特地任命一名自己的門生去做壽昌縣縣令,卻無意中得到一個情報,沙州豆盧軍兵源嚴重不足,李林甫吃了一驚,但他也不聲張,暗暗調查事情的真相,最後發現這和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有關,隨着調查一步步的深入,皇甫惟明募私軍之事也被他查了纔出來。

從將李清派到沙州。李林甫便判定李隆基是知道這些事情地,卻在裝傻,而且他將李清派去一定有什麼用意。

這兩個月旁觀者清,李林甫也漸漸猜到了李隆基的心思,他是想廢掉太子,卻在慢慢圖之,要將擁立太子的大將一個一個不露聲色地削去,才能無風險地廢掉太子。如此一來,恐怕他要對付的第一個就是皇甫惟明,那李清不就是這局棋上一個重要的子嗎?

既想通這一點,李林甫不禁大感振奮,他立刻改變了策略,從前他是積極尋找一切機會打擊太子。而現在,他只需爲李隆基解去廢太子的後顧之憂便是了,比如,讓李隆基發現一個合適的新太子,而郯王李琮貪婪、虛僞,從前沒有被立爲太子,將來也不會有他的機會。

李林甫果斷放棄了他,他地目光便慢慢轉到了永王李璘的身上,此人一向低調,幾乎所有的人都將他忘記了。但也正是他的低調,纔會被李隆基發現。

書房裡很安靜。只聽見‘沙!沙!’的筆聲,李林甫在奮筆疾書。他是在寫日記,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卻不是天天寫,只有當他心中有感,或策劃大事時,纔會記一記,儘管如此,他地筆記也已經積了滿滿一箱。

忽然。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大管家在門口急聲叫道:“老爺。宮裡有人來傳旨,皇上命你火速進宮。”.

楊釗,不!從現在起,他就叫楊國忠了,雖然還有點遺憾,沒有叫楊帝忠,他要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忠心的可不是國家,而是皇上,不過,他還是很滿足了,這不,生了官,有了自己的官署,並賜錢五千萬,絹千匹,封職分田和永業田各十五頃,不僅如此,皇上還把原來太平公主的宅子賞給了他,裡面奴僕丫鬟有近百人,據說這是李林甫屢求不得的美宅,當晚,楊國忠便選了兩個美貌的奴婢陪寢,着實腐敗了一把,當然,老婆孩子也要派人接來,給李清打工,實在不是他所情願。

大唐御史臺品階不高,但權位極重,分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或辦理大案、或糾察禮儀、或監察百官和地方,職能各有不同,御史大夫是最高長官,但御史大夫往往只是虛官,有名無實權,這樣御史臺的實權其實就掌在次官御史中丞的手上,雖只是正五品,但三品地要員也得給他面子,這就是李林甫的第一悍將王:.

楊國忠掌的是殿院,殿院負責糾察朝廷各種儀式,包括朝會地秩序、典禮的服飾、祭祀和皇帝巡省的大駕等等,他雖然狗屁不懂,但拍桌子罵娘是少不了、下屬遞來的報告不遂意則要扔到對方臉上去,總之架子是要擺足。

今天是他第二日上班,御史臺位於承天門大街之東,左是太史監,右是宗正寺,楊國忠在幾名屬下的簇擁下,騎着高頭大馬滿面春風地從安上門進了皇城,彷彿誇街的狀元,就差身上背條喜帶,按理,他只需從太僕寺前穿過去,不遠便是御史臺,可他偏不,他要繞一個大***,一路接收各部官員的恭維,若是條件允許,他恨不得繞全國巡迴演出一圈.

“楊大人福星高照,官運亨通啊!”.

“楊大人少年有爲,不!那個中年有爲,大器晚成!”.

“我看李相之後,臺省之首非楊大人莫屬”.

他一路洋洋得意,尾巴都要翹到天去,尤其走到都水監時,有幾個伶俐的小官更是搶上來給他牽馬繮繩,更令他血脈賁張,彷彿到達人生地頂點,當年他在中衣食無着,看人臉色度日,想不到自己也有今天,楊國忠只覺胸中豪氣萬丈,等一等!豪氣萬丈現在已經變成豪氣千丈,因爲前面有一輛馬車在擋他的路,堵住了他豪氣宣泄地渠道,楊國忠的臉立刻便陰沉下來,只見馬車上下來一人,體形修長俊美、氣質風流倜儻,他身着正四品朝服,正是吏部侍郎楊慎矜,雖然五百年前是一家,又說一筆寫不出兩個楊字,但楊國忠卻不這樣想,人家是帝王后裔,自己只是市井無賴,他的耳畔不由迴響着在李林甫書房內,楊慎矜對自己的譏諷:

“楊參軍詼諧活潑,好酒好賭好色卻不好學,官場中必能遊刃有餘,哪還需我們關照,倒是有太真妃這個靠山,還得請楊大人將來多關照我們纔是。”

事情已經過了兩個月,但楊國忠卻一個字也沒有忘掉,此刻他竟然又敢堵自己的路,舊恨新仇,一齊在此刻爆發,楊國忠惡狠狠地盯着他,企圖尋他的岔子,可是新官上任,業務還不熟練,看了半天,他只發現楊慎矜除了帽子似乎戴歪了點,其它就沒有再發現什麼。

一個屬下估計是楊國忠肚子裡的蟲轉世,立刻便猜到了上司的心思,急附耳向他低語幾句,楊國忠笑逐顏開,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

他催馬上前,陰陰笑道:“楊侍郎別來無恙呼?”

楊慎矜老遠便看見了張狂的楊國忠,他是帝王之後,趣味高雅,對楊國忠這種惡俗的小人嘴臉實在是厭惡之極,當下,不由冷冷笑道:“楊大人在皇城走來走去想必是找不到自己的官署,不如我派人送你去,可好?”

楊慎矜的譏諷讓楊國忠義憤填膺,他仰天干笑兩聲,指了指楊慎矜的馬車道:“按禮制楊侍郎的馬車應該停在道路左側,可現在卻停在右側,佔了尚書之位,本官身爲御史中丞,有責任糾錯,而且還要彈劾你。”

說到此,楊國忠眼皮向上翻,就等着楊慎矜向自己低頭認錯,再好好奚落他一頓,不料半天也沒有動靜,他定睛一看,卻見楊慎矜已經上了臺階,壓根就不理自己,楊國忠丟了面子,頓時惱羞成怒,他跳下馬來大喝一聲,“站住!再不向老子道歉,就休怪老子不客氣了!”

楊慎矜呵呵大笑,揹着手轉過身來,望着楊國忠譏道:“我該叫你什麼呢?楊寨主還是楊大爺,我若是你,早就跑回街頭賭博喝酒去了,還在這裡丟人現眼,我有一句話送你,全當作你高升的賀禮,你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腰,那根裙帶千萬要繫緊了,否則,你可能連替我牽馬的資格也沒有了。”

“狗東西!你竟敢消遣老子。”

楊國忠胳膊一挽,握緊老拳衝了上去,別看他當年在王兵各面前嚇得跟雞似地,但對付楊慎矜這種文弱書生,卻毫不含糊,此刻,他掄起老拳,當真變成了楊寨主.

狠揍了楊慎矜一頓。不!文明的說法應該叫肢體衝突,楊國忠才得意洋洋回到官署,老遠便見一人站在門口,似乎有點面熟,他揉了揉被抓破了皮的眼睛,立刻認出來。是相國大人的兒子,新任兵部員外郎李銀,剛纔的楊寨主立刻變成了楊小弟,笑咪咪跑上前去,拉着他的手親熱道:“李公子當真瞧不起我麼?想請你喝一頓酒都那麼難。”

李銀一見楊國忠頓時嚇了一跳,只見他臉上、眼上都有被抓的痕跡,身上的官服也被撕了個口子,不禁暗暗忖道:“難道這楊釗也懼內嗎?”

心中想,但嘴上卻不能說,只當沒看見。只拱拱手笑道:“我哪裡敢瞧不起楊大人,只是我平時劣跡太多。怕御史中丞大人見了,彈劾我去。所以纔不敢找你,想不到楊大人高升了,本色卻不改,不用多說,我今晚要好好敲敲楊大人地竹槓。”

楊國忠立刻眉飛色舞道:“不如今晚去潛碧樓,我請客,那裡的頭牌我今晚包了。”

李銀哈哈一笑,拍拍楊國忠的肩膀道:“我父親對你評價頗高。果然不錯,對我的胃口。不叫你楊大人了,叫你楊大哥!”

他見左右閒人頗多,便將楊國忠拉到一邊低聲道:“楊大哥高升可能嫉妒的人不少,我父親讓我轉告你,要想不被人小看,就趕緊做幾件實事出來,便可堵住所有人之口。”

楊國忠猶豫一下皺眉道:“我是想找事幹,可是天下太平,卻沒事可做。”

李銀見時機已到,便從懷裡拿出那份地圖副本塞給楊國忠道:“這就是一件事,沙州都督李清未經朝廷允許,擅自跨境偷襲吐蕃軍,這份地圖便是證據,我父親指明要讓楊大哥辦此案,你可別辜負了他。”

楊國忠嚇了一跳,怎麼會是自己兄弟之事,這叫他怎麼下得了手,李銀見他眼中猶豫,便又冷笑一聲道:“我再說一遍,這是我父親特地關照你做的第一個案子,若做得好,我父親會薦你到六部兼實缺官,若不想做,以後你也不用再登我家府門了。”

楊國忠地臉脹得通紅,他是個聰明人,雖然皇上看重他,但宰相大人卻萬萬不能得罪,否則將來有的小鞋穿,在切身利益面前,兄弟之情又漸漸消失了,李清的模樣再一次被他拋到腦後,‘公事面前不枉私情!’楊國忠告誡自己一番,便慢慢伸手將地圖接過來,揣進了懷裡,又低聲道:“請轉告相國大人,他老人家的話國忠不敢不從。”.

若現在再讓李清見李隆基,他一定會被嚇一跳,只兩個月的時間,李隆基便象老了十歲,夜夜笙歌使他生理調節開始跟不上,疲態畢露,他已經三天沒上早朝了,每天早上他根本起不了牀,一直要睡到日上三竿才慢慢起牀梳理,然後來御書房坐半天,聽取一些大事,小事便直接扔給高力士處理了。

可今天卻有兩件大事,先是兵部尚書裴寬趕來報喜,沙州大捷,都督李清率三千人殲滅來犯的吐蕃軍七千餘人,要求皇上嘉獎,這件事在十天前李隆基便在李清三日一次的報告中知曉了,而且所有的細節一字不漏地報告了他,因爲敦煌城的城牆修補,無法守城,只能跨境迎頭痛擊,還有馬匪的及時支援挽救了戰局,李清請皇上赦荔非兄弟二人之罪。

對李清地坦誠李隆基十分滿意,而他能以少勝多,保住沙州,擊敗前來偷襲的吐蕃軍,更讓他讚歎,他當即回信一封,將他和所有參戰地將士好好褒獎一番,並答應他所提的一些合理要求。

可過了一會兒,另一件大事便來了,吐蕃贊普派特使來警告唐朝,沙州之事是唐朝主動挑釁,要求其嚴懲沙州都督李清,否則,一切後果都由大唐來承擔。

話說得極不客氣,言外之意就要出兵討伐大唐,雖然李隆基並不想處罰李清,但從這封信便可看出來,吐蕃要對大唐用兵了,他現在急於知道隴右地備戰情況。

‘詔李林甫火速進宮!’

但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楊國忠彈劾李清的奏摺也遞上了李隆基的御案.

注:楊國忠改名應是天寶九年,老高因劇情需要將他提前了;另外還有個大錯誤,老高一直把太真和玉真搞混,前面將楊玉環的太真妃寫成玉真公主,錯誤巨大,罪不容赦,請大家批鬥!批鬥用的高帽已經用報紙疊好、戴上,上書四個大字:新年快樂!

第138章 返京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35章 貴人(一)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184章 佈局第119章 奇襲安西城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98章 合作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253章 薦官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197章 謀畫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4章 美人計第313章 掌權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82章 遠謀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95章 對手第320章 邊令誠的暗示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0章 官司(四)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283章 破綻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131章 破局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65章 楊家(四)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47章 冷刀子(四)第8章 童生第99章 二進宮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34章 美人計第261章 策劃第360章 馬嵬坡(三)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190章 撲朔迷離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65章 楊家(四)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144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下)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00章 天寶五年的上元夜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61章 策劃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68章 簾兒第66章 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