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初見詩聖

李清大步衝到客房,李清所謂的客房其實就是李琳的外書房,因李清借住,李琳便將外書房改作李清專用的待客之所,還沒進門便聽房內傳來陣陣笑聲,其中夾雜着李琳清朗的笑語:“杜先生委實有趣,不如在我府上多盤恆幾日,如何?”

“難道是杜甫?不好,被李琳看上了!”

李清一步跨進屋內,只見屋內坐有三人,正中身着紫緞寬禪衣、面目貴氣和藹的,自然是這間客房的半個主人李琳。

右首之人古銅膚色、桔皮深紋,宛如鄉下老農進城,便是小雨口中的王大爺王昌齡。

再看左首男子,粗看似五十許,但細看卻只有三十出頭,時已至初夏,他還穿着春寒夾祅,頭戴粗麻介幘貨,顯得十分寒酸,他面色蒼白,臉龐削瘦,但目光清亮湛然,嘴脣棱角異常分明,宛如刀鑿斧銼,腰挺得筆直,正侃侃而談。

李清進來,三人都停住了話語,李琳起身呵呵笑道:“老夫鳩佔雀巢,賢侄莫怪!”

“哪裡的話,讓世叔替我待客,慚愧啊!”

李清又回頭忙對王昌齡歉然道:“這兩日太累,不知不覺便睡着了,內子也不叫我一聲,讓玉壺兄久等了。”

“嘿嘿!小雨姑娘變內子了嗎?可喜可賀,是我讓她不要叫醒你的。”

王昌齡拉過李清的手指着那名男子道:“這就是前幾日我對你說的杜甫杜子美,住在城南少陵,我們皆稱他爲杜少陵。”

李清默默看着他,“他就是詩聖杜甫,歷史上說他一生貧困,現在看來果然不錯。”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出生於鞏縣,早年南遊吳越,北遊齊趙,天寶初年進長安求仕,一直困頓了十年,得人推薦,才獲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事的小官,其詩大氣磅礴、哀民至深,凡讀過他詩之人,無不肅然敬之,李清也不例外,急對杜甫躬身施禮道:“小子久聞先生大才,今得一見,實在是幸會。”

杜甫去年自齊魯返京參加科舉失利,未能考中進士,他身子單薄,不能肩挑手扛,且無一技之長,子女又多,生活日漸窘迫,靠朋友接濟爲生,前日,老友王昌齡忽然告訴他,有人願聘他代爲處理文案,聘金頗豐厚,杜甫雖清高,但有收入養家總比向朋友伸手強,他考慮了兩日,剛作了決定,偏巧今天一早李清升官的消息便在長安傳開,杜甫也頗爲動心,爲沙州都督兼刺史處理文案,不就是他的幕僚嗎?

他來長安就是爲了求仕,但因個性清高不善鑽營而屢屢碰壁,雖也有人賞識他,但大多是無權無位,或位小卑微之人,根本就幫不了他,而李清卻是長安新貴,若能在他手下謀一職,也有機會實現自己胸中抱負,事實上杜甫後來入蜀投奔劍南節度使嚴武,做他的幕僚,才得了一個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有檢校二字,是指虛職,掛個名而已),大唐著名詩人大多是投靠權貴求取前途,象李白也是到處求仕無門,他們當時的處境,就彷彿現在北漂那幫不得志的文學藝術家一般,他們有真才實學,卻大多生不逢時,惟有死後得其名。

杜甫剛纔與李琳一番深談,李琳也頗敬他的才能,也想聘他爲自己的幕僚,這讓杜甫確實有些兩難,並非他不想去西域,齡所言,非進士出身而想擠身高品實在難之又難,所以杜甫還是想留京參加今秋科舉,而做李琳的幕僚一則可以及時參加科舉,二則照顧家人方便,

李清的年輕和謙恭都讓杜甫有些驚訝,他急忙回禮道:“李將軍太客氣了,杜甫擔不起。”見李清笑容親切,面目和善,杜甫也漸去了拘束之心,他忽然又想起剛纔李清之言,回頭對王昌齡笑道:“少伯兄幾時又被稱爲玉壺?”

王昌齡瞥了李清一眼,佯怒道:“這稱呼是他獨有,當日我在儀賓爲縣丞,他爲主簿,現在我爲布衣,他卻爲都督,可見上蒼何其不公?”

李清哈哈一笑,“我手下無人,你們這幫老吏自然要跟我去。”

他看了看杜甫,剛要說話,李琳卻忽然插口道:“賢侄,杜先生我頗爲中意,我也有意聘他,

讓與我。”

李清沒有立即答覆,他看了一眼杜甫,見他目光黯然,便知道他的心思,淡淡一笑道:“我當日便給玉壺兄說過,杜先生最好還是參加科舉,其實留在長安最好,但這事關杜先生前途,李清絕不勉強,杜先生可自己決定。”

杜甫嘆了口氣,低聲吶吶道:“李將軍,抱歉了。”

李清見王昌齡臉色不豫,手一擺,止住他的話頭,對杜甫笑道:“杜先生身邊朋友衆多,可否給我介紹一個有才學的朋友?”

杜甫見問,低頭凝神細想,忽然想起一人,笑道:“我確實有一個人可以推薦,此人務實幹練,文采出衆,詩寫得極好,尤其擅寫邊塞詩,他最喜到西域遊歷,上月剛纔安西歸來,正在長安求仕,不知李將軍可有興趣?”

“邊塞詩?”

李清心念一轉,便脫口而出,“杜先生說的可是高適?”

杜甫與王昌齡對望一眼,一起撫掌大笑,“正是此人!”

李清又驚又喜,高適後來任劍南節度使,非一般詩人可比,得此人爲屬下,是自己的幸運,急道:“我也久聞其名,不知他現在在哪裡?”

王昌齡見有人替代杜甫,對杜甫跳槽的一絲不滿也拋到腦後,他呵呵一笑,“不急!不急!今晚曲江詩會便可見到他。”說到曲江詩會,他忽然醒悟,“不好!再不走可來不及了。”

“是!是!快走,快走!”

李清連聲催促,但李琳卻叫住了他,“莫非賢侄也要去參加曲江詩會麼?”

“我哪裡會做詩,我去喝酒!”李清隨口應道:“世叔有事嗎?”

李琳的眼睛裡閃着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搖了搖頭,卻對杜甫笑道:“杜先生請暫留一下,我有幾句話要對你說。”

“等會兒千萬莫要報我的身份.李陽明,須低調些。”

在李清眼裡,詩人大多有點神經質,且嫉世憤俗,個個都糞土朝中萬戶侯,惟恐他們聽了自己的名字去,便寫個什麼‘小人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之類的詩句流傳千年。

王昌齡哈哈一笑,“你想得太多了,好!就依你。”

大街上人不多,二人縱馬前行,穿過安仁坊,向長安西南而去,行至朱雀大街,李清忽然聽到後面有人在叫他,一回頭,只見一輛馬車飛馳追來,車窗上露出一張白胖的笑臉,在拼命地揮手,卻是太子李亨的貼身宦官李靜忠。

王昌齡見是一名宦官,臉上立刻陰沉下來,低低一聲冷哼,對李清道:“今晚我是司儀,不能晚去,不如我先一步,你自己來,就在曲江池杏園,只說是我的朋友便可。”說罷,王昌齡一催馬,先走了一步。

“李都督,恭喜啊!”

不等到近前,李靜忠燦爛的笑容就足以將整個朱雀大街照亮,可在李清看來,他的笑容裡似乎還多了一分深意。

“李公公這是去哪?”李清一邊問着,一邊慢慢靠近了馬車。

“我去你府上找你,你家人說你剛走,往曲江池去了,咱家好容易才追上,可累死了。”說到此,李靜忠輕輕拍了拍胸脯,彷彿他是跑馬拉松追來似的。

“李公公找我有事?”

李清微微一愣,應該是太子找他有事。

李靜忠伸手拉過李清的手,笑容依然明媚,“也沒什麼,太子殿下只想問問你幾時搬到新房去,他會派東宮侍衛來幫忙。”

可李清卻感覺手上卻忽然多了一支小紙卷,他心下凜然,亦拱手笑道:“那就麻煩殿下了!”

李靜忠眼睛微眯,緩緩地點了點頭,隨即催馬車離去。

李清一直出了啓夏門,這纔打開紙卷,只見上面寫着一句話,‘明日巳時,太白樓寒月廳’。

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138章 返京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13章 以字鑑人第184章 佈局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298章 合作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30章 開店(一)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256章 夜訪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56章 暗訪第17章 摸獎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199章 王忠嗣的進勸第384章 家國天下(四)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271章 下手第163章 再別帝京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118章 縱橫滇東(一)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74章 絆腳石(二)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67章 官從天降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119章 奇襲安西城第42章 風驟起(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99章 二進宮第286章 外放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360章 馬嵬坡(三)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267章 蓄勢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50章 暗流(二)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20章 官司(四)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28章 閬中(三)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298章 合作第81章 意外失足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10章 尋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63章 楊家(一)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52章 暗流(四)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265章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