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暗渡陳倉

升,紫色的霞光在天空變幻,給安西城抹上斑斕絢麗城門和往常一樣依舊早早打開,卻比平日又多了幾分肅殺,只開一個城門,守城的士兵比平常多了一倍,城外賣菜的、賣柴的、商人、走卒,吵吵嚷嚷,擠成一團,幾乎要將城門擠塌,但守城士兵們依舊在嚴格盤查每一個人,一絲不芶。

這時,大路上行來一隊裝着怪異之人,說是怪異是因爲他們清一色的黑衣,頭臉都蒙得嚴嚴實實,每走一步要停一下,只用左腳出步,決不能出錯,最前面之人挑了一幅黑幡,漆黑的底色上印了個金黃的月亮,這是從東城來的巫教,其實東的巫教本是一家,信奉日月,兩名祭司,一人掌日一人掌月,直到五十年前分爲南北兩派。

巫月教經過之地,行人都停下腳步,默默退到路邊讓行,雖是北教派,但同宗同源,就象兩個分家的兄弟,曾爲財產分配不均大打出手,但身上的血卻同出一脈,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兩派重新合併的想法一直沒有中斷過,每年彼此都要派人接觸,學習教義,消除敵意,今年是巫月教做客,路上出現的這支奇怪隊伍便是巫月教來安西的訪問團。

巫月教漸漸地到了城門,準備開始進城,城門擁擠的人羣安靜下來,都自覺地向兩邊散開,士兵們則有些爲難,上頭規定每人都要盤查。可這巫月教呢?要不要一視同仁,目光全部集中在長官地身上,城門守官摸着下巴想了半天,忽然一揮手道:“每個人都要查是不錯,可他們不是人,放行!”

巫月教使進了城,有不少人想混着溜進去,卻士兵們火眼金睛。一個個都揪了出來,但巫月教使們卻似乎不受影響,依舊認真地走他們怪異步伐,在街角轉了彎,有一名巫月教使卻出錯了腳,她緊張得要哭出來。讓她出錯腳的原因很簡單,她的前面忽然少了一人。

就在教使們經過的一道門洞裡,一名男子迅速脫下黑袍,扯掉覆臉的黑布,探頭向兩邊看了看,很快便消失在人流之中。

寒日進曾在開元年間作爲寒人的貴族去成都官學讀過書,還險些中了舉人,也差點娶漢人女子爲妻,他對漢文化有着極深的感情,也正是他讀過書。所以現在他也是寒歸王的軍師,寒日進是個性格陰冷之人。城府極深,情緒從不外露。但這兩日卻明顯煩躁不安,原因是他無力阻止寒歸王再次出兵,眼看戰爭已經避無可避,他不由爲這次戰爭地政治後果深深擔憂,前一次是爲爭一個女人,理由雖牽強,但大唐並沒有干涉,但這一次卻是在大唐干預的前提下出兵。這無疑會將自己推到大唐的對立面,寒日進簡直想拍桌子罵人。如此短視的眼光,要害死人的,不去依附實力雄厚,不干涉寒人自治的大唐,卻想投靠南詔,笑話!南詔會讓寒人自治嗎?皮邏閣會讓他寒歸王保持目前地地位嗎?如此淺顯的道理卻不明白,實在是蠢啊!

這時,一個家人悄悄來稟報,“二老爺,外面有一個客人找,他不肯說名字,只想和你面談。”

平時這般神秘倒也無所謂,但在出兵前夕忽然來個神秘的客人,讓寒日進不禁有些疑惑,“什麼樣的客人?”

“是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對了,他說的是漢話。”

“漢話?”寒日進心中忽然有些明悟,“快快請進!”

來人便是從巫月教使中脫班之人,他就是大唐羽林軍中箭術第一,李清手下的得力干將武行素,封李清之命,來安西城做一件大事。

一路進來,武行素對寒日進家裡的所見所聞,無論擺設、佈置以及下人的談吐穿着都和漢人無異,讓人恍若置身於內地,難怪將軍要行這步棋,看來是有些名堂。

不等武行素進屋,寒日進便從窗縫中將他細細觀察了一遍,只見他身材雖不高,皮膚曬得黝黑,手掌虎口處磨出厚厚的老繭,但步履矯健、腰挺得筆直,目光堅定而自信,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大氣沉穩之感。

“這是一個軍人,大唐地軍人!”寒日進不等他進門便立刻下了結論。

“我便是寒日進,閣下找我何事?”

武行素停住腳步,上下打量他一下,瘦長臉,氣質陰冷,和將軍所形容的一致,他拱拱手道:“在下武行素,從東城來。”

說完他遞過一件巫女地信物,寒日進接過看了看,便點點頭道:“請隨我來!”

寒日進帶着武行素拐了幾個彎,來到後院的書房,這個書房和漢人大戶人家地書房並無區別,幾排靠牆的書架上排滿了書籍,房間內一桌二椅,佈置清淡素雅,瀰漫着淡淡的檀香。

“請坐!”

寒日進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揮手讓門口的下人退下,便開門見山道:“說吧!找我有什麼事。”

武行素不答,先拿出羽林軍腰牌放在桌上,又取出一封信遞給寒日進,寒日進瞥了一眼桌上的腰牌,這纔將信抽出展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字字圓潤珠璣,不等看內容,他先讚了一聲,“好字!”

“這是我家將軍所寫。”平時惜言如金的武行素,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多說了一句話。

“將軍?”寒日進眼中露出驚訝之色,又顯得有點失落,“一介武夫也能寫出如此漂亮的字,看來我是落伍了。”感嘆之餘又隨口道:“你家將軍是誰?李清嗎?”

武行素卻沒有說話,只看了信封一眼,寒日進低頭,見信封落款上寫着:大唐王朝太子舍人、羽林軍果毅都尉李清。

他微微一笑,便開始略讀書信中的內容,內容很簡單,只是說唐王朝希望由他統一東,抵禦南詔東擴,繼續保持寒族現狀,其他

沒有了,寒日進臉上毫無表情,但細心的武行素卻發在微微顫抖,寒日進似乎感到武行素的盯視,他眼睛一挑,銳利的目光直刺武行素,顫抖的手立刻變得平穩,他彷彿若無其事一般,將書信鋪在桌上,端起茶杯細泯一口,眼光卻不離書信,品味書信外的意思,寒日進已經明白過來,讓他做東之主,那他大哥怎麼辦?寒崇道怎麼辦?言外之意便是要先除掉他們。

他臉一沉,狠狠一拍桌子,盯着武行素陰森森道:“你們想用借刀殺人之計,借我之手除掉大哥,是不是!”他目光兇狠,抽出劍放在他脖子上,只要眼前此人有半點驚慌、半點猶豫,便要一劍砍了他。

武行素只淡淡一笑,“何必扯得太遠,我家將軍只問你想不想做東之主。”

寒日進冷笑一聲,“想又怎樣?不想又怎樣?”

武行素臉一昂,伸出他那超長的手臂,將劍輕輕推開,“想,我來做人質;不想,你殺了我。”

“我不殺你,但你要給我說個明白。”

寒日進一笑,臉上回暖,憑直覺,他相信李清說的是真話,想必也是巫女向他推薦了自己,看來這個李清不蠢,看透了寒崇道其人,寒崇道死不足惜,但是自己大哥卻不好辦,殺他,自己下不了手,可不殺他,又害怕他喪送了寒人。寒日進心中矛盾,但臉上卻絲毫不露,只一遍又一遍翻看信地內容。

忽然,他心有所感,眼珠一轉又笑道:“你一定還有一封信吧!”

武行素點點頭,“我家將軍說,你若將劍收回去,我便可將另一封信給你。”

他從懷中掏出支竹筒。又從裡面抖出個紙卷,遞給他,這個紙卷裡說得很詳細,所有的細節都考慮到了,下面還有巫女的簽名作保,但要求寒日進將他兒子送到唐軍中爲質。

寒日進長長地吸了一口涼氣。‘此人已經將一切考慮周全,就算自己不殺大哥,那他也照樣活不成。’

他點了火將兩封信燒了,又看了看武行素,淡淡一笑道:“假如我不將劍收回去,又會怎樣?”

武行素眼一瞟,見對面約三丈遠的牆上掛有一副猛虎下山圖,他手一擡,袖中一支小弩箭‘嗖!’地射出,只見空中一道黑影閃過。弩箭將掛畫的線繩兒射斷,‘猛虎’便從牆上飄落下來。

寒日進盯着地上的畫呆了半天。纔對武行素緩緩道:“你先留在我身邊,容我再想想。即使不願意,我也不會傷害你。”

二日後,轟隆隆的戰鼓聲驚破了東高原短暫的寧靜,寒歸王再次大舉進攻東城,一隊隊士兵列隊在原野上疾行,扛着長長地竹梯,不時有戰馬從軍隊中穿過,運糧車一輛接着一輛。排成長隊,被重兵嚴密保護。黑亮的鎧甲,寒冷的刀光,散發着騰騰殺氣,一路上毫無抵擋,只一日便抵達東城,大軍在二里外紮下大營。

寒崇道在城樓上視察戰備情況,他已幾日沒睡好覺,眼睛熬得通紅,但中氣依然十足,不停地大聲喊叫,糾正士兵的錯誤,有糧食的援助,寒崇道已做好了充分準備,在城外實行堅壁清野,使敵人得不到糧食補充,在城內動員民衆守城,彌補兵員不足,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他更有信心長期堅守。

到了夜間,無數火把匯成一片火地海洋,彷彿要將天空點燃,城上也是一條火的長龍,在赤紅的火光中,大地變成了白晝,隆隆的鼓聲催促着一波又一波的士兵衝鋒,城上的箭雨鋪天蓋地射向空中,和城下射來的箭矢交織在一起,織成一張巨大的箭網,又化成一道道弧線,帶着死神的問候,消滅着大地上鮮活的生命。

李清站在城牆一角冷眼旁觀,這是一場鬧劇,兄弟間地血腥之鬥,既不是保家也不是衛國,只爲了滿足兩個野心家的私慾,他只看見城上寒崇道地嘶聲竭力地吼叫,看見城下寒歸王眼睛血紅地叫囂。夠了!不能讓他們再打下去,寒人內損過大,最後只會白白便宜了南詔。

他身後所有的唐軍也在興趣索然地觀看這場低水平地城池攻防戰,攻的一方既沒有樓車、箭樓,也沒有云梯、攻城錘,更不要說發石機之類的大型遠攻武器;而守城一方,牀弩、投石機、連環弩也一樣沒有,雙方只有弓箭,短距離的對射,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彷彿就是一架絞肉機,無論是城上還是城下,一批批的士兵中箭倒下,城上的戰士中箭,慘叫着跌下城去,而城下的戰士則踏着父兄的屍體,扛着樓梯吼叫着衝上前,直到再被射死,卻始終無一人膽怯後退。

寒人地勇猛和不畏死讓每個唐軍心中都冒出同樣一個念頭,若將他們好好訓練,再配以精良的裝備,這將是一支勁旅。

這畢竟只是一場試探性地戰鬥,只爲摸清對方的虛實,很快,雙方都不約而同減少攻防的人數,漸漸地收兵息鼓,隨後雙方都派人收拾戰場上的屍首、搶救受傷士兵,只有這時不能互相攻擊,李清見約定時機已到,回頭給高展刀使了個眼色,高展刀會意,率領幾名手下悄悄蕩下城去,藉着夜幕的掩護,迅速來到戰場之上,戰場上到處是屍首和滿地呻吟的人,同樣的,幾個黑影從對面悄悄跑來,對了暗語,將一個纖細而瘦小的身影推給唐軍,隨即搬了幾具屍體,和其他人一起返回大營,高展刀則負起那瘦小的身影,匆匆跑回城牆,沿着長索爬上,不一會兒,幾人返回,高展刀的背上負着一個十一、二歲的清秀少年,正緊張而不安地看着李清。

第53章 暗流(五)第35章 貴人(一)第280章 把柄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6章 上元夜(二)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55章 戰爭與陰謀(五)第161章 曲江流飲(下)第56章 暗訪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5章 上元夜(一)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99章 王忠嗣的進勸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253章 薦官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56章 暗訪第259章 解謎(上)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213章 前夜第128章 風雲聚會第100章 相親(上)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79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下)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56章 暗訪第75章 絆腳石(三)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65章 楊家(四)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256章 夜訪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14章 禍起第138章 返京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64章 楊家(三)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88章 刀刀見血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216章 意外第15章 辭職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374章 滿月酒第291章 拉攏邊令誠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176章 異鄉第99章 二進宮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28章 閬中(三)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384章 家國天下(四)第73章 除惡(一)第262章 固執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353章 戰爭與陰謀(三)第182章 遠謀第8章 童生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323章 安楊會第30章 開店(一)第291章 拉攏邊令誠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13章 以字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