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

是一個很好的晴天,天氣清朗,天空沒有一片雲,月升起來,漸漸地給傍晚的春明大街鍍上了一道銀色,大街上依舊擠滿了買歡買醉的人流,太白酒樓內到處是歡聲笑語,手腳麻利的夥計端着一盤盤菜,在人羣桌椅間穿插自如,喧囂中隱隱傳來笙歌。

在四樓的雅室更是熱鬧,數十條大漢濟濟一堂,斗大的海碗,堆成小山般的熟肉,那酒氣肉香、烤肉的碳味、人味,混合成一種特殊溫暖氣息,吼聲、罵聲、喝彩聲幾乎要將屋頂掀翻,錢,還有銀子。

李清和李嗣業靠牆而坐,二人正在拼酒賭鬥,一個是白臉喝成了醉熏熏的赤紅,一個是黑紅臉卻越喝越白,舌頭打着結。

古人喝酒和現代人略有不同,現代人喝酒鬥智鬥謀,滴滴計較,生怕自己多喝一口便吃了大虧,但唐朝卻是個尚武時代,醒掌殺人權’,‘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處處充滿了夢想與勇烈,喝酒也是如此,惟恐自己比別人少喝一口,更何況今天還有大把的銀錢做底氣。

李清又端起一碗酒,眼斜睨李嗣業,嘿嘿笑道:“老子這是第十碗了,你們可要記清楚,他才喝了八碗。”

在支持者的一片喝彩中,他咕咚咕咚喝個底朝天,一抹嘴,將酒碗重重一擱,“該你了!”

自從和王兵各拼酒掉進岷江後,李清的酒量漸漸增加,彷彿潛力被挖掘出來,十來碗酒已經勉強能應付了,李嗣業身高巨大,但酒量卻不成比例,幾碗酒下肚,他眼,大喝一聲,“拿酒來!”他抓起酒碗一飲而盡,呵呵仰天一笑,卻伏在酒桌上再也動彈不得。

坐在李清這一側的,頓時一片歡呼聲,手向桌上的銀錢搶去,而李嗣業那一側個個面如土色,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錢歸別人所有。

李清哈哈大笑,斜盯着李虎槍道:“剛纔是誰押李陌刀百貫錢的?輸的人給老子把錢掏出來!”

“百貫錢怎能隨身攜帶,我過幾日給你便是。”李虎槍摸了摸鼻子,悻悻地盯了醉得不省人事的李嗣業一眼,開始反省自己的盲目崇拜。

這時,有一名侍衛匆匆走進來,在李清耳邊低語幾句,李清眼中閃過一絲訝色,便起身對衆人拱手笑道:“弟兄們慢慢喝,我有急事要先走一步。”

衆人哪裡肯放他走,只扯住不饒,李清笑笑,指着自己贏來的一堆銀錢笑道:“我若走了,這些錢大夥兒都拿去分了吧!”

衆人大喜,這下又恨不得他趕緊滾蛋,李清出門下了樓,只見一輛馬車正停在酒樓門口,一見他出來,車窗上立刻露出一張焦急的白胖臉,卻是李靜忠,他立刻開車門連聲怨道:“你怎麼到處亂跑,咱家四處尋你不見。”

“公公找我有事嗎?”

李靜忠一把將他拉上馬車,低聲道:“太子殿下有急事要見你。”

東宮,李亨揹着手在書房裡來回踱步,他的眉頭皺成一團,顯得心事重重,今天中午,南詔使團抵達長安,李林甫卻早他一步得到消息,已經將南詔使團接走,而此刻,李林甫正在家中設宴,款待遠到而來的貴賓。

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南詔事務一直便是他李亨主管,不僅是南詔,整個大唐的外交權都是由他控制,而此時李林甫突插這一腳,明顯是想奪走南詔的主導權,從自己手上拿走,而且南詔事務還涉及到益州新刺史的人事佈局,一雕抰兩兔,他李林甫不就是最擅長這個嗎?

“難道這是父皇的意思!”

想到自己遞上去的南詔評估報告如石沉大海一般,李亨的憂心便愈發加重,這也難怪,引發東動亂的築城使竹靈倩就是他舉薦的,捅出這麼大的簍子,父皇卻一聲不吭,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難道父皇就是在等這次南詔使團覲見的機會嗎?

李亨很清楚,這次南詔派使團名義上是年度覲見,但事實上卻是爲了轉移朝廷的注意力,掩飾他們對東地區所伸出的手,據云南侍御史李宓傳來的消息,皮邏閣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寒族首領寒崇道和寒歸王的兒子,如此明顯的拉攏,項莊舞劍,意在東!

父皇極可能會借這個時機將東問題,甚至整個南詔事務都交給李林甫。

“這可如何是好?”

李亨眼中露出了焦急之色,他最大的遺憾便是缺少一個熟悉南詔情況的心腹,李雖是他的人,但其人兩面三刀,並不可

他一些說得上話的重臣,象這次平息東暴亂的中使御史韓洽,都在前段時間他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時,轉而投向了李林甫,而章仇兼瓊又必須鎮住劍南地區,更不能妄動。

李亨心中十分矛盾,國家利益和個人權利交織在一起,讓他竟無從下手,而這次南詔代表皮邏閣來覲見的,是他的次子於誠節,而不是王儲閣羅鳳,使李亨忽然想到了李清的南詔論,難道真如李清所言,這便是解決南詔事務的突破口,鶴蚌之爭,而使漁翁得利嗎?

李亨回頭看了看時漏,李靜忠去找李清已經快一個時辰了,怎麼還不來?就在這時,外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李靜忠領着李清來了。

“微臣參見太子殿下。”李清進屋施了一禮,又偷偷瞥了一眼,見桌上果然放着南詔地圖,在路上李靜忠便悄悄告訴他,太子找他可能和南詔有關,又暗示他,南詔事務對太子事關重大,若能妥善解決,就可徹底翻盤,而太子手上又沒有能用的心腹,話說到這裡,李清便已明白了太子召見自己的目的,極可能是讓自己接手南詔,可是自己人微言輕,又如何說得上話。

“你喝酒了?”

“今天給李嗣業接風,只喝了一點點,不妨事。”

“來!喝杯茶,坐下先歇會兒”

李亨和李清相處了近一個月,漸漸開始信任他,再沒有初見面時的生冷和試探,他見李清確實無恙,便回身取過鴻臚寺的報告,遞給他笑道:“你可知南詔來人了?”

李清接過翻了翻,笑笑道:“臣已經知道了,今天臣的家人從成都來,在明德門看見了南詔使臣一行,隊伍很是壯觀。”

簾兒下午已經給他說過了於誠節無禮之事,還有王兵各成了於誠節的下屬,但這些此時卻不能說出來,李清翻到最後,略略有些驚訝道:“怎麼來的是於誠節,而不是閣羅鳳?”

“這便是我找你來的原因,我記得當日你說過,可挑撥於誠節和閣羅鳳之間的關係,讓他們兄弟火併,而我們大唐從中取利,本來我不甚放在心上,可看今天這個情景,恐怕被你言中了,南詔已經內部已經生變。”

李亨收回報告,坐了下來,神色嚴肅地道:“我找你來,就是想再聽聽你的想法,我大唐究竟該怎麼穩妥有效的解決南詔坐大問題。”

李清穩住心神,他低頭想了想道:“不知於誠節此來,是爲了什麼目地?”

李亨又翻出李的秘密報告,遞給李清道:“他們名義上是年度覲見,實際上還是爲了東,你看看便知道了。”

李清看罷,心中暗贊皮邏閣,‘果然是好手段,竟用和親的辦法籠絡寒族二首領,不過這樣做的效果只是削弱大唐在東的影響,而並不能取得東地區。’他忽然心念一動,想到了自己的挑撥南詔內鬥的計策,心中凜然,‘難道皮邏閣的下一步,也是想挑起寒族二首領之間的內鬥不成?”

想到此,李清又追問道:“殿下可知寒族二首領的政治取向如何?”

李亨詫異地望了他一眼,道:“寒崇道偏向大唐,而寒歸王則是這次東動亂的禍首,聽說和南詔走得很近,皇上的本意是立寒崇道爲東之王,但那寒歸王又頗有民望,所以才暫時不動他,打算在南北各封一王。”

李清忽然笑道:“既然南詔想到用和親之計籠絡寒族,那爲什麼我大唐不用計來挑撥二寒火併呢?讓寒崇道殺了寒歸王,使南詔取東無望。”

李亨興趣大增,“你說說看,有什麼好的計策?”

李清冷笑一聲道:“二狗相爭,我大唐若只扔一根骨頭,殿下說會有什麼後果?比如說,只封一個東王。”

李亨一怔,眼睛竟冒出光來,他走了兩步,隨即又搖搖頭道:“辦法是不錯,可太過兇險,以皮邏閣之遠慮,豈會坐視不管,若最後搶到骨頭的是寒歸王,那豈不是反弄巧成拙。”

李清笑了笑,“所以這就需要先解決南詔問題,兩者是環環相扣,是一而二,二而三的道理,解決了南詔,再扔骨頭到東,不管是寒崇道殺了寒歸王,還是寒歸王殺了寒崇道,都不重要了,到那時剩下的一條狗,也該奄奄一息了。”

說來說去,還是回到了南詔上,李亨的臉色越來越凝重,他眼一挑,忽見李清的眼中蘊涵笑意,心中若有所悟,便走上前笑着拍拍他肩膀道:“你有話就說完,不要露一半掖一半的。”

李清淡淡道:“其實辦法我早就說過,要想南詔勢弱,還是得從它內部着手,朝廷支持於誠

,而且要讓他儘快登位。”

李亨點了點頭,他在房內來回踱步,陷入了沉思,半晌,才徐徐道:“南詔覲見,朝廷必然會派使回禮,你可願替我去一趟南詔?”

李清遲疑了一下,“殿下有命,臣怎敢不從,只是臣人微言輕,恐怕朝廷不會讓我擔此重任。”

李亨微微一笑:“這個我知道,我大唐正使最起碼也要相國一級的官員,自然不會讓你做正使,你可以跟在其中,在暗處使力,我自會助你一臂之力。”

李亨口上承諾,可心中卻委實沒有把握,李林甫已經插進一腳,這個大唐正使到底是屬於誰,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夜已經很深,李隆基卻還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和太子李亨一樣,他也在考慮南詔的問題,南詔確實已有坐大之勢,朝廷當年爲了抵禦吐蕃入侵洱海,選了親唐的蒙舍詔,自己又支持皮邏閣,讓其統一六詔,成了今天的南詔,引狼雖驅了虎,但狼卻要反噬,皮邏閣明顯是想取東,甚至還想與唐朝平起平坐,本該一月初就來覲見,可竟晚了整整一個月,可見其爲臣之心已經淡了。

李隆基一陣冷笑,‘一個蠻族偏邦,也想和朕的萬里江山並肩而行?’

但李隆基也知道,南詔問題關乎整個西南大局,也牽扯到吐蕃,絕不可輕視,他剛剛得到的密報,皮邏閣要與東聯姻,竟向吐蕃發出了觀禮邀請,這不就是向大唐示威嗎?要大唐不要干涉他取東,其心可誅啊!

本來是想經營東,卻發生民衆暴亂,打亂了他牽制南詔的戰略,這使李隆基十分惱火,究其原因,是太子舉薦的竹靈倩殘暴所致,但當時太子之位岌岌可危,若再追究此事,恐怕太子之位就真難保了,所以李隆基一直隱忍到了今天,等太子度過難關,再回過頭敲他一記,讓他老老實實做人,等着自己百年之後,再來繼承大統。

李隆基坐下來,又拿起太子的南詔評估報告細細讀了起來,報告的最後提出,大唐應支持皮邏閣次子於誠節登位,以削弱南詔的發展,這確實是一條十分有效的策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無不強於憂患,敗於驕奢。而今天南詔的正使,正是這個貪圖安逸和富貴的於誠節,於是,李隆基便指使李林甫先察其言,觀其色,看看這個於誠節到底是不是可用之人。

他反覆地思考着這個從內部削弱南詔的策略,考慮着各種可行性,還有對吐蕃的防禦,他又抄起一份太子內宮起居錄,在上面有李清的原話,說的就是這個辦法。

李隆基取過硃筆,在起居錄上補充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輕輕吐了口氣,將筆擱下,

渾身放鬆下來。

想到李清,李隆基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上元夜後,楊玉環便向他委婉提出,將平陽郡主嫁給李清,雖然他不想拂美人做媒的熱心,但這個李清現在資歷尚淺,還沒有資格娶郡主爲妻。不過李隆基也很看重李清,務實能幹,又沒有文人的清高,十分合他的胃口,便動了收他爲己用的念頭,想培養他爲自己的嫡系,但李隆基考慮再三,還是決定讓他輔佐太子,以掩其鋒芒,再磨練幾年,留備以後再用,只是得有人替自己提攜他一把才行,可是讓誰做合適呢?

李隆基閉目仰坐在龍椅上,靜靜考慮着此事,高力士用拇指輕輕替他揉搓太陽穴,他跟隨皇上多年,再摸透了李隆基的心,當年李隆基倒太子李瑛態度堅定,他便在後面替武惠妃輕輕使了一把力,而如今郯王李琮多次拉攏他,他卻沒有吭聲,他早看出李隆基並不想真廢李亨,不過是想借李林甫之手敲敲他罷了,人人都說李林甫厲害,可高力士卻明白,李林甫不過是條狗,眼前這個皇上,精着呢!

他眼睛微微一瞥,在御案上有一份太子內宮起居錄,上面已經被皇上的硃筆批得圈圈點點,這是他下午拿出來的,太子內宮起居錄天天有,惟獨這一份皇上已經看了三遍,高力士心中暗暗生了警惕,到底是什麼讓皇上如此感興趣?

他心中想着,手卻不自覺地慢了下來,李隆基微微睜開眼睛,瞥了高力士一眼,長長眼睛裡閃過一道精光,高力士心中惶恐,立刻跪下道:“皇上恕罪,老奴打瞌睡,竟走神了。”

“罷了,你去早點歇着吧!”

“奴才不累,皇上日理萬機,才應該早點歇息!”

李隆基嘴角忽然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他向高力士招了招手,喚其附耳上來,對他低聲囑咐道:“你跑一趟,替朕將嗣寧王李琳叫來,記住!要悄悄的,不準聲張。”

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69章 殺將立威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216章 意外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語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64章 楊家(三)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379章 兩淮勢力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295章 對手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212章 求婚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73章 除惡(一)第42章 風驟起(一)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32章 開店(三)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99章 二進宮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213章 前夜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63章 楊家(二)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34章 美人計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31章 開店(二)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32章 並不難斷的家務事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8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291章 拉攏邊令誠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286章 外放第55章 綁架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31章 開店(二)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126章 暗渡陳倉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19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103章 初見李隆基(上)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29章 宮裡的消息第38章 去成都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34章 圖窮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175章 比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