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

宰相的設立,除了輔佐國家軍政大事外,就是爲了減少皇帝的失誤,在關鍵時刻勸說皇帝。

聖君和賢相向來是儒家口中實現理想的太平盛世的首要條件。

李隆基大權獨攬,但爲維護明君的形象,不可能冒着羣臣的反對,去做一件事情。

況且還是一件從未實施過的事情。

當擊笏的聲音停止,禮部侍郎達奚珣拱手說道:“啓稟陛下,臣覺得常平新法,有些欠考慮了。鄉里之間,百姓缺少教化,朝廷把常平糧倉的糧食借出去,無法收回,該如何是好呢?須知常平糧倉的作用啊!若常平糧食虧空,將來出現災荒的時候,必然會帶來更大的禍患!”

“達奚侍郎說得不錯……”

“是這個道理……”

“新法要慎重……”

達奚珣的話音落,贏得一些官吏的贊同。

常平糧倉,除了調解糧食價格以後,還是儲存備荒的糧倉。

如果常平糧倉虧空,很可能會在旱災、水災、蝗災、地震等災禍來臨的時候,出現更大的災難。

“達奚侍郎,天災是不可預定的,而百姓淪落到借朝廷糧食的地步?是什麼原因呢?”

李瑄知道常平新法沒有那麼容易推行,在達奚珣話音落,李瑄立刻向達奚珣反問道。

“可能是舊的糧食吃完,新的糧食還未續上,也可能是其他某些原因。”

達奚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他害怕陷入李瑄的言語陷阱,像之前他的同僚李巖一樣。

“每家每戶,總會因各種事情,出現各種危難,不論如何!難道百姓遇到困難的時候,朝廷就不管不顧嗎?達奚侍郎不會不知道百姓走投無路的時候會幹什麼吧?”

“那時候,豪強大族就會出手,堂而皇之地用一些微不足道的錢糧,買下百姓的土地。亦或者高利息借給百姓糧食,讓百姓用土地抵押,而這種情況下,百姓是還不清的,遲早會淪爲佃戶,甚至農奴。”

“這些百姓種着同一塊土地,但所種植的糧食已經不屬於他們的,鋤頭、犁、牛,也全部是借豪強大族的。他們會從良民,漸漸消失在戶口之中。”

“天寶四載的時候,西平郡豪強想在我從河西回來的時候伏擊我。那些跟隨在豪強身邊的,除了奴僕以外,大多數都是佃農。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因爲他吃豪強的,穿豪強的,別說讓他們殺我,就算讓他們造反,佃農都會跟隨。”

“這對國家的危害,更甚於天災……你身爲侍郎,怎麼會連這點都想不清楚……”

果然,李瑄一番闡述之後,立刻開始懟達奚珣。

他言辭犀利,直切要害,把大臣們們不敢說的,都揭露出來。

達奚珣一時不知用什麼去反駁。

“陛下,諸位大臣,我大唐之盛,古往今來無有比擬。但這並不意味着大唐完美無缺,總有一些人爲自己的利益,去挖掘大唐的根基,這些人十分愚蠢,他們只看現在,不望將來,目光極爲短淺。”

“諸郡縣常平糧倉的糧食借給百姓,就算十個裡面,收回來九個,也不會賠本。然潛在收益是無盡的,因爲朝廷避免無數戶口成爲佃戶,避免萬頃良田被兼併,這是保住國家的根基。而且我相信,只要地方處理好,百姓都會將糧食還回來,實在無法歸還,在查明以後,還可以延期,讓百姓渡過難關。”

“這樣百姓怎麼會不感激朝廷?怎麼會不慕陛下之恩德呢?”

“食君之祿,爲君分憂,我們身爲大臣,難道不該這麼做嗎?哪怕有一家之寒,一戶之飢,也是地方官吏的過錯。”

李瑄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一拱手後,繼續說道。

農民皆有田地,纔是國家的根基,國家才能收到賦稅。

如果大量的農民成爲佃戶,甚至被豪強隱藏起來成爲農奴,那國家就會被侵蝕。

監察御史和侍御史加起來才二十多過。

全國一萬多個鄉。

哪怕李瑄曾治理過的河西、隴右,依然有豪強在窮鄉僻壤的地方欺凌百姓。

只要地方官吏搞鬼,他們這些高層就會被矇住眼睛,捂住耳朵。

那些監察御史,有的到地方監察,在美女和金錢中迷失自我。

有的人在某道監察一圈,彈劾不法,平反冤案,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筆。

可也只是僅此而已。

因爲他們去的地方,哪怕一年巡察,也沒有步足百分之一。

甚至巡察的地方,還是地方官吏和地方豪強,想讓監察御史看到的。

比如李瑄的河東之行!

“李相,我不敢苟同你的話。現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沒有必要執行新法!”

達奚珣見說不過李瑄,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

誇讚盛世,不得圖變。

“達奚侍郎當過地方官吏,怎麼能說出這種話呢?難道達奚侍郎看不見百姓的艱辛嗎?”

李瑄向達奚珣質問後,又道:“我雖在邊塞,但亦親自耕種過土地,知道耕種的困難,知道百姓會因何缺少糧食。”

“我有兩首詩送給諸位,以表達我用常平新法,改變百姓生活境地的決心,此二詩皆名《憫農》,是我今年春天在隴右耕地時所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瑄一字一頓,將這兩首詩在朝堂上念出來。

第一首表達土地兼併的嚴重性,農民們春天種植一粒糧食,秋天就能收穫許多種子。

四海之內,荒地都變爲耕地,可還是有百姓餓死。

《憫農其一》非常消極,不是盛唐的音調。

但在這個時候彈奏出,正適合他常平新法。

哪怕李隆基心裡覺得這首詩誇張,但也絕對不會怪責李瑄。

《憫農其二》稍好一些,是告誡權貴大臣們農民的不容易,不要吃着凝聚農民血汗的糧食,而不爲農民爭取利益。

這兩首詩問世,李瑄有自己的打算。

可以讓朝野,甚至一些讀書的良家百姓,看到李瑄對百姓的愛戴。

朝堂文武百官的面色各異,連李隆基都一臉慎重。

雖然是五絕,但這種爲貧苦百姓寫的詩還真沒見過。

也就是李瑄寫出這樣的詩,否則能不能傳出去,也是一回事。

因爲很多官吏牴觸,甚至不認同李瑄的詩。

這是李瑄詩中,寫得最糟糕的兩首,沒有一點藝術價值。

但強大的人,哪怕隨意輕語,都會被人當成真知灼見;弱小的人奮力吶喊,會顯得那麼無聲。

那些信奉李瑄的人,覺得李瑄的常平新法必須實施。

讓百姓擺脫豪強大族!

所有人都知道,常平新法是利國利民的政令。但觸犯了大族和豪強的利益。

豪強大族無法繼續土地兼併。

原本耕種有豪強土地的百姓,可能會放棄耕種,讓豪強大族繼續損失。

“啪啪啪……”

在衆人一片驚聲中,作爲詩人的禮部尚書席豫,用板笏拍了手中。

他有讚歎李瑄的詩文風格多變。

他看出李瑄的良苦用心。

爲國爲民,沒有私心。

席豫在朝堂上有名氣,連李林甫都不敢殘害。

他爲官一向清廉耿直,沒有什麼奢欲,做事不爲權勢所動搖。

並且性情謹慎小心,給子女、屬官寫信,從不寫草字。

有人說:“這是小事,何必如此留意?”

席豫回答說:“小事不謹慎,何況做大事呢?”

在這關鍵時刻,席豫能爲李瑄發聲,說明席豫被李瑄高尚的品格吸引。

有席豫的迎和,朝堂上許多詩人都鼓掌,表示支持李瑄的常平新法。

但左右相未點頭,新法在實施的時候,依然困難。

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左右相。

連李隆基都在等待李林甫點頭同意。

雖李林甫能揣摩聖心,但李林甫明白他要招攬一些反對李瑄新法的大臣。

現在正是時機,如果他退縮,他可能會永遠失去機會。

於是,李林甫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萬不敢苟同李相之言。此常平新法看似美善,然行於實際,則弊端叢生。各地方官吏爲求政績,強行抑配,不論民之需否,皆令借貸,致使民有不願貸而被迫貸者,民怨漸起。且那一分之息,雖雲不高,然諸多雜項費用加之,實乃沉重之負,百姓苦不堪言。”

和達奚珣不同,李林甫沒有從淺顯的問題出發。

達奚珣太明顯了,誰都知道達奚珣爲大族說話。

事實上,不僅達奚珣的女兒嫁給大族,而達奚珣的兒子,也娶洛陽大族的女兒。

李林甫藉以更深的危害,讓李隆基知道法令的頒佈與實施,之間有巨大差異。

然李林甫不知道的是,李瑄在提出常平新法的時候,已經告訴李隆基常平新法會出現什麼樣的危害。

李林甫話中的大概意思,李隆基早就知道。

所以李林甫說出這番話後,李隆基對李林甫頗爲失望。

李隆基沒有回答李林甫的話,就代表對李林甫的態度。

李瑄當然要藉此時機,替李隆基發聲:“右相之言極爲荒謬!若不行常平新法,那每逢災荒飢歲,百姓求助無門,唯有賣田賣地賣兒賣女於豪強大戶,如此則土地兼併愈烈,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國家如何得安?常平新法行之雖有小礙,然只需嚴申法令,一旦地方官吏阻撓,哪怕太守、長史、採訪使,審查完成,直接處死,絕不姑息!”

“太守是一郡大吏,如果以小罪而被殺死,天下會服氣嗎?李相難道不覺得太殘酷了嗎?”

李林甫質問李瑄。

“敢問右相,如果按照理想狀態下,常平新法能否利國利民?”

李瑄反過來詢問李林甫。

這個老賊排除異己,殺諸道太守的時候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全是莫須有的罪名,現在卻冠冕堂皇起來。

“可以。”

關於這一點,李林甫無從反駁。

因爲常平新法的出發點,讓李林甫無法強行否認,只能從其他方面否決。

“如此,右相怎麼會認爲這是小罪呢?破壞這樣的國之大策,就應該處以極刑,以警示天下官吏。更何況,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李瑄嚴肅地說道,聲音就如這寒冬一樣冰冷。

“話雖如此。官吏欺上瞞下,朝堂無法絕對杜絕。監察御史也不可能走遍郡縣。”

李林甫堅持自己的觀點。

“啓奏陛下,臣覺得應該在諸郡縣建立常平新軍。”

“常平新軍的主要職責,是調查借糧不歸還的百姓,以免地方官吏行過激之事。同時,常平新軍可監視地方官吏,舉報那些欺瞞陛下,與豪強勾結的官吏。”

李瑄趁機將組建常平新軍的事情說出。

“常平新法,本就有虧損的風險。組建一支常平新軍,不知要花費多少錢糧,意義何在呢?”

李林甫抓住這一點,對李瑄的常平新軍質疑。

“陛下,臣認爲當裁去一批郡兵、縣卒,讓他們迴歸農田。臣發現緝拿盜賊,郡兵縣卒就算缺少一半也足夠!更何況關鍵時刻,常平新軍還可以幫助郡縣。”

李瑄當然有自己的方法。

少一些郡兵縣卒,招募常平新軍。

李瑄在臨海的時候,就知道郡兵幾乎淪爲廢物。

這種郡兵的設立,沒有一點意義。出現叛亂的時候,難道還指望這些郡兵嗎?

“常平新軍的設立,非常不錯。由李相籌備常平新軍,屆時將道、郡、縣設立常平新軍的數量告知朕即可。”

李隆基接着李瑄的話發聲,無一不顯露對李瑄的支持。

而常平新軍由朝廷直接控制,可以避免許多危害。

“遵旨!”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領命。

“陛下,常平新法不適合在此時頒佈,請您三思。”

李林甫還在努力。

倒不是真正想勸服李隆基,他是想讓文武百官看到他的態度。

他堅定地去對抗李瑄,一定有不少官吏來投靠他。

不要說朝堂上的官吏,就是王公、公主駙馬、楊氏,也會因常平新法而受到損失。

“利國的良策,總是要試驗一番。右相的說辭,不足以證明常平新法的壞處。李相胸懷天下,這纔是宰相的風度!”

李隆基沉聲向李林甫說道。

特別是最後一句話,意味深長。

李瑄早就向李隆基說過常平新法的危害,李隆基當然不會買李林甫的賬。

誰阻止實施新法,李隆基就認爲是誰想阻礙他成爲千古聖君。

李林甫心中一跳,他能聽出聖人很生氣,他也沒想到聖人會這麼堅定地實施常平新法,李瑄爲聖人灌了迷魂湯了嗎?

“左相,你如何看待常平新法?如果有異議,請說出不好的地方。”

李隆基又看向裴寬。

這是在逼着裴寬站隊。

常平新法不好?

哪裡不好,可以說出來?

裴寬心中鬱悶,他想說的,李林甫已經說了,但都被李瑄辯駁了。

他總不能說“常平新法阻礙了豪強大族土地兼併”?

誰敢說這句話,誰就會遺臭萬年。

裴寬深思熟慮後,他發現李瑄真的很精明,環環相扣。

有常平新軍爲常平新法保駕護航!

他最擔心的就是豪強大族在李瑄的威壓下,忍無可忍,聚衆謀反。

或者以此威逼,行進的更激烈。

“臣認爲可以試試!”

裴寬無奈地答覆。

給不出反駁的理由,而強行反駁。李隆基真有可能罷相!

“左相也有宰相的眼光啊!”

李隆基誇讚裴寬,然後不等李林甫同意,就道:“已經有兩位宰相同意新法,朕覺得新法可執行。反對常平新法,又說不出理由的,都是別有用心!”

常平新法,是爲扼制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李隆基當然清楚。

他以爲以他的威勢,豪強大族會讓利給百姓,這樣大家皆大歡喜。

這也是李隆基全心全力支持李瑄的原因。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李隆基自己都無法放棄奢靡的生活。

怎麼能指望豪強大族將利益吐出來呢?

真正的變革,必然是腥風血雨。

朝臣們面面相覷,他們看着在大殿中央的李瑄,一副隨時辯論的模樣。

誰都知道李瑄能說會道,害怕上去以後自取其辱。

李林甫拱手退下,似乎屈服。

他現在只需要等待大臣們到他府中,然後抓李瑄的破綻。

作爲一名老辣的宰相,他知道常平新法想在全國實施,必然會出現大量的“災禍”,哪怕有常平新軍保駕護航。

他要將等李瑄身敗名裂,將李瑄逐出長安。

朝會結束,常平新法,在李隆基的全力支持下,勉勉強強得以推行。

但推行的過程,卻是極爲困難。

下朝以後,文武百官各懷心思。

有的未離開朝堂,他們駐足在朝堂之外,似乎雪越下越大了。

這是什麼的徵兆呢?

本來因李瑄拜相而震

現在因常平新法而驚。

可以想象常平新法昭告天下的那一刻,必然會地動山搖。

下朝以後,李瑄第一次步入“中書門下堂”,也就是俗稱的“政事堂”。

這是宰相和皇帝討論軍機的地方。

華清宮的政事堂在朝堂的後方。

李隆基沒什麼說的,他讓李林甫和裴寬,處理兩省之事和國家大事以外,必須爲李瑄的新法行便利。

李林甫和裴寬只能點頭。

李隆基沒有在中書門下堂久待,一刻鐘後,就回華清宮的內宮。

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56章 唐軍陣形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66章 血戰高坡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80章 滿城沸騰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73章 威震草原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1章 押官薛錯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8章 見王忠嗣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27章 豐安軍城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102章 南霽雲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33章 龍駒島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33章 龍駒島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54章 暗度陳倉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55章 頗黎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