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

李元祥面色漲紅,忽然劇烈咳嗽讓他幾次倒在地上,已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刑部的地牢中,就開始這般一直在咳嗽。

又或者說飯菜裡有毒?

李元祥被人拖着一路走,他忽然想起來每到夜裡就能聞到的那股甜膩的香味,如此數月纔會如此。

再看着眼前這個押送的官兵,李元祥恍惚間就明白了,終於緩過一口氣,道:“看管牢房的也是你?”

“呵呵,某家本就看管牢房的,現在這差事不做了,某家親自請命將那差事交給了別的兄弟,就是爲了押送你。”

“咳咳咳……”李元祥又劇烈地咳嗽起來。

他被丟在了一處河邊,想要喝水,可身體的力氣怎麼都支撐不住他爬到岸邊。

“咳咳咳!”李元祥用力咳嗽着,身體本能的反應讓他蜷縮了起來,雙眼通紅。

黃昏下,咳嗽聲停下了,一個年輕人手中拿着一把刀正在剃着肉。

他穿着單薄的衣衫,官服與官帽被他整齊地疊放在河邊的一塊乾淨石頭上。

而後這個青年滿身血污地拿刀劈砍着。

他一邊揮動着手中的刀,念着一個個的名字,從始至終這邊河灘只有他一人。

江王李元祥死了,朝中得到這個消息時,找到了河灘邊的血跡,發現了屍首。

皇宮內,本是夜裡,李承幹看着刑部與大理寺的呈報,他們對李元詳的死因以及牢房中的蹤跡做了詳盡的調查。

直到夜色深了,于志寧與褚遂良離開時太子殿下還在看着卷宗。

見殿下看着卷宗神色專注,他們也不敢打擾,稍稍作揖之後,也就離開了。

燭臺的火光照在李承乾的臉上,夜風吹入時,燭臺的火光忽明忽亮。

李承幹放下了刑部與大理寺的奏報,站起身吹滅了燭臺,而後走到中書省外,站在清冷的月光下關上了厚重的大門。

剛走到東宮,小福遞上一卷書信,道:“殿下,這是杜荷公子讓人送來的。”

李承幹拿過書信,坐在安靜的殿內,打開書信看着其中的內容,原來是李治與李慎這些天時常去找他。

見殿下看完了書信,沒有再吩咐,小福便自覺地離開,今天的殿下看起來心事很重。

蘇婉快步走來,道:“殿下,天色不早了。”

李承幹揉着眉間,拉過妻子的手,沉默不言。

坐在殿下的身側,蘇婉感受着殿下手掌的溫度,其實殿下的手掌很粗糙,聽說殿下少年時多病。

爲了身體更加好,直到現在每天早晨都是晨跑,並且還苦練箭術。

這雙粗糙又寬敞的手掌,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殿下不說話,她就在一旁安靜地陪着。

一直以來遇事平靜的太子,此刻看起來比之以往更安靜,安靜地能夠聽到每一次呼吸。

靜坐了小半個時辰,李承幹才道:“休息吧。”

“嗯。”

蘇婉從來不過問朝中的事,近來一直都在照顧孩子,或者是與皇后管着宮裡的事,並且東宮的家業很大,需要掌管的銀錢用度也很多,其中還有河西走廊的諸多事與蜀中鹽場的安排。

光是這些事就已耗光了蘇婉大部分的心力。

翌日,李承幹繞着東宮晨跑,今天是很重要的一天,今年的這次科舉會很熱鬧,參加科舉的人比之往年都要多。

每次殿下晨跑之後,寧兒都會準備好朝服,她一邊給太子梳理着髮髻,一邊道:“近來皇后時常說東陽公主太過隨意了,鞋履總是套在腳上,甚至還喜草鞋。”

“她跟着孫神醫久了,也有些散漫了。”

“嗯,皇后常提及,讓東陽公主端莊一些。”寧兒給丈夫的長髮盤起,戴好發冠,又道:“可東陽公主說她若是太過端莊,就沒人敢讓她看病了。”

東陽一直以來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小時候她是個很順從的孩子。

想起六年前她想要拜孫神醫爲師,幾乎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也就是邁出那一步之後,她的人生改變了,現在也更自信了。

當陽光灑入東宮的時候,早朝的時辰也該到了。

寧兒站在東宮門口,看着太子殿下獨自一人走向太極殿。

今天是貞觀十六年的立夏,今天的天氣很好,臨近六月,天氣開始變得又幹燥又熱。

李承幹走入安靜的太極殿內。

滿朝文武站在朝班中,等太子在百官面前站定,他們躬身行禮。

太極殿還是與往常一樣,陛下不在的這些時日裡,每天早朝都要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每天開朝之前,都要將這裡打掃乾淨。

李承幹站在朝班前,聽着朝中各部的話語,父皇就要回來了,並且將一道道旨意送來了長安,首先是要將流放的犯人送去西域,充實邊關。

令人感到滿意的是,現在的大唐邊關已擴張到了天山道安西都護府一線。

本來今天的早朝是在科舉與耕地,還有漠北戰事之後的治理問題,大抵上都是話題爲主的。

除了正常的政事,御史臺的人還說有人提議復立高昌。

這個想法當即就被駁回,難得的是這一次站出來駁回這個意見的人是張玄素,他大聲道:“既已建設安西都護府,何須再復立高昌國。”

其實這個提出復立高昌是朝中維穩一派的老臣,他們多數都是各地出身的老臣,並以兵部侍郎崔墩禮爲首,爲了減少朝中建設都護府的開支。

讓西域再一次恢復西域人大軍,如此一來只要西域臣服大唐,西域人自然會維穩西域諸國。

朝中老舊的想法依舊存在,這也是無可避免的,誰都想要用最輕巧的辦法來解決沉重的負擔,並且以他們自己在史書上的認知,或者是前人的經驗。

李承乾道:“崔侍郎不用擔心朝中開支。”

崔墩禮行禮回到了朝班。

褚遂良手執笏板,走出朝班稟報道:“殿下,遼東傳來急報,高句麗內部出現了內亂,高句麗王被殺,陛下命張儉派人查問。”

朝堂上有人開始議論了起來,李承幹頷首道:“鴻臚寺派人再去打探消息。”

“喏。”褚遂良回到了朝班。

高句麗距離長安還是太遠,衆人不在意高句麗的內亂,但在意陛下對高句麗的看法,眼下衆人紛紛猜疑,甚至有人以爲陛下就是要東征了。

爲此朝堂上又爭吵了起來,意料之中的是今天的早朝,又在衆人的吵架中結束了。

李承幹離開太極殿的時候,衆人還在爭論着是否要支持陛下東征高句麗。

午時之後,今年的科舉就要開始了。

李承干與老師,舅舅三人在東宮用了飯食。

期間小於菟時而出現,時而又離開,這孩子最近很活潑,兩歲大的他長得很快,他也就吃飯的時候能夠安靜一些。

飯後,李承干與老師,還有舅舅站在承天門的城牆上,看着遠處朱雀門下,正在考試的一衆學子。

今年參加科舉的人報名的有上萬人,正式參加科舉的有九千餘人。

李承乾道:“有人說大唐立國二十餘年,將科舉興盛到這種地步,已是很了不得。”

房玄齡稍稍點頭。

長孫無忌低聲道:“殿下,有人擔心朝中頻繁科舉會導致朝中冗官嚴重。”

李承幹搖頭道:“舅舅,孤不這麼認爲,大唐從戰亂中立足,正是需要官吏的時候,不管是從派往地方或者是治理邊疆,現在的朝堂太需要人手了。”

這場科舉要持續半個月,今年科舉的參與編寫的試題的考官也與以往一樣,需要軟禁到科舉揭榜的那天。

因這一次科舉,吏部對朝中官吏的調動還有安排,舅舅便先行離開了。

房玄齡纔開口道:“聽聞太子殿下與蘇亶,鮮有走動?”

李承乾道:“每年過節有所走動,平日裡孤與他們家走得並不近。”

“嗯,身爲儲君疏遠外戚是應該的,但處置了李元祥與李元嬰之後,殿下是需要安撫人心的。”

李承乾道:“多謝老師提醒。”

房玄齡又道:“這件事不用殿下出面,讓宗室的人去武功蘇氏走動,期間安撫就好。”

一邊走在城牆上,李承幹揣着手道:“謝老師提醒。”

今天的科舉考試一直進行到黃昏時分,如果天氣好的話,中間沒有雨水,今年的科舉半月內可以結束。

倘若是遇到雨天就要延後了。

科舉與人口遷入成爲了關中人口流動的主要動力,每一次科舉結束不管是及第還是落榜,都會有一部分人口留下來,現在能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了。

李承幹送着老師走到承天門下,又對殿前的侍衛吩咐道:“將這交給稚奴。”

侍衛雙手接過遊標卡尺,“喏。”

稚奴去見了杜荷,足可見他的心思。

杜荷也不是當年,現在他行事很謹慎,因此不會輕易點頭,就算是在經營上,他也不會輕易地許諾。

稚奴與他說的那些話,他都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東宮。

弟弟的事業總是要支持的,但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突然去找杜荷,希望能夠得到杜荷的幫助,不指望他能夠做出多大的成就,不如先給他一把尺子。

一直到黃昏時分,今天的科舉結束了。

李慎忙碌地搬着一堆的木料,李治則是用着手中的這把新尺子,他用遊標卡尺量着一切能量的東西,銅製的尺子很沉。

www. Tтkд n. ¢〇

用完之後,李治將尺子放入一個盒子中,好好保存起來,這種尺子十分精細,要是尺子中但凡有一些木屑,都要拆開修理,十分地麻煩。

“皇兄,你看。”

聞言,李治側目看去,便見到了張柬之就站在門外,昂首的模樣怎麼看着怎麼不爽利。

今天才是他參加科舉的第一天,好像對他來說,此刻的他已是進士榜首了一般。

張柬之站在門外,見到晉王殿下剛從庫房中出來,道:“在下,這一次多半要進士了。”

李治不屑一笑道:“是嗎?”

張柬之雙手揹負,面朝西沉的夕陽,故意沉着嗓音道:“那多半是的。”

“哎呀!”

話音剛落,張柬之就被晉王踹了一腳,發出一聲慘叫。

接連半月都是晴好天,六月初的這一天,科舉揭榜了。

當初張柬之有多麼地自信,現在的張柬之就有多麼落魄,他不停往口中灌着酒水。

這一次科舉及第的人有一千六百人,那名冊之上沒有張柬之的名字,他落榜了。

今天,李治的心情很好,甚至還送了狄仁傑一大筐的瓜果,都是從西域運送而來的。

李慎嚼着瓜道:“聽聞父皇就要回來了。”

李治道:“父皇到哪兒了?”

“姐說父皇到洛陽了,多半還要在洛陽留一段時日。”

李治的注意力依舊在失魂落魄的張柬之身上。

“慎弟啊。”

“嗯。”

李治道:“想來名儒的兒子也會科舉落榜,人生快事,莫過於此!”

狄仁傑附和道:“當吃瓜之。”

李慎道:“就該如此。”

父皇是打算回來了,但父皇又在洛陽滯留,六月過了中旬,也沒見要回來的意思,反倒是時常會讓人將旨意送來長安。

漠北大勝之後,朝臣的心情多少是平定了許多。

可現在父皇在洛陽滯留,這些朝臣又開始不消停了,紛紛開始數落當今的皇帝,只顧在洛陽享樂。

朝臣們紛紛寫了奏章,希望東宮太子能夠將皇帝勸回來。

李承幹已習慣了處理諸多國事,如果說一個太子的實習期有一年之久,這一年的實習成果,也足夠向朝臣證明這個太子可以成爲皇帝。

有些時候,過於擔憂自己的處境是不對的,只會陷入無止境地內耗。

而眼下父皇出去遊玩一年,東宮太子什麼都不需要做,留在長安的官吏就會自覺地站在東宮這一頭,甚至責罵陛下與讚譽太子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李承幹陪着爺爺走在北苑,平日裡麗質與東陽就在這裡,而且北苑外還有一支娘子軍守衛着。

“爺爺,父皇現在的心情一定是很爲難的吧。”

“唉……”李淵嘆道:“你父皇多半要回來了,再不回來馬周都會勸諫你父皇的。”

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98章 奉命放假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60章 秋獵歸來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79章 效益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323章 新爺孫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4章 分寸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2章 爺孫倆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69章 願爲前鋒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45章 冒失舉薦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86.第286章 轉變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5章 你猜我猜?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27章 長安傳聞257.第257章 活捉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09章 指指點點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41章 大勝而歸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85章 兵馬未動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15.第215章 存糧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09.第309章 發兵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09.第309章 發兵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77章 立冬宴席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31章 折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