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最無能穿越者(求收藏!~)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清朝詩人黃百家的名句,用在一個穿越者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歷來成功穿越的就學科而言都是理工科生和金融生,按職業就是軍人,官員,頭目,如果這些穿越者再讀過幾本歷史,寫得一筆看得過的字,那麼成功得就不能再成功了。究其原理,理工科生知曉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比這個世界先進無數倍的技術興風作Lang,金融生會理財,會用先進的金融理念生錢,要知道在古代許多大戶人家包括皇帝往往連自己身家多少都算不清楚,軍人擁有先進的軍事思想,官員善於政治鬥爭,至於黑社會小頭目,沒聽說過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嗎?小頭目正在事業的關鍵期,光棍作風勇冠三軍,用來穿越真是無往而不利。

而文科生,有賴於現代精細的學科分工,打破了原來文史哲各學科之間緊密的聯繫,現在的文科生越來越不像文科生了。學文學的往往不懂文學,懂的壓根就不敢穿越回去,回去會活活被慚愧死,就像李誦如果知道我手機號碼一定會告訴我千萬不要讓他盜版前人的詩作來炫耀,不然以後的宮廷宴會他無論如何都逃不過去;學歷史往往也不太真懂歷史,只會背年表抄論文,真懂的往往溝通有問題,很簡單,穿越這個時間點以前的你沒有別人知道的詳細,之後的你不敢說,不敢確定隨着自己的發現會發生什麼改變;至於學哲學的倒是膽氣十足,但是估計穿越回去會被活活燒死,然後若干百年後被後人從故紙堆裡發現,尊爲偉大的先驅者。學邏輯的?算了吧,回去最好是在戰國和唐宋,在戰國和公孫龍比個名氣,在唐宋嘛,去拜會拜會各地的禪師吧。

萬想不到自己會穿越的李誦在穿越後的心態一直就這麼複雜。自己纔不過中人,又是號稱現代社會裡的隱士-教師-出身,穿越後又是附身在一個殘廢身上,幸虧是天生貴胄,不然生存都會有問題。這樣的人如何治理一個龐大而危機四伏的帝國呢?能夠進入中央或者稱霸一方的都不是簡單人物,權謀機變,殺伐決斷,李誦自問是一個也趕不上。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知道歷史的走向,還有後世的眼光。李誦清楚,在實際政務中,自己現在起不到任何作用。

真正要解決這個時代的問題,還是要依靠這個時代的人才。李誦很慶幸自己沒有穿越在晚唐,那時即使附身在一個健全的皇帝身上,也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現在唐室人心仍在,政治還沒有腐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經過安史之亂後四五十年的休養,人心思治,社會財富的積累也足夠李誦打幾場戰爭。更重要的是,這四五十年爲唐王朝積累了大量可用的人才,比如老一輩的杜佑、高郢、杜黃裳、陸贄、範希朝、張敬則、高崇文、鄭餘慶、李巽、衛次公、王叔文、鄭因,中生代的武元衡,李吉甫、權德輿、裴垍、裴度、李藩、李絳、柳冕、韋執誼,韋丹、李願、李庸等,年輕一點的李愬、李絳、崔羣、王涯、韓泰、凌淮、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韋貫之、阿迭光進、阿迭光顏等,只要用好這些人才,唐朝的中興並不是夢想。

導致唐朝趨於滅亡的明顯因素,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宦官和黨爭消耗了唐中央的實力,使得唐中央無法積聚全力對付藩鎮,最終導致了藩鎮實力越來越強,中央越來越弱,直至唐朝的滅亡。而一些人們一般不太注意的因素,則也深刻地影響着歷史發展,最突出的就是土地兼併問題,土地兼併一方面使得一些大家族越來越強,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失地農民淪爲奴隸或者流民,嚴重影響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和人力資源,大量的勞動力閒置歷來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關鍵因素。而苛刻的統治會促使這股力量和作爲朝廷統治基礎的農民的爆發反抗,最終燃成燎原之火,毀滅整個統治機器。

現在影響中央效率和力量整合的宦官集團已經被拔除,宦官已去,由宦官導致的黨爭估計也不會出現了,起碼在李誦看來,朝廷內部現在是團結的,向上的。目前朝廷主政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主張削平藩鎮的強硬派,五個宰相中杜黃裳有經濟之才,陸贄善於統籌全局,威望卓著,鄭餘慶長於人事,武元衡剛直,李吉甫實幹,而且個個進取心都很強,這樣的宰相班子在整個唐朝都排得進前三。這些人裡,李誦對杜黃裳、武元衡有知遇之恩,對陸贄、鄭餘慶有再造之恩,不用擔心他們的忠誠,有這些人做幫手,李誦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歷史知識明確要幹什麼事,怎麼幹。

年前發去的百官上書論政終於在二月得到了結果。解決藩鎮問題是朝野上下的共識,在宰相會議上,李誦用右手在地圖上逆時針畫了一個半圓道:

“先淮西,後山東,最後河北。先南後北,先易後難。”

這一個半圓牽扯到了七個最強的藩鎮,宰相們沒有任何異議,七鎮中淮西最弱,卡在朝廷生命線上,又四面都是朝廷控制區,理應最先動手,河北各鎮西有太行,南有山東爲屏障,又互相勾結呼應,朝廷在太行以東只有一個張茂昭的易定鎮支持,兵員投放和糧草供給都不容易,所以排在最後。

“七鎮不臣已經數十年,盤根錯節,根深蒂固,不可貿然興兵。朝廷首先要做的,是肅清政治,鞏固地方,加強財政,改革軍制,希望各位相公同心協力,致力國事。”

“謹遵聖諭。”

宰相們齊聲說道。

至於西川,這個時候誰還會爲西川操心呢?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八)第六十六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三)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八)第五十章第七十三章 失敗的朝聖第三卷 第三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遠 望第八十六章 海外奇談第四十四章 官和錢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六)第七章 (收推花)第六十八章 紫氣南來第二十八章第七十六章 本帥要活的(求訂閱!)第五十五章 侯惟清的鐵與血第二十六章 鹿頭關第二十八章第八十八章 聶隱娘第七十章 勸農五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八)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五十一章 自 戀(求訂閱)第一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八)第十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中)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的陰謀(下)第三十四章 惡 戰第九十八章 大王,大王!第三十四章 惡 戰第十九章 報 紙第五章(求收藏 鮮花)第三十二章 潰 敗第二十九章 肉體消滅第八章第三十三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第二十三章 皇帝有話說第一百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六十五章 應 對第十八章 沒有攻不破的雄關第三卷 第九章第九十八章 大王,大王!第七十一章 沸 騰第一百零六章 魏博的救贖(下)第六十五章 水利與築城(求訂閱)第二十八章 送上門捱打第一百一十一章 活 着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下)第六十四章 流 言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 衝 陣第五十七章 摟草就要打兔子第五十三章 獅子大開口第七章第四十七章第四章 輿 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九)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三)第三十六章 攻守易勢第七章 易 將第八章第三十七章 龍擡頭第六十章 機 會第三十五章 橐 鞬第九十八章 拉 攏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 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 證(上)第一百零二章 定鄆州第九十三章 李愬出馬第七十五章 小 堡第五十一章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第四十一章 選 擇第四十一章 語言藝術第七十一章 沸 騰第一百零六章 魏博的救贖(上)第七十九章 胸有章法自不慌第七十二章 回 歸第七章 (收推花)第四十三章 好生歹毒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 政(下)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一)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四)第九十章 馬 匪第六章 鐵血悲情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下)第九十二章 蓄 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血戰 (下)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第一百零六章 魏博的救贖(下)地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六)第九十七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