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

孫享福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改變有多大,有的時候,改變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的想法,就足以讓一個世界大變,李承乾就是這樣的人。

他整個思想成型的青少年時期,都在受着孫享福的影響,善陽的兩年學政,更是將他這種比較新穎的思維模式定了型,不自覺的,就會冒出一些類似孫享福的想法。

幾乎沒有任何異議,以蕭瑀和溫彥博爲首的文官集團,就贊同了李承乾,至於長安的軍方大佬,那是李承乾的岳父侯君集,在李靖退居二線,秦瓊,尉遲恭宿衛在李世民身邊的情況下,帶兵的將領方面,他就是第一人,至於李績和程咬金,他們現在掛着州道總管和邊鎮大都督的官職,屬於不能干預中央管理的地方官。

所以,這個花錢計劃,沒有任何阻礙的被提上了日程。

不過,對所有外邦開放移民政策的提議,還有待商榷。

因爲,現在西域各國的胡人,本就有大舉涌入大唐的趨勢,如果,此時對他們開放優厚的安置政策,可以預見,西域那些窮困不堪的百姓,就會像難民一樣涌入大唐境內。

怪只怪大唐對於本土百姓的安置待遇太好了,過來大唐,能生活在山清水秀沒有戰亂的環境裡不說,還能住上在他們看來,可以稱的上豪宅的磚瓦房,種上高產的田地,還有獲得各種高薪工作的機會,這些對他們都有着極大的誘惑,這基本就是普通平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誰會不樂意來呢!

蕭瑀首先就提出了反對,在大唐內部新農村建設沒有全面完成,甚至,許多地方還處於貧窮階段的時候,不應該將那麼多資源投入在那些番邦胡人身上,另外,大唐現在還不能滿足大量安置外來人口的硬性條件,首先,官員就不夠用,會管不過來,別看李世民去年科舉的時候取士人的數不少,但大唐現在的地盤太大,州縣太多,一分散出去後,就顯得單薄了,而對於言語文化差距較大的西域胡人百姓,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手加強管理,是很容易產生混亂的。

不過,溫彥博卻有不同意見,歷史上一生都致力於民族融合的他,覺得應該有策略性的實施這個移民政策。

首先他提出了允許那些有一定身家的商賈富豪移民入籍大唐的建議,可以設定一個基準線,比如,在大唐錢莊有一千貫以上的存款,或者在大唐有一項規模達到百人的產業,亦或者購買了價值達到千萬貫的商鋪,房屋,田地之類的條件等等,滿足其一,就可以入籍,這些富人,加入大唐之後,不僅不會給財政帶來負擔,還會大量增加朝廷的財稅收入,而且,起初規模並不會太大。

其次就是允許漢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番邦百姓加入大唐國籍,享受大唐二等公民的安置待遇,最低要求,是一家人之中,最少有一半的人,能夠達到用漢語進行日常溝通的程度。

這可以讓那些渴望擺脫貧困的西域普通百姓看到希望,也能更大力度的在番邦推動漢語,和漢文化宣傳,而漢語同樣不是一兩天就能學好的,所以,這正好可以給朝廷一些緩衝過度的時間。

兩三年後,許多西域胡人的漢語差不多學好了,大唐的吏治管理體系也加強了,那時便能源源不斷的吸收西域諸國已經開始漢化的人口了。

他的這些建議令蕭瑀折服了,同時讓李承乾對其大加讚賞,如果孫享福在長安,一定會讚一句,古代的智者果然不是吃素的,他們都有很強的政治目光。

花錢的事情,和移民事情,都屬於政務方面,李承乾現在有全權處置權,政事堂的正副兩位宰相和幾位留守長安的堂部尚書,也都同意,所以,這兩個方案,很快進入了實施階段。

當十月下旬,李世民乘着大船,慢悠悠的從進入了冬幹期的渭水回到長安的時候,他才發現,今年國庫的財稅結餘,居然連一百萬貫都沒有了,這可不是貞觀元年的時候,一年兩三百萬貫,他也能支應的用一年,以現在的國大唐的規模體系之龐大,一百萬貫,真幹不了什麼事。

而且,還有另外一樁讓他吃驚的事情,那就是戶部下屬,又多了一個叫“移民署”的衙門,長官是正五品的郎中級別,還將往安西大都護府,禮部設置的外事衙門中派員,這可是給朝廷設置行政衙門的大事情,李承乾居然就自己拍板做了,政事堂已經用印通過了,可一想,自己之前可是將政務處置權,全權授予他了的,還真沒有理由責怪他。

在御書房裡看過李承乾的花錢計劃之後,李世民久久不語,他居然沒有,甚至說,無法提出異議,因爲李承乾的每一文錢,都花的非常有道理。

首先第一大塊,他就花在了軍隊文化教育中,從明年開始,大唐所有在役軍人,都需要接受每月二十天,每天不下兩個時辰的的文化教育,在兩年之內,要掃除文盲,五年之內,將領級別的武官,都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並且,兩年以後,將不再招收文盲入伍。

這一條要是放在以往來看,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因爲工作量太大了,大唐現有在編軍隊,可是超過了一百萬人,其中,少數民族青壯就佔了四成以上,像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四軍,還有寧川道,嶺南道,等駐軍較多的邊地,都是少數民族青壯佔據主體,他們其中一大部分漢話都說的不太好,更加別說認漢字了,當然,即便是十六衛的漢人軍士,識字率也不過超過一成,也就是說,全軍需要接受教育的人,高達九成以上,超過百萬人,這些人,還都是思維僵化,讓他們讀書認字,比狠訓他們,甚至是體罰他們還要爲難他們。

然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有了文工團的推動,那些少數民族士兵學習漢語的熱情非常高,速度也非常快,而筆墨紙硯書籍這些文教類的東西,大唐能夠非常廉價的製造出來,只要在文工團的宣傳下,讓他們知道讀書認字的重要性,再以一定的利益來刺激他們,並非不能達到李承乾的要求。

畢竟,有了漢語拼音和簡體字之後,教學起來的難度比原先簡單的多了,此前渭南刺史就專門爲成年百姓們開設了認字寫字的培訓班,一個工人,只需要每天下班之後去班上學習一個時辰,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具備一定的書寫能力,在社會上,只要不是參加文字類工作的話,基本夠用了。

當然,推動這項教育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隨着大唐的各種武器裝備的進步,軍人已經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才能夠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了,隨着今後的發展,那種白刃搏殺戰,不到萬不得已,唐軍都不會用的。

這段時間李世民可沒少研究趙龍留下來的那本冊子,做爲兵法大家,他自然是能看懂這些戰法戰術的威力,用無敵來形容,也不爲過,因爲,它追求的是零傷亡,全面殲敵。

但是,這個戰法也有缺點,那就是對將領和士兵的要求太高了,幾乎所有的士兵都需要有非常高的算學水平,而且,還需要看的懂各種複雜的命令,對其做到一目瞭然,快速反應,這在古代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趙龍屬下的那幫人,卻做到了,要知道,他們原本不過是趙龍在嶺南招募過來的夷人和獠人部落的青壯而已。

這就打消了李世民對於推動軍隊文化教育的顧慮,當然,他不知道的是,趙龍屬下的那些水手船員之所以這麼強,是因爲他們在幾年的行船過程中,實在是沒有其它事情可做,在海船上,那種封閉式環境,你不學習,就得無聊死,睡覺都能把你睡的渾身疼,他們當初被趙龍選拔出來,自然是因爲他們夠機靈,所以,學習的效果當然不差。

開支的第二大板塊,則是基礎建設方面,江南道作爲大唐除幾個邊地都護府之外,最大的州道,其新農村和公路,水路,灌溉溝渠的基礎建設的工程量,是最大的。

再加上沿海諸州縣要推動的民生福利保障項目,朝廷需要給他們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建設環境,投入自然也是不小,光是這些工程,就用兩千多萬貫的預算出去。

再之後,就是江陵城的後續建設以及山南道的垸田開發工程了,一百多萬勞工,吃喝,薪酬,工具損耗,每個月的開支都是幾百萬貫,長達五六個月的工期,加起來花銷同樣過千萬貫,長孫無忌今年可是想將沔陽,監利,公安三個縣全部開發出來的,這三縣開發完,可都是耕地面積一百好幾十萬畝,能夠安置四萬多戶的大縣。

想想九垸縣現在的繁榮,以及即將步入繁榮的紀南,鍾祥等縣,李世民覺得這筆錢花的非常值。

然之後,鬱悶的李世民坐在御書房的大椅子上發呆了,因爲他發現自己居然沒什麼事情可幹了,或許,倭國的戰報,他還可以翻一翻吧!可惜,倭國天皇廄戶都被張公瑾給他送給來了,那邊的戰事,哪裡還會有什麼意外,不過是一些張公瑾爲屬下將士表功,以及對在倭國收刮到的金銀礦山資產的彙報而已,一眼掃過之後,心裡有底,簽名批准就是了。

王得用非常適時的出現在了御書房裡,稟報道,“陛下,工部閻尚書想請您去參觀大明宮。”

“大明宮修好了?”李世民詫異的問道。

王得用笑了笑回答道,“沒有這麼快,主宮殿大樓要明年初才完工,裝修用的時間也不短,最快明年年底才能完工。閻尚書是想請您去觀看沿着太液池修建的後宮別墅區,那邊的裝修已經全部完畢,可以搬遷了,太上皇此前已經向內侍監提出了要搬過去,如果後宮整體開始搬遷,開年之後,工部就要開始對空出來的掖庭,御花園等處進行改造了,今年,從各處番邦運送過來的動物,可已經多達數千種,安置在城內好多地方,民間對動物園的呼聲很高,工部想要早些開始建造。”

聞言,李世民點點頭道,“左右無事,咱們就去看看吧!”

第367章 起塘第235章 胡商到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583章 回程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367章 起塘第714章 航海人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219章 追擊戰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583章 回程第761章 家事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721章 開工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十二章 告狀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474章 房謀第317章 逛夜市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737章 五年第282章 談心第729章 說服第620章 九垸夜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570章 走場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175章 唐奉義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464章 驚變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466章 大戰起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527章 進村第733章 到吐蕃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115章 下揚州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211章 戰略第506章 招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