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大招工

大唐海外探索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集資規模,在報紙上一經公佈之後,頓時便在整個大唐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

這個錢數,嚇壞了好多人,而隨着集資規模一起宣佈的,還有各項招聘信息,這次,招聘的範圍簡直就太廣了,而且,薪酬,不是一般的高。

最關鍵的是,很多工種,幾乎對於應聘者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只要你身體健康,年齡合適,就可以報名,通過公司即將在藍田縣開設的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習,就可以正式上崗,學習期間,公司提供食宿,每月還有五百錢保底工資,分工種不同,有三個月,到兩年等不同的學習時間,學完之後上崗,待遇也會不同。

比如海員,每個月的底薪是三貫錢,出海的時候,每天還有幾十文錢的補助,全額算下來,差不多可以拿到四貫多錢,還有最高五百貫的撫卹保障,萬一船在海上出了什麼意外,讓海員葬身大海了,海員的家屬不僅會一次性得到五百貫的撫卹補償,家中有老人和小孩要贍養的,還會由公司按月給予一定的額外補貼,直到老人去世,小孩成年。

當然,福利待遇高,要求也很高,做船員除了要懂水性,善於船務,不怕危險之外,海員還要學習很多航海方面的知識,而且學習的場地,並不是在學院裡,而是直接隨船去海上學,是公司第一批招募的人才。

至於其它的,碼頭建築,以及各種產品開發,銷售,組織管理等等,各有不同,藍田縣這裡除了會建設一座職業技術學院之外,還將會建造一座公司的總部大樓建,應該說是一個建築羣,其規模,差不多可供數萬人住宿,吃飯,以及辦公。

整個公司太過龐大,連能寫會算的文員,一次性都要招募五百人以上,甚至堪比朝堂。

這也是孫享福和一干股東們連續開了七天的股東會議之後,最終決議的。

報紙將這些信息傳達到了全國各地,到了六月下旬的時候,連高句麗這邊,都收到了消息,張公瑾知道這是孫享福沒有辦法了,在最大範圍的收羅可用的人才,於是,高句麗那邊,許多沿海的居民,還有一些原本的地方權貴,現在淪落到和大唐普通百姓差不多的人,他都打包給孫享福送過來了,足有四五萬青壯。

當這些人乘船抵達長安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下旬了,他們受到了前年那些被遷過來的高句麗百姓的接待,這才知道,大唐,究竟好到了什麼程度。

現在,關中的新農村建設已經全部完畢了,所有的關中居民,包括外遷過來的少數民族居民,都住上了磚瓦結構的房屋,不僅有屋,還有田,每戶八十畝,不僅有田,家裡還有糧,各家的倉庫,都囤積了足夠吃一兩年的糧食,據說,這還是他們出售了一大部分產出,剩下的糧食,所以,他們各家,現在都有了幾貫,到十幾貫不等的存款。

而那些新來的人,他們根本不知道存款是什麼意思,大概以爲就是放在家裡的錢吧!

由於新農村建設蓋起來的房屋都比較大,至少有三間房,這些新來的高句麗百姓,基本都暫時借住了先前遷過來那些高句麗百姓的家裡,幾萬人,對於十多萬戶高句麗百姓來說,一家還分不到一個,而且,吃穿用度,基本不對這些家庭在經濟上造成負擔,所以朝廷就暫時這麼安置了。

海外投資公司早就有公告說了,過來應聘的人,一應費用,會全部由公司承擔,而且,他們還會在這些家庭裡繼續借住三個月,等待五月底就已經開建的的藍田職業技術學院初步完工,而這三個月時間,懂漢語的高句麗百姓,可以學習一些關中百姓的生活習慣,可以到關中四處看一看,甚至找夥計做都可以。

不懂漢語的,就要抓緊時間學習漢語,這對於他們今後的培訓,會有很大的幫助,不然的話,他們就不能進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了,而是會直接被派到一些需要靠體力勞動獲得薪酬的地方,今後的收入,撐死了也就是報紙上說的比較低的那個層級,兩貫左右的樣子,孫享福設置這個規定,就是要用利益驅使他們加速融入漢文化中。

當然,前來關中應聘的,還不只是高句麗那邊的人,大唐本土各處看到了報紙,收到了消息的人,都趕了過來,大唐的教育,早在兩年前就推進到縣一級,許多人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學會了認字和寫字,已經簡單的算術的基礎教育,報紙上面說了,只要能寫會算的人,都可以進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管理知識,等學成以後出來,那可是拿高薪的管理層人才,待遇,比當官都不差。

所以,藍田十幾萬戶的百姓家中的空房,都差不多都被陸續趕來應聘的人借住滿了,這種人口大流入,還會持續兩石個月,直到藍田職業技術學院蓋好。

渭南的碼頭上,船廠第十三車間的副主任宋濤,仰着脖子,盯着從嶽州那邊過來的一艘水輪船的跳板看,帶着護欄的寬闊跳板上,許多人陸陸續續的從船上走了下來,終於,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小魚,這邊,這邊。”

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少年聽到了宋濤的呼喚,都顧不上打量渭南這個新奇的地方,就朝他快速的跑了過來,兩個沉重的包裹,在身上晃的哐哐響。

這個少年,便是兩年多以前,送宋濤上船來渭南打工的宋小魚。

“濤哥,這裡人好多啊!我都摸不清楚方向了。”

“呵呵,我剛來的時候也這樣,你習慣了就好了,先跟我回家,洗個澡,咱們大吃一頓,對了,我還得給你買兩身體面的衣服,到應聘的時候穿。”

說到衣服,宋小魚才感覺到,自己的粗麻布長袍,與這裡的人,有好大差異,原本在船上的時候,都是一起從嶽州過來這邊的同鄉,還不覺得,只是感覺那些船工身上的衣料好,到了這邊才知道,原來人人身上的衣料都這麼好。

宋濤將宋小魚的一個包袱接在手上,一掂,還挺沉的,又道,“你該不會是把我留給你的那一套造船的傢伙事,全部都帶過來了吧!”

宋小魚點了點頭道,“是啊!我爹除了會種點田,其它東西都不會,放在家裡,不就生鏽了。”

宋濤一笑道,“生鏽就生鏽吧!這些東西,在這裡,壓根就用不上。”

宋小魚詫異道,“怎麼會呢?這裡不是也造船嗎?這些鐵器,應該都用的上的啊!”

宋濤聞言,搖頭笑道,“這些鐵器,在咱們村子裡看來,確實是好東西,但是在這裡,還不如沒有經過鍛打成型的普通鋼料的價值呢!這邊用的工具,都是上好的鋼鐵料打造的,堅韌鋒和利度,根本不是我以前弄的這些東西可以比的,而且,造的規格都大,不是成配套的工具,都不適用,你知道嗎?前兩個月,咱們造船廠就上馬了新式的鋼結構龍骨,全船身包裹特質鋼皮的大船······”

宋小魚的第一反應就是,鋼鐵打造的船,在水裡,那不就沉了嗎?

但是,看宋濤說的很起勁,似乎對於一個多月後的下水試驗,很有信心的樣子,他覺得,這種鋼鐵船或許真的能在水裡航行吧!

很快,宋濤就帶着他從碼頭走到了寬闊的街道上面來,然後,他招了招手,一個坐在鋼鐵製造的車子上面的人,就蹬踩着向他們靠了過來。

宋濤將自己手上的包裹往車廂上一放,又把宋小魚手上的另一個包裹往車廂上一放,道,“愣着幹什麼,上車啊!坐那沙發上。”

說罷,宋濤自己向車廂上跨了上去,然後,拍了拍自己身邊的沙發坐墊。

“這,這是車?”

他有些忐忑的一腳踏上了車廂之後,按照宋濤的指示,緩緩的坐了下來。

“放心吧!這就是車,不是用馬拉,而是靠人踩的三輪車,這是造車場的產品,誒,師傅,去第五生活小區,第十二棟。哦不,先去一趟成衣市場那邊,我買點東西,再去第五生活小區。”

“好嘞,一起給您算五文錢。”

“行。”

宋濤想都沒想,就點頭同意了,那師傅便開始蹬踩了起來。

然後,看着車子輕輕鬆鬆的向前走,宋小魚有些發懵的道,“濤哥,你這,就花出去五文錢?”

“怎麼,掙了錢自然要花啊!渭南城這麼大,光靠腳走,可不得一個時辰才能到家。搭車就快了,最多一兩刻鐘,就可以先去一趟成衣市場,再回家。”

“可是,這是五文錢啊!”

宋濤正準備跟宋小魚普及普及呢!那前面踩車的車伕倒是嘿嘿一笑,接話道,“呵呵,新來的小哥,都和你一樣,其實,五文錢的車費,可不貴,我這一整天踩下來,也就掙個一百來文。”

“一天掙一百多文錢,那一個月豈不是三貫多?濤哥,我可不可以也在這裡踩這個車子賺錢,我有力氣的。”

“切,傻小子,踩車子有什麼賺錢的,知道你宋大哥我現在一個月賺多少錢麼?”

宋小魚搖了搖頭。

宋濤給他比了個二的手指。

“兩貫?”

“不對,是二十貫。”

“二,二十貫?”

“這就是有技術的好處了,你這兩年在家裡應該有勤練木工手藝吧!而且,你水性很好,又有造船的天賦,跟着我進船廠,頂多一兩年,工資絕不低於五貫錢。”

“是啊!小哥,也只有俺們這樣沒有一技之長在身,年紀又偏大的人,纔不得不選擇賣力氣,踩車子,你呀,就應該趁年輕,多學幾年高深的技術,等到時候,像你這位大哥一樣,一個月就能收入二十貫,甚至更多,這樣才能在這裡吃的好,住的好,什麼都不用愁。”

宋濤點了點頭,又對那踩車的車伕道,“其實你的年紀也不大,如果之後去藍田那邊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點東西,說不定也能掙的更多。”

“呵呵,也是,我也才二十幾歲,等過幾個月,藍田縣的職業技術學院開始招生了,我也去報個名學一學,說不定,也能像你們一樣,混個有醫療報賬,有養老金的高薪工作。”

宋濤看宋小魚的表情就知道,他又要問什麼是醫療報賬和養老金了,於是,兩人便一路嘰嘰喳喳的聊着,去到了成衣市場。

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414章 談妥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466章 大戰起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470章 夜襲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387章 開考第755章 過黑海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549章 北上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127章 海戰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265章 會夷男第176章 風雪路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464章 驚變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113章 溪村第126章 用計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451章 誤會第121章 見馮盎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98章 論法第三十章 面聖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53章 國際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