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

定襄城的建設,已經進入中段,各種產業,都在不斷的完備之中,善陽這邊的許多商賈,已經開始在那邊搶開商鋪,泰安,上齊,烏蘭三城,則還處於基礎建設階段,到年底,把城牆和城內的基礎建設弄起來就不錯了。

有了建設善陽和定襄的經驗之後,其餘的城池建設的時候,都會少走許多彎路,在規劃上,林,河,路,什麼的,都會有很多想法,落成之後,便捷程度和美觀上,都不會輸給善陽,當然,有一些項目,也很難超越,因爲善陽是座花城,沒有製作香水的秘方,誰也不敢麼大規模的種花。

等孫得壽到場之後,議事廳的話題就轉到了農耕上面來,三年前拍賣開發的一類地,今年春上已經全部開發完畢,二類地的開發,也達到了近四成,加上五姓七家外遷出來,臨時開闢出來的一些田地,北地今年上稅的田畝數量,將高達一千五百萬畝。

而且,這一千五百萬畝地,有一半以上都種植的是經濟作物,所得稅收,將會比關中的農稅還要高出一頭,總價值超過兩百萬貫,也不是不可能。

那麼加加埋埋算一下,光是北地,貞觀四年就預計會爲國家創稅五百萬貫以上,加上關中和全國各地,今年大唐的稅收,突破一千二百萬貫,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倍,那是必然的了。

有了好的經濟基礎,才能好好幹事,或者說,才能好好幹仗。可別看善陽的收入不少,開支其實更大。

且不說四座郡級城池和諸多縣城的投建,光是四部聯軍需要供養的人數,就已超過五萬人,除了昂貴裝備供應之外,每個月光是糧草,軍餉的開支,都是二十萬貫起步,畢竟,四部出了人,你不可能叫他們把其餘的開支也全部搭上,他們本身也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另外,讓他們養成拿朝廷糧資軍餉過日子的習慣,對於朝廷今後控制他們,是有幫助的。

所以,從去年九月戰爭爆發,到今年六月,善陽光是這方面的支出,就達到了近兩百萬貫,都護府衙門的府庫裡是沒有什麼餘錢的,還有許多大的開支,都是走的貸款。

如果是和歷史上一樣的話,這場仗明顯就拿不下高句麗,因爲,財政不允許,耗不起。即便是歷史上是累積了十多年後纔跟高句麗打開,財政也都還是不允許,所以,一直拖到高宗時期,大唐才最終拿下高句麗。

將各方面情況瞭解清楚了之後,孫享福纔好做具體的調派,今年江南的糧食直接走海運拉到了萊州,主力大軍的糧食補給,主要是從萊州出,孫享福這邊,主要負責供應消耗比較大的草料,以及武器裝備的補給,而且還主要是安北軍自身和四部聯軍方面的。

這一路戰線,是從東北往下在打,與河北道,以及萊州海路的戰線,有着近千里的距離,並且,運輸方面,隔着淵蓋蘇文在遼東一線構建的防線,需要繞行室韋部舊地,在淵蓋蘇文的遼東防線沒有全面潰敗之前,基本是獨立一線。

而十六衛的主力大軍的裝備補給,則會由杜如晦安排,從渭南出,走水路運河直接到萊州,中路大軍,和海路大軍要面對的,全部是高句麗的戰爭堡壘,堅固城池,需要的重型裝備會比較多,石彈,弓箭之類的消耗也會更大。

李世民之所以先到善陽,再北行,是因爲他和李靖分析過後,一致認爲,只有走上路,避開高句麗最堅固的防線,將其後方擊潰,才能以較小的損失,獲取這場戰爭的勝利,所以,李世民帶的這三萬人馬,將會與蘇定方率領的兩萬安北軍,以及五萬多四部聯軍會合,走開原方向,向高句麗內部突進,切斷遼東,新城等,高句麗防守最堅固的戰爭堡壘的後勤補給,讓唐軍中下路大軍,在攻堅戰中,少遭受一些損失。

三萬大軍的糧草,孫享福必須提前預備好,李世民在善陽,也就是歇歇腳,就會馬上出發,所以,孫享福都在孫得壽報完了農業方面的數據後,都沒有多跟他討論,就進行了徵調物資的具體工作中,天黑前,派出了程處默的押糧軍爲大軍打前站之後,纔回到府邸裡歇息。

“大哥要吃麪包嗎?刷了藍莓果醬的。”

越是繁忙的時候,孫享福就越是沒有胃口,孫小妹見孫享福沒怎麼動桌上的飯菜,便提議道。

“藍莓第一年結果的量不多,不過,卻是可以通過出果率,知道有多少藍莓物種植成功了,看你們的樣子,似乎對於藍莓果醬不陌生,出果率肯定不低吧!”

孫小妹笑着點了點頭答道,“嗯,差不多達到了七成,不過,一株上面,結不了幾個果子,摘起來都麻煩。”

“七成,倒是不少的,那些沒有結果的藍莓物,直接清理掉吧!之後結果的機率不大了。”

孫享福說着,孫小妹已經獻寶似的將夾着一層藍莓果醬的兩片面包遞了過來。

麪包是孫府的廚子做的,自從望江樓的廚師按照孫享福指定的研究方向,做出了蓬鬆好吃的麪包之後,它就一直是孫府早餐的主食之一。

總是餓的比較快的孫小妹卻是喜歡拿它來當零嘴吃,自從藍莓果實成熟之後,孫小妹就迫不及待的將這種略帶酸味的果子製作成果醬,並且想到了將其刷在麪包上面吃的方法,味道不錯,還很開胃,已經成爲了她一日三餐的主食。

孫享福一連吃了三片面包,有些撐了,才住口,卻發現,坐在他對面吃飯的孫得壽,似乎也沒有什麼胃口,一雙筷子心不在焉的在碗裡扒拉,卻基本不往嘴裡送。

“得壽,在想什麼呢!不好好吃飯?”

孫得壽回過神來,答道,“大哥,我在想咱們農門的教育問題,這次你將村裡的五十多個孩子帶過來讓我們教,之後建起來的農學院,只怕也要我們來教吧!可是,我們現在連三年三圃制都還沒有研究透徹,致使關中今年的種子出現了一些缺陷,哪裡有資格教所有人種田呢!這不是誤人子弟麼?”

其實,孫得壽掉進了一個,傳播,教育,就應該是教人間至理的慣性思維中,這也是對於農門的教學沒有信心的一種表現,孫享福很理解他這種心理,在科學這條道路上,懂的越多的人,往往會越發覺得自己很無知,因爲只有懂的越多,才越發知道自己有哪些東西還不懂。

“你忘了咱們農門的一條傳承宗旨了麼?後人,必須想辦法推翻,超越前人,不是所有的學術,技術,都有一個至理,或者極限存在的,我們也不是要做到最好,讓後人來照着我們的成果做,而是盡我們所能的,將我們已經掌握了的一些技術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出更好的技術,只有不斷的做到更好,咱們人類纔會一直進步下去。”

即便是在千年以後,對於各種種子,農業技術的研究,也從沒有停止,在世的農業科學家,也沒有誰敢說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終極成果,古人受限於一些認知,鑽牛角尖很正常。

而孫享福從一開始,就給自己,給農門子弟劃分了一個準確的定位,他不是要蓋好一座房子讓後人們去住,而是要把自己的知識,化成蓋這座房子的基礎,讓無數的後人,來蓋這座房永遠蓋不完的房子。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孫得壽已經開始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農門教育這個問題了,這說明他越發的成熟了,想到自己十二三歲的時候,還是個沒事愛打電玩,生活問題都是全部靠父母解決的人,孫享福覺得自己其實沒有什麼資格批評他。

“是弟弟一時鑽了牛角尖,不過,從今年的農耕情況來看,農門的教學和耕種技術想要推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些胡人百姓跟我們溝通,都還存在許多語言障礙,而且,要學習咱們的技術,必須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想要這些人都識漢字,恐怕······”

聞言,孫享福笑了笑道,“可不能用我培養你們的時候的手段,來培養普通百姓,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成爲農門子弟,學懂農門教授的學問的。

百里,千里,甚至萬里能夠挑一,都算是不錯的情況了,大多數人,其實只需要依樣畫葫蘆,在這些真正掌握了知識的人的組織帶領下,貢獻自己的勞動力就好。”

就算農業技術再有用,也不能所有的人都來學它,一旦形成這種局面,就是一種災難,比宋明時期,所有讀書人都讀四書五經還可怕,因爲社會上面缺的,是各行各業的人。

也更加別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把它學好,連儒學都沒能做到這種程度,更何況是其它學科呢,農學,其實只需要少量天賦異稟的人,摸索出了最先進的技術就好,大多數普通人,都只適合享受成果。

“如此的話,倒是簡單的多,對了,王氏準備比照醫學院的規模建造農學院,地已經拆遷出來,在東城門方向,明年差不多就能建起一些學舍供初步使用,大哥你的教材編寫好了麼?”

說到這個,孫享福想起了自己送給武媚孃的那本冊子,之後,只怕要抽更多時間來完成教材的編寫了,至少,要湊足讓學生們學習三年的材料纔好。

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159章 殺人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620章 九垸夜第372 人才缺乏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604章 擺鐘第470章 夜襲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47章 豐收樂第770章 大結局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241章 運作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50章 效果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576章 中計了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139章 見韋李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564章 入城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150章 滿船寶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246章 治國難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357章 起塘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287章 宴會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17章 到遼東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133章 種稻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