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驚天大計

突利將老弱婦孺和賴以生存的牛羊都放在離善陽不到五百里的烏蘭察布地區,現在,這三萬多人口和近十萬牛羊就都成了席君買的戰利品。

“突厥人的馬奶酒太淡了,喝不慣,牛羊倒是長的肥,給兄弟們趕了一萬頭回來。”

席君買本想着端突利老窩的時候還能痛快的戰一場的,但去了之後才知道,根本沒有他揮刀子的機會,反倒是馬邑這邊打的慘烈,自己竟然錯過了這一戰,不免有些失望。

“突利也算是一方勢力了,難道沒點家底?”

或許是當家做主了的原因,現在孫享福的思想不時的就會往錢上靠,他是真沒錢了,連豆醬作坊和望江樓今年的幾十萬貫分紅都全部花光了,要知道,作爲善陽城第一大業主的他,他這一年時間裡投建的大小項目足有過百個,每天都養活着上十萬人,這也就是佔了這個地方煤炭材料取之不盡,燒製磚瓦等基建項目原材料無需多少成本的優勢,否則,建一個同等的大城起來,投入沒有幾百萬貫,根本不可能。

“這不是來問你了麼,突利被李靖將軍押到長安去了,他的家底還能不能動了?萬一突利把數字告訴陛下了,咱們交的數卻對不上咱辦?”席君買左右看了一下,見大廳只有他們兩人,才道。

“老唐,來人,喊老唐來。”

孫享福朝門外喊了喊,就聽到護衛鐵甲碰撞的聲音,應該是跑去找唐奉義了,這傢伙來到善陽之後就沒消停,一會這個工坊轉轉,一會那個工坊轉轉,正給他的新家掏弄東西,準備迎接他的家小呢!

“專業的事,就應該問專業的人才,先給我透個底,有多少東西?”喊完侍衛,孫享福又轉過頭來賊兮兮的看向席君買道。

“呃,我也沒怎麼數,金銀這類的,應該有十幾大車吧!銅錢絲綢什麼的,應該能拉個百把車,皮貨最多,堆了好幾個大帳篷,估計好幾萬張都有。”

“統計的這麼粗糙?”孫享福聞言眉頭一皺,但隨即又笑道,“粗糙點好,粗糙點好啊!這樣回頭老唐就好運作了,我得去一封急信到長安,陛下在處理突利的事情上,可別手軟,這些東西對我們善陽,對關中,都有大用。”

現在,孫享福和李世民是屬於窮瘋了的狀態,到手的東西,萬萬是不能吐出去的,所以,李靖將突利押到長安之後,蕭和房玄齡等人對於突利的處置問題,一直保持緘默狀態,他們等的,就是孫享福這封急報。

古往今來,投降之後,因爲有錢而沒有得到好下場的一方霸主,突利算是一個了。

孫享福的急報到了長安之後,李世民將原本打算封給突利的國公爵位直接給他降成了縣公,還是發了天花瘟疫的渭南縣公,又賜了長安城內的宅院一座,僕役幾十人,這就算了事了,根本不給他出長安的機會,更加別說什麼發還財產的事了。如無意外的話,突利這輩子也就是在長安拿着縣公的俸祿混吃等死了。

不過,朝廷上現在關注的點根本不在怎麼處置突利上,而是在李靖大軍帶回來的請帖上,孫享福九月初九要在安北都護府治所,善陽新城舉行一場盛大的招商引資大會,邀請朝廷的監察御史與會,也好現場監督他這個當地主官有沒有徇私枉法,涉嫌經商謀利。

大唐開國至今,還從來沒有主動要求監察御史去當地履行職責的地方官員,孫享福這是開了頭炮,同時,把‘招商引資’這個大家都比較陌生的詞彙拋了出來。

李靖交給朝廷這封請帖,就是對孫享福這個所謂的招商引資大會的最好的宣傳,各地有實力的家族,商賈,誰在朝堂上還沒點關係,所以,雖然不知道這個招商引資大會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大家都準備去看一看。

“陛下,老臣自請往善陽走一遭。”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唐的御史之首,魏徵。

他卻不知道,自己的這句話對李世民來說,簡直就像天籟一般,最近李世民可是被他頂的頭髮都快豎起來了,對於牛痘賣錢這件事情,原本他是要彈劾孫享福的,可誰知道,一番調查知道,他發現出售牛痘的錢全部被李世民歸到內宮了,這還了得,皇帝怎麼能如此貪圖利益呢!

可他卻沒有計算過,李世民維持關中這麼大的局面,每天要花出去多少錢,這可是幾百萬人的吃喝和生產工作,作爲皇帝,他不能把所有的注碼都用來賭嶺南和淮南的糧食能夠順利運到長安,萬一出現意外了呢?數百萬百姓的肚子能夠餓幾天不吃嗎?

所以,李世民是很贊同孫享福給他的建議的,多弄點錢,多儲備點糧食作爲後手的,現在最艱難的時刻還沒有到來呢!

現在,窮酸李世民終於有一個機會把這個皮球提給另一個窮酸孫享福了,他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是以,幾乎沒有等別的大臣出來表態,李世民就直接準了。

不過,魏徵最終的出行團隊可能有點龐大,那些小家族或許不知道這‘招商引資’會是怎麼回事,崔鄭王盧幾家卻是知道的,爲了增加自己家族在這場會議中的話語權,他們都推舉了自己一系的官員隨行。

對於這種不幹實事,就愛開嘴炮的人,李世民覺得少一個世界都清淨的多,自然是全部同意了,他現在就希望孫享福能將這些傢伙的注意力轉移,自己能好好的把關中賑災的事情辦好。

這事情敲定之後,今天的朝會算是結束了,不過李靖卻是再度被李世民叫到了御書房。

“胡商們都準備的怎麼樣了?”李世民屏退了所有內侍,低聲的向李靖問道。

“回稟陛下,他們對微臣要帶他們繞道走朔州沒有異議,孫正明弄出來的新商品臣這幾天私下裡給他們展示了一下,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大。”略帶興奮激動之色的李靖答道。

要說,李世民這麼問題其實問的其實很普通,怎麼會讓時常保持沉着冷靜的一代軍神興奮激動呢!當然是有下文的。

那是因爲孫正明在馬邑城下與李靖深聊之後,提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李靖對孫享福說,朔州之地極爲關鍵,回紇和薛延陀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朔州這個橋頭堡不下,他們不敢向中原進兵。

如若朝廷征討頡利,從朔州出發,不僅近,而且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因爲這支軍隊可以全程走草原和沙漠,殺到頡利背後去,突襲他。

然後,孫享福的腦筋就開動了,打頡利,用突襲戰,直擒賊首是最省力的辦法,任誰也不會想到大唐正在承受大災大難的時候,會主動對實力強悍的頡利發動進攻。

不過,透過情報系統,孫享福知道了頡利和突利分出勝負有王麟那幫世家子的影子在,也就是說,這幫世家子現在跟頡利是有關聯的,所以,想要對頡利展開突襲,連大唐內部的人都要瞞着,這個難度可就大了。

不過,有了方向,就總是會想到辦法的,最終,孫享福想到了一個辦法,李靖的遠征軍來朔州的時候是五千人,押着突利和一部分突厥俘虜回長安的時候,卻是三千穿着軍裝的馬邑城民夫和一千朔州團結營的士兵,真正的遠征軍,一直都在馬邑的朔州團結營軍營內。

臨行前,孫享福拿出了一些香水給李靖,讓他將這種朔州獨有的商品推薦給西域的胡商,引他們繞路來朔州,不僅能夠讓他們參加朔州的商品展示會,購進朔州今年產出的貨物,還能夠讓李靖帶着長安最精銳的幾千飛騎軍一同來朔州。

有近萬大唐最精銳的騎兵在手,這可比歷史上李靖突襲頡利的時候戰力強了好幾倍,畢竟,無論從裝備精良程度到人數,都有了倍數的提升,成功的機率會非常高。

李世民對於這兩人謀劃的這一出自然是贊同的,從戰略上看,李靖和孫享福謀劃這個計策十分具備可行性,不過他卻有些擔憂糧草的問題。

見了李世民面露憂色,李靖再度開口道,“陛下,孫正明說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春上的時候王旭爲了拿到他手上的香料種子,曾經給了他七十萬石糧食,如今雖然消耗過半,但剩餘的,足夠大軍出征之用,而且,今年朔州豐收,田地裡產出的糧食,有不少富餘,其它各路大軍有需求,朔州都能幫着負擔不少。”

“朕是擔心,如果不能一戰下,我大唐可負擔不起這曠日持久的戰爭。”

糧食的事情,李世民大概知道些情況,孫享福在信件中信誓坦坦的說,朔州之地今年雖然沒有種多少糧食,但除了養活本地居民之外,保證幾萬兵馬的軍糧是足夠的,哪怕常年供養李靖的一萬多騎兵,以朔州接下來的產出都不會有問題,因爲今年朔州的麥子是他親自指導種的,畝產妥妥的四石以上。

“孫正明還說,請陛下不要忘了,他有提前育苗的手段,能夠讓關中明年的農作物提前至少兩個月成熟,所以,關中百姓其實不用撐到明年秋收,最多到五六月,田地裡就有食物產出。”

李靖這話,讓李世民突然想到了孫享福第一次跟自己講育種育苗這件事時候的情景,想不到,這種本事在這樣的關鍵的時候,卻是能解決大問題的,農作物提前兩個多月成熟,這意味着朝廷在籌備糧草的時候,能夠減輕幾百萬石的負擔,如此,李世民便再沒有猶豫了。

“藥師,朕將手中最重要的力量全部交付於你,望你能一戰功成,爲大唐掃清突厥邊患。”李世民從袖口裡將一個調兵虎符拿出來遞給李靖道。

“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接過帶着李世民體溫的虎符,李靖頓覺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時刻就要到來了,此刻,他的腦海就三個字,滅突厥。

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271章 新作物第146章 制海鹽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65章 忽悠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00章 再對質第270章 戲劇院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570章 走場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182章 見李績第211章 戰略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十二章 告狀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559章 擒王浩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25章 審訊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693章 去雲南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454章 軍議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50章 效果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474章 房謀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112章 到洛陽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