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

大唐的商業發展,如今是日新月異。

各種各樣的新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當然了,這些剛剛興建的作坊,對大唐的賦稅收入沒有特別大的貢獻。

但是因爲這段時間各種各樣的展會的舉辦,讓很多作坊的銷售額都暴增。

最近一個月的銷售額,比往年兩個月的都還要高。

雖然不是每個作坊都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工商業繁榮的景象,卻是許多人都能感受到。

“太子殿下,長安城今年一到四月的賦稅收入已經初步統計出來了。

從目前初步的數據來看,今年的賦稅收入相比去年有了三成的增幅,並且四月份的增幅明顯高於之前三個月,幾乎就是比往年上漲了八成之多。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長安城今年的賦稅收入比去年增加五成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可以更高。

這在歷年的統計之中都是非常少見的。”

戶部尚書唐儉拿着一本彙總的數據表來到了李寬面前,彙報了一個好消息。

這些年,他這個戶部尚書的日子過得可是很不錯。

雖然朝廷的支出在不斷增加,但是賦稅收入的增幅也是很不錯。

這麼一來,他這個戶部尚書的工作就好做很多了。

今年要不是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修建耗費巨大,他這個戶部尚書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管錢的人,只要錢足夠多,就可以過得很爽。

要是沒有錢,天天都要想着籌集錢財,那麼日子可就難過了。

“哦?往年的增幅不是一般都只有兩成左右嗎?

爲何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是隻有長安城這樣,還是其他州縣都有類似的情況?”

對於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來說,多幾個點和少幾個點的增幅,影響其實挺大的。

主要是這個基數很大,差幾個點就差很多。

大唐的賦稅在貞觀二十年的時候首次突破了五千萬貫。

然後在貞觀二十一年就直接突破了六千萬貫。

按照現在的趨勢,今年突破八千萬貫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明年就有望首次突破一億貫錢。

這個時候,幾個點的差異就是幾百貫錢。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幾百萬貫錢能夠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至少用來修建水泥道路的話,足夠修建一條重要州府之間的主幹道了。

“目前只是統計的長安城的情況,其他地方的情況可能會比長安城差一點,但是也不會差的特別多。

特別像是登州、涼州、揚州、杭州等地,增幅很可能可以接近長安城。

至於四月份的增幅遠高於前面幾個月,下官認爲應該是展覽會的功勞。”

唐儉雖然在大唐朝堂上的存在感沒有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那麼強,但是人家也是響噹噹的一放大佬,能力還是有的。

再說了,哪怕是他的能力差一點,戶部那麼多的官員胥吏,總有能力強的。

所以對於這個賦稅數據的變化,戶部早就分析完成了。

“展覽會的功勞?展覽會對我們的賦稅收入有什麼影響嗎?”

最近舉辦了很多展覽會,這個事情李寬是知道的。

不過他現在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非常的多。

大多數時候,他只知道最近發生了某件事,但是這件事的背後有什麼故事,有什麼影響,他就不一定知道了。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又不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

到了該睡覺的時候,自然就要睡覺的。

“這個影響可就大了!

通過這個展覽會,大家對於很多自己以前想要購買但是一直買不到的東西,突然發現了合適的選擇,所以就開始購買。

通過這個展覽會,不少商家曾經有過的想法,但是可能因爲各種各樣的問題覺得沒有辦法實施,現在也變成了可能。

通過這個展覽會,很多人本來只是去看一看湊熱鬧的,但是卻是發現了新的商機,開始擴大自己作坊的規模或者經營種類。

如此種種,但凡是參加了展覽會的鋪子或者作坊,這段時間的業務都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他們不斷的招募人手,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

這些都是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賦稅收入的。”

唐儉簡單的解釋了一下賦稅收入變化的原因。

“哦?沒想到這個展覽會還有這個功勞啊。

難怪王富貴之前跟我彙報說要單獨修建一座展覽館。

現在看來,這個展覽館還真是很有必要的。”

李寬前世雖然也參加過車展這些展覽會。

不過,那個時候看車展,主要是衝着車模去的。

特別是早些年對車模的穿着沒有特別多限制的時候,那是一個比一個穿的少,還真是搞不懂大家是去看車的,還是看車模的。

後面車模少了,觀看車展的人數也就明顯有了下降。

李寬來到大唐前的好幾年時間,都沒有再去參加車展了。

“現在我們大唐的作坊越來越多,但是各個作坊的情況,除了相熟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爲人知。

可能某個掌櫃明明對某種零件有很迫切的需求,但是卻是沒有及時的找到相關的生產作坊,最終選擇了一個不是很好的選擇,甚至是取消了原本的規劃。

但是同個這個展覽會,我們就可以讓很多的作坊之間彼此知道對方的情況。

至少知道這些作坊是做什麼的。

如果自己有什麼需求的時候,立馬就可以想到有哪些作坊的存在,可以去上門溝通一下。

我聽說王掌櫃每次舉辦展覽會的時候,都會安排夥計詳細的記錄各個參展作坊的情況。

然後彙總印刷成一個冊子,贈送給各個參展的商家。

這個小冊子,如今已經成爲了許多作坊主的寶貝呢。”

唐儉把自己瞭解的一個趣事說了出來。

雖然大唐的報刊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比較發達了,但是整個大唐社會的信息流通,還是比較緩慢的。

特別是各個跨行業的作坊之間的信息流通,就更加緩慢了。

哪怕是到了後世,只要不是那些大企業的消息,哪怕是同行的人,也不見得知道其他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情。

更加不用說現在的大唐了。

王富貴搞出來的那個小冊子,雖然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是畢竟算是收集了一批作坊的信息,能夠讓相關的人員知道行業的情況。

之後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聚會、溝通,自然就能有力的促進溝通。

“唐尚書,你有沒有覺得我們大唐各個州縣之間的信息溝通太不方便了?

這些參展的作坊和鋪子,大部分都是長安城的。

哪怕是如此,各個作坊之間的很多信息也是不瞭解的。 шшш ★тт kǎn ★C〇

這裡面的原因固然是有許多,但是信息流通不方便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特別是涉及到跨道之間的信息流通,除了一些大商家之外,要想送個信息去到其他的道,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煩。

普通的商家離開家鄉之後,要想跟家中通一下消息,也是非常的麻煩,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這個情況,你有沒有想過什麼解決辦法呢?”

跟唐儉的交流之中,李寬想到了這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自己貴爲大唐太子,下面有情報調查局來轉麼收集消息,有信鴿負責送信,所以才勉強做到了解天下大事。

但是其他人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

眼下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更加沒有電腦,要想快速的溝通,顯然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是至少比較原始的信件,得想辦法解決吧?

“太子殿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千古年來就是這樣。

從秦朝開始,朝廷爲了解決公文傳遞的問題,就開始成立了驛站。

如今我們大唐的驛站幾經發展,已經比之前強大很多,各地的公文已經能夠比較順利的到達長安城了。

但是對於普通商家和百姓來說,除非安排專門的夥計,或者是有老鄉正好回家,要不然的話是很難傳遞家書回去的。”

唐儉這話,說的中規中矩。

如果是換成其他的人聽了,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反正千百年來就是這樣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這麼多年都過來了,說明家書傳遞不順暢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但是李寬顯然是不這麼認爲的。

“不,這樣是不夠的!

朝廷的公文能夠通過驛站來傳遞,那麼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驛站來解決呢?

伴隨着大唐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員流動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居住的縣,所以大部分人對於信件的傳遞,其實是沒有需求的。

可是現在不同了,很多背井離鄉的百姓,也希望能夠有機會跟家裡報個平安。”

李寬的這話說完之後,唐儉就立馬感到有麻煩事朝着自己招手了。

千百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現在想要解決的話,肯定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太子殿下,雖然通過努力,大唐百姓的識字率比前朝有了提高。

特別是在長安城,很多人都能識文斷字了。

當時放眼大唐,大部分的百姓其實還是不識字的。

哪怕是他們可以傳遞書信,大家也都不會寫,不會看,這方面的需求,應該也不見得有那麼旺盛吧?”

唐儉的這個觀點,應該也是代表了不少人的意見的。

整個大唐,九成以上的人應該還是不識字的。

對於不識字的人來說,寫信也好,看信也好,顯然都是一個問題。

“你說的沒有錯,確實很多人都不識字。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寫家書啊。

不識字可以找到識字的人去寫,看不懂信件,可以找能夠看懂的人去看。

每個鄉村,總能找到一兩個識字的。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怎麼讓家書能夠順利傳遞到大唐的各地,這纔是最難的事情。”

李寬一邊說着話,一邊想着到底怎麼把大唐的郵政系統給建設起來。

雖然已經有了驛站了,但是那主要是在各個州縣之間起到傳遞作用。

要想讓每個百姓寄出去的信件都能順利的到達目的地,顯然單靠現在的驛站是絕對不夠的。

這時候,李寬想到了後世八九十年的郵差。

雖然進入到新世紀之後,郵差的身影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騎着自行車或者是摩托車的郵差,是各個鄉鎮村落中最受歡迎的一批人。

八毛錢的郵票就可以將信件寄送到全國各地。

六毛錢的郵票就可以將信件寄送到全市各地。

這個價格是幾十年都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了,等到李寬來到大唐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寄過信件了。

那時候的信件市場已經基本上被電子郵件等東西給取代了。

或者是被各個快遞公司給取代了。

李寬現在想要在大唐建設去信件和快遞傳遞系統,顯然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是這卻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寬的第一把火是人口調查,現在已經在開始展開了。

很多人都在想着李寬的第二把火會是什麼。

現在看來,把信件的傳遞,把大唐的郵政系統給建設起來,這就是第二把火。

這個東西對於大唐的商業流通也好,對於百姓的信息交流也好,都是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的。

“太子殿下,如果真的要實現家書的順利傳遞,讓所有百姓的家書都能及時的送到對應的人手中,那麼需要的驛站數量就至少要增加好幾倍。

並且這個家書傳遞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百姓也不見得能夠承受的起。”

唐儉沉默了片刻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大唐的驛卒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你架不住數量多啊。

假如一個驛卒要專門送一封信件到某個鄉下的小村落。

按照現在大唐的交通環境,很可能一天的時間都不夠。

哪怕就是不考慮路上的風險,順利的花費幾天時間把一封信件送到了對方的手中。

那麼這個信件的傳遞費用要怎麼收取呢?

不收錢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那樣的話,那麼不管增加做少驛卒都不夠的。

但是收錢的話,這麼一封信的傳遞成本可能高達幾十文錢,甚至幾百文錢。

普通百姓誰能承受的了?

並且,這個傳遞成本,由誰來承擔,也是一個問題。

心中滿懷着各種各樣的疑問,唐儉覺得很是頭大。

因爲從李寬的語氣裡頭,他已經感受到了這個事情估計是很難做也要去做的了。

“驛卒的數量自然是需要增加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這也算是擴展了一個行業,解決了一批人的就業問題。

至於你說的傳遞成本問題,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比較高的。

但是伴隨着這個系統的發展,大家意識到了他的好處之後,郵寄信件的人自然就會越來越多的。

到時候一個驛卒送信去某個鄉鎮的時候,可能就會有數十封,甚至是數百封的信件一起送。

分攤到每封信的成本上面就沒有那麼高了。

另外,我們可以把這個驛站進行一些改革,成立大唐郵局專門負責所有信件的傳遞。

在每個州府有州府的郵局,在每個縣裡頭有每個縣的郵局。

甚至在每個鄉鎮都可以招募一些兼職或者專職的人員來幫忙送信。

相關的成本,郵寄信件的人承擔一部分,朝廷補貼一部分。

朝廷現在的賦稅收入不是增加的很快嗎?我覺得今年就可以專門的拿出幾百萬貫錢出來,先把大唐郵局的框架給搭起來,試着開始運營起來。

讓百姓們見識到他的好處之後,自然就可以進入到發展的快車道。

指不定過個幾年的時間,大唐郵局的業務量上來之後,不僅不需要朝廷補貼錢財,還能給戶部掙點錢呢。”

李寬終究還是把大唐郵局的事情正式的拋給了唐儉。

雖然心中在嘆氣,但是唐儉卻是隻能硬着頭皮接下了。

至於李寬說的以後可能可以掙錢的事情,他是壓根不信的。

“太子殿下,拿出一筆錢來成立大唐郵局,在各地把架構組建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大唐郵局關係到各個州縣的很多分支機構,又涉及到百姓們的貼身利益。

很多事情要怎麼辦理,微臣還需要回去召集人員討論一下。

要不然到時候好事變成壞事,那就辜負了太子殿下的一番好意了。”

唐儉這話說的倒也沒有毛病。

不過李寬很瞭解這個時候官員的工作效率。

唐儉說是回去討論,誰知道什麼時候有討論結果?

這要是拖個幾個月時間,第二把火就顯得有點不旺盛了。

“大唐郵局的成立,自然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個州縣的衙門配合。

這裡面的人員雖然不是朝廷的官員,但是也算是隸屬於戶部的一個機構。

這些人在大唐郵局工作,也算是爲朝廷辦事。

各個州及以上的機構的負責人,可以保留官員身份。

其他人員可以從各個書院或者當地的胥吏、百姓之中招募。

其他有什麼具體的問題,你但凡是已經想到的,都可以先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想到解決的辦法。”

很顯然,李寬是要逼着唐儉趕緊把活給幹利索了。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信件的傳遞,人家商家或者百姓會選擇我們大唐郵局,自然是因爲我們大唐郵局的收費比較有優勢,他們傳遞信件更加方便。

但是這個收費,到底要怎麼定,然後我們怎麼收,百姓們的信件怎麼給到我們,這都是一個問題呢。”

唐儉心中再次嘆了一口氣,不過卻是隻能打起精神,認真的開始思考,並且把自己想到的問題給拋了出來。

“這個好說!雖然送到不同的地方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要想讓大唐郵局順利的運轉下去,這個收費方法就不能太過複雜,否者推行下去的時候就會變了樣子。

這個收費,也沒有必要搞太多的標準,我們簡單的設定幾個基準就可以了。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按照縣內信件傳遞,州內信件存底,道內信件傳遞和大唐境內郵件傳遞和大唐境外郵件傳遞分成五個等級。

對於大部分的百姓來說,一般也就是涉及到前面三種信件的傳遞。

對於第一種,我們就按照一文錢一封信來收費。

對於第二種,就按照兩文錢一封信來收費。

對於第三種,暫時就按照五文錢一封信來收費吧。

至於第四種,可以稍微貴一點,就按照十文錢一封信來收取吧。

剩下的那種,因爲不同地方之間的差異非常的大,這個可以稍微靈活點。

比如倭國和新羅這些地方按照五十文來收取,澳洲等地按照一百文來收取。

具體的金額可以適當的再調整一下。”

李寬很快就腦袋一拍,簡單粗暴的給出了一個方案。

反正先運行幾年之後再看看要不要調整就是了。

首先就是把這個機構先給建立起來,讓這個體制順利的運轉。

這比什麼都重要。

“太子殿下,這個收費,我們戶部估計每年需要補貼不少的錢財給到百姓呢。”

唐儉聽了李寬的話,苦着臉說道。

雖然這個收費對於百姓來說,已經會感到肉疼了。

但是仍然沒有辦法覆蓋成本。

大唐這個年代的交通太不方便了,而通知的範圍又非常的廣。

一封信從遼東道傳遞到嶺南道,收取十文錢,百姓們肯定覺得很貴了。

但是對於大唐郵局來說,期間花費的成本可能卻是需要好幾十文,甚至更高。

“沒關係,補貼就補貼吧,先看看再說。”

“那其他的問題呢?”

唐儉剛剛可是提到一些列的問題,李寬現在只是給出了一個郵寄費用而已。

“這些郵寄費用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統一印刷的郵件來完成。

所有的信件,必須購買專門的信封,粘貼上正確的郵票,寫上正確的收件人和發件人的信息,我們才同意配送。

然後我們可以在各地設立一些統一的郵箱,用來收集大家的信件。

比如長安城各坊的坊門口就可以設立一個郵箱。

百姓們寫好了信件之後,就投入到郵箱之中。

然後我們郵局的人員定期去將這些信件取回來。

至於取信件的頻率,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有些地方每天一次,有些地方兩三天一次,有些地方可以一個星期一次,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麼一來,信件接受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至於配送的問題,我們也可以讓各縣的郵局跟各個鄉鎮合作,在每個鄉鎮設立固定的場所。

本縣的夥計只要把信件送到各鄉鎮的場所就可以了。

之後的事情就由各個鄉鎮的郵遞員送到各個村落。

這個時候,各個鄉鎮也可以在各個村落裡頭選擇固定的合作人。

比如各個里長或者村正,只要定期的把信件送到他們的手中,由他們將信件最終送到收件人手裡面。”

李寬一口氣把大唐郵局的運作方法給說了出來。

反正這一套都是後世很成熟的方法,他拿出來也沒有什麼負罪感。

“太子殿下英明,微臣剛剛擔心的問題,基本上都能通過這些方法得到解決。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郵件在各個縣與縣,各個州與州之間的配送問題。

這應該要如何解決呢?”

唐儉滿臉期待的看着李寬。

剛剛李寬給出來的那些方案,讓他對李寬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這個太子殿下,可不是那麼好忽悠的啊。

“這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比如從長安城到洛陽,就可以通過火車來進行運輸。

並且這兩地之間還可以發展物品的郵寄和快遞服務,這部分的貨物我們按照具備一定利潤的價格收取。

至於其他各個州縣之間,就只能通過海運、馬車運輸等各種方式來解決了。

戶部可以統一採購一批馬車給到各地的郵局,負責州縣之間的郵件運輸。”

唐儉的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其實是錢財的問題。

只要錢到位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發展物品的郵寄和快遞服務?太子殿下,老臣愚鈍,沒有理解這個具體的意思?”

唐儉嘴上說是愚鈍,其實比誰都聰明。

其他的信件傳遞都是虧本的業務,戶部每年肯定都要補貼不少的錢財進去。

作爲戶部尚書,他肯定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的。

現在好不容易聽到一個可以掙錢的生意,他自然是非常感興趣了。

“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像是長安城和洛陽城之間,肯定有很多的商家之間是有着貨物的傳遞需求的。

我們大唐郵局是專門負責信件和貨物運輸的,他們對我們的信任應該還是比較高的。

並且我們送東西不是專門給一家一戶送,而是收集了一大批之後統一配送,這裡的配送成本肯定要比他們自己送便宜很多。

就比如一個掌櫃要把自己鋪子裡的一箱子零件送到其他州縣。

如果他自己安排夥計去送的話,成本肯定是非常高的,並且風險也不低。

但是如果交給我們,只要我們的收費比他自己送的要低,就有希望把這個生意給做成功。”

大規模的發展快遞肯定是不現實的,大唐不具備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需求。

所以李寬只是想要在主要的一些州縣之間拓展這方面的業務,算是進一步的完善大唐郵局的功能。

“這樣子啊,聽起來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不過要想讓大家完全接受這個方式,估計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不過太子殿下已經深思熟慮過了,微臣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回去之後,微臣立馬組織人手成立大唐郵局,儘快的把這個郵局給運作起來。”

唐儉聽李寬說了那麼多。

他覺得李寬之前肯定就已經安排人準備了很詳細的方案了。

要不然今天不可能自己提出什麼問題他都能那麼輕易的給化解了。

這個時候,他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儘快的落實了。

這點自知之明,他還是有的。

“嗯,這方面的內容可以找觀獅山書院商學院好好的溝通一下,爭取把大唐郵局的組建當成是一個模板。

將來朝廷指不定還會成立類似的一些機構呢。”

聽李寬這麼一說,唐儉除了繼續點頭之外,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本來是興高采烈的過來彙報好消息的,但是走的時候卻是一點心情也沒有了。

這個大唐郵局的組建,弄好了,功勞肯定不是戶部的,而是太子殿下的。

但是弄不好的話,到時候背鍋的肯定就是戶部了。

官場之中,歷來都是如此的。

唐儉對此倒是有着充分的認識。

……

李泰作爲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教諭,這段時間一直都都很老實。

沒辦法,不老實都不行。

他發現自己在李寬面前,已經完全沒有了還手之力了。

“王爺,這段時間我們青雀葡萄酒的銷量增加的非常快。

原本還擔心今年在萊州擴大了葡萄園的規模之後,到時候的葡萄酒銷售會成爲一個課題。

到時候別出現增產不增收的局面,那就難堪了。

現在看來這個擔憂是完全不必要了。”

杜楚客多位李泰的左膀右臂,如今自然是負責整個濮王府的產業。

“這個酒水展銷會的影響力真的這麼大嗎?

我可是聽說長安城很多釀酒作坊都參加了,大家的銷量好像都增加了不少。”

雖然李泰不大過問家中產業上的事情,但是每天看《大唐日報》、《長安晚報》,對於長安城中發生的事情,自然也是有所瞭解的。

“大,非常大!以前從來沒有人搞過類似的活動。

伴隨着我們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喝得起酒水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並且從海外各個番邦屬國來到長安城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

這些人對於酒水的需求其實是非常旺盛的。

特別是草原那邊的部落,他們只要掙了錢財,就想着怎麼花出去,並沒有什麼儲蓄的概念。

偏偏這些年他們通過售賣羊毛、牛羊肉、馬匹等方法掙了不少錢。

所以這一次不管是各種白酒還是紅酒,賣的都非常的好。

按照那個王富貴的說法,以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這樣的展銷會呢。”

杜楚客對於王富貴搞出來的這個酒水展銷會,也是非常佩服的。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要自己這邊交錢,他有點不爽。

但是現在考慮到這個展銷會的效果的話,那點錢財就根本不算什麼了。

“東宮旗下的商人、作坊,掙錢的本事是誰也比不上的。

我們的青雀葡萄酒跟他們的雖然有一點競爭關係,但是更多的還是自己發展自己。

今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將青雀葡萄酒的年份、產地等情況進行區分,把高中低幾個檔次的酒水都給推出來。”

李泰現在沒有其他不該有的念想之後,就變得更隨心所欲的生活了。

但是想要過隨心所欲的生活,肯定是要有足夠的錢財才行的。

特別是珍品閣裡頭層出不窮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沒有錢財的話可是買不了的。

偏偏現在很多奢侈品的售價又非常的高昂。

一般的人家,還真是承受不了。

李泰府上的人員不少,這些年李泰廣結善緣,對下人的態度比以前好了很多。

這麼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府上的開銷更大了。

“這個沒有問題,通過這一層的展銷會,我們不僅賣出去了大量的產品。

更加重要的是看清楚了其他的釀酒作坊都是怎麼運作的。

特別是東宮旗下的那些作坊,通過參觀他們的展臺,我們能學到的東西還真是不少。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們似乎沒有怎麼隱瞞。”

杜楚客現在也是一門心思的把李泰扶持成爲一個富家王爺。

這麼一來,自己雖然沒有辦法通過李泰成爲大唐的宰相。

但是一旦李泰變得富可敵國,自己肯定也能進入到李寬的視野。

將來進入朝廷擔任戶部侍郎,甚至是戶部尚書,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

“太子殿下,屬下有一個想法,可不可以在明年春天的時候,面向大唐乃至所有的番邦屬國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交易會?

這段時間的各種展銷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畢竟不能一次性的滿足所有的需求。

如果我們以後每年舉辦一次面前所有行業,面向所有商家的交易會,肯定能夠吸引很多的人來參加。

到時候的成交額估計可以突破歷史記錄呢。”

王富貴將這段時間自己總結的展銷會的收穫跟李寬進行了彙報。

然後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大唐的商業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已經算是比較發達了。

但是這也只是相對的。

不管是大唐自己境內,還是大唐跟各個番邦屬國之間,都還是有很多信息不順暢的地方的。

如果可以每年都搞一個大規模的展覽會,肯定可以促成很多合作。

這對於提高大唐的商業活力來說,其實是非常有好處的。

爲了這個事情,王長土專門做了一個方案跟王富貴彙報之後,纔有了今天這個提議。

“想搞這個交易會,對於我們的商業發展來說,自然是有好處的。

不過對於大唐海貿的發展來說,可能就是利弊參半了。

以前的時候,很多番邦屬國的商人在大唐買不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所以這部分的貿易收入,基本上被我們自己的商人給掙走了。

但是如果有了你說的這種大型的展覽會,那麼商人之間自己就可以順利的對接起來。

以後我們的商人要想繼續在各個番邦屬國內部獲得高額的利潤,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李寬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

這個事情不是不可以搞。

不過搞了之後,肯定會有一些其他的影響。

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如何選擇的問題了。

“太子殿下,堵不如疏!

海貿的利潤那麼大,我們自己的商家出海的也是越來越多了。

其他番邦屬國的商家,自然也是看到了這一點的。

除非我們強制性的不讓他們來大唐做生意,否者讓他們掙走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我覺得不需要特別擔心,一方面是這樣子做了之後,海貿的貨物肯定會增加。

到時候我們各個作坊的規模也會長大。

另外一方面,這麼一來之後,大唐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出現在了番邦屬國的境內。

他們國內的作坊想要發展同類的產品,難度就更大了。

從短期來看,這樣子的活動肯定會導致海貿的利潤下降。

但是從長期來看,應該還是有好處的,甚至可以直接鞏固我們大唐在海貿界的利益。”

王富貴今天顯然也是做了功夫纔過來的。

那一套一套的,跟他自己平時的風格都有點不一樣。

“嗯,你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

在這個海貿過程中,我們的作坊已經掙了一次錢財了。

然後貨物從市舶司出去的時候,又繳納了一次次的市舶稅。

最終到了番邦屬國,他們才能掙一些辛苦錢。”

李寬對於推進貿易發展的態度是一直都沒有變化的。

當然了,他也知道海貿的暴利,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至少像是以前那樣動不動就十幾倍利潤的事情,實在是太誇張了,不可能持久的。

否者的話東西就賣不多,哪怕是錢財沒有少掙,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李寬是希望通過海貿能夠進一步的帶動作坊的發展。

這裡面肯定也是需要一定的銷量支持的。

當然了,價格越低肯定是賣的越多,但是這樣沒有錢財掙的話,也不是李寬追求的。

怎麼從中取得一個平衡,就是需要不斷調整的事情了。

“那這個展銷會,我就先開始籌劃了?

因爲是涉及整個大唐跟番邦屬國的,所以可能需要提前把方案公佈出去才行。

要不然有些地方的人收到消息之後再出發的時候,可能都已經來不及了。”

王富貴頗爲期待的看着李寬。

組織這麼一場盛會,對於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奠定在大唐商界的地位是非常有好處的。

王富貴對這樣的事情還是非常熱情的。

“去吧,大膽地去做!中間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跟觀獅山書院商學院那邊商量着辦。

也可以讓商學院那邊專門開辦一門課程,教授大家怎麼舉辦展銷會。

相關的研究,可以持續的推進下去。

以後每年都可以搞一場這樣大規模的展銷會。”

李寬想到了後世的世博會,或者是民國時期就已經有的萬國博覽會。

大唐的影響力也不斷的擴展,方式肯定是多種多樣的。

舉辦這種展覽會,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特別是邀請了其他各個國家的商人一起參加,對於提升大唐商家的國際化視野,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這個過程之中,大唐皇家錢莊也可以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畢竟越是商業交流範圍涉及到距離很遠的作坊之間,就越是需要大唐皇家錢莊這樣的機構從中發揮作用。

要不然大家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是很難一下子就提高到足以讓商業合作順利發展下去的地步的。

第284章 要致富,先修路(五更送上,繼續求月票)第147章 遣唐使要回國第390章 楚王殿下,這種事情,我哪裡敢騙你?(第3更來了)第420章 誰搶到,就是誰的?第644章 慶豐包子鋪第121章 登州府第328章 作坊城的想法第1144章 讓人恍惚的數據第1518章第一代菸民第1055章 叫鮑魚的廚師第1250章 一書封神的節奏第1426章 國家大事,跟普通人也是有關係的第836章 做的虧心事太多(祝新年快樂!)第982章 杜楚客慌了(求月票)第1185章 經略西洋第742章 難以下手的遼東城第435章 憑本事欠錢,有什麼好睡不着的?第1016章 就是欺負你第1393章 詭異的氣氛第122章 出海打漁第565章 科學大旗冉冉升起第154章 蘇我蝦夷第1416章 武舉第84章 佈滿了汗水第1143章 鬱悶的想吐血第738章 起事第24章 惡人還要惡人磨第1391章 房玄齡的顧慮第1395章 戲肉來了第507章千金買骨第1219章 讓人絕望的差距第677章 增產,繼續增產第677章 增產,繼續增產第1471章 許敬宗的毒計第710章 釋放利好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第668章 教育投入第1374章 長孫無忌的手段第342章 勳貴們的新愛好第826章 權萬紀的結局第1616章 油料增加帶來的影響第874章 孔子學院第77章 奇葩的訓練第128章 我賣的真是鹹魚第493章 不一樣的品鑑會第118章 完全沒想到第1393章 詭異的氣氛第1166章 怎麼噁心李寬一把?第846章 聰明人太多,真的聰明?第1328章 國子監的春天第63章 動靜搞大了第691章 淵氏父子第1212章 工業化的切入點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352章 三十八文錢一隻的登州大蝦第1533章 什麼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第566章 啞口無言孔穎達第176章 好了傷疤忘了疼第800章 水災第600章 這也算是人間美味?第1425章 證據不重要,懷疑就夠了第967章 變化中的遼東道第1章 真是他寫的?第1549章 驚喜總是來源於意外(繼續日萬)第103章 臭味相投第936章 鋼鐵比黃金貴重?第428章 閃開!都給我閃開!第1254章 惱火的孔穎達第273章 真的瘋了第1325章 權衡利弊第1503章 李象與李厥第318章 漲價(求訂閱)第858章 李寬:我這是離開了多久?第1331章 新的韭菜來了第83章 花樣繁多第686章 借鑑第1154章 新羅人的打算第1370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231章 這麼快就回來了,難道出事了?第196章 殺雞儆猴(上)第1352章 迎來一個井噴期?第619章 不一樣的體驗第449章 有人要打小玉米的主意,還有人性嗎?第1183章 揣測第567章 讓人意外的獲獎者第1614章 顧問委員會第361章 真乃仙藥啊(求全訂,衝一衝精品)第1362章 風雨欲來第1310章 絲綢茶葉之路(求月票)第1604章 不相信也是沒有用的第1282章 失望第525章 驚喜不斷的格物書院第1382章 江山就是百姓第1409章 非同尋常的方法第241章 改善伙食第631章 時尚潮流第399章 中二少年的逆反心理第369章 過年前放個衛星第597章 大唐的房地產搞不搞?第907章 有人來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