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朝議

次日清晨,杜睿點起了人馬,便要出征了,臨行之前還不忘對着蘇麟又囑託了一番,緊接着又把擊胡侯給招到了跟前。

“大將軍!”擊胡侯此時對杜睿簡直敬若天人,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慌忙應道。

杜睿看着擊胡侯,道:“此地本將軍便交給你與蘇麟了,從此之後,你當盡心協助蘇麟,料理好此處軍政之事,不可稍有懈怠。”

擊胡侯聞言大喜,原本以爲投降之後,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沒想到非但不用跟着他的妹妹,外甥一起去長安,還被杜睿重用了,不由得生出了一番士爲知己者死的心思。

“將軍如此看重,罪人莫有不從!定當盡心竭力,輔佐蘇將軍安定地方!”

杜睿聞言點頭道:“好!只望你能言行如一,盡好自己的本分,記住,無論是高昌,焉耆,還是伊吾,本將軍能滅得了一次,就不怕有人生事,你也要告誡三地之人,莫要生了別樣的心思,要是膽敢作亂,本將軍可不介意將此處化作白地!”

擊胡侯聽得冷汗淋漓,慌忙應諾。杜睿見敲打的差不多了,揮動馬鞭,引軍朝着東方疾馳而去。西域之事,到此時便可告一段落,緊接着就要對付不知好歹的薛延陀了。

半月之後,陽平關,柴紹見到了封杜睿之命前來報信的馮照。

“什麼?”柴紹聽聞杜睿居然七日之內,連滅三國,也不由得大吃一驚,“那杜睿當真滅了高昌之後,有順手將焉耆,伊吾兩國也給滅了!”

馮照回道:“啓稟大將軍,正是!”

柴紹聞言,嘿然笑道:“那小子還真行,杜克明一介文人,生了個兒子,居然倒成了能征慣戰的將軍,好!好的很!那小子這次可當真大大的出了迴風頭,好得很!”

馮照道:“小人臨行之前,我家主人反覆叮嚀,讓小人將軍報呈於大將軍面前,請大將軍轉呈聖上!”

柴紹點點頭,道:“好!本將軍即可派人送你去長安,侯君集那邊,本將軍也會派人只會一聲,真不知道那小子哪點得了聖上的青睞,連這薛延陀都要等着那小子回來一起打,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馮照施了一禮,便下去了,柴紹連忙喚過親兵,命其往侯君集的陰山大營,將杜睿傳來的消息,告訴侯君集。

次日馮照便在柴紹派的人保護之下趕往了長安城,一路之上,柴紹派的人不斷高呼杜睿連滅西域三國的戰績,百姓們聽了也是歡欣鼓舞,或許滅了那三個小國對他們這些尋常人來說,根本沒什麼關係,但是身爲大唐的子民,他們還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一路到了長安,長安也頓時轟動了,百姓們奔走相告,人人喝彩,儼然如過節一般。

太宗也得到了消息,來人稟報卻言語不詳,太宗只道是杜睿滅了高昌國,等見着馮照之後,才知道杜睿不但將高昌國給滅了,還順帶着將焉耆和伊吾兩國也收歸了大唐的版圖之內,徹底打通了天山走廊。

“好!好!杜睿果然不負朕望!”太宗聞言大喜,接着道,“王德!你去宣召文武百官到太極殿見駕!”

王德見太宗歡喜,也急慌慌的去了。

太極殿內,太宗一座上龍椅,就把這個好消息通報了滿朝文武,大臣們聽到杜睿只用了七天,就連滅三國之後,也是一陣驚訝。

階下的魏徵確實一陣皺眉,剛想要出班,卻被馬週一把給拉住了,對着他輕輕的搖了搖頭,魏徵雖然不解其意,但是見馬忠表情嚴肅,也知道這個青年俊傑定然有所緣由,又見太宗這些時日難得歡喜,便強忍住了。

太宗笑道:“杜承明爲國開疆拓土,諸位愛卿,依你們看,朕該如何賞賜!”

衆臣聞言,紛紛看向了太宗,他們都知道杜睿此時節就是太宗面前的第一紅人,不但對杜睿言聽計從,而且更是優容有加。

長孫無忌見狀,出班道:“聖上先不要急着封賞,如今杜睿不是已經出兵前往薛延陀境內,準備與侯君集匯合了嗎?何不等此戰結束之後,再一併封賞!”

太宗聞言也覺得有理,便道:“既然如此,朕便等着他杜承明爲國再建功勳!只是那安西都護府之事,該當如何,諸位愛卿還是拿個主意!”

房玄齡作爲尚書令,第一個言道:“都護府之稱始於漢代,其時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設‘都護’之職,實際上與郡首相等。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當時的都護統管着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五十多個國家,各國自譯長、域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確認是漢的官員。”

太宗聞言搖頭道:“朕打算設的這個都護府可不是用來做和事佬的,還是杜睿說的那句話對,土地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方纔穩妥,朕不是個好戰之君,但是拿到了手裡的國土,朕也不會輕易再讓出去,朕看這個都護府不妨就按杜睿之意,統協高昌,焉耆,伊吾舊地,這第一人都護你們看看,何人堪稱其職?蘇麟資歷不足,難以服衆,還是選個老成練達的人去做這第一任都護之職,至於蘇麟嘛!征討高昌有功,回朝之後,便命他做右屯營將軍好了!”

衆臣思慮了一陣之後,李世績道:“依臣之見,喬師望可堪其職!”

喬師望是太宗之妹廬陵公主的駙馬,智勇兼備,確實夠得上坐這個位子,更重要的是喬師望身爲皇親,也能讓太宗放心,畢竟安西都護府距離大唐中原腹地甚遠,要是沒有和放心的人管理,太宗恐怕會寢食難安。

太宗聞言,點點頭,道:“好!便命喬師望爲第一任安西都護府的都督,至於副都督嗎?朕看就派執失思力去好了!”

執失思力歸唐之後,做了九江公主的駙馬,和喬師望還是連襟,太宗如此安排,倒也合適,二人一漢一胡,又是親戚,也不會生了嫌隙。

況且執失思力身爲突厥人,瞭解草原和西域的情況,對大唐安定西域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安排已定,太宗接着又問起了該如何處置焉耆,伊吾兩國的世子,君主,高昌國的鞠文泰被杜睿嚇死,鞠智盛被杜睿炸死,如今已經沒有了宗室血脈,倒不用煩心,唯獨焉耆和伊吾兩國不好處理,雖說是兩國有錯在先,但是畢竟是大唐的屬國,要是有人建議,將兩國之人放回,也是個麻煩。

這時節,雖然推行了新法,但是人們腦子裡的那根老腦筋卻未被撬動,這個時候人們的潛意識裡,就是單純的認爲大唐身爲中央之國,就理應有恢弘的氣度,小國不孝,縱然滅了,事後也應當幫其復國,助其重新走上正途。

當初吐谷渾之事,太宗到現在還後悔不已,深恨自己軟耳根,聽了蕭瑀的建議,白白放棄了大片的土地,事後更是從杜睿那裡得知,吐谷渾境內的青海湖畔,可是一個絕佳的馬場,要是能將那裡掌控在手中的話,不但可以爲大唐培育戰馬,更重要的是,還能監視吐蕃。

長孫無忌甚解太宗之意,道:“焉耆王狂悖,伊吾王無禮,我大唐以有道伐無道,滅其國,也在其理。”

太宗擺擺手道:“什麼有道,無道的,朕不要這些紙面文章,那些都是史官們用來粉飾太平的,朕只想問問你們的意見,對待兩國之人,該當如何,畢竟曾是大唐的屬國,若是獻俘太廟,世人難免要說朕寡恩。”

長孫無忌道:“可仿效頡利舊事,只是有一點,三國之地如今已分屬大唐,萬萬不可放歸。”

魏徵聞言,又要說話,但是衣袖卻被馬周死死攥住了,馬周見魏徵又要犯倔,連忙搖頭,魏徵雖然不解其意,但也只好暫時忍耐,但是一張臉卻變得越來越黑,氣息漸重。

太宗在皇座之上也看到了,知道魏徵又要有不同的意見,只是被馬周止住了,也裝作不知,道:“好!便封焉耆世子爲安樂侯,伊吾王爲昌平侯,在長安城中賞賜豪宅,供其居住吧!”

魏徵想要反對,卻被馬周拉着,跪倒在地,跟着一班文武大臣齊聲高呼:“聖上聖明!”

太宗也是開懷,杜睿遠征,爲大唐開疆拓土,最重要的是打通了絲綢之路,從今之後,大唐可以確保陸路暢通,與西方貿易,一想到杜睿所說的那個歐羅巴洲,太宗的心中也不禁升起了一股豪情,只盼望有生之年,能將那塊極西之地,也納入大唐的版圖之內。

“傳朕旨意,着侯君集操辦糧草,三日後出陰山道,兵發薛延陀!剿滅夷男狂妄小輩!”

“臣等領旨!”

第五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43章 定計第2章 貞觀十年第10章 侯府壽宴第12章 兄妹情深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31章 對策第50章 連雲堡第49章 請纓第67章 彈劾第65章 彈丸小國第15章 雕蟲小技第五十七章第21章 把妹第67章 彈劾第五十五章第15章 雕蟲小技第88章 開城納降第45章 世家之道第14章 懲治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10章 身在甕中第6章 狼子野心第3章 大唐武裝第80章 日食第75章 登陸倭島第45章 達者爲師第18章 身後事第4章 留書第27章 邊塞烽煙第41章 會師漢江第38章 草木皆兵第2章 杜家有子第26章 怒極攻心第8章 局第15章 完結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73章 所謂西天極樂第67章 追隨第15章 貴人第34章 孔孟無用第9章 這不是戰爭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4章 褚公遂良第四十五章第十九章第69章 請辭第56章 癡心妄想第9章 野心第3章 勸誡第六十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八章第46章 英雄還是罪人第二十四章第10章 善後第十七章第25章 怒不可遏第64章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第35章 寧海小道第21章 和親?和個球!第24章 澳大利亞第四十六章第25章 處罰第81章 太子將兵第52章 鞠智盛第70章 西陲隱患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36章 逃出生天第51章 貞觀十七年第14章 懲治第三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45章 倭人來犯第32章 深入虎穴第10章 身在甕中第30章 捷報傳來第75章 私塾先生第四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3章 遠行歸來第32章 廷議第30章 大戰開啓第33章 軍議第69章 請辭第33章 柳暗花明第4章 天草降臨第95章 急症第29章 非我族類第72章 登州軍港第77章 生子當如杜承明第42章 父與子第95章 急症第46章 最好的結果!第五十六章第六十章第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