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節 有多少天的糧倉

游擊戰?

李元興與櫃爺有些意外,候君集怎麼可能提出這樣的一個詞來。

高句麗人難道還準備抗擊到最後一人嗎?

李元興與櫃爺看看對方之後都笑了,高句麗玩游擊戰,他們憑什麼?

“給候尚書回電,游擊戰的三大基本要素。第一個,領袖。第二個,源源不斷的後勤基礎。第三個,有足夠的迂迴空間。否則,最多就是一個草寇罷了。”

李元興示意回電,也把電文唸了出來。

櫃爺也在旁邊說了一句:“順便再補一份,讓調查一下現在整個高句麗有多少糧食。官倉有多少,民倉有多少。”

親衛下去發電報了。

櫃爺這纔對李元興說道:“元興呀,你知道存糧安全日說法嗎?”

“聽說過,似乎是達到一定的比例,纔算是糧食相對安全。之前,我也調查過,比如戶縣最高的一戶存糧可供全家食用九十三天,最差的一戶只有三天,所以這一家需要不斷的作短工,纔可以維持生計!”

“跑題了!”櫃爺打斷了李元興的話。

“啊……”李元興想了想,繼續說道:“蝗災的時候,許多州縣的官倉糧食僅僅只夠本地百姓十日之用,但算是軍倉,就有一個月左右的糧食。其實,這個數值我認爲已經是非常高了,除非有大災,否則這糧食算是安全的。”

櫃爺微微的點了點頭:“你秦王莊許多村子的公糧,全村吃五年以上。現在我們猜測一下,高句麗的存糧有多少,去年秋天的收成有多少。他們浪費了多少,然後現在還有多少,我估計我最初是算錯了,高估了高句麗的國力!”

“不錯,讓候君集去查就是了。”

對於這個很快就會知道數字的猜測,李元興沒興趣。

高句麗!

阿史那杜爾站在高句麗一處重要的糧倉前發呆,幾個軍士正用力的砸着那巨大的鐵鎖。

“將軍,說不定也是空的!”

阿史那杜爾輕輕的搖了搖頭,然後又嘆了一口氣:“這一次出征,真正的無趣,已經五天了,竟然沒有一場戰鬥。”

阿史那杜爾正說着,那鎖已經被砸開了。

足有半尺厚的門被推開,一種極臭的味道從裡面飄了出來。

衆軍趕緊往後退,足足開門放了快一個時辰的氣味,這才進入倉內。

一大片死老鼠散發着惡臭,然後就是那黑呼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糧食的一包包堆在那裡。有軍士砍開一包,袋子裡流出來的根本就是不米,而是黑色的粉,已經變成黑色的米粉。

“退!”阿史那杜爾一揮手。

連老鼠都能夠被吃死的東西,這糧倉有什麼用。

這個時候,別說是高句麗人,就是唐軍都感覺到了糧食的緊張。

“立即查看,我們還有多少天的糧食?”阿史那杜爾大聲問着。

當下,就有副官過來報告:“將軍,省着吃,如果把所有的都算上,夠我們吃十五天差不多,但馬就沒有豆子與紅蘿蔔了,只有草吃。”

“不算馬的!”

“最多五天。”副官如實的回答着。

阿史那杜爾閉着眼睛足足思考了一刻鐘:“傳令,撤退。雷騎撤退到大同江口,那裡應該有足夠的糧食纔對。我們不能在高句麗境內餓死掉,撤退!”

如果放在一年前,沒有一個將軍敢說一句撤退。

新軍規之下,這屬於戰略性後退,一但發現全軍遇到重大的危機,在不影響其他各軍的情況下,主將可以選擇暫時後退。但如果與其他各軍有聯合作佔的任務,則不能夠選擇撤退,除非所有協同作戰的主將都認爲,應該暫時後退。

所以,除了有死戰與必守,兩條命令之外,主將可以有選擇的後退二百里。

從阿史那杜爾所在的位置,距離在大同江口也僅僅才一百五十里,所以還是在軍規所允許的範圍內。

兩天後,阿史那杜爾回到了大同江口。

這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應該如何去寫這個戰略退卻的報告,畢竟這是撤退了。

可到了大同江口,阿史那杜爾突然放聲大笑起來。

大同江口的營盤之中,至少有二十位主將,想來全是撤退到這裡來的。

“沒糧食,這怎麼打。”阿史那杜爾在入營的時候,就聽到主帳之中的吵架聲。

“胡說,誰說沒有糧食的。大同江口營中,有夠十萬大軍吃三個月的糧食,肉,鮮菜。是你們這幫傢伙只圖着可以快速的出擊,戰兵比例高到八成半,一成半輔兵當中,還有一成是戰輔軍,後勤兵只有半成,連一個輜重兵也沒有,你們不餓死才叫一個怪呢。”

八成五。

阿史那杜爾知道自己的隊伍是十成戰兵,原本計劃是一路打,一路佔,搶糧食過活。

可誰想到,連挑了四個糧食,三個是空的,最後一個連他都無法形容那是什麼了。

大同江口自然是有電臺的,各將軍都在向候君集彙報着。

又過了一天,大唐皇帝李二的几案上就擺着候君集的表章,不是請罪,也不是請功。

候君集彙報:大軍已經掃平高句麗,後退至各港口區駐守。高句麗內部,無兵,無官,無糧,無人。臣迷惑,百思不解。特命令全軍駐守,挑選精銳查明高句麗之詳情。

軍報送到天策上將府。

李元興看過之後,在軍報上批示:命令主力部隊、所有騎軍轉移到倭島。令戰輔兵在高句麗國內四處喊話,只要願意搬到河東、河北、河南三道者,立即每戶發下一石精糧、兩石粗糧。再配有百畝地之糧種,兩年免農稅。

候尚書平定高句麗,首功!

李元興的批示送到皇宮。

李二看過之後,加批了一句:依秦王所令!

電報發出,這是來自大唐皇帝與天策上將秦王李元興的命令書。

但凡有電臺的各港口都收到了李元興的批示。

候君集看着那電報發了好一會呆:“這個,有些不懂了。如果其中的意思是,高句麗之戰已經結束,大唐已經勝利的話,倒也能說得通。可這樣就結束了。”

李二也在問着這個問題。

李元興這才親自進入皇宮之中詳細的解釋着。

“皇兄,高句麗比臣弟估計的更弱。爲了防禦大唐的攻擊,淵蓋蘇文招集了數量過多的民夫。許多農田荒蕪了,許多百姓逃離了家園。如果需要一個形象有解釋,那就是淵蓋蘇文走了一條我們那堂叔走過的路。”

李二懂了。

“前隋敗在高句麗,也敗了整個天下。而淵蓋蘇文卻是用同樣的方式敗了,過度的消耗了民力,讓百姓逃離家園,誰想到僅僅才一年時間。”

李二說到這裡,走到窗邊推開窗戶,默默的看着遠處。

“皇兄,高句麗只是彈丸之地,沒有戰略縱深。他只能選擇全民防禦,所以這個消耗是災難性的。臣弟的情況上說,淵蓋蘇文僅僅鋼廠就建了七十個,臣弟讓趙言德給他的煤礦、鐵礦,他一共開挖了二百六十處。建長城五百里,要塞三個。皇兄可知道,我大唐現在有多少鋼廠。”

李二搖了搖頭,他知道大唐擁有鋼廠的數字,但不明白李元興這個話題的意思。

“皇兄,按高句麗對鋼廠的設計年產量,是我大唐現在正在生產的鋼廠總量的七倍。他所開挖的煤、鐵礦總量是大唐的三倍。一個小小的高句麗,先不說他能不能成功,僅他這翻動作,不比我們那表叔的瘋勁差多少。”李元興非常認真的解釋着。

李二沒有接話,轉過頭說道:“五郎,爲兄下聖旨給天策上將府,秦王府。今年,京兆的戶存糧,不能低於十三石。各道的平均戶存糧,河南道不能低於十石。江南、淮南兩道不能低於八石,其餘各道不能低於三石。”

李二這是意識到了,糧食如果存的不夠,就是一件極危險的事情。

高句麗這一次戰敗,就敗了他沒有存糧上。如果高句麗國內有三年的存糧呢,那麼他們奮鬥三年,那些鋼廠產出了巨量的兵器呢。

或者說,任何一個擁有巨大糧食存量的邦國,大唐都不好對付。

比如,百越。

百越不說戶,就說人均存糧,就超過了十石,那裡別的東西沒有,有的是糧食。大量的,就象野草一樣,遍地都是糧食。地廣人稀,物資匱乏。百姓可能無衣,沒有工具,卻有着一年四季的米收穫。

李二的心中對糧食的關心又一次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另一邊,大唐的精銳已經踏上了倭島,一封嘉獎令也隨之發到了倭島,封王霸爲正四品武官,倭島鎮安使,加兵部侍郎銜!

裴承光下船後,見到王霸的第一句話就是:“老王,你這一身的傷,是不是有強敵呀!”

“強個球的敵,江津城讓人給打下來,老王我只能搶回來!”王霸臉上多了幾份無奈。

“他們還打不?”裴承光貼近王霸小聲問道。王霸咧嘴一笑:“這島上有四百萬倭人,真正聽我們話的,不到二十萬,你說他們打不打!”

第599節 長安之富後記第61節 出兵倒計時第752節 神藥雛形第278節 秦王的生活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15節 準備回現代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562節 怕死了第132節 非戰之勝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638節 天火天兵第28節 其實我們是人渣第739節 明月VS嵐月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53節 打着欠條的拍賣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513節 高句麗貴族(二)第77節 商之爭第49節 天價第817節 一隻玻璃杯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591節 回長安第547節 百姓情第608節 耀州的兔子第425節 嘗試着讓心交融第362節 國與家的倉庫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254節 玄奘你忍心走嗎?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901節 離開之前第278節 秦王的生活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407節 命中註定(一)第27節 穿越的真像第51節 我的農莊我的家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1節 這是穿越嗎?第46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二)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547節 百姓情第740節 八菜一湯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304節 奴隸主第789節 唐人第498節 另類的計劃第193節 秦王莊的奇蹟(二)第37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二)第259節 孤第17節 秦王唐橫刀第619節 新年慶典第167節 羊吃人的進化靈感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302節 詩、書、禮、樂!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823節 不得不開戰嗎?第150節 手中沙第795節 古晉之治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201節 秦王七妃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471節 天啓第873節 你是人類嗎?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114節 回紇使者第612節 真正的將軍第406節 驕傲的老農第396節 百善孝爲先第321節 紅拂女到訪第498節 另類的計劃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377節 又要結婚了第789節 唐人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386節 好女不嫁兵第385節 軍損!第739節 明月VS嵐月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867節 女人的外交第673節 民心、軍心!第179節 懸崖上的那塊石頭第375節 瓷第396節 百善孝爲先第876節 不列巔第574節 李元興是偶像第116節 反間突利小可汗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449節 加糧稅第41節 縣令杜子春第663節 天德號!第32節 爲了那些大唐的莊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