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節 一切盡在掌握中

李元興比任何人都知道記者有多麼可怕。

或者說,記者的這把刀的威力有多強,也更加的清楚如何利用記者這把刀。

身爲大唐秦王,李元興沒有必要走上前臺,他只需要動一動嘴皮子,輕輕的指點一二,他就可以操縱整件事情。

連續三份手令從李元興手中發出。

崔敦禮看到三份手令,心中一百個不理解。

“殿下,這些是否太過於明顯了。”崔敦禮看着三份手令。

這三份手令分別是,禮部成立報業司,主管整個大唐所有的報館。然後是諫院允許成立報館,名爲諫君報。大到天子言行,小到長安街道上的垃圾,只要是諫就可以上報。最後一個,則是給刑部以及京兆尹的。

一句話。讓百濟使節團滾回去。

崔敦禮沒有太多的反駁,既然秦王殿下有了這樣的要求,那麼作爲下屬他去辦理就是了。特別是在沒有足夠的理由之下,他是不會提出反對意見的。

崔敦禮出去之後,劉二小緊跟着進來。

李元興沒有擡頭去看劉二小,只是翻看着崔敦禮剛纔提交的各種報告。

劉二小將一張卷着的紙卷放在桌上後,然後退後幾步站在了一旁。

李元興拿起紙卷打開,上面有一張畫像。

“淵蓋蘇文?”李元興問了一句。

“殿下,差不多就是這個名字了。他們高句麗的叫法很是古怪,按您給的資料,就是這人了。從遼東那邊的情報也已經覈實,所以應該不會錯。”劉二小給的答案已經很準確了,李元興相信絕對就是這個人。

李元興默默的點了點頭,將那畫卷放在一旁。

劉二小又緊接着問道:“殿下,想讓這個人死,太容易了。”

“不!”李元興輕輕的搖了搖頭。

劉二小又把頭低下了,他清楚的知道殺人容易,但這其中還有他不懂的,那就是政治。這個包括了大唐與高句麗的博弈,更有秦王府與天英閣的博弈。

“去長安。請示秦、李兩位將軍。”李元興吩咐完之後,將那畫卷收了起來。

“領命!”劉二小施禮之後退着出了李元興的小會客廳。

長安城之中,高句麗使節團已經進了迎賓苑,還沒有收拾好行裝住下,百濟使節就已經上門了,他的隨從抱着厚厚的報紙。

“慌什麼?”高句麗的使節是一位年齡約在六十歲的老者,在高句麗的身份卻是極高的,與絕對的高句麗王室最信任的家族首領,並且是現任高句麗王的老師,屬於高句麗鴿派首領,有着巨大影響力的人物。

此次出使大唐,他必須要親自來,他認爲大唐不同於前隋。

只有結盟,纔有機會讓高句麗未來統一半島,否則就會有可怕的後果。

“崔太大兄!我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麻煩之中,我在長安東市看到一個身穿貴國王室女服的女子,她卻自稱平民,我打了她一記耳光,認爲她平民竟然敢穿王女服飾,這是大不敬之罪,可卻給自己引出了許多麻煩!”

(太大兄是高句麗的一種官職,其地位已經不亞於大唐的六部尚書了。)

崔使節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份報紙。

這一份長安報,他不是頭一次見到,在高句麗的時候,就有專門的人從長安買到報紙再給高句麗送回去,這是他們瞭解大唐的一種辦法。

這份長安報上,就有着靺鞨使節、契丹使節對百濟使節的辱罵之詞。

也有一份筆客所寫的,關於東市那天所發生事件的全部經過。

“讓你與我同行,你卻非要先行。回去休息吧,容我瞭解事情之後,再說。”說罷,高句麗崔使節擺了擺手。

百濟使節不得不離開。

在半島,高句麗是高於百濟的,可以說高句麗的官員見到百濟的官員,同等階的也會大半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位是姓崔的。

高句麗的崔氏起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高句麗崔氏仰慕中華崔氏,所以他們改了姓,大約在三國時期他們改姓爲崔姓,並且在半島慢慢的成爲了一支大姓,而且也成爲望族。

另一種說法就是:東漢末年的時候,軍閥混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餘避亂入朝鮮,後發展成爲朝鮮族大姓。

眼下大唐這邊,並沒有對於崔氏這兩種姓氏的起源有過表達,是認同與那一種。

如果是前一種,那麼崔氏在唐人眼中,只是一個普通的姓氏罷了。

如果是另一種就代表着半島崔氏是清河崔氏的一個分支。在三國時間,崔琰就會是平州刺史崔毖的祖父,而崔琰則是清河崔氏的一員,所以半島崔氏就是清河崔氏的一個分支,也可以說是同族。

百濟使節無奈的離開,他只有等明天才可以得到高句麗使節的幫助了。

在他離開之後,有一個武官打扮的中年男子坐在桌旁,他是副史,名叫乙支文德。可以說是他直接導致了前隋的亡國,因爲他在前隋徵高句麗的戰爭之中,打敗了楊廣。

“崔太大兄,大唐還會再搞那個閱兵式嗎?”

“我們是來和談的,不要主動挑起事端。遼城、建安這兩座城池,本官希望可以通過談判拿回來。這兩座城對我大高句麗非常的重要,大唐不同於大隋,唐軍很強呀!”崔使節說到很強的時候,語氣之中充滿着無奈。

乙支文德並不反對這種說法。

“唐軍非常強大,一日攻克我大高句麗兩座堅城。我到現在都不明白,我們敗在何處?”

“唐軍下毒!”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

這就是淵蓋蘇文:“當時我在,當真是感覺四肢無力,城守與守將絲毫也沒有了反抗的力氣,唐軍陰險!”

崔使節並沒有說話,而是從隨身袋子之中翻出一個厚本子,這個本子就是他自己製作的剪報,將高句麗從大唐買到的報紙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剪下來,並且隨身帶着,幾乎每天他都會翻看這個本子。

翻到其中一頁,指了指後,並沒有說話。

那一頁上有一篇文章寫道:論美食之相生,相剋。這文章之中就寫到了愚蠢的高句麗人,竟然不知道大紅棗與蝦是絕對的禁忌,兩種雖然都是美食,但混和食之不亞於吞服砒霜,可謂是自殺與殺人的必備良方。

乙支文德示意淵蓋蘇文先退下去,現下不是考慮兩城如何丟。

而是應該考慮,這兩個城應該如何拿回來,就算是要開打,也要有機會,以及來自大唐周邊各邦國的響應。

看到那文章之後,此時還年輕的淵蓋蘇文尷尬的滿臉通紅。

“請求借閱太大兄這冊子!”

“先從這些看起吧!”崔使節將百濟使節拿來的一推報紙給了淵蓋蘇文。“既然你想歷練,看過之後,就來說一說百濟那個笨蛋這個麻煩應該如何解決。”

淵蓋蘇文施禮退下,高句麗正副兩使也開始關起來討論了。

與此同時,大唐皇宮之中。

禮部王及善正在彙報着關於大唐皇家學院,關於士族、庶民中富商,以及寒門學子的入學比例問題,這個就等於是在分配名額了。

士族自然是要佔到一個固定人數的。

富商的學捐可以保證皇家學院有着足夠的銀錢用於支出。

寒門學子之中優秀的人才,自然也要爲國所用,更重要的是這個也是給整個大唐百姓的一人的交待。

“準了,準了。”李二沒有聽完全部的報告,這一份實在太詳細了。他只看了那個比例,這個比例他滿意,而且也是經過天英閣以及諫院討論過的。批准了之後,李二又說道:“五郎提及過,那每年三十名的極優秀人才特招,你們應了吧!”

“此事自然是同意的,聖上提到秦王殿下,還有一件事情。臣以爲,秦王殿下這一次有些小題大做了,高句麗使節團之中,有一個年輕人,今年也不過二十三四歲,名爲泉蓋蘇文……”

王及善沒說完,就被李二打斷了。

“停,朕知道,此人姓淵。”李二的反應是非常的平淡。

“聖上,淵是太上皇名諱,自然是要回避這個淵字的。”王及善這麼說,卻也是有先例。

李二擺了擺手:“迂腐!朕與父皇提及過此事,認爲不應該回避。難道說,朕的名字之中,世與民兩個字,都需要回避嗎?照這樣下去,大唐幾十代之後,有多少個字將不能再使用,正如五郎所說,這種迂腐是在毀我中華文明,朕以名世民爲傲。”

“那,三代之內我大唐百姓新生之兒迴避,已有者如作惡則令其改名,異邦在盟友之中,要求他們也遵守此項規則,聖上以爲如何?”

王及善又立即換了一種說法。

“姓淵,姓民的,就不要爲難他們了。也不需要刻意迴避,當於是過於迂腐了。”

“聖上英明!”王及善趕緊說道。

王及善一禮之後,話歸正題:“聖上,秦王殿下要殺高句麗使節團之中,一個小書吏!”

第29節 賣身救母的少女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535節 上邦大國的面子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545節 巨大利益第491節 初現軍民情(二)第778節 擴土之策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190節 文明(一)第38節 被李二暴打了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第448節 華夏論!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840節 斬草除根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第873節 你是人類嗎?第742節 長安第897節 星辰之島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862節 李元興的獵物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第398節 洛陽世家的猶豫第458節 兩粒石子翻起的濤天巨浪(下)第385節 軍損!第751節 海盜?第594節 櫃爺也不是全能的第146節 星君小秘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697節 飛舟上的賭石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904節 軍隊集體旅遊第312節 一等大匠師(中)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492節 初現軍民情(三)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101節 威武陌刀第810節 弄點錢、弄點人!第170節 古長安第519節 傲慢的筆客第887節 頂天立地男子漢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749節 最賤的名士第422節 真正的金釵侍女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280節 拯救名相杜如晦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240節 秦王出手第648節 暴政、酷吏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110節 本王是李元興第714節 英明還是心黑第523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二)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662節 工潮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221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一)第580節 羊毛之路第497節 嫌疑人越來越多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354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563節 大唐的異族軍團第148節 唐玉米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542節 秦王空中堡壘第674節 耽羅國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624節 壓歲錢第789節 唐人第148節 唐玉米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451節 點石成金術(二)第838節 鋪天蓋地第824節 秦王無親情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155節 半島三國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664號朝堂上的暗鬥第237節 秦王莊茶禮第342節 又被罰俸第427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817節 一隻玻璃杯第666節 李元興挖寶第729節 秦王府新人新計劃(二)第298節 巨獸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23節 歷史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