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節 秦王的泡饃

秦王要下廚房,可是嚇壞了老李頭!

呼啦啦的跪下了一地,不止是老李頭緊張,秦王府的親衛也緊張。

唉……,李元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好吧,那本王不就下廚房了。這次你們聽本王的,按本王的安排來作。”

只要不下廚,秦王殿下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老李頭的白麪並不多,一共就只有十斤,全部倒進了那個已經發了的面盆之中,兌在一起加水再和麪。

大唐的面並不白,這可已經是百姓眼上最好,最上等的白麪了。

李元興在現代,時候也算農家孩子,他摸了摸了麪粉,這就相當於現代人吃的一九粉。不過在現代,一九粉已經沒有人吃了,市場上賣的麪粉都是三七粉再加增白劑的結果,就是農家面,一般也就是三七,連二八都已經是非常非常少了。

這個一九、三七。指的是麥子磨面之後,麩與粉的比例,自然是麩的比例越高,麪粉越白越細了。

秦王莊給秦王吃的粉,就是小石磨磨出來的頭道細粉,那個可以說是精華了。

要真的按比例說,那就是七三。然後那個七會再磨一次,留下的麩子則加上野菜等就是奴隸這個級別吃的食物。對於低賤的奴隸來說,能用這個吃飽飯已經是非常幸運的。

“大鍋煮些花椒水。”李元興在指揮着。

老李頭生怕自己的手藝太差,專門把村裡烙餅手藝最好的找來,就是煮花椒水的,都是當然幹過廚子,手藝相當不錯的人。

大唐的香料不多,就是鹽都是極貴重的物資。

被村裡人稱爲雪鹽的鹽,是專門從秦王莊裡快馬取來的,這裡的粗鹽有苦味。

“這個鹽,一年,最多一年就讓村裡人吃上。要是作不到,本王以後吃飯不放鹽了。”雪白的,珍貴的鹽撒入肉湯之中。李元興並不知道,許多人的心都在顫抖,這麼多鹽,放在平時要作多少飯呀。

鹽,百姓必須之物,李元興感覺到慚愧,可也無奈,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呀。

起面與死麪兌在一起,那就是半起面了。

“烙餅,不要厚了。就刀背那麼厚就行,七成熟!”李元興真想自己動手試試,可他知道自己要是一碰到這些東西,怕是又會跪上一地,算了,自己看着指揮吧。

蒜苗是貴重菜,因爲吃了蒜苗就沒有蒜頭了。

可秦王要,莊戶人家實在,絲毫沒有半點猶豫,轉身就去自己家門前那塊小菜園子挖了一筐過來,生怕不夠,還準備再去挖些。李元興趕緊阻止,這挖太多了就是浪費。

“香菜,有一點就行了。”香菜在這個時候,還是半野菜的狀態,當下就有人去挖了。

沒有粉絲,這是一個遺憾。

不過李元興相信,最多再過一年時間,就肯定會有粉絲了。至少會有粉條了。

第一張餅已經出鍋了,可這種七成熟的死麪餅要怎麼吃呢?

李元興拿一個大碗。

秦人豪邁,這碗口直徑就有二十釐米,碗深十釐米,整個粗瓷大碗,沒點手勁的人都沒可能一隻手捧起來,李元興手勁不算小,可一隻手捧着碗底要把這碗捧住就有些吃力,如果這一碗裝滿了飯,那李元興根本就拿不動。

“來,這麼整,各人整各人的!”

李元興開始掰饃,都是小拇指甲大小的小饃丁。

第二張餅也出鍋了,衆人推讓了半天,老李頭年長,又是里正,所以歸他了。

“能吃的,多來兩張!”李元興來自現代,營養,油水都不差,飯量自然也不會太大了。曾經長安大海碗,一碗八個饃的傳奇,在現代已經是傳說了,正常壯漢,四個餅就是極限,普通人就是兩個餅。

這種七成熟的餅一但開始烙,出鍋極快。

沒一會功夫,人手一個大碗都蹲在那裡開始掰饃。這輕鬆下來,話也多了。

“殿下,我爹孃前幾天算了。這秋收完了,我們家能分上一百斤糧,兩貫錢。”一個年齡只有十五六歲的親衛,帶着一種驕傲的神情在說着自家即將來到的幸福。

老李頭撿起一塊土塊就砸了過去:“丟人的娃子!”

“說說自家糧食,不丟人!”李元興勸解着。

老李頭笑呵呵的轉過頭:“殿下,這娃子的爹孃那裡會算賬呀。這數要是傳出去,就是丟了咱秦王莊的臉。就說他家,他爹孃再加上他那兩個哥哥都是壯老,他家那老頭子比老朽還小五歲呢,也能幹!”

聽到老李頭在算賬,李元興很認真的在聽着。

“按殿下您幾個月說的那數,這一季咱們有三千六百二十四畝唐玉米,還種下了一季豆子。豆子產量不高,一畝就出了二百多斤。可咱莊子裡種下菜,這些菜拉到長安換了一百多貫錢。”

老李頭是這農莊的頭,這些賬目都是記在心中的。

“這唐玉米,按十二畝可以換一萬斤糧,十隻羊算。這就是三百多萬斤糧,他家壯老多,再加豆子,菜錢的,他家分了精糧就有二百多斤,再加豆子八百斤,那是過千斤糧。這還有四貫錢!”

千斤糧呀。

老李頭以前沒有公佈這個數字,這數字說出來之後,除了李元興所有人都完全呆住了。

千斤糧,就是大豐年,地主家也不過如此。

李元興卻是默默的搖了搖頭,李元興心中也有一本賬。現在可以用的土地有接近二十萬畝,這麼大的土地,一萬多戶人家,平均一家才分了一千糧食,其中精糧只有二百斤,這個數量實在太低了。

如果放在後世,二十萬畝呀!

輕輕鬆鬆就是十萬噸糧食的產量!不過看到所有人驚呆的表情,李元興知道農戶們很滿足,這個數字足以讓他們高高興興過年了。

老李頭希望在大唐皇帝來的時候分糧,怕也是存了這個心思,讓李二知道,秦王莊的農戶富了,秦王是個好王。

“來,看我先整!”李元興哈哈一笑,驚的那些剛纔全呆住的人都回過神。

“小鍋,放花椒水,加一點肉湯,燒開!”李元興還是沒有親自下手,他指揮,廚房負責。看着鍋開了,李元興說道:“倒饃進去,煮!”

感覺過了一兩分鐘,李元興抓了一把切好的蒜苗還有香菜撒了進去。

“出鍋!”

出鍋之後,上面再切上一片羊肉擺着,加上綠綠的蒜苗光是看着,許多人都不由的流口水了。許多小孩子聞到香味也都跟着跑了過來,遠遠的觀望着。

大人們都有過交待,秦王殿下在村裡呢,所有的娃子都不要亂跑。

李元興捧不動碗,將碗放在石桌上:“一會好吃了,不要謝本王,都放開了吃!”

要謝的,老李頭是流着淚在吃飯,這樣的飯往年裡過年也吃不上。可現在,這還不是什麼節呢,肉是家裡的肉,面也是自家的面,這就是自家吃得起的飯呀。

呼啦啦的吃着,李元興可以清楚看到許多壯漢在抽泣着。

李元興只有一塊餅,放在碗裡就是一碗底,倒是那塊肉足夠厚,全是精肉。

而其他人,有五塊餅,六塊餅的。

可廚子給的湯也不多,肉也就是薄薄兩片。就這樣,這碗飯也足以讓大夥感動了。

這三個月來,他們剛剛搬到這裡,村子裡秦王莊出錢蓋的,家裡的糧也是秦王莊給的,就算有糧誰敢放開吃呀,照樣天天去挖野菜,再種些菜去長安換些陣糧粗米。這有肉,白麪,當今是頭一回呀。

李元興放下了碗,坐在那裡默默的點了一支菸。

這僅僅只是一個秦王莊,只有整個大唐的人衣食無憂了,這纔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李元興原本計劃着,早上的時間用來視察農莊,到下午的時候去工坊看一看,最近工坊那裡的進度有些過快了,僅是木器活這一塊,有三成的木匠都是在院中幹活,因爲房屋太少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外面的訂貨量太大,大到許多低等工匠被強行提高了工作位置。

並不是說,低等工匠不用心。

事實上是,低等工匠就算非常用力,製作出來的東西也遠遠達不到精品。

只是大唐這裡還沒有什麼質量體系認證,東西只要將就着能用就行,就算有些小毛病,象犁這樣的東西,回去後用上兩三年出了小問題再找個木匠整修一下,保證還能再用幾年。

所以也沒有人投訴。

幾個工坊的頭,還有那四個三等大匠卻已經寫了書面的東西呈到了李元興面前。

減產,減少訂單,這才唯一的辦法,工匠不是一天就能成爲優秀工匠的,一個雜工至學徒,再從學徒到匠人,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勉強合格,這還是在師傅用力教的前提下,可秦王莊這邊許多的活計,都是需要至少是七等匠人才製作出優秀品的。

這會,農戶們一感慨,一傷感,一激動。

李元興去工坊的心情沒有了,索性安下心來就在村裡召集所的有村長,講一講一體農化發展吧。反正李元興也是早就有這個打算。

至於說今晚回現代需要準備的東西,李元興相信武曌會準備好的。

第795節 古晉之治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144節 秦王莊就是銀山第58節 大唐富國計劃(三)第418節 小道消息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226節 殘軍第360節 遼東三黑!三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645節 意志VS意志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303節 這也是戰爭第343節 歷史的真相?第905節 玄奘與秦王第74節 有驚無險的重寶交易第792節 甘蔗園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553節 樂民園的白天(一)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794節 忠誠與背叛第753節 戰國始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191節 文明(二)第56節 大唐富國計劃(一)第532節 意外的結局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623節 出雲城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第756節 喜事要來第83節 全瘋了!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206節 秦王府家臣第898節 李信之墓第591節 回長安第662節 工潮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525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四)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835節 整軍備戰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794節 忠誠與背叛第359節 遼東三黑!二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505節 兩位皇帝都想打仗第806節 秦王開店第259節 孤第394節 過而能改第574節 李元興是偶像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109節 李元興的坑(三)第788節 老秦人第101節 威武陌刀第234節 耀州受阻第677節 是詛咒嗎?第263節 大婚第635節 貞觀二年三月末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38節 被李二暴打了第867節 女人的外交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655節 高端黑第728節 秦王府新人新計劃(一)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10節 炭哥第394節 過而能改第877節 女人,女人第512節 高句麗貴族(一)第515節 名之戰!第601節 春曉園第199節 大唐的廣告學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137節 秦王特權第323節 約會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804節 全民大賭第307節 全是良匠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603節 金子、銀子!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367節 驅逐第686節 熊貓級人物第637節 起飛第80節 樑師都第488節 軍魂第492節 初現軍民情(三)第443節 黑科技時代第718節 大唐絕密計劃第886節 二伯到訪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900節 秦王駕臨第302節 詩、書、禮、樂!第592年兩個和尚第506節 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