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飲馬黃河,直取長安”

面對淵蓋蘇文的示好,面對榮留王的求助,李世民給了模棱兩可的答案,一面暗示淵蓋蘇文不會出兵,另一面卻在給榮留王定心丸,讓他們拼鬥個你死我活。

當然他也不是真的不管,在唐朝出兵之前,保住榮留王,不讓榮留王被淵蓋蘇文滅了,也是驅狼吞虎的關鍵。

得知大唐王朝即將兵伐高句麗,杜荷的心中激動之情,難以而語,只因心中的那一點點的私心。

作爲一個後世人,對於高麗棒子的排斥,實在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杜荷心底也知道,後世的高麗棒子與現在的高句麗是兩碼子事情。但感姓與理姓間,有着強烈的對衝。即便現在的高句麗並非後來的棒子,但只要“高句麗”還叫“高句麗”這個名字,杜荷就沒法對他生出好感來。

尤其是在記憶中,棒子們亂認祖先,拍了一部《淵蓋蘇文》的歷史劇。那裡面的內容實在是噁心至極,歷史上唐軍北伐,那是節節勝利,位於攻城方以兩千兵馬的傷亡,滅高句麗四萬,生擒將校級別的俘虜三千餘人。

棒子們一編,好了,什麼艹蛋的情節都出來了。

在他們所謂的“歷史劇”裡,淵蓋蘇文卻是驍勇無敵,壓着唐朝來打,最後更是一箭射瞎了李世民,讓威名赫赫的天可汗在劇中成爲了一個獨眼龍。最後唐使,更是畏畏縮縮的前往高句麗議和。

豈有此理,無恥之尤。

也是因爲如此,杜荷對於那個什麼淵蓋蘇文,那是厭惡反感。殃及池魚,說的就是如此。

記得當時,杜荷氣得險些沒有砸了電視機,現在回想起來卻是一陣陣的興奮,棒子們不是說嘛,淵蓋蘇文驍勇無敵,壓着唐朝來打,還讓李世民成爲獨眼龍。行,小爺我這一次就押着淵蓋蘇文來打,將他打成獨眼龍。

高句麗就是一塊大奶酪,歷史上李世民咬了一大半,沒有一口將將它吃掉,那麼小爺就一口將他吃掉。

再看那羣棒子怎麼編……杜荷越想越是興奮,幹起事情來,精神頭十足,腦中只有一個念頭,盡全力發展,然後將高句麗一口吃下。

這勞師遠征,經濟、糧食是重中之重。

因爲番薯的出現,唐朝的庫存食物猛增,大大緩解了連年征戰所造成的糧草不足。

絲綢之路,依然紅火,但畢竟相隔太遠,陸路既不方便,利潤肥的如油,可卻逼近飽和,想要擴大規模,幾乎是不可能了。海上這條絲綢之路,就顯得尤爲重要。

杜荷心知要想海上絲綢之路的擴大,關鍵不在於劉仁軌招待的那些商賈,而是在於他接待的這個各國使節。這些使節在各自的國度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是能夠左右上層國策的人物。

只有讓他們這些人物,充分的意識到與大唐共同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的將利益最大化。只憑唐朝在這裡一方使勁用力,取得的成功是有限的。

杜荷也因而對於自己的這份工作,非常的上心。以迎接大使的身份,領着各國使節往返於能夠彰顯大唐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的地方。

雄偉的萬里長城,最富饒的長安東西市,還有東西方的交流通道絲綢之路,以及大唐王朝的軍營。

萬里長城是不朽的傑作,長安東西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市場,絲綢之路歷史悠久而繁華,唐朝勁旅,更是縱橫四夷,攻無不克。

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實力,無不是世界第一。

各國使者就如井底之蛙,南方夜郎,在一陣陣的驚歎中,瞭解意識道大唐的強盛,每一個人都不敢再以國與國對等的地位與唐朝相稱。便是西方最強的阿拉伯帝國,也視大唐爲兄,自己爲弟。

對於共同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的提議,也無人懷有異議。唐朝如此的強盛,與唐朝通商,對於他們來說那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正如當初杜荷所說的一樣,未來的局勢必將從航海而起。海運會漸漸的取代陸路,成爲大勢所趨的必然。

只有親自體驗過的人,纔會明白,海運是如何的快捷,如何的方便,如何的節省時間。

自各國推廣海運之後,通往長安的商船,即源源不斷。各種從西方來的物品,從江南流入中原。中原的各類特產,也通過海上的絲綢之路流往西方。

在這你來我往的交易中,就如陸路的絲綢之路一樣,整個唐王朝僅是稅收一樣,即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量,正漸漸的趕上陸地上的絲綢之路。

坐擁兩條絲綢之路的大唐王朝,在雙方鉅額的交易量下,經濟復甦之快,讓人驚愕咋舌。

榮留王茫然的站在城頭上,看著城中的百姓奮力搶救家中的財物,此時城中水深數尺,放眼望去,宛如一片河澤。他想起古人的話:“水火無情。”不禁佩服古代賢者的真知灼見。

自從他離開平壤,離開了淵蓋蘇文的勢力之外,只覺的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他有足夠的信心,撥亂反正,消滅淵蓋蘇文,成爲高句麗名副其實的王。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切都在他的計算之外。

淵蓋蘇文來的太快,根本不給他整備的時間。他倚靠老岳父手上的兵力,倉促應戰,根本不是手握高句麗四分之三兵力的淵蓋蘇文的敵手,不到一年的時間,他麾下的兵馬,節節敗退,四方守軍,相繼戰死,最終被困在了遼東城中,只能依仗城高牆厚的遼東城來抵禦淵蓋蘇文的大軍。

若不是得到了唐朝暗中的物資支援,他們根本支持不到現在。

榮留王細算了一下時間,整整半年。

他們彼此雙方在這遼東城的城牆上下,做着殊死搏鬥,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

偌大的遼東城,幾乎千瘡百孔,雄偉的城牆,破破爛爛。

這還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水。

經過半年的搏殺,淵蓋蘇文似乎開竅了,不在進行強攻猛殺,他挖開了遼水,以水攻戰術,淹沒了遼東城。

遼東城百姓傷亡不大,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糧草與士氣。三軍糧食,幾乎讓大水衝的乾乾淨淨,士氣,也在這澎湃的大水的沖刷下,也是蕩然無存。

一支苦戰已久,失去士氣的軍隊,就如失去了靈魂的人,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這時一員老將走到榮留王身邊,正是榮留王的岳父馬淪澤。馬淪澤神色焦急的道:“大王,城中糧草已不足三曰,現在淵蓋蘇文的兵馬爲了避免水淹,已經撤開了包圍,乘這個機會您趕快走罷……”

榮留王聽了,默然無語。良久,才望着身旁這位整個高句麗,唯一對他赤膽忠心的老人家,嘆氣道:“你覺得遼東丟了,我還能到哪裡去?哪裡纔是我的容身之處?”

馬淪澤聞言低下頭,默默無語。好一會兒才道:“去大唐,在大唐可以確保大王萬全。”

榮留王苦澀一笑,“難道岳父還沒有看出來嗎?那李世民之心,就如漢朝的司馬昭,路人皆知。他哪裡存助我們的心思,根本就是在利用我們,讓我們拼個你死我活,自己好做漁翁之利。我要是投奔李唐,李世民必然會以我爲藉口,討伐淵蓋蘇文,然後光明正大的將我高句麗收入疆域……”他咬牙切齒的一臉忿忿不平。

李世民這一招驅狼吞虎的厲害之處正是陽謀。

陰謀、陽謀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讓人防不勝防,而後者讓人防無可防。

榮留王知道又怎麼樣,如果他不按照李世民的要求來,接受李世民的暗中支持,他的腦袋就會成爲淵蓋蘇文的尿壺。同樣的,如果淵蓋蘇文不按照李世民的要求來,榮留王會越做越大,直至成爲他的心腹之患。

馬淪澤低聲道:“我不是不瞭解李世民的險惡用心,但如今已經步入絕地,無路可走。洪水退後,他們就會攻城,這最後一戰,即便我們有心,也使不上力。李世民重視面子,好名聲,只要大王表示歸順,他絕對不會怠慢大王。與其等死,不如求得姓命,留下我高句麗血脈,意圖東山再起之機。”

榮留王長嘆道:“也只好如此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淵蓋蘇文大馬金刀的坐在高地上,看着讓洪水淹沒的遼東城,爆發了一陣震天大笑,道:“遼東,唾手可得……萬春,你立刻調精兵一萬,迂迴至遼東城後……要是我沒有想錯,榮留王這個小犢子定會將李唐視爲最大的依靠,投奔李唐,好叫李唐來收拾我們。李世民這傢伙野心不小,對於我們的領土,垂涎三尺,不能讓他得逞。我們現在的實力要略遜於李唐,現在還不是跟他們正面交鋒的時候,過幾年,時機一到,我定領着所有高句麗所有勇士,飲馬黃河,直取長安……”

他的口氣傲慢,狂妄之極。其實他就是在打腫了臉來充胖子,什麼飲馬黃河,直取長安都是屁話,說出來充充場面的。

楊萬春是淵蓋蘇文麾下的第一大將,此時領命而出,率衆離去。

()

第2章 朕扒了你的皮第58章 誘敵來戰第8章 飽暖生淫慾第8章 國之賢后第41章 悲劇的二武第7章 箇中緣由第30章 天大的喜事第39章 風雲欲來第50章 全盤佈局第46章 血腥手段第53章 一屍兩命第5章 唐軍的噩夢第1章 堵不如疏第13章 海上遇寇第26章 舉世無雙的盛宴第44章 砸場子第8章 盜帥留帖第41章 小杜飛刀第17章 有力的一擊第40章 水中搏虎第12章 手札到手第13章 史上第一種熱兵器誕生第6章 目的是開戰第14章 一代宗師——杜荷第9章 武媚娘撒嬌了第49章 青樓偶遇兩未過門的老婆第46章 無情背後的深情第42章 請君入甕第20章 “天可汗”是個屁第12章 巨型漩渦第49章 一首詩第25章 機會第47章 最大的底牌第57章 婚約上的竹杆第29章 贈君異寶第28章 無我之境第28章 降了吧與氣煞我也第35章 佛也認錢第5章 屠城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11章 鬧鬼了第5章 唐軍的噩夢第5章 各有算計第24章 萬馬踏營第4章 生擒吐蕃大相第52章 溫柔鄉第1章 勇者角逐第51章 吐蕃軍神之死第3章 夜探機密第4章 原來是她第25章 武者之心第21章 教訓高麗小丑第49章 栽贓陷害 玉石俱焚第51章 吐蕃軍神之死第47章 真實身份第69章 是你做的嗎?第22章 蛇以上鉤第31章 極度奢侈的杜荷第35章 李雪雁的怨念第4章 江南消息第44章 宴會驚變第4章 小正太與大胖子第28章 想娶兩個第58章 藥王孫思邈第10章 奇遇第4章 最陰險的還是李世民第33章 看了李世民的笑話第39章 李世民自嘲一問第20章 嫁禍盜帥第48章 智勝紅拂女第31章 溫情第45章 找尋芳蹤第34章 保鏢杜荷第20章 “天可汗”是個屁第21章 唯一的機會第74章 略有所獲第44章 驍勇程咬金第3章 改《律禮》,鬥狐狸(上)第17章 房遺愛揚威第66章 凱旋、獻俘、封賞第13章 艱難的行程第8章 國之賢后第38章 撤軍……對決第40章 史上第一倭寇華麗登場第26章 一招敗北第14章 找上門來第12章 手札到手第66章 武媚孃的情懷(上)第5章 武媚孃的討賞第49章 烈火燒城第42章 兵器論第29章 長樂與高陽第30章 攜美踏青第19章 長街激鬥第16章 教訓你,足夠了第45章 代理都督第34章 馬球盛行第36章 我是太子的人第75章 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