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三千里長的防禦線

初六日夜,戌時正(二十點)。

楊玄感坐在案几後面,一邊搖着蒲扇,一邊翻閱着從各處傳來的最新消息。

李子雄、楊玄縱、李密、胡師耽、趙懷義、孔穎達、王胄、虞綽等人圍坐四周,有的查看地圖,有的閱讀文卷,有的伏案疾書,衆人或凝神沉思,或竊竊私語,或憂色重重……

黎陽的元務本早已把西北人尾隨追擊的消息傳了過來。西北人剛剛離開黎陽,河北各路叛賊便從饑民中衝了出來,猛攻黎陽倉。目前黎陽的形勢愈發混亂,而隨着水陸糧道運輸的斷絕,涿郡方面馬上就會派軍隊南下,所以河北叛賊攻擊黎陽倉的時間非常有限,那麼,他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帶着幾十萬饑民離開?假如河北叛賊在危急關頭拋棄了饑民,讓饑民代他們受過,未來黎陽必定血雨腥風屍橫遍野。不過這有利於元務本扼守黎陽,阻截南下大軍。

從獨孤震、元寶藏這些關隴籍地方大員和趙郡李氏、清河崔氏等河北世家望族的利益來說,他們既然要冷眼旁觀等待時局的發展,就要給楊玄感更多的時間攻打東都,那麼極有可能讓無辜饑民成爲遲滯平叛大軍南下的工具。

可以預見的血腥殺戮讓孔穎達極度不滿,他認爲這是關隴和山東大世家大權貴聯手合謀的結果,他懇請楊玄感以蒼生爲念,請元務本馬上支援黎陽倉,對攻擊黎陽倉的河北叛賊形成夾擊之勢,從而迫使那些河北賊裹挾着饑民火速撤離黎陽。

楊玄感尋個藉口拒絕了。龐大的楊氏勢力的未來與幾十萬饑民的死活沒有任何可比性,楊玄感根本不會考慮一羣庶民貧賤的生死。

東都傳來的消息令人鼓舞,那邊恨不得楊玄感肋生雙翅,一夜間飛到洛水河邊。河南傳來的消息同樣不錯,楊氏的衆多門生故吏都在翹首以待,只待楊玄感舉旗,他們便舉兵響應。

不好消息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唐禕背叛了,而麻煩的是,李建成恰好帶着西土朝貢使團到了臨清關,兩人竟然聯手,據關死守。至於已經追到汲城的西北人,大家都沒有放在心上,因爲禁軍龍衛只有三百騎,且人生地不熟,而楊玄感的軍隊已經近萬,響者雲集,雙方的實力懸殊太大,不出意外的話,那羣西北狼也就是遠遠跟在後面,伺機偷襲咬上幾口而已,對楊玄感沒有任何實質性威脅。

就在衆人商議明天是否繼續攻打臨清關的時候,楊積善匆匆而來,喜形於色。延津關順利拿下,大軍可以由此渡河,進入滎陽郡,由滎陽殺奔東都。

其實楊玄感是不是受阻臨清關,並不影響他的整個謀劃。楊玄感事先已經把可能發生的變故都估計到了,並且都作出了對策。假如臨清關暢通無阻,大軍也要在此一分爲二,一部進入河內郡,從河陽城方向渡河攻打東都,同時搶佔函谷關和潼關,切斷關西和關東之間的聯繫,並利用弘農本堂的力量迅速壯大隊伍,尋機進入關西作戰;另一部則由延津關渡河進入滎陽郡,由滎陽攻打東都,以期對東都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而利用河南各地力量迅速壯大自身實力,更是攻打東都的必要條件。

現在臨清關受阻,但延津關還是暢通無阻,楊玄感隨即決定大軍連夜渡河,以最快速度包圍東都。到了東都之後,再分兵去搶佔函谷關和潼關。

西北人以車馬爲陣,席地而睡,以便隨時投入廝殺。

高泰、喬二、謝慶、方小兒各帶數人,乘着夜色潛入敵陣,刺探敵情。劉炫的兩個弟子則在蘇定方和一隊精騎的護衛下,沿白溝向東而去,打探黎陽方面的軍情。

亥時六刻,方小兒派人回報,楊玄感受阻於臨清關下。

這個消息讓柴紹和宋正本頓時興奮起來。這兩位認定伽藍出自河內司馬氏,而柴紹更負有家族使命,所以不論他們是否接受伽藍的計策,此時此刻,兩人都緊緊追隨左右。關鍵時刻,山東人肯定相信彼此,而不會把身家性命寄託在關隴人身上。

“將軍,必須馬上與臨清關取得聯繫。”

柴紹有些急不可耐了。很顯然,李建成控制了臨清關,但李建成勢單力薄,而河內郡縣肯定有楊玄感的同黨,一旦楊玄感受阻於臨清關的消息傳開後,那些同黨必定帶着軍隊與楊玄感前後夾擊臨清關,李建成危在旦夕。

伽藍瞥了他一眼,面無表情。因爲天氣炎熱,他僅穿着一襲單薄的黃色戎裝,長髮披散,臉上黑鬚如針,淵渟嶽峙,威風凜凜,即便手無寸鐵地站在那裡,也給人一種莫大的重壓。

柴紹有心繼續進言,但迫於伽藍冷森的目光,他強行忍住了。宋正本遲疑了片刻,舉目示意站在對面的傅端毅。傅端毅搖搖頭,然後望了一眼坐在地圖前的劉炫。老先生老眼昏花,雖然幾位弟子高舉火把,把地圖照得纖毫畢見,但老先生看起來還是非常吃力。

宋正本慢慢走到劉炫身邊。劉炫扳着手指頭在計算什麼。老先生是個罕見的天才,不但精通儒學,諸如天文、地理、算術、術數等方面都有涉獵,對佛道也有一定的研究,是個真正的通才。宋正本正想打斷劉炫,卻見劉炫突然衝着伽藍連連招手。

“可有黎陽那邊的消息?”

伽藍知道劉炫擔心什麼,微微搖頭。

“人性貪婪。”劉炫嘆道,“危機迫在眉睫,很多人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伽藍沒有說話,眼裡掠過一絲痛悔之色。當初在平原郡的安德城外,假如自己狠下心腸,便不會給那些可憐的饑民帶來滅頂之災,然而懊悔已經晚了,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卻非常殘酷,以今日自己不堪一擊的實力和岌岌可危的處境,只能望天而嘆,淚流滿面。

“將軍,當務之急不是黎陽,而是臨清關。”宋正本慎重提醒道。

伽藍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沉思不語。柴紹和宋正本都急於進入臨清關以脫離險境,但自己必須考慮到河內局勢,假如楊玄感在河內部署有大量親信,那麼臨清關顯然守不住。此刻自己匆忙進入臨清關,等於拿自己西北兄弟的性命做兒戲,殊爲不智。

“楊玄感必須以最快速度殺到東都城下以搶佔先機。”伽藍手指地圖,對宋正本說道,“某想請教,以楊玄感現在的實力,能否對東都形成絕對優勢?假如楊玄感目前實力不足,那麼他在何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拉起一支龐大軍隊?”

伽藍的手指點在了地圖上的河內郡、弘農郡、河南郡和滎陽郡,然後擴大到外圍,從汝南所在的襄城郡向東延伸到潁川、樑郡和東郡一線。

伽藍的話直擊要害。東都有上萬留守軍,雖然楊玄感攻佔東都主要靠內應,並不倚仗軍隊的強大戰鬥力,但在軍隊數量上,他最起碼要有壓倒性優勢,就算是虛張聲勢也要像模像樣才行。

柴紹走到地圖前,手指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圈,圈內是弘農郡、河南郡、滎陽郡和樑郡四地,“楊玄感只要到了這裡,數日內集結十萬人以上的軍隊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弘農郡是楊氏的根基之地;河南郡是東都所在,密佈楊玄感的內應;滎陽郡是東都外圍重鎮,郡丞就是楊玄感的叔父楊詢;樑郡是楊玄感當年出任宋州刺史所在地,郡內官僚多爲楊氏故吏。還有以滎陽鄭氏爲首的河洛漢姓世家貴族,諸如汝南袁氏、潁川陳氏、庾氏、陳留謝氏、宋城韓氏等等,都是當朝既得利益的保守派貴族集團,在政治立場和利益訴求上與楊玄感基本一致,可以想像,在楊玄感舉旗之後,他們必將成爲楊玄感堅定的支持者。

伽藍想了一下,手指地圖上的臨清關,“如果某是楊玄感,會在此分兵。”

伽藍做了一番分析。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楊玄感在臨清關兵分兩路,可以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不但可以前後夾擊東都,還能伺機進入關西,一旦楊玄感控制了長安和東都,也就基本上贏得了這場兵變,最不濟也能分裂中土搶到半壁江山。

楊玄感爲什麼不在黎陽分兵?爲什麼不在黎陽津渡河南下,而是捨近求遠,到臨清關才分兵,到延津關才渡河?這是有原因的。

今上繼位之初,繼承先帝遺願,傾盡國力遷都,而遷都的第一個步驟就是營建東都。在營建東都的同時,爲了防禦山東,今上在東都外圍設置了一條戰略性的防線。這條長達近三千餘里的防線實際上就是一條壕溝,其起始點從河東郡的龍門開始,向東到長平郡,然後南下穿越太行山到汲郡,抵達臨清關。渡河之後到滎陽郡的浚儀城(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再由浚儀向西,經潁川郡、襄城郡、南陽郡一直到上洛郡,終結於武關。武關是關中的四大門戶之一,直接連接關西和荊襄。

這條防線實際上就是把中原和關西連成了一個整體,而把包括代、晉、河北、河南、江淮、江左、荊襄等廣義上的山東地區全部隔離了開來,把除關隴和中原以外的山東人,也就是中土統一前的高齊和江左,都當作了假象敵。

某種意義上,這條防線代表了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激烈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矛盾在今上繼位後,已經到了不得不設置一條戰略性防禦線來予以緩解的地步。

營建東都和防禦山東這兩件事爲什麼會造成一條把關隴人和山東人隔離開來的近三千餘里的防禦線?坊間有各種說法,但接近事實的還是關隴貴族對數百年來始終掌控着中土命運的山東貴族集團的高度警惕。

當年先帝受禪之前,有尉遲迥、司馬消難和王謙的聯手反叛,其中當時在河北的尉遲迥和在荊襄的司馬消難就得到了山東貴族集團的鼎力支持。到了今上繼位之前,時爲幷州總管的漢王楊諒實際控制着代、晉、河北乃至幽燕等五十二州軍政大權,他在山東貴族集團包括江左貴族的支持下,向關中和中原發起了猛烈攻擊,試圖奪取帝位。

在內戰中,先帝贏了,今上也贏了,但關隴貴族集團卻遭到了兩次重創。尤其今上手段異常狠辣,在擊敗漢王楊諒後,因受其連累而誅殺或流放的官僚、府兵和平民多達二十餘萬戶,近百萬人口。今上繼位後雖然多次大赦天下,大部分流放的貴族、府兵、平民都僥倖重回原籍,但死去的人還是太多太多。關隴人內訌,損失最大的當然是關隴人,參與其中的山東人也有損失,但那些躲在幕後的山東世家貴族卻損失有限或者毫髮無傷,甚至大獲其利。

對此先帝和今上清楚,關隴貴族也清楚,但山東的世家貴族傳承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在中土擁有着非同凡響的影響力,自魏晉以來,歷代王朝的建立和敗亡都離不開他們,中土若想維持和平和統一,帝國若想長治久安乃至國富民強,就必須贏得山東世家貴族的支持,所以,先帝極盡拉攏和忍讓之能事,而今上先是修建了一條近三千里長的防禦線,接着遷都洛陽,然後便是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激進式改革,試圖在最短時間內遏制和打擊既得利益貴族集團,包括山東和關隴世家貴族,繼而徹底剷除這個嚴重危及到帝國興衰存亡的最大禍患。

因此,在另外一種意義上,這條近三千里的防禦線,也象徵着皇帝、中央與既得利益集團,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血腥廝殺。

楊玄感在臨清關分兵,或者由延津關渡河南下,正好避開了橫亙在大河南北的這條防禦線。如果他從黎陽分兵,從黎陽津渡河南下,那麼他極有可能在臨清關受阻於河內軍隊,而在開封和延津一線受阻於滎陽軍隊,如此一來,他就無法以最快速度殺奔東都,先機盡失,必敗無疑。

貴族官僚們對這條防禦線的作用基本上有所瞭解,而若想從河北方向突破這條防禦線,最佳地點就是臨清關,所以伽藍毋須解釋更多,而柴紹和宋正本等人也能完全理解他對局勢的分析。

“如果楊玄感受阻於臨清關,未能兵分兩路,必定急速渡河進入滎陽,以求在最短時間內集結更多軍隊,然後以最快速度包圍東都。只要他能在長安軍隊出關之前搶佔函谷關和潼關,他依舊可以實現預期意圖,完成他的攻擊策略。”

此言一出,柴紹、宋正本不禁面面相覷,相視無語。伽藍的意思很明確,楊玄感不會滯留於臨清關下,相反,明天楊玄感就會渡河南下,所以,伽藍既不會毫無意義地主動攻擊楊玄感,也不會匆忙趕赴臨清關會合李建成,因爲匆忙進關極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宋正本猶豫了片刻,問道,“以將軍之意,計將何出?”

伽藍看看他,又看看柴紹,反問道,“以你們的判斷,楊玄感能否拿下東都?”

柴紹和宋正本眉頭深皺,半晌無語。

楊玄感拿下東都的可能性太大了,而若想阻礙楊玄感攻佔東都,唯有兩個條件,一是長安的軍隊搶在東都失陷之前支援而來,二是這支軍隊不但要抵擋住楊玄感猛烈的攻擊,還必須寄希望於東都能夠長期堅守下去,與其內外呼應,直到皇帝和遠征軍馳援而至。

第一個條件尚有達到的可能,而第二個條件幾乎絕無可能實現,因爲目前的東都實際是帝國的政治中心,不但皇帝常駐東都,中央諸府署也常駐東都,權貴官僚包括他們的家眷都集中於此,尤其在皇帝遠征高句麗期間,帝國激進改革派勢力大部分侍從皇帝左右,而保守派勢力基本上留在了洛陽。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會支持楊玄感,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楊玄感的同黨,他們會充當內應,幫助楊玄感打開洛陽的大門。

良久之後,柴紹終於說道,“楊玄感能夠拿下東都,不過……”

衆人的目光齊齊望向柴紹,等待他說出關鍵之處。

“堅守東都,關鍵不在於能否守住外郭,而在於能否守住宮城和皇城。”

洛陽擴建工程歷時十個月,初始叫東京,後又改名爲東都,其建築佈局基本上與長安、大興城類似,城中分爲禁中皇城、中央府署所在地的宮城和貴族官僚、平民奴隸所居住的外郭。洛水穿城而過,把東都劃分爲南北兩區,其中洛水以南就是外郭城,方圓五十里,九十六坊;而洛水以北則是皇城和宮城所在地,還有一半主要由貴族官僚居住的南外郭城,有三十六坊。

帝國京都的政治中樞在皇城和宮城,只有拿下皇城和宮城,楊玄感纔算攻陷了東都,纔算在政治上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伽藍的目光從衆人臉上一一看過,最後與劉炫四目相對。

劉炫手撫長鬚,緩緩說道,“將軍若想所有作爲,必須搶在楊玄感之前趕到東都。”

,!

第103章 河北遊氏第61章 上邪第140章 砍你一刀又如何?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303章 向東都報警第53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第180章 腹背受敵第150章 又見夕陽第300章 長城內外第215章 異變第241章 伏允的祈盼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285章 乙支文德第86章 三個旅第71章 太陽谷中的交易第284章 薩水之畔第96章 閣老之謀第74章 師父第134章 癡兒,癡兒……第19章 打劫了第337章 銜尾追殺第314章 決戰背後的迷霧第35章 冬窩子第337章 銜尾追殺第298章 燕北的天變了第260章 龍衛軍第163章 李密第16章 別了,紫雲天第215章 異變第124章 虛晃一槍第184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22章 金秋放歌第279章 一夜之後第295章 龍衛軍的危機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217章 秘潛東都第136章 劉炫的玄機第153章 武川系第317章 八月十八第68章 太陽谷第43章 戰城南第201章 恩主第10章 鞦韆上的溫馨第7章 這就是甲騎具裝第149章 子時出戰第256章 回報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76章 長生庫第158章 翻臉了第240章 世事無常第93章 焦慮第269章 遼東城下第314章 決戰背後的迷霧第31章 白馬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65章 我的人頭不值錢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229章 驚雷炸空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307章 皇帝決策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89章 右候衛大將軍第157章 先帝的理想第212章 時機第334章 老帥的憂慮第79章 如此嬌嬈第231章 伽藍何在?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6章 白羊窩,怪柳山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173章 自陷絕境第59章 誰是兇手?第57章 日月峽谷第276章 羅藝的憤怒第6章 甲騎具裝第53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第284章 薩水之畔第306章 積極防禦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220章 明日再戰第234章 李世民要救人第69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132章 反手一擊第240章 世事無常第66章 龍城戍主第123章 你是咱的兄弟第192章 溫城司馬氏第292章 拓土第49章 午時決戰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66章 龍城戍主第190章 師兄第288章 一擊第25章 伽藍,堅持住第332章 九月初六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273章 計將何出第325章 身陷重圍中的皇帝